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被日本吞併一百多年,至今仍保留很多中國符號,看著讓人悲憤

文 張無邪

挑燈看歷史:幽默講史,輕鬆閱讀,提供高品質的歷史原創!

琉球國的地理位置

琉球統一前,有山北、中山、山南三個勢力王國,三國互有征戰,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大哥,大明王朝。三國向朱明稱臣後,大家地位平等,都有了政治資本,利用明朝權威來統一琉球的計畫也都提上日程。實在看不下他們打來打去,朱元璋乾脆在中間勸起了架,說你們也別打了,好好的日子讓你們搞得生靈塗炭,朕看著也不忍心,你們做小弟的要是能體恤朕的心意,

還是休養生息為好。平時不干涉內政,可大哥就是大哥,朱元璋這麼一說,三國只能休戰,琉球走向了短暫的和平。

琉球人的著裝和明朝漢服一樣

從這時候起,中國給這位小弟起了個名字叫琉球。其實隋朝對琉球已有記載,

不過那時都是叫什麼“琉虯”、“琉求”,因為島的形狀就像“虯浮水中”。中文名字是大哥起的,又跟著大哥混,部分國民還有福建血統,自然是大明的屬國,唯一的遺憾是沒有統一。

1429年,中山國王尚巴志統一琉球各部,建立尚氏王國,次年接受明朝宣宗皇帝冊封,確定藩屬關係。

到了1609年,明王朝已是日暮西山,本身就烽煙四起,戰事不斷,對一個遠居海上面積不大的屬國,無力也無暇放在心上。

本土都鬧得雞犬不寧,誰還有心情跋山涉水跑到海上替小弟出氣?可見很多慈善和施捨都是建立在豐衣足食的基礎上的,跳出這個環境,誰都會忘記說過什麼豪言壯語。這一年,日本薩摩藩入侵琉球,小弟的內政遭到嚴重干涉,在與明老大保持宗藩關係的同時,琉球不得不向日本德川幕府和薩摩藩朝貢。

琉球人大愛的“中國紅”

清朝入關後,中原政權交替,琉球接著向清廷稱臣,接受清國皇帝冊封。1663年,輪到康熙做莊,他還御賜一枚“琉球國王之印”給這位遠方小弟,並御筆親書“中山世土”四字做成金匾送給琉球國王,意思是說,有我做大哥的在,琉球國王世代都由你中山王做,哥支持你。至今這塊見證歷史的匾額還掛在琉球王宮,

然今非昔比,琉球國的主人早已改名日本,琉球也有了新的名字,沖繩。

中國皇帝書寫的匾額,至今仍高懸琉球

在道上混,沒人罩著是不行的。問題是,老大也有落寞的時候,等到他覺得自己不適合再做慈善,對這位遠道兄弟也就不管不問了。琉球國王對此感受頗深。

1879年,日本吞併琉球,設沖繩縣。琉球王國滅亡。

琉球國王對此感受頗深。

1879年,日本吞併琉球,設沖繩縣。琉球王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