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車企紛紛出軌 淪為雞肋的上海車展會不會消失?

中國歷史最悠久的汽車展——簡稱為上海車展的第十七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將於下週三拉開帷幕,但主要汽車廠商們重要活動大多已經在車展開始之前發佈。這個中國第一大車展,

就像無數衰落的中國鄉下小城一樣,成為漂在北上廣的小芳、二丫、狗剩們,春節返鄉時短暫相聚後又急忙逃離的一個地方。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4月19日,兩年一屆的上海國際車展,在沒有看點、沒有期盼的情況下如期而至,即便是上海早已“堵成狗”,

都沒有遲到。

上海車展官方網站上,新聞稿像往年一樣介紹來自全球各地的參展商與新車:1000多家國內外企業參展,展出整車1400輛,其中全球首發車型113輛,新能源車159輛,概念車56輛。

對於經常看車展的媒體老司機來說,這樣的資料已經完全沒有興趣,這些數字除主辦方用來裝飾一下臉面以外,沒有任何意義,甚至連參展的車企都不關心。例如113輛所謂的全球首發車型中,

83輛為中國本土品牌,其餘30輛外國品牌,有些其實也只在中國市場銷售。

不過,即使名不符實,說全球首發、亞洲首發也有虛假宣傳之嫌,因為這些車很多在車展之前就發佈過了,再說首發很不嚴謹。

與前幾屆不同,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在車展之前,而不是車展上發佈新車或舉行上市等活動,時間甚至前一個月就發佈了,例如當下最火爆,市場關注度最高的中大型SUV市場,

上海大眾的途昂、東風本田U-RV、東風悅達起亞起亞KX7等車型紛紛在3月中下旬上市,4月份各類類似活動也是此起彼伏。好像車企與媒體都已經忘記了上海車展的存在,已經沒有什麼企業將重要活動放在上海車展上。

曾經風光無限的上海車展淪落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地步令人唏噓。

這固然與中國社會快速發展,消費者不必為看新車坐飛機、火車去車展有關,但場上場下的主客觀因素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近年來,由於北京、廣州、深圳等一二線城市紛紛限購,中國汽車消費市場被迫下沉到欠發達地區和城市,汽車公司裡西裝革履的高管們頻頻上山下鄉,以往圍著大城市轉的習慣被改變,與北京、上海這樣的中心城市在情感上的距離越拉越大。

此外,官方色彩強烈的上海車展,幾十年如一日的辦展模式,使參展企業越來越不舒服。更打著回歸專業的名義,取締了普通觀眾喜歡看的車模,限制明星參加活動,令車展對普通觀眾的吸引力大不如前。按照車展主辦方的解釋,這麼做的目的是與國際接軌,讓車展回歸專業,通過技術展示讓公眾瞭解汽車最新技術和發展趨勢。

聽上去,這是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想法。不過,包括上海車展在內,中國所有的車展在誕生之初,目標受眾都是普通觀眾,正是在一波一波娛樂化的推動下,中國的車展才在各地如火如荼發展起來,這也是不可回避的本土文化。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車模、娛樂化本身也是中國車展文化的一部分,以冠冕堂皇的理由粗暴地將其掃地出門,使車展可看性大大降低,影響了觀眾的興趣,這對參展企業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傷害,因此出軌也是必然結果。

而且回歸專業這種說法也經不住推敲,如果上海車展想要回歸專業,以展示技術和發展趨勢為主,那麼展館應該是放在一個更小的地方,因為對此關心的普通觀眾畢竟人數要更少,在互聯網發達的今天,也不一定非要到車展上才能瞭解汽車技術和發展趨勢。

然而主辦方在上海車展時卻將其放在一個交通更不便利、展覽面積更大的展館裡。這個槽點多多的展館,如果走一圈,能讓觀眾累斷腿,完全得不到好的觀展體驗。其自相矛盾的說法與做法,暴露其想名利雙收的心態,但這種想法能否實現,並不以上海車展主辦方意志為轉移,車企重點轉移已經為這個缺乏服務意識的半壟斷展會敲響了警鐘。

將時間拉長一點看,漂在北上廣的小芳、二丫、狗剩和他們的後代,早晚有一天不再回到他們的故鄉過春節,春運潮終將隨著中國城市化的完成而走進歷史。

上海車展也是如此,如果車企們紛紛將重要活動放在上海車展之前,並引導媒體和消費者形成習慣,還會花鉅資參加上海車展嗎,屆時上海車展這個中國汽車工業的故鄉,會不會像中國無數消失的鄉村一樣,只成為風燭老人模糊的記憶?

提出這個問題,可能有人會覺得聳人聽聞。不過有興趣的話,不用太往前查,只看看前兩屆上海車展的媒體名單,那些風光無限的傳統汽車媒體,現在是什麼狀況,也許就會有一個答案。

聽上去,這是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想法。不過,包括上海車展在內,中國所有的車展在誕生之初,目標受眾都是普通觀眾,正是在一波一波娛樂化的推動下,中國的車展才在各地如火如荼發展起來,這也是不可回避的本土文化。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車模、娛樂化本身也是中國車展文化的一部分,以冠冕堂皇的理由粗暴地將其掃地出門,使車展可看性大大降低,影響了觀眾的興趣,這對參展企業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傷害,因此出軌也是必然結果。

而且回歸專業這種說法也經不住推敲,如果上海車展想要回歸專業,以展示技術和發展趨勢為主,那麼展館應該是放在一個更小的地方,因為對此關心的普通觀眾畢竟人數要更少,在互聯網發達的今天,也不一定非要到車展上才能瞭解汽車技術和發展趨勢。

然而主辦方在上海車展時卻將其放在一個交通更不便利、展覽面積更大的展館裡。這個槽點多多的展館,如果走一圈,能讓觀眾累斷腿,完全得不到好的觀展體驗。其自相矛盾的說法與做法,暴露其想名利雙收的心態,但這種想法能否實現,並不以上海車展主辦方意志為轉移,車企重點轉移已經為這個缺乏服務意識的半壟斷展會敲響了警鐘。

將時間拉長一點看,漂在北上廣的小芳、二丫、狗剩和他們的後代,早晚有一天不再回到他們的故鄉過春節,春運潮終將隨著中國城市化的完成而走進歷史。

上海車展也是如此,如果車企們紛紛將重要活動放在上海車展之前,並引導媒體和消費者形成習慣,還會花鉅資參加上海車展嗎,屆時上海車展這個中國汽車工業的故鄉,會不會像中國無數消失的鄉村一樣,只成為風燭老人模糊的記憶?

提出這個問題,可能有人會覺得聳人聽聞。不過有興趣的話,不用太往前查,只看看前兩屆上海車展的媒體名單,那些風光無限的傳統汽車媒體,現在是什麼狀況,也許就會有一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