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蜀漢風雲事件1——魏延之死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表達的就是蜀漢政權在後期戰將匱乏的局面,而這尷尬的局面就是在大將魏延死後最終形成的。可以說魏延之死在當時是蜀漢風雲事件,其影響更是決定性的!

然而,這個事件卻充滿了歷史懸疑,真相破朔迷離……


魏延之死,哀哉!痛哉!

經《魏略》、《蜀書魏延傳》等史料記載此事出入很大,陳壽、裴松之都難以考證,眾說紛紜,各持己見,最後站得住腳的有兩點是值得討論的:一是魏延死於政權鬥爭且並未反叛投敵;一是魏延之死責任在誰。


魏延反叛是出自演義小說,分析當時他死前的行為是與之矛盾的,至於諸葛亮說魏延的反骨之說更是無稽之談。《三國志》給出的分析定義是較為客觀的“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平日諸將素不同,冀時論必當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魏延在諸葛死後想上位,與楊儀互爭,最後死於這場政權鬥爭並且當時就被正法,所以蜀國朝廷對此事的瞭解也更多的建立在楊儀、費禕一方的說辭。

反叛之說及之不可靠。

牙門將軍——魏延

魏延不會反還與他的經歷和為人有關。首先魏延是從小兵一步步做到征西大將軍,他是有政治抱負與才幹的,劉備和諸葛都對他委以重任。他從跟隨劉備入蜀奪益州開始,

就建立了很多戰功,對於北伐他更是主站派擔任主力先鋒,他去曹魏那邊于情於理不合;加上他的為人是維護正義的,從他最早的救劉備和救黃忠事件中可以看出這點,所以他只會爭上位而絕不會投魏叛蜀。

三國名將——魏延

總而言之,魏延還是死了,很多人歸責與諸葛,認為是他有意設計殺害魏延。首先諸葛作戰風格與魏延不同,臨時前只秘密與楊儀、費禕等商量退敵計畫而沒有通知魏延,並且給他斷後軍令還算准他會違令不從,以後蜀國也將沒有任何能壓制魏延,諸如此類的言語我覺得是後人低估了一代名臣、低估了一大戰將、低估了一朝統治的制度體系。多處都不符合政治常理的。

如果諸葛沒有相當的政治格局、容人之量,魏延何以能夠一直發揮其能?蜀漢何以能有當時的局面?恰恰相反,就連著名的“子午穀奇謀”也是諸葛謹慎行軍、愛惜人才,不願冒損失大將的風險!諸葛是一定要為蜀漢保住魏延這一大將的,所以寧可相信諸葛死前過於突然沒有商量退兵之計也不可能是故意把北伐前鋒大將魏延排除在外而密謀殺之。那麼諸葛孔明就不是諸葛孔明瞭!

關羽,字雲長

所以魏延之死不在諸葛,而在自己性格的缺陷和蜀漢政權長期存在的弊端造成的。

”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 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 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看到此處,你會發現他很多體現是與大意失荊州時的關羽不謀而合的。他不能處理好很多政治關係這本就是他的缺點同時又自視很高,這不得不為他以後的政治生涯埋下無形的地雷。

劉備集團,情義當先

另外,劉備集團與曹操陣營最大的不同就是曹操的知人善任是建立在他豐富的人格魅力之中的,而劉備的任人唯賢是建立在情和義上。導致了蜀漢政權一個特點:誰厲害誰就目中無人,而所有人都得”避讓之“,寵著寵著就出事了。最明顯的之前是關羽,後面是魏延。也就是這長期的弊端無形中引發了之前埋下的地雷。因為人無完人,能力越突出者往往毛病也越突出,而曹操陣營卻沒有出現這種問題,這也可以看出在領導藝術上劉備的才能確實是低於曹操的。

曹操

嗚呼哀哉!魏延之死絕非反叛,而是政權內鬥的結果。錯不在諸葛、楊儀或者任何一個個體,而更多是因為自身的性格缺陷和蜀漢政權長期存在的弊端呀!

關羽,字雲長

所以魏延之死不在諸葛,而在自己性格的缺陷和蜀漢政權長期存在的弊端造成的。

”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 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 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看到此處,你會發現他很多體現是與大意失荊州時的關羽不謀而合的。他不能處理好很多政治關係這本就是他的缺點同時又自視很高,這不得不為他以後的政治生涯埋下無形的地雷。

劉備集團,情義當先

另外,劉備集團與曹操陣營最大的不同就是曹操的知人善任是建立在他豐富的人格魅力之中的,而劉備的任人唯賢是建立在情和義上。導致了蜀漢政權一個特點:誰厲害誰就目中無人,而所有人都得”避讓之“,寵著寵著就出事了。最明顯的之前是關羽,後面是魏延。也就是這長期的弊端無形中引發了之前埋下的地雷。因為人無完人,能力越突出者往往毛病也越突出,而曹操陣營卻沒有出現這種問題,這也可以看出在領導藝術上劉備的才能確實是低於曹操的。

曹操

嗚呼哀哉!魏延之死絕非反叛,而是政權內鬥的結果。錯不在諸葛、楊儀或者任何一個個體,而更多是因為自身的性格缺陷和蜀漢政權長期存在的弊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