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從“追兵”變“標兵” 都勻歸蘭鄉的“逆襲”之路

——都勻市2017年產業扶貧項目現場推進會紀實

4月12日,都勻市2017年產業扶貧項目現場推進會走進省級貧困鄉----歸蘭水族鄉。當地各族同胞積極從事茶葉、蔬菜、海花草、銀杏等種植,從事肉牛、野山雞、黑毛豬等養殖,從事銀飾、服飾等傳統手工藝加工,

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特的格局。柏油路、水泥路通鄉通村串寨,水家布依民居原貌打造格外整潔。令前往村寨觀摩的領導幹部眼睛一亮:沒有想到基場、陽和、奉合三個水族貧困鄉合併為歸蘭水族鄉後發生了巨大變化。

現場推進會

歸蘭水族鄉從以前的落後“追兵”變成了全市前列的“標兵”。真是:“展望青山綠與美,砥礪奮進歸蘭鄉”。

打好產業扶貧“攻堅戰”

自今年2月初省委、省政府發出春季攻勢號令以來,都勻市積極回應,快速行動,摸底數、想問題、思路子,舉全市之力,吹響了脫貧攻堅春季攻勢的“衝鋒號”。 都勻市現有貧困村38個,貧困人口8562戶28378人(社會保障兜底2818戶7077人),其中一類貧困村28個,

二類貧困村3個,三類貧困村7個。根據省下達目標任務,都勻市今年計畫出列貧困村15個,脫貧7800人(其中經開區出列2個村、脫貧1200人)。

黔南州委常委、都勻市委書記吳丹講話

為確保脫貧攻堅春季攻勢行動取得實效,都勻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

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及動員部署會議安排部署,制定了《2017年脫貧攻堅春季攻勢行動方案》、《2017年精准脫貧攻堅工作方案》、《2017年貧困村出列貧困戶脫貧方案》及《2017-2020年精准扶貧結對幫扶工作方案》,市直各部門、鄉鎮、辦事處層層抓落實,並由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掛帥,扎實啟動工作,在全州率先舉辦了全市幹部扶貧政策培訓,分7期培訓幹部4460人,積極動員開展脫貧攻堅春季攻勢行動。

都勻市委副書記、市長鄧忠學講話

都勻市領導幹部通過深入蹲點調研,因地制宜的做到既立足長遠,又抓住當前,既抓大不放小,又長短結合,每個村精准選好2個以上優勢主導產業,全市計畫出列村上報產業扶貧項目67個。市級計畫每個貧困村安排100萬元扶貧發展基金,

目前,已安排每貧困出列村30萬元啟動資金,實現全市5744戶(不含民政兜底2818戶)貧困戶專案全覆蓋。毛尖鎮江洲村種植洋芋,歸蘭水族鄉基場村種植蔬菜、大定村種植海花草,平浪鎮卡魯村養殖蜜蜂,綠茵湖辦事處林蔭村養殖犬,斗篷山村種植魔芋等產業扶貧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實施。

都勻市制定了“41312”結對幫扶機制,並實行“割補法”,目前全市在職副縣級以上領導40人,其中黨政主要領導各包保3個貧困村,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各包保2個貧困村,其餘在職副縣級領導幹部包保1個貧困村,共幫扶貧困戶160戶。部門幫扶貧困村46個,全市科級及以下在職幹部4299人,結對幫扶貧困戶9068戶(含2016年脫貧戶),確保結對幫扶全覆蓋。

目前,全市副縣級以上領導組織召開專題調研會議137次,共開展走訪貧困戶462戶;部門到村召開動員專題調研會議181次;全市幹部走訪貧困戶9068戶(含2016年脫貧戶),整合各方資源,強化與廣州幫扶單位的溝通對接,簽訂對口幫扶協定,落實好廣州幫扶項目;深化“千企幫千村”精准扶貧行動,實現政府、企業、貧困群眾“三贏”。利用各幫扶單位力量,整合多種管道資源,形成市、鄉、村、戶及社會力量五級聯動,合力攻堅。

都勻市以產業扶貧為抓手,明確主攻方向,將全市劃分為四大戰區:第一戰區以東部歸蘭鄉為作戰核心區發展泥鰍、野山雞、肉牛養殖,茶葉、海花草、折耳根、枇杷種植;第二戰區以南部墨沖、平浪作為作戰陣地發展優質大米、蔬菜、藍莓、刺梨種植、茶葉種植加工,肉牛養殖、黑毛豬養殖、蜜蜂養殖、臘肉加工等;第三戰區以西部毛尖鎮為作戰高地發展茶葉、海花草種植、三文魚、蜜蜂養殖等;第四戰區以北部綠茵湖辦事處、沙包堡辦事處一線為作戰要地發展農特產品加工和生態旅遊產業等,帶動貧困戶增收。

目前,全市西部茶飄香、南部瓜果黃、西南牛羊壯、北部生產觀光忙、東部脫貧奔小康的產業發展規劃,初有行動。

產業扶貧項目推進會走進貧困鄉

4月12日8時30分,由黔南州委常委、都勻市委書記吳丹,都勻市委副書記、市長鄧忠學,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黔峰,市委副書記胡榮忠等市四家班子領導率市直部門、鄉鎮辦事處、駐村第一書記及包村幫扶幹部等一行,前往歸蘭水族鄉觀摩產業扶貧項目。

為什麼要選擇觀摩歸蘭水族鄉呢?

歸蘭水族鄉12個行政村、114個村民組、190個自然寨、8332戶、33134人。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797戶10380人。居住著水族、布依族、苗族、漢族等多民族,少數民族占全鄉總人口的97%。全村12個村均屬於一類貧困村,貧困人多、貧困面廣而深。

按照市委市政府脫貧攻堅計畫,今年底該鄉要確保2個貧困村整村出列,2018年底10個貧困村整村出列,任務之艱巨。於是,市委副書記、市長鄧忠學主動承擔了這重擔,負責歸蘭水族鄉脫貧攻堅戰。

當日10時,大家來到歸蘭鄉基場村基場片區觀摩500畝蔬菜種植基地和1000畝銀杏種植基地。

深入瞭解情況。

據介紹,基長產業扶貧蔬菜種植示範基地面積158.6畝,涉及農戶100戶,其中貧困戶24戶73人。基場村希望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42畝,涉及貧困戶16戶50人。基長蔬菜種植產業發展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經營組織模式,讓貧困戶享受到了種植有服務、銷售有門路、銷售價格有保障、種植安排有預見的互惠政策,並融合五項利益聯接機制積極推動蔬菜種植產業在歸蘭鄉落地開花,帶動貧困戶增收。其一有土地收入,每畝土地流轉費700元;其二是務工收入,由合作社組織用工,合作社負責召集貧困戶務工,並且同流轉土地的22戶貧困戶簽訂長期用工協定,每戶至少一個勞動力,年收入1.4萬元以上。其三是特惠貸入股,已安排10戶貧困戶特惠貸入股到公司,每年分紅3000元。其四是產業入股分紅,已申請扶貧項目38萬元,以現金入股帶動38戶貧困戶,貧困戶連續3年享受分紅,分紅比例為6、7、8(600、700、800),3年後可同公司續簽入股分紅協議或者返還本金。其五是帶動專業合作社,專業合作社同公司簽訂協定,公司每年免費提供給合作社42畝的種苗及免費技術指導服務。動員貧困戶進行蔬菜種植並吸為合作社社員,擴大蔬菜種植面積,形成抱團發展,利益共用。

2016年10月,市委常委、副市長杜季蔭組織歸蘭鄉村幹部及群眾代表到貴定縣“取經”銀杏種植產業後,全鄉共種植銀杏1012畝,涉及貧困戶146戶、210畝。目前基場村種植銀杏360畝,貧困戶64戶、109.5畝。

主要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產業化模式,由公司免費提供給合作社銀杏種子2200元/畝,並免費全程技術指導,由合作社組織農戶種植,種植的保底收入,第一年1200元/畝,第二年2300元/畝,第三年3500元/畝,第四年至第五年4500元/畝,不足部分由公司補助保底收入的50%。為了打消農戶擔心種出來沒人收購的念頭,公司第一年4—10月,每月預付農戶收購定金50元/畝,第二年起100元/畝/月。前五年鮮葉收購價格4元/公斤。5年後不算鮮葉收入,留地苗木價值約5萬元/畝。

觀摩大定村海花草種植基地。

在富裕村豪勇養殖合作社觀摩現場,土生土長的水族女鄉長蒙崇蓮介紹,豪勇養殖合作社主要從事瘦牛育肥,水語裡牛讀“博”,也就是漢話拼搏的“博”發音。豪勇養殖合作社就是李興良、李興忠、李興龍三兄弟通過拼搏的精神,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在山旮旯裡找新路、岩石縫裡挖金礦,將地形劣勢轉為發展優勢,突破惡劣對產業發展的影響,為水族山鄉脫貧攻堅、產業扶貧探索一條新路。

豪勇合作社在發展過程中通過“三入兩帶”方式實現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貧困戶以扶貧專案資金入股到合作社中參與分紅,第一年按股金6%,第二年按股金9%,第三年按股金12%進行分紅,2016年合作社共分紅45000元;以“特惠貸”形式入股5萬元到合作社中參與分紅,合作期為3年,每年分紅3000元,目前共有60戶貧困戶入股到合作社,年分紅18萬元;以土地入股形式流轉給合作社,流轉期為5年,每年分紅資金300至500元。合作社吸收社員156人,直接帶動群眾235戶,間接帶動群眾21戶,實現了企業壯大、合作社繁榮、貧困戶增收的“三贏”目標。

目前,豪勇合作社和仙人田兩個養牛合作社共同成立了都勻市勝達牧業有限有限公司,投資1800萬元,建立更大規模的現代化養殖場,現完成選址和設計,養殖場建立後,可直接帶動貧困戶180戶、間接帶動貧困戶30戶,解決210戶貧困戶脫貧問題。

富裕村還有一個產業扶貧項目就是竹細野山雞養殖。目前,竹細野山雞合作社共有野山雞12000羽,其中貧困戶項目入股的1800羽,按照每羽野山雞10元分紅方式,每戶每批野山雞可分紅2500元以上。6戶貧困戶通過土地入股每年可分300至500元。野山雞喂飼料是是包穀和青菜,帶動群眾種植玉米和青菜增收入。合作社成正在通過申請產業扶貧子基金專案,今年預計達到養殖規模3萬羽,年出欄雞25000只,直接帶動12戶貧困戶脫貧,間接帶動30戶貧困戶增收。

當天下午,觀摩隊伍翻山越嶺來到大定村。大定村受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土地條件、交通運輸等因素影響,是全市扶貧攻堅戰的主戰場之一。全村轄5個村民小組,居住著布依族、苗族、漢族等民族。全村294戶1304人,其中精准扶貧建檔立卡128戶473人,屬於一類貧困村。

據歸蘭水族鄉黨委書記蔣仕清介紹,大定村以“增加農民收入,提升產業產出效益”為立足點,本著“政策激勵、群眾自願,因地制宜、規模經營”的原則,實施產業提升工程,在村內鼓勵群眾調整種植結構,發展茶葉、折耳根、海花草三大支柱產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按照“三百三帶”工程開展工作落實,村黨支部劃分出富裕黨員24名、一般黨員10名、貧困黨員8名,黨員覆蓋3個合作社(富鑫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習黔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永旺茶葉種植合作社),以支部引領、黨員帶動形式,助推脫貧攻堅新局面。

根據大定的資源優勢,結合自然氣候條件、市場需求、產品特性、運輸貯存、加工等綜合因素,確定茶葉、折耳根、海花草為特色產業,並配套規劃好“田網”、“路網”、“渠網”等基礎設施,做到一村一品。目前,全村種植茶葉3200畝、折耳根300畝、海花草500畝,優質特色農產品生產正向規模化和標準化方向發展。

大定村將發展產業與脫貧攻堅聯接起來,抓好完善利益聯接機制這個產業扶貧的關鍵環節,在發展現代特色產業的同時,讓貧困戶分享產業發展的紅利。走“支部引領,基地+公司(合作社)+貧困戶”之路,深入推進“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產業扶貧帶動模式,積極探索土地經營權租賃、技術承包服務、就地務工等方式實現增收脫貧。黨支部通過引進茶葉銷售公司進駐大定村,按照不低於市場價格的保底價統一收購茶青,若市場價格波動,將及時調整收購價格,穩定收購市場,確保群眾的利益不受損失。目前,全村可採茶園1800畝,戶均6畝,2016年實現年創收540萬元,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走“黨員帶動,大戶+貧困戶”之道,大力發展“能人大戶+貧困戶”產業發展互助模式,宣導一個能人大戶至少帶動5戶以上貧困戶,依靠種殖、經銷農產品增收脫貧。

海花草種植大戶羅澤鑫介紹:種海花草是種糧食收入的十陪以上。現在大定村海花草種植面積戶均1.7畝,人均增收2700元以上。大定村除了適合種茶葉、海花草以外,每年種植折耳根200—300畝,畝產3000斤以上,戶均增收600元以上。該村大力發展特色養殖專案,扶持部分有勞動能力且沒有外出務工的精准扶貧戶養豬,一期養豬130頭(已實施),計畫帶動群眾50戶。二期計畫養豬150頭,計畫帶動群眾75戶。在全村靠近水源地的農田,發展面積300畝稻田養魚,計畫帶動有養殖能力83戶貧困戶增收致富。

大定村在實施脫貧攻堅戰中,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實施硬化一組至五組通組公路5公里,寨內串戶路硬化15公里,切實解決群眾出行難的問題。搞好渠灌溉工程建設,提高貧困地區防洪抗旱能力,稻田、旱地灌溉引水溝硬化約8公里、修建小水窖20口。重點抓好長8.5公里的坪寨至獨山影山鎮羊郎溝公路新建、柳樹至夾縫岩長5公里風景區公路新建、李生坡至橫坡公里長0.6公里拓寬硬化改造等,加快全村10個自然村寨寨內步道硬化和排汙管道建設,新建河頭到鐵廠河道(3公里)兩岸防洪提,以及河道治理。全村新建了消防池5口,垃圾集中處理、公共廁所、公共停車場各10處。新建村文化廣場(村委會、茶葉加工房、海花草及折耳根儲藏冷庫及文化廣場)、7個大自然村寨停車場及村寨活動場地,9個自然村寨安裝太陽能路燈200盞,標誌牌10個等,各項社會事業得到大力發展。

從“追兵”變“標兵”

當天,觀摩隊伍先後觀摩了基場村蔬菜、銀杏種植基地及銀器傳統加工,富裕村野山雞和肉牛養殖基地、歸蘭水族鄉脫貧攻堅作戰指揮所和檔案室建設情況,大定村海花草種植基地和茶產業發展情況等。

隨後,市委副書記胡榮忠主持召開了都勻市2017年產業扶貧項目現場推進會。期間、墨沖鎮鎮長胡安賢、平浪鎮鎮長劉流、市政協副主席王秉明、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黔峰等分別作了發言。副市長龍仲芳介紹了全市產業扶貧專案建設春季攻勢情況。

其中在鄉鎮工作過多年的王秉明副主席深有感觸地說,以前,都勻市把鄉鎮辦事處分為“四類分子”,其中地處偏遠、經濟條件滯後的基長、陽和及奉合排在第四類,一直是在後面當“追兵”。可是,通過今天觀摩了合併後的歸蘭水族鄉產業扶貧項目基礎設施建設後,我的觀念徹底改變了,歸蘭鄉已經從以前的“追兵”變成了全市的“標兵”,不少工作經驗值得兄弟鄉鎮辦事處學習和推廣。

市委副書記、市長鄧忠學在講話中指出,全市上下要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根據實際情況,以市場為導向,切實抓好產業發展,哪樣找錢就發展哪樣!以問題為導向,採取切實有效措施,發展產業,技術服務要跟上,瞄準市場、搶佔市場,社會組織、龍頭企業一定要幫助指導群眾發展;相關部門一定要整合資源、捆綁各項資金,抱團發展,堅決打贏這場輸不起的脫貧攻堅戰。

州委常委、市委書記吳丹在講話中指出,通過今天現場觀摩,激發了全市上下爭先追趕、提振精氣神,在條件差的地區尋找一條發展之路;也是對全省全州全市開展脫貧攻堅春季攻勢的檢閱。這次觀摩會的特點是,正是全省脫貧攻堅春季攻勢和“無會期”背景下進行,集中精力走基層、抓項目、做實事,也是對全市結對幫扶工作現場指導檢查、再動員,戰場點兵的好形式。這次觀摩會主題鮮明,產業扶貧專案在歸蘭鄉充分利用資源稟賦,以村為單元、以戶為基礎,村村有樣板、戶戶有項目,一村一品一特,比如基長片區以種植蔬菜、銀杏,飼養黑毛豬、加工傳統銀飾服飾,大定村以種植海花草、茶葉、折耳根等產業,群眾參與性強,把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一些產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使產業逐步形成了一定規模,成為新特點、新變化、新的增長點。

同時,吳丹書記強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從觀摩情況來看,同是一片天,效果分兩邊,幹與不幹不一樣、幹多幹少不一樣,只要用心幹,後發趕超、看准問題、尋找差距,迎難而上,基礎設施與產業扶貧相結合,產業扶貧與其他扶貧相結合,服務民生,“追兵”變“標兵”。

今年,歸蘭水族鄉、毛尖鎮、平浪鎮和墨沖鎮要因地制宜、因政施策,以“大、美、特、高”標準來要求搞好村鎮規劃建設,歸蘭水族鄉一定要搞好以民族文化和自然風光特色為重點規劃,保護傳統村落。祝願歸蘭鄉繼續以追趕跨越的精神打造“山水銀花、秀美歸蘭”,實現“展望青山綠與美、砥礪奮進歸蘭鄉”。

都勻市制定了“41312”結對幫扶機制,並實行“割補法”,目前全市在職副縣級以上領導40人,其中黨政主要領導各包保3個貧困村,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各包保2個貧困村,其餘在職副縣級領導幹部包保1個貧困村,共幫扶貧困戶160戶。部門幫扶貧困村46個,全市科級及以下在職幹部4299人,結對幫扶貧困戶9068戶(含2016年脫貧戶),確保結對幫扶全覆蓋。

目前,全市副縣級以上領導組織召開專題調研會議137次,共開展走訪貧困戶462戶;部門到村召開動員專題調研會議181次;全市幹部走訪貧困戶9068戶(含2016年脫貧戶),整合各方資源,強化與廣州幫扶單位的溝通對接,簽訂對口幫扶協定,落實好廣州幫扶項目;深化“千企幫千村”精准扶貧行動,實現政府、企業、貧困群眾“三贏”。利用各幫扶單位力量,整合多種管道資源,形成市、鄉、村、戶及社會力量五級聯動,合力攻堅。

都勻市以產業扶貧為抓手,明確主攻方向,將全市劃分為四大戰區:第一戰區以東部歸蘭鄉為作戰核心區發展泥鰍、野山雞、肉牛養殖,茶葉、海花草、折耳根、枇杷種植;第二戰區以南部墨沖、平浪作為作戰陣地發展優質大米、蔬菜、藍莓、刺梨種植、茶葉種植加工,肉牛養殖、黑毛豬養殖、蜜蜂養殖、臘肉加工等;第三戰區以西部毛尖鎮為作戰高地發展茶葉、海花草種植、三文魚、蜜蜂養殖等;第四戰區以北部綠茵湖辦事處、沙包堡辦事處一線為作戰要地發展農特產品加工和生態旅遊產業等,帶動貧困戶增收。

目前,全市西部茶飄香、南部瓜果黃、西南牛羊壯、北部生產觀光忙、東部脫貧奔小康的產業發展規劃,初有行動。

產業扶貧項目推進會走進貧困鄉

4月12日8時30分,由黔南州委常委、都勻市委書記吳丹,都勻市委副書記、市長鄧忠學,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黔峰,市委副書記胡榮忠等市四家班子領導率市直部門、鄉鎮辦事處、駐村第一書記及包村幫扶幹部等一行,前往歸蘭水族鄉觀摩產業扶貧項目。

為什麼要選擇觀摩歸蘭水族鄉呢?

歸蘭水族鄉12個行政村、114個村民組、190個自然寨、8332戶、33134人。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797戶10380人。居住著水族、布依族、苗族、漢族等多民族,少數民族占全鄉總人口的97%。全村12個村均屬於一類貧困村,貧困人多、貧困面廣而深。

按照市委市政府脫貧攻堅計畫,今年底該鄉要確保2個貧困村整村出列,2018年底10個貧困村整村出列,任務之艱巨。於是,市委副書記、市長鄧忠學主動承擔了這重擔,負責歸蘭水族鄉脫貧攻堅戰。

當日10時,大家來到歸蘭鄉基場村基場片區觀摩500畝蔬菜種植基地和1000畝銀杏種植基地。

深入瞭解情況。

據介紹,基長產業扶貧蔬菜種植示範基地面積158.6畝,涉及農戶100戶,其中貧困戶24戶73人。基場村希望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42畝,涉及貧困戶16戶50人。基長蔬菜種植產業發展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經營組織模式,讓貧困戶享受到了種植有服務、銷售有門路、銷售價格有保障、種植安排有預見的互惠政策,並融合五項利益聯接機制積極推動蔬菜種植產業在歸蘭鄉落地開花,帶動貧困戶增收。其一有土地收入,每畝土地流轉費700元;其二是務工收入,由合作社組織用工,合作社負責召集貧困戶務工,並且同流轉土地的22戶貧困戶簽訂長期用工協定,每戶至少一個勞動力,年收入1.4萬元以上。其三是特惠貸入股,已安排10戶貧困戶特惠貸入股到公司,每年分紅3000元。其四是產業入股分紅,已申請扶貧項目38萬元,以現金入股帶動38戶貧困戶,貧困戶連續3年享受分紅,分紅比例為6、7、8(600、700、800),3年後可同公司續簽入股分紅協議或者返還本金。其五是帶動專業合作社,專業合作社同公司簽訂協定,公司每年免費提供給合作社42畝的種苗及免費技術指導服務。動員貧困戶進行蔬菜種植並吸為合作社社員,擴大蔬菜種植面積,形成抱團發展,利益共用。

2016年10月,市委常委、副市長杜季蔭組織歸蘭鄉村幹部及群眾代表到貴定縣“取經”銀杏種植產業後,全鄉共種植銀杏1012畝,涉及貧困戶146戶、210畝。目前基場村種植銀杏360畝,貧困戶64戶、109.5畝。

主要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產業化模式,由公司免費提供給合作社銀杏種子2200元/畝,並免費全程技術指導,由合作社組織農戶種植,種植的保底收入,第一年1200元/畝,第二年2300元/畝,第三年3500元/畝,第四年至第五年4500元/畝,不足部分由公司補助保底收入的50%。為了打消農戶擔心種出來沒人收購的念頭,公司第一年4—10月,每月預付農戶收購定金50元/畝,第二年起100元/畝/月。前五年鮮葉收購價格4元/公斤。5年後不算鮮葉收入,留地苗木價值約5萬元/畝。

觀摩大定村海花草種植基地。

在富裕村豪勇養殖合作社觀摩現場,土生土長的水族女鄉長蒙崇蓮介紹,豪勇養殖合作社主要從事瘦牛育肥,水語裡牛讀“博”,也就是漢話拼搏的“博”發音。豪勇養殖合作社就是李興良、李興忠、李興龍三兄弟通過拼搏的精神,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在山旮旯裡找新路、岩石縫裡挖金礦,將地形劣勢轉為發展優勢,突破惡劣對產業發展的影響,為水族山鄉脫貧攻堅、產業扶貧探索一條新路。

豪勇合作社在發展過程中通過“三入兩帶”方式實現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貧困戶以扶貧專案資金入股到合作社中參與分紅,第一年按股金6%,第二年按股金9%,第三年按股金12%進行分紅,2016年合作社共分紅45000元;以“特惠貸”形式入股5萬元到合作社中參與分紅,合作期為3年,每年分紅3000元,目前共有60戶貧困戶入股到合作社,年分紅18萬元;以土地入股形式流轉給合作社,流轉期為5年,每年分紅資金300至500元。合作社吸收社員156人,直接帶動群眾235戶,間接帶動群眾21戶,實現了企業壯大、合作社繁榮、貧困戶增收的“三贏”目標。

目前,豪勇合作社和仙人田兩個養牛合作社共同成立了都勻市勝達牧業有限有限公司,投資1800萬元,建立更大規模的現代化養殖場,現完成選址和設計,養殖場建立後,可直接帶動貧困戶180戶、間接帶動貧困戶30戶,解決210戶貧困戶脫貧問題。

富裕村還有一個產業扶貧項目就是竹細野山雞養殖。目前,竹細野山雞合作社共有野山雞12000羽,其中貧困戶項目入股的1800羽,按照每羽野山雞10元分紅方式,每戶每批野山雞可分紅2500元以上。6戶貧困戶通過土地入股每年可分300至500元。野山雞喂飼料是是包穀和青菜,帶動群眾種植玉米和青菜增收入。合作社成正在通過申請產業扶貧子基金專案,今年預計達到養殖規模3萬羽,年出欄雞25000只,直接帶動12戶貧困戶脫貧,間接帶動30戶貧困戶增收。

當天下午,觀摩隊伍翻山越嶺來到大定村。大定村受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土地條件、交通運輸等因素影響,是全市扶貧攻堅戰的主戰場之一。全村轄5個村民小組,居住著布依族、苗族、漢族等民族。全村294戶1304人,其中精准扶貧建檔立卡128戶473人,屬於一類貧困村。

據歸蘭水族鄉黨委書記蔣仕清介紹,大定村以“增加農民收入,提升產業產出效益”為立足點,本著“政策激勵、群眾自願,因地制宜、規模經營”的原則,實施產業提升工程,在村內鼓勵群眾調整種植結構,發展茶葉、折耳根、海花草三大支柱產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按照“三百三帶”工程開展工作落實,村黨支部劃分出富裕黨員24名、一般黨員10名、貧困黨員8名,黨員覆蓋3個合作社(富鑫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習黔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永旺茶葉種植合作社),以支部引領、黨員帶動形式,助推脫貧攻堅新局面。

根據大定的資源優勢,結合自然氣候條件、市場需求、產品特性、運輸貯存、加工等綜合因素,確定茶葉、折耳根、海花草為特色產業,並配套規劃好“田網”、“路網”、“渠網”等基礎設施,做到一村一品。目前,全村種植茶葉3200畝、折耳根300畝、海花草500畝,優質特色農產品生產正向規模化和標準化方向發展。

大定村將發展產業與脫貧攻堅聯接起來,抓好完善利益聯接機制這個產業扶貧的關鍵環節,在發展現代特色產業的同時,讓貧困戶分享產業發展的紅利。走“支部引領,基地+公司(合作社)+貧困戶”之路,深入推進“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產業扶貧帶動模式,積極探索土地經營權租賃、技術承包服務、就地務工等方式實現增收脫貧。黨支部通過引進茶葉銷售公司進駐大定村,按照不低於市場價格的保底價統一收購茶青,若市場價格波動,將及時調整收購價格,穩定收購市場,確保群眾的利益不受損失。目前,全村可採茶園1800畝,戶均6畝,2016年實現年創收540萬元,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走“黨員帶動,大戶+貧困戶”之道,大力發展“能人大戶+貧困戶”產業發展互助模式,宣導一個能人大戶至少帶動5戶以上貧困戶,依靠種殖、經銷農產品增收脫貧。

海花草種植大戶羅澤鑫介紹:種海花草是種糧食收入的十陪以上。現在大定村海花草種植面積戶均1.7畝,人均增收2700元以上。大定村除了適合種茶葉、海花草以外,每年種植折耳根200—300畝,畝產3000斤以上,戶均增收600元以上。該村大力發展特色養殖專案,扶持部分有勞動能力且沒有外出務工的精准扶貧戶養豬,一期養豬130頭(已實施),計畫帶動群眾50戶。二期計畫養豬150頭,計畫帶動群眾75戶。在全村靠近水源地的農田,發展面積300畝稻田養魚,計畫帶動有養殖能力83戶貧困戶增收致富。

大定村在實施脫貧攻堅戰中,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實施硬化一組至五組通組公路5公里,寨內串戶路硬化15公里,切實解決群眾出行難的問題。搞好渠灌溉工程建設,提高貧困地區防洪抗旱能力,稻田、旱地灌溉引水溝硬化約8公里、修建小水窖20口。重點抓好長8.5公里的坪寨至獨山影山鎮羊郎溝公路新建、柳樹至夾縫岩長5公里風景區公路新建、李生坡至橫坡公里長0.6公里拓寬硬化改造等,加快全村10個自然村寨寨內步道硬化和排汙管道建設,新建河頭到鐵廠河道(3公里)兩岸防洪提,以及河道治理。全村新建了消防池5口,垃圾集中處理、公共廁所、公共停車場各10處。新建村文化廣場(村委會、茶葉加工房、海花草及折耳根儲藏冷庫及文化廣場)、7個大自然村寨停車場及村寨活動場地,9個自然村寨安裝太陽能路燈200盞,標誌牌10個等,各項社會事業得到大力發展。

從“追兵”變“標兵”

當天,觀摩隊伍先後觀摩了基場村蔬菜、銀杏種植基地及銀器傳統加工,富裕村野山雞和肉牛養殖基地、歸蘭水族鄉脫貧攻堅作戰指揮所和檔案室建設情況,大定村海花草種植基地和茶產業發展情況等。

隨後,市委副書記胡榮忠主持召開了都勻市2017年產業扶貧項目現場推進會。期間、墨沖鎮鎮長胡安賢、平浪鎮鎮長劉流、市政協副主席王秉明、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黔峰等分別作了發言。副市長龍仲芳介紹了全市產業扶貧專案建設春季攻勢情況。

其中在鄉鎮工作過多年的王秉明副主席深有感觸地說,以前,都勻市把鄉鎮辦事處分為“四類分子”,其中地處偏遠、經濟條件滯後的基長、陽和及奉合排在第四類,一直是在後面當“追兵”。可是,通過今天觀摩了合併後的歸蘭水族鄉產業扶貧項目基礎設施建設後,我的觀念徹底改變了,歸蘭鄉已經從以前的“追兵”變成了全市的“標兵”,不少工作經驗值得兄弟鄉鎮辦事處學習和推廣。

市委副書記、市長鄧忠學在講話中指出,全市上下要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根據實際情況,以市場為導向,切實抓好產業發展,哪樣找錢就發展哪樣!以問題為導向,採取切實有效措施,發展產業,技術服務要跟上,瞄準市場、搶佔市場,社會組織、龍頭企業一定要幫助指導群眾發展;相關部門一定要整合資源、捆綁各項資金,抱團發展,堅決打贏這場輸不起的脫貧攻堅戰。

州委常委、市委書記吳丹在講話中指出,通過今天現場觀摩,激發了全市上下爭先追趕、提振精氣神,在條件差的地區尋找一條發展之路;也是對全省全州全市開展脫貧攻堅春季攻勢的檢閱。這次觀摩會的特點是,正是全省脫貧攻堅春季攻勢和“無會期”背景下進行,集中精力走基層、抓項目、做實事,也是對全市結對幫扶工作現場指導檢查、再動員,戰場點兵的好形式。這次觀摩會主題鮮明,產業扶貧專案在歸蘭鄉充分利用資源稟賦,以村為單元、以戶為基礎,村村有樣板、戶戶有項目,一村一品一特,比如基長片區以種植蔬菜、銀杏,飼養黑毛豬、加工傳統銀飾服飾,大定村以種植海花草、茶葉、折耳根等產業,群眾參與性強,把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一些產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使產業逐步形成了一定規模,成為新特點、新變化、新的增長點。

同時,吳丹書記強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從觀摩情況來看,同是一片天,效果分兩邊,幹與不幹不一樣、幹多幹少不一樣,只要用心幹,後發趕超、看准問題、尋找差距,迎難而上,基礎設施與產業扶貧相結合,產業扶貧與其他扶貧相結合,服務民生,“追兵”變“標兵”。

今年,歸蘭水族鄉、毛尖鎮、平浪鎮和墨沖鎮要因地制宜、因政施策,以“大、美、特、高”標準來要求搞好村鎮規劃建設,歸蘭水族鄉一定要搞好以民族文化和自然風光特色為重點規劃,保護傳統村落。祝願歸蘭鄉繼續以追趕跨越的精神打造“山水銀花、秀美歸蘭”,實現“展望青山綠與美、砥礪奮進歸蘭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