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奇!麗江這些東西,9歲的小孩到80歲的老人都在玩!

暮春四月,黑龍潭公園已是春光洋溢,潭邊柳條隨著陣陣微風舞動著婀娜的身姿,

小道兩旁的櫻花競先開放,潭裡的魚兒沐浴著陽光愉悅地嬉戲著。踏進黑龍潭的北門,走在古老的石板路,隱約聽到陣陣古樂,聞聲而來,走到黑龍潭古戲臺,“黑龍潭歌會”納西古樂傳承展演培訓活動正在這裡火熱進行中。

納西古樂

據悉,關於“納西古樂”的定義及所涵蓋的內容,大致有兩種說法:

一、大多數麗江本土人士所理解和習慣所說的:納西古樂是由《白沙細樂》(崩石細禮)和《麗江洞經音樂》組成。

二、學術界的人士對納西古樂的研究和定義:“納西古樂”是現今仍廣泛流傳於雲南省納西族聚居區域的一組古代音樂遺存。它包含三個具體而明確的內容與成分:即《東巴音樂》、《白沙細樂》(崩石細禮)、《麗江洞經音樂》。

“納西古樂”屬於納西人迄今保留的除“麗江古城”、“東巴文化”、“摩梭婚制”、“白沙壁畫”等以外的又一古代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存,本身具有很高的文化、歷史價值。

據古城區非遺中心李廣介紹,自2006年開始,古城區積極開展了“納西古樂”的調查和普查工作,

並積極開展各級非遺專案的公佈和申報工作。《白沙細樂》於2011年列入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2013年,《麗江洞經音樂》列入雲南省非遺保護名錄。《白沙細樂》與《麗江洞經音樂》分別列入國家級省級非遺保護名錄之後的這幾年,古城區非遺中心將每年國家級資金與省級資金籌集起來創辦了36個傳承點。古城區還扎實開展了“納西古樂”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認定工作,目前,
有2個省級代表性傳承人、10個市級代表性傳承人、16個區級代表性傳承人。由於展演的活動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舉辦過,這次由市里安排資金,專門用於納西古樂的集中展演和傳承,因地制宜,由古城區非遺中心和古城區文化館聯合開展“黑龍潭歌會”納西古樂傳承展演培訓活動。

據悉,此次展演培訓活動是從36個傳承點中選出人員相對整齊,曲目保留得相對完整以及有一定技藝水準的24個隊伍,每個隊每個星期兩場,每週二、週五中午一點至下午四點由一支《白沙細樂》和《麗江洞經音樂》非遺專案保護傳承點和傳習隊在黑龍潭古戲臺進行“納西古樂”傳承展演與培訓活動,非遺中心將安排資深納西古樂非遺專案傳承人為鄉鎮納西古樂傳承隊進行現場培訓與指導。此次展演培訓活動將於2017年4月份始至2018年3月結束。

73歲的楊爾剛老先生是大研街道義尚居委會文林村文林樂舞協會的副會長,與其他在古戲臺上演奏的老先生們一樣,雖已年邁,但精神矍鑠,骨子裡透出來無限的活力。據楊老先生介紹,他接觸並學習納西音樂已有54年了,自接觸樂器以來,所有的樂器如大鼓、二胡、雲鑼等的樂器都是自己製作。在演奏過程中,所有古樂隊隊員的旋律、節奏、音準、手勢都要一樣,所以目前遇到的主要困難就是熟悉樂理的人比較少而導致演奏過程的艱難。楊老先生說:“這樣的傳承展演培訓活動有兩個好處,一個好處是它是一個互相對比和競爭的一個平臺,看到別人演奏得好,我們就意識到我們要向他們學習,要趕上別人的腳步;另一個好處則是它是一個傳承的平臺,我們納西族需要更多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珍,需要更多人去傳承我們的文化。”

據大研街道義尚居委會文林村文林古樂會會長王復興介紹,文林樂舞協會共有會員104人,其中文林納西古樂會有46人,由於有的成員抽不開身,所以今天來到黑龍潭演奏的有23人。在去年火把節成功舉辦了大研藝術節,所以今年也在規劃再次舉辦大研藝術節。在所有學習納西古樂的人員中,年齡最大的為80歲,年齡最小的僅為9歲。年輕人由於在上班的居多,所以只是在平時村裡有重大活動時參與,而在校讀書的青少年則為了不影響他們的學習,所以在假期間開傳承班,給晚輩更多的學習機會和學習空間。現在文林古樂會有30個主力成員,每週二和週五在村裡的活動中心組織學習排練。

負責文林古樂會教學工作的王麗偉是一名市級代表性非遺傳承人,他從十多歲就開始學習樂器,所以幾乎精通所有的“納西古樂”樂器,據他介紹,文林古樂會在解放前就開始組建,後於1989年恢復,再於1990年開始公開對外演出。他從父輩那裡學到納西古樂,感受到納西文化傳承的必要性,所以現在在耐心地教授他所知道的關於納西古樂方面的知識。

古城區還將在每年六月份的第二個星期六“文化遺產日”當天,組織舉辦“黑龍潭歌會”納西古樂交流展演及比賽活動。本活動旨在促進各地納西古樂非遺傳承專案隊(點)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學習,提升隊伍的音樂素養和演奏水準,同時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向四方遊客展示麗江特有的納西民族文化風情。

文化,始於傳承,興于交流,盛於傳播。我們的納西文化得以源遠流長,不僅需要這些優秀傳承人及傳承隊伍們的堅守,更需要社會營造傳播和交流的環境,這樣我們麗江文化旅遊的發展之路將更具魅力,傳承也蘊含了更深層的意義。

不感興趣?

采寫:木文秀

(LastUpDate:2017-04-15 19:25:54)

此次展演培訓活動將於2017年4月份始至2018年3月結束。

73歲的楊爾剛老先生是大研街道義尚居委會文林村文林樂舞協會的副會長,與其他在古戲臺上演奏的老先生們一樣,雖已年邁,但精神矍鑠,骨子裡透出來無限的活力。據楊老先生介紹,他接觸並學習納西音樂已有54年了,自接觸樂器以來,所有的樂器如大鼓、二胡、雲鑼等的樂器都是自己製作。在演奏過程中,所有古樂隊隊員的旋律、節奏、音準、手勢都要一樣,所以目前遇到的主要困難就是熟悉樂理的人比較少而導致演奏過程的艱難。楊老先生說:“這樣的傳承展演培訓活動有兩個好處,一個好處是它是一個互相對比和競爭的一個平臺,看到別人演奏得好,我們就意識到我們要向他們學習,要趕上別人的腳步;另一個好處則是它是一個傳承的平臺,我們納西族需要更多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珍,需要更多人去傳承我們的文化。”

據大研街道義尚居委會文林村文林古樂會會長王復興介紹,文林樂舞協會共有會員104人,其中文林納西古樂會有46人,由於有的成員抽不開身,所以今天來到黑龍潭演奏的有23人。在去年火把節成功舉辦了大研藝術節,所以今年也在規劃再次舉辦大研藝術節。在所有學習納西古樂的人員中,年齡最大的為80歲,年齡最小的僅為9歲。年輕人由於在上班的居多,所以只是在平時村裡有重大活動時參與,而在校讀書的青少年則為了不影響他們的學習,所以在假期間開傳承班,給晚輩更多的學習機會和學習空間。現在文林古樂會有30個主力成員,每週二和週五在村裡的活動中心組織學習排練。

負責文林古樂會教學工作的王麗偉是一名市級代表性非遺傳承人,他從十多歲就開始學習樂器,所以幾乎精通所有的“納西古樂”樂器,據他介紹,文林古樂會在解放前就開始組建,後於1989年恢復,再於1990年開始公開對外演出。他從父輩那裡學到納西古樂,感受到納西文化傳承的必要性,所以現在在耐心地教授他所知道的關於納西古樂方面的知識。

古城區還將在每年六月份的第二個星期六“文化遺產日”當天,組織舉辦“黑龍潭歌會”納西古樂交流展演及比賽活動。本活動旨在促進各地納西古樂非遺傳承專案隊(點)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學習,提升隊伍的音樂素養和演奏水準,同時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向四方遊客展示麗江特有的納西民族文化風情。

文化,始於傳承,興于交流,盛於傳播。我們的納西文化得以源遠流長,不僅需要這些優秀傳承人及傳承隊伍們的堅守,更需要社會營造傳播和交流的環境,這樣我們麗江文化旅遊的發展之路將更具魅力,傳承也蘊含了更深層的意義。

不感興趣?

采寫:木文秀

(LastUpDate:2017-04-15 19: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