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青少年心理健康引人深思,相約自縊的兩名少女,究竟是怎麼了?

4月8日,有消息稱肇慶懷集縣營後村兩名初二女生相約在山上自縊。今日肇慶警方證實了這件事。

圖為營後村衛星衛星地圖

兩名初二女生相約自縊 警方發現兩人的聊天記錄

有調查稱,中學生每五個人中就有一人想過自殺。比例之高,令人震驚。中學生“想過自殺”究竟意味著什麼?

天津聖安醫院王玉珍專家說,

中學生想要自殺的具體原因多種多樣,這種想法大多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腦海裡出現的短暫念頭,或因打擊挫折,或因言行刺激,也不排除因不良精神誘導想要“嘗試”。

從這些頻發的青少年跳樓自殺事件背後,我們看到的是生命教育、心理教育、挫折教育的普遍缺失。

這些教育都去哪兒了?可以說,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指揮棒”的引導下,家長也好、老師也好、學校也好,

都過多地將目光與精力投注在孩子們的分數和成績上,疏忽或放鬆了對孩子的生命教育、心理教育、挫折教育。

可以說,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許多家長把智育作為壓倒一切的教育活動,能認識到心理、挫折、生命教育重要性的家長並不多,相當一部分家長甚至認為,

只要孩子成績好,其他方面無所謂。

儘管部分學校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也聘請了心理輔導教師,但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也得不到重視,即便開課,講解得也比較膚淺,更多的時候,安排的學時也會被語數外等主要學科擠佔、挪用。

至於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目前很少有學校開設,幾乎一片空白。而在國外,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是學校和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環,

很多學校都開設了專門的課程。

而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孩子健康心理的成長十分重要,父母陽光、豁達的,孩子多半也是開朗、熱情;父母自私、敏感多疑的,孩子也會模仿。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愛不斷加碼,以愛之名傷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