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根治“跑斷腿”重在防止“有權任性”

近日,中央編辦(國務院審改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聯合發佈通知,

明確從今年上半年起,公民、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行政審批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四類基本資訊,將逐步實現全國共用。到2020年,我們有望通過統一的國家電子政務網路和共用交換平臺,實現審批基本資訊的歸集和共用。(4月14日《人民日報》)

終於,“跑斷腿”的辦證之痛,將有診治方案。諸如“一次買房開3次單身證明”“一個名字糾錯蓋6個章走兩遍流程”的情形將成為歷史,

類似“我是我”“你媽是你媽”“我沒結過婚”的奇葩證明也將成為過去。

誠然,審批基本資訊的歸集和共用,將逐漸打破各職能部門之間的資訊壁壘,讓群眾告別審批路上的來回奔波,這無疑是群眾的福音。然而,眾所周知,在過去群眾辦事難除了有“跑斷腿”,還有“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交了錢,受了罪”……而後者歸根結底是因為“有權任性”。因此,資訊共用消除了群眾“跑斷腿”的辦證之痛後,

也要注意防止“有權任性”的不良作風讓群眾感到“心塞”。

近年來,隨著作風建設的進一步深入,群眾到政府部門辦事,在觀感上確實有了很大的改善,絕大多數領導幹部和工作人員能夠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落實到行動上,對待群眾也更加親切友善,為群眾辦事也更加盡心盡責。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依然有少數同志還沒有擺正心態、端正作風,覺得自己手中有“權力”,

群眾要“將就”自己,就該 “任性”。所以,群眾進門辦事,明明手續齊全符合程式規定,卻以“某某也分管”踢皮球或以“下次再過來”“現在辦不了”推辭回絕。甚至,有的同志“官老爺”架子擺起,對群眾愛理不理,群眾越是著急,架子就端得越足。毋庸置疑,這些行為雖是少數,但肯定會給組織帶來極壞的影響。

其實,在很多時候,群眾抱怨辦事難,最主要的還是權力尋租、作風問題導致群眾心裡受了委屈。

因此,要真正讓群眾感受到辦事不難,除了破除資訊壁壘、實現資訊共用,最關鍵的還在於轉變作風、改變思想,堅決摒除“有權任性”的不良作風和“高群眾一等”的錯誤思想,誠心誠意服務群眾、真心真意説明群眾、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盡心盡力幫助群眾排憂解難,讓群眾感到溫暖、滿意,而不是氣憤、心塞。

文/信小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