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光伏基地調查:“李鬼”混入國家級光伏項目北控清潔能源“中招”

“國家級重點光伏專案”竟然在開工初期即遭遇“李鬼”,而且專案施工單位與供貨單位竟然是一家人,如此有悖於行規的操作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利益鏈?

上證報記者近期實地調查了位於山東的兩個“光伏領跑者技術專案基地”,

發現專案基建工地上的管樁明明藏著A樁的心,卻被披上了AB樁的華麗外衣。有資深業內人士表示,這等以次充好的造假行為,將給工程埋下重大安全隱患,“若遇到惡劣天氣,很可能會導致結構完全損壞,到時候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損失,還可能造成安全事故。”

一些管樁已被豎起來

管樁上的標識“AB”明顯顏色異常

項目工地門口

記者實地測量管樁裡的鋼筋直徑

表裡不一 基建鋼筋意外“瘦身”

國家能源局去年新批復8個“光伏領跑者技術專案基地”,山東斬獲了兩個專案基地,

分別位於濟寧、新泰兩個採煤沉陷區。

資料顯示,香港上市公司北控清潔能源經過多輪競爭,成為新泰採煤沉陷區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範基地專案中標投資商。據披露,該項目總投資8.2億元。而公司在濟寧市微山縣的光伏項目總投資亦達5.2億元。

讓人詫異的是,如此重金投資的專案,竟在基建環節就藏匿著“李鬼”。

山東翟鎮,是新泰市“光伏領跑者”專案所在地之一,

上證報記者幾番打探後終於來到北控新泰100MW農光互補領跑者專案工地現場,老煤礦沉陷區的土地早已被重新翻整,整個專案工地被鐵絲網圍擋起來,走過一段泥濘小路後,記者看到了標明專案名稱的示意牌,小路深處則是長居於此的幾家農戶。

在工地,印有“大力神”標牌的管樁大量堆放在施工現場,但記者並沒有看到太多工人施工,僅有的兩台打樁鑽孔設備也在一堆管樁附近閒置著,

兩名監工在一旁閒聊。 “翻過村子這頭,那邊的一大片地也是這個項目,還沒動工呢。”現場的工人指了指前方,“剛剛動工,今天設備又出現了點問題,現在主要就是處理土地,打樁,做基建工作,就跟蓋房子一樣,打地基。”現場的監工如此說。

記者輾轉獲得該專案的招標書顯示,PHC300-AB-70-7是該項目中簽訂主要使用的管樁型號。管樁通俗講就是混有鋼筋的水泥柱,

PHC代表著管樁類型,300和70分別為外徑尺寸、壁厚,7代表著管樁的長度,AB則是整個管樁最關鍵的參數——有效預壓應力值,通俗講就是鋼筋含量,按此分類,管樁分為AB型、A型、B型、C型四種型號,承載力逐級而降。除了上述型號管樁外,PHC400-B-95-7也是項目圖紙中使用的管樁型號。

“這應該是A樁(材質),但卻噴成了AB樁(標識)。”記者請教的一位元業內人士在現場巡查一番後向記者做出如此判斷。“A 樁裡面的鋼筋應當是在7mm左右,AB 樁則要達到9.0mm,因為粗細不同,A樁比AB樁的抗彎、抗剪、抗拉承載力都低。”該人士進一步解釋。

上證報記者多方查閱對比得知,PHC300-A-70-7與PHC300-AB-70-7兩種管樁表面看極其相似,很容易魚目混珠,兩者主要區別是內部配筋及樁身承載力值不同,最為便捷有效的鑒別方法便是測量鋼筋直徑。

為防止目測誤判,記者找來卷尺測量了專案工地中管樁橫截面露出的鋼筋直徑。因鋼筋並非標準圓柱體,記者以最大直徑為參考標準,專案基地中散落的這批管樁所露出的鋼筋最大直徑基本都在7mm左右,最小僅5mm,而PHC300*70AB型號的管樁鋼筋直徑應在9mm左右。

測量結果表明,工地上的管樁實際材質與其表面標識明顯不符。

“所用管樁型號主要是看上方承重和土壤環境來定的,用低級別型號管樁承載同樣的光伏板,使用年限會大幅縮短。”上述業內人士說:“主要體現在抗風、抗壓性能上,鋼筋含量低了,容易發生傾倒或者斷裂現象。”

偷樑換柱 A樁改標華麗“升級”

工地上的管樁明明藏著A樁的心,卻被披上了AB樁華麗的外衣。

從遠處看,工地上放置的印有“大力神”標識的管樁與其他工地的管樁並無異同,相當一部分管樁已經打入地表。但記者走近後,管樁上模糊的型號標識引起了記者的注意。管樁上標明的生產企業、批次以及型號前半部分PHC300-AB-70-7字跡印刷十分工整,唯獨關鍵字眼“AB”模糊不清,字體與大小也與旁邊印刷字眼有著明顯區別。記者用手指輕輕擦拭了一下“AB”字眼,手指便沾滿了黑色顏料,而記者用相同力度去擦拭其他印刷的字眼,卻無脫色現象。

出現如此異象的管樁並非孤例。記者走遍整個專案工地,管樁標識幾乎全部存在上述問題。

除了這種型號模糊不清的管樁以外,記者還在工地現場發現了很多管樁根本沒有印刷有效預壓應力值的型號,部分管樁的型號處甚至還存在塗抹的痕跡。

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出版的《10G409預應力管樁圖集》中標明,樁身外表面距端頭1000mm-1500mm處需標明標誌,標誌內容包括製造廠廠名、管樁標記、製造日期、管樁編號、合格標識,按照上述檔規定,管樁標記應該明確記載管樁類型、外徑尺寸、壁厚、鋼筋含量等關鍵參數。

“按國家生產要求,型號標識不得遺漏,國內大部分生產設備也是按此標準設計。”有業內人士向記者介紹。

“這肯定不是一個機器印刷的,AB這兩個字元應該是在後期印上去的。”記者將現場所拍照片等材料轉交給山東地區某印刷廠負責人,該人士如此判斷。“你看,這根本就是兩部分嘛,字體、字型大小都不一樣,而且這不是一種印刷材料,AB這兩個字元應該是後期用碳粉加印的,其他的字元應該是生產時就用油墨印刷的。”

這是行規還是另有貓膩?

記者隨後走訪了山東地區光伏領跑者計畫中的其他幾處專案施工現場。調查發現,除現場看到的印有“大力神”標識的管樁外,其他各處工地上的管樁標識基本全部都清晰可見,一次性噴塗,用手指擦拭也未沾油墨。

由此可判斷,江蘇大力神管樁有限公司大概率使用了“狸貓換太子”伎倆,用“華麗外衣”給A樁“變裝升級”。

以次充好 逾8億光伏專案存安全隱患

國家級重點專案竟然在基建工程階段即遭遇“李鬼”,是誰如此膽大包天?

據山東發改委官網顯示,“光伏領跑者”專案是國家2016年光伏發電建設實施方案確定的重點專案,該項目落地,對山東省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將起到重要的示範和引領作用。

記者查閱發現,新泰地區部分專案的業主單位為北控清潔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總包單位為中國電建集團貴州工程公司,施工單位為江蘇萬強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供貨單位為江蘇大力神管樁有限公司,後兩者均隸屬於江蘇中能集團。該項目預計總共使用16萬米PHC300-AB-70-7型管樁。

據記者查詢,上述專案應該使用的AB樁型市場價約90元/米,而施工中實際使用的A樁型,市場價約75元/米。

這約17%的價差,流入了誰的口袋?其背後的風險幾何?

一位曾參與專案競標的匿名人士告訴上證報記者,大力神管樁有限公司之所以能中標,就是因為其報價低。“這樣做肯定成本低啊,競標的時候,我們就差在了價格上,但這樣品質完全沒有保障了,遇到惡劣天氣,很可能會導致結構完全損壞,到時候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損失,還會造成安全事故。”該人士如此感歎。

上證報記者查閱發現,專案的供貨單位江蘇大力神管樁有限公司以及施工單位江蘇萬強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均為江蘇中能集團旗下子公司。

“施工方和供貨方都是一家人,建設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貓膩,最後驗收的時候也更容易蒙混過關。”一位長期作為乙方的施工經理向記者分析,“重點專案施工的時候,一般為了避嫌,施工方和供貨方絕大多數都會找不相干的企業,分工合作。”

截至記者發稿日,記者多次致電業主單位北控清潔能源,希望就調查發現的問題予以反映,但未能與其取得聯繫。

“以次充好”是國內基礎建設中慣用的伎倆,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這種伎倆如今竟然被用到國家級重點光伏專案身上,這背後的利益鏈究竟是怎樣構成的?有待監管部門徹查。

AB 樁則要達到9.0mm,因為粗細不同,A樁比AB樁的抗彎、抗剪、抗拉承載力都低。”該人士進一步解釋。

上證報記者多方查閱對比得知,PHC300-A-70-7與PHC300-AB-70-7兩種管樁表面看極其相似,很容易魚目混珠,兩者主要區別是內部配筋及樁身承載力值不同,最為便捷有效的鑒別方法便是測量鋼筋直徑。

為防止目測誤判,記者找來卷尺測量了專案工地中管樁橫截面露出的鋼筋直徑。因鋼筋並非標準圓柱體,記者以最大直徑為參考標準,專案基地中散落的這批管樁所露出的鋼筋最大直徑基本都在7mm左右,最小僅5mm,而PHC300*70AB型號的管樁鋼筋直徑應在9mm左右。

測量結果表明,工地上的管樁實際材質與其表面標識明顯不符。

“所用管樁型號主要是看上方承重和土壤環境來定的,用低級別型號管樁承載同樣的光伏板,使用年限會大幅縮短。”上述業內人士說:“主要體現在抗風、抗壓性能上,鋼筋含量低了,容易發生傾倒或者斷裂現象。”

偷樑換柱 A樁改標華麗“升級”

工地上的管樁明明藏著A樁的心,卻被披上了AB樁華麗的外衣。

從遠處看,工地上放置的印有“大力神”標識的管樁與其他工地的管樁並無異同,相當一部分管樁已經打入地表。但記者走近後,管樁上模糊的型號標識引起了記者的注意。管樁上標明的生產企業、批次以及型號前半部分PHC300-AB-70-7字跡印刷十分工整,唯獨關鍵字眼“AB”模糊不清,字體與大小也與旁邊印刷字眼有著明顯區別。記者用手指輕輕擦拭了一下“AB”字眼,手指便沾滿了黑色顏料,而記者用相同力度去擦拭其他印刷的字眼,卻無脫色現象。

出現如此異象的管樁並非孤例。記者走遍整個專案工地,管樁標識幾乎全部存在上述問題。

除了這種型號模糊不清的管樁以外,記者還在工地現場發現了很多管樁根本沒有印刷有效預壓應力值的型號,部分管樁的型號處甚至還存在塗抹的痕跡。

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出版的《10G409預應力管樁圖集》中標明,樁身外表面距端頭1000mm-1500mm處需標明標誌,標誌內容包括製造廠廠名、管樁標記、製造日期、管樁編號、合格標識,按照上述檔規定,管樁標記應該明確記載管樁類型、外徑尺寸、壁厚、鋼筋含量等關鍵參數。

“按國家生產要求,型號標識不得遺漏,國內大部分生產設備也是按此標準設計。”有業內人士向記者介紹。

“這肯定不是一個機器印刷的,AB這兩個字元應該是在後期印上去的。”記者將現場所拍照片等材料轉交給山東地區某印刷廠負責人,該人士如此判斷。“你看,這根本就是兩部分嘛,字體、字型大小都不一樣,而且這不是一種印刷材料,AB這兩個字元應該是後期用碳粉加印的,其他的字元應該是生產時就用油墨印刷的。”

這是行規還是另有貓膩?

記者隨後走訪了山東地區光伏領跑者計畫中的其他幾處專案施工現場。調查發現,除現場看到的印有“大力神”標識的管樁外,其他各處工地上的管樁標識基本全部都清晰可見,一次性噴塗,用手指擦拭也未沾油墨。

由此可判斷,江蘇大力神管樁有限公司大概率使用了“狸貓換太子”伎倆,用“華麗外衣”給A樁“變裝升級”。

以次充好 逾8億光伏專案存安全隱患

國家級重點專案竟然在基建工程階段即遭遇“李鬼”,是誰如此膽大包天?

據山東發改委官網顯示,“光伏領跑者”專案是國家2016年光伏發電建設實施方案確定的重點專案,該項目落地,對山東省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將起到重要的示範和引領作用。

記者查閱發現,新泰地區部分專案的業主單位為北控清潔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總包單位為中國電建集團貴州工程公司,施工單位為江蘇萬強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供貨單位為江蘇大力神管樁有限公司,後兩者均隸屬於江蘇中能集團。該項目預計總共使用16萬米PHC300-AB-70-7型管樁。

據記者查詢,上述專案應該使用的AB樁型市場價約90元/米,而施工中實際使用的A樁型,市場價約75元/米。

這約17%的價差,流入了誰的口袋?其背後的風險幾何?

一位曾參與專案競標的匿名人士告訴上證報記者,大力神管樁有限公司之所以能中標,就是因為其報價低。“這樣做肯定成本低啊,競標的時候,我們就差在了價格上,但這樣品質完全沒有保障了,遇到惡劣天氣,很可能會導致結構完全損壞,到時候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損失,還會造成安全事故。”該人士如此感歎。

上證報記者查閱發現,專案的供貨單位江蘇大力神管樁有限公司以及施工單位江蘇萬強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均為江蘇中能集團旗下子公司。

“施工方和供貨方都是一家人,建設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貓膩,最後驗收的時候也更容易蒙混過關。”一位長期作為乙方的施工經理向記者分析,“重點專案施工的時候,一般為了避嫌,施工方和供貨方絕大多數都會找不相干的企業,分工合作。”

截至記者發稿日,記者多次致電業主單位北控清潔能源,希望就調查發現的問題予以反映,但未能與其取得聯繫。

“以次充好”是國內基礎建設中慣用的伎倆,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這種伎倆如今竟然被用到國家級重點光伏專案身上,這背後的利益鏈究竟是怎樣構成的?有待監管部門徹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