華文網

了不起的泉城:“老城保護”提上議程 濟南開啟老城STYLE!

濟南是一座有著4000多年歷史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有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自然風貌,和老城區、商埠區“雙中心”的格局。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老城保護”成為了關注的熱點。

其實,我們的老城還存在著諸多問題,確實該得到更好的保護。

在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相關部門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咱們的老城到底該何去何從啊?

重點打造芙蓉街區域

目前的濟南明府城—百花洲片區作為第一期已經開放性展示了近一年。

“下一步就是引導產業發展,研究歷史文化的傳承,這不是簡單的吃吃喝喝。我們先把它打造下來,逐步引導,形成特色,體現泉城文化。”11日,濟南市人大代表、曆下區區委書記馬玉星如是說。

馬玉星說:“明府城整個區域3.2平方公里,除去一期百花洲區域,剩下的區域是二期。會有總體規劃,今後分期落實。”馬玉星介紹,明府城二期將重點打造芙蓉街、題壁堂、將軍廟、文廟這個範圍以及珍珠泉周邊。

二期專案什麼時候能開始實施?馬玉星說:“不會盲目追求速度,成熟一點做一點。明府城保護建設必須在深入研究後進行,現在請了清華大學的專家,還有國內其他的專家正在論證這個方案,方案論證不好不能輕易動。”

馬玉星說,目前能做的,就是要結合拆違拆臨,把違章建築先拆掉,“其他的盡可能保護下來,能夠修繕的修繕,其他不適應的、沒任何價值的,會研究怎麼來完善提升。

古建住滿居民,排水供暖待完善

後宰門街東臨舊曆城縣衙,西至曲水亭街,與文廟、芙蓉街相連,南接珍珠泉德王府,北通百花洲、大明湖,是明清以來主要商業街,彙集了很多歷史文化建築和特色民居。

在後宰門街42號與40號的門口,掛著一個文物保護的牌子,上有“後宰門街同元樓飯店及後宅傳統民居”字樣。據在這住了40年的大娘說:“下大雨這裡會有積水,不過慢慢地就排出去了,冬天取暖就是自己生蜂窩煤爐子。

後宰門街86號是著名的“田家公館”。這個四合院曾是清末田鹽商的私宅——講究的建築、雕刻精美的門窗、用巨石做成的影壁,甚至還有一座繡樓。如今,臨街口的磚雕拱門已經十分破舊,拱門下已經是一個煎餅果子小攤。而田家公館四合院內也變成了大雜院。

離“田家公館”不遠的56號,是另一處著名院子萬家大院。

一進萬家大院,地面還是土路,從小就住在這兒的居民吳女士說:“一下雨全是泥,房子年年漏雨,老房子沒辦法,但是給房管局打電話就會來修。”

談到對街區以後的期待,不少居民希望政府能保護好整個街區的風貌,保護好歷史遺跡,不少居民更希望政府部門能夠加大排水、供暖設施的建設,完善居民的生活配套設施。

不少泉水人家開起了餐館

對眾多慕“家家泉水、戶戶垂柳”來濟的遊客來說,如此款款招待卻不是在哪都能享受到。平泉、龍鳳泉、知魚泉……還有數不清的無名泉,幾乎每隔三五步,就能看見民宅門口掛有泉水名稱的牌子。但想進去看看時,卻經常吃到閉門羹。

以王府池子街6號的一座古樸小院為例,門口掛著楹聯,青瓦古門,院內“知魚泉”的神秘,無不激起遊客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想進去看看這個小院的構造以及裡面人們的生活。然而,“居民住宅,謝絕參觀”幾個大字分外醒目。

知魚泉並非個例。後宰門的同元樓飯店為濟南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作為老濟南傳統民居十分有觀賞價值,但門口的“居民住宅,謝絕參觀”的標語讓眾多遊客無奈止步。

據悉,張清家裡每天能接待一二百名遊客,正是這種熱鬧,成了眾多居民不願意開門的原因。“每天人來人往的,嚴重影響我們的私人生活。”曲水亭街一居民說。

此外,曲水亭街不少人家借著“泉水”名義在家開起了餐館,在王府池子一帶,類似的主題餐館不計其數。

個別建築破壞嚴重

將軍廟街區是省政府公佈的第一批歷史文化街區。其中包括鞭指巷、西公界街、將軍廟街、雙忠祠街等17條老街巷,以及眾多文化資源和歷史遺跡。該街區北臨大明湖路,東至鞭指巷,西臨太平寺街、西城根街。街區傳統風貌整體保存較好。

記者探訪發現,整個街區有不少體現濟南歷史和文化傳承的歷史建築破壞嚴重,今天的將軍廟早已失去了往日風采,成為一所民居。由於年久失修,將軍廟的牆壁出現了破損,院內堆滿雜物和一些垃圾。距離將軍廟不遠的狀元府原是清代狀元陳冕的故居。現在的狀元府是一個居民雜居的院子,院內房屋已經出現塌陷。

據一位市民介紹,將軍廟、慈雲觀等已經變為民居,建築破敗嚴重,亟待相關部門採取措施進行保護。街區內有些道路還坑坑窪窪,不少居民面臨著供暖、排汙等難題,居民希望通過歷史街區提升,街區的配套也能完善。

老城肌理應包括泉水和城市水域

濟南市政協委員、濟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長李銘說,濟南的城市肌理還應包括泉、井、護城河、大明湖和整個城市水區、水道以及它們之間的連接。“這是濟南的自然風貌,遵循這些,就不能把泉子給埋死了,要讓它們迴圈利用起來。”李銘感慨,濟南的古城在全國知名,建設非常科學實用。

“利用山、水以及高差等自然現狀建起了城,還預留了大量空間。你像現在的北園,以前就是濕地,是城市的排洪區。另外,在防禦上也非常先進。”李銘強調,這些老城肌理都應該傳承下來。

利用歷史優秀建築辦行業博物館

濟南近現代歷史建築非常豐富,涵蓋銀行金融、領事館、宗教、交通郵電、商業、娛樂文化和住宅等等類型。”李銘說,開放是大眾接觸歷史優秀建築的最直接方式,只有通過親身體驗、感觸才能進一步認知城市的歷史文化,同時,對於不同性質的建築可採取不同的方式進行開放。

政府鼓勵社會各行業利用歷史優秀建築辦行業博物館。對於由政府和國有企業使用的歷史建築,在不影響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可通過將一定面積劃定為展示區域、設立公眾開放日並對相關史實進行介紹等形式,讓大眾走進去體會建築的歷史特色、建築文化,並保證開放的社會公益性。

歷史街巷周邊梯次限高

“延續城市歷史文脈,保護歷史街區肌理,周邊建築要梯次限高,形成視覺走廊。”濟南市規劃局有關人士說。“劃定歷史城區範圍並不是說內部所有的建築都不能動,而是進行不同保護級別的劃分。”該人士說,比如說歷史街區內部不能新建、擴建,但相關協調區將進行風貌、高度等的控制。

對於城市裡的優質資源,包括醫院、學校等醫療設施和文化設施,二環以內的老城原則上不進行新建和擴建。在濟南市整體發展中,優質資源到東部新區和西部新區建設,歷史城區內實現人口密度疏解、重點片區總建築面積只減不增。

明府城商埠區並舉

濟南市規劃局有關人士說,根據歷史城區的保護,要求形成保護歷史城區古城及商埠區雙城並舉的歷史格局,重點保護古城整體風貌及“一園十二坊”商埠區特色小網格街巷風貌片區,保護經二路、經四路橫向連接雙城的格局特色。

與此同時,要求挖掘濟南的歷史文化元素,尤其是各類歷史文化遺產的利用,這是文化名城保護的重要內容。

老城區要進行生態修復和城市修補

濟南還將堅持新城老城聯動發展,打造歷史文化底蘊與現代化氣息相融合的現代都市。對老城區的建設採取城市雙修的方式,既進行生態修復,也進行城市修補。

生態修復主要包括對城市中被破壞的山體、河流、濕地等自然環境的修復;城市修補主要包括完善城市功能、延續城市文脈、提升城市風貌、改善交通出行、填補基礎設施欠帳、整治違法建設等工作。

近年來,旅遊業在濟南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旅遊產業發展也不足,泉城特色彰顯不夠;此外,全域旅遊觀念也亟需提升。

千佛山景區可探索免費開放

九三學社濟南市委副主委付修琍代表九三學社濟南市委員會發言時建議,應該以全域旅遊理念統籌旅遊產業發展,促進旅遊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全域旅遊要求把整個城市作為一個功能完善的旅遊目的地來統籌規劃建設,突出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用共建,實現從‘旅遊城市’向‘城市旅遊’轉型。”突出泉城特色,維護泉城生態環境,挖掘“泉城濟南”品牌,促進濟南的文化旅遊,建設“泉水CBD”。

大明湖景區的免費開放,帶動了周邊百花洲、芙蓉街、寬厚裡、泉城廣場等旅遊休閒區域的消費火爆。因此,付修琍建議,探索千佛山景區免費開放,豐富完善周邊休閒業態,打造泉城特色風貌帶中的千佛山—佛慧山—小姑山歷史文化風貌段,形成由千佛山景區、街頭綠地、山體視線廊道等組成的開放空間系統,助力千佛山創建國家5A級景區。真正實現山、泉、湖、河、城全域開放、融合發展的大旅遊格局。

泉水詩詞兩張王牌

在11日的大會發言中,多位委員都提到了泉水的保護和利用問題。的確,泉水是濟南的靈魂,濟南要打造文化品牌,“泉水”絕對是一張王牌。

民進濟南市委員會提出的建議是打造文化產業新格局,塑造泉城文化大品牌。對此,民進濟南市委副主委徐琳表示,濟南要用好泉水、詩詞兩張王牌。“用泉水織網,用詩詞引線,以四季為階段,打造泉水與街巷、泉水與名士、泉水與美食、泉水與文化四個主題的系列活動。”

還要發展泉水民居客棧,打造泉水街巷精品路線,規劃環城河畔的景觀、餐飲服務業聚集的休閒生活帶,打通南山泉水涵養區和北部溫泉區的深度文化旅遊體驗。通過多種形式,形成以泉為核心的城市品牌,扮靚濟南通往世界的文化名片。

此外,徐琳還建議根據濟南市的文化產業資源、區位優勢等因素,重點打造四種類型定位的文化產業聚集群。

平泉、龍鳳泉、知魚泉……還有數不清的無名泉,幾乎每隔三五步,就能看見民宅門口掛有泉水名稱的牌子。但想進去看看時,卻經常吃到閉門羹。

以王府池子街6號的一座古樸小院為例,門口掛著楹聯,青瓦古門,院內“知魚泉”的神秘,無不激起遊客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想進去看看這個小院的構造以及裡面人們的生活。然而,“居民住宅,謝絕參觀”幾個大字分外醒目。

知魚泉並非個例。後宰門的同元樓飯店為濟南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作為老濟南傳統民居十分有觀賞價值,但門口的“居民住宅,謝絕參觀”的標語讓眾多遊客無奈止步。

據悉,張清家裡每天能接待一二百名遊客,正是這種熱鬧,成了眾多居民不願意開門的原因。“每天人來人往的,嚴重影響我們的私人生活。”曲水亭街一居民說。

此外,曲水亭街不少人家借著“泉水”名義在家開起了餐館,在王府池子一帶,類似的主題餐館不計其數。

個別建築破壞嚴重

將軍廟街區是省政府公佈的第一批歷史文化街區。其中包括鞭指巷、西公界街、將軍廟街、雙忠祠街等17條老街巷,以及眾多文化資源和歷史遺跡。該街區北臨大明湖路,東至鞭指巷,西臨太平寺街、西城根街。街區傳統風貌整體保存較好。

記者探訪發現,整個街區有不少體現濟南歷史和文化傳承的歷史建築破壞嚴重,今天的將軍廟早已失去了往日風采,成為一所民居。由於年久失修,將軍廟的牆壁出現了破損,院內堆滿雜物和一些垃圾。距離將軍廟不遠的狀元府原是清代狀元陳冕的故居。現在的狀元府是一個居民雜居的院子,院內房屋已經出現塌陷。

據一位市民介紹,將軍廟、慈雲觀等已經變為民居,建築破敗嚴重,亟待相關部門採取措施進行保護。街區內有些道路還坑坑窪窪,不少居民面臨著供暖、排汙等難題,居民希望通過歷史街區提升,街區的配套也能完善。

老城肌理應包括泉水和城市水域

濟南市政協委員、濟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長李銘說,濟南的城市肌理還應包括泉、井、護城河、大明湖和整個城市水區、水道以及它們之間的連接。“這是濟南的自然風貌,遵循這些,就不能把泉子給埋死了,要讓它們迴圈利用起來。”李銘感慨,濟南的古城在全國知名,建設非常科學實用。

“利用山、水以及高差等自然現狀建起了城,還預留了大量空間。你像現在的北園,以前就是濕地,是城市的排洪區。另外,在防禦上也非常先進。”李銘強調,這些老城肌理都應該傳承下來。

利用歷史優秀建築辦行業博物館

濟南近現代歷史建築非常豐富,涵蓋銀行金融、領事館、宗教、交通郵電、商業、娛樂文化和住宅等等類型。”李銘說,開放是大眾接觸歷史優秀建築的最直接方式,只有通過親身體驗、感觸才能進一步認知城市的歷史文化,同時,對於不同性質的建築可採取不同的方式進行開放。

政府鼓勵社會各行業利用歷史優秀建築辦行業博物館。對於由政府和國有企業使用的歷史建築,在不影響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可通過將一定面積劃定為展示區域、設立公眾開放日並對相關史實進行介紹等形式,讓大眾走進去體會建築的歷史特色、建築文化,並保證開放的社會公益性。

歷史街巷周邊梯次限高

“延續城市歷史文脈,保護歷史街區肌理,周邊建築要梯次限高,形成視覺走廊。”濟南市規劃局有關人士說。“劃定歷史城區範圍並不是說內部所有的建築都不能動,而是進行不同保護級別的劃分。”該人士說,比如說歷史街區內部不能新建、擴建,但相關協調區將進行風貌、高度等的控制。

對於城市裡的優質資源,包括醫院、學校等醫療設施和文化設施,二環以內的老城原則上不進行新建和擴建。在濟南市整體發展中,優質資源到東部新區和西部新區建設,歷史城區內實現人口密度疏解、重點片區總建築面積只減不增。

明府城商埠區並舉

濟南市規劃局有關人士說,根據歷史城區的保護,要求形成保護歷史城區古城及商埠區雙城並舉的歷史格局,重點保護古城整體風貌及“一園十二坊”商埠區特色小網格街巷風貌片區,保護經二路、經四路橫向連接雙城的格局特色。

與此同時,要求挖掘濟南的歷史文化元素,尤其是各類歷史文化遺產的利用,這是文化名城保護的重要內容。

老城區要進行生態修復和城市修補

濟南還將堅持新城老城聯動發展,打造歷史文化底蘊與現代化氣息相融合的現代都市。對老城區的建設採取城市雙修的方式,既進行生態修復,也進行城市修補。

生態修復主要包括對城市中被破壞的山體、河流、濕地等自然環境的修復;城市修補主要包括完善城市功能、延續城市文脈、提升城市風貌、改善交通出行、填補基礎設施欠帳、整治違法建設等工作。

近年來,旅遊業在濟南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旅遊產業發展也不足,泉城特色彰顯不夠;此外,全域旅遊觀念也亟需提升。

千佛山景區可探索免費開放

九三學社濟南市委副主委付修琍代表九三學社濟南市委員會發言時建議,應該以全域旅遊理念統籌旅遊產業發展,促進旅遊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全域旅遊要求把整個城市作為一個功能完善的旅遊目的地來統籌規劃建設,突出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用共建,實現從‘旅遊城市’向‘城市旅遊’轉型。”突出泉城特色,維護泉城生態環境,挖掘“泉城濟南”品牌,促進濟南的文化旅遊,建設“泉水CBD”。

大明湖景區的免費開放,帶動了周邊百花洲、芙蓉街、寬厚裡、泉城廣場等旅遊休閒區域的消費火爆。因此,付修琍建議,探索千佛山景區免費開放,豐富完善周邊休閒業態,打造泉城特色風貌帶中的千佛山—佛慧山—小姑山歷史文化風貌段,形成由千佛山景區、街頭綠地、山體視線廊道等組成的開放空間系統,助力千佛山創建國家5A級景區。真正實現山、泉、湖、河、城全域開放、融合發展的大旅遊格局。

泉水詩詞兩張王牌

在11日的大會發言中,多位委員都提到了泉水的保護和利用問題。的確,泉水是濟南的靈魂,濟南要打造文化品牌,“泉水”絕對是一張王牌。

民進濟南市委員會提出的建議是打造文化產業新格局,塑造泉城文化大品牌。對此,民進濟南市委副主委徐琳表示,濟南要用好泉水、詩詞兩張王牌。“用泉水織網,用詩詞引線,以四季為階段,打造泉水與街巷、泉水與名士、泉水與美食、泉水與文化四個主題的系列活動。”

還要發展泉水民居客棧,打造泉水街巷精品路線,規劃環城河畔的景觀、餐飲服務業聚集的休閒生活帶,打通南山泉水涵養區和北部溫泉區的深度文化旅遊體驗。通過多種形式,形成以泉為核心的城市品牌,扮靚濟南通往世界的文化名片。

此外,徐琳還建議根據濟南市的文化產業資源、區位優勢等因素,重點打造四種類型定位的文化產業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