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要在高等教育領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中新社深圳4月15日電 (記者 張素 鄭小紅)10餘所高等院校加入“高校國際化示範學院推進計畫”,96所高校共建立374個“111基地”並引入海外人才近4200人。專家指出,中國要在高等教育領域率先實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第十五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15日在深圳舉行。中國國家外國專家局教科文衛專家司司長聶飆在受訪時說,有34所高等院校在大會展示引智成果。

第十五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現場。 陳文 攝

分析稱,隨著“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思想更深入人心,

中國高等院校的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以創新型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為例,截至2016年底,該校簽約引進教師約260人,其中九成以上擁有海外工作經驗。

在南方科技大學的展臺,校長陳十一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指出,正值中國經濟發展非常好的機遇期,我們應通過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千人計畫”)把已在國外取得成功又年富力強的學者吸引回來。

目前南科大有國家“千人計畫”入選者36人、“青年千人計畫”入選者60人。

“除了用事業、感情和待遇留人,南科大還有兩個重要特質吸引著海外學者。”陳十一說,其一是提出“辦成全球性大學”,其二是宣導“企業家精神”,這些理念契合海外學者的需求。

南科大的教授們對此頗為認同。澳大利亞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劉科告訴中新社記者,南科大產生在改革開放的“支點”,他們有信心在中國的“矽谷”打造出中國的“斯坦福”。

不僅是南科大,更多高校正打著“國際牌”。2014年,國家外專局與教育部聯合啟動“高校國際化示範學院推進計畫”,選擇部分高校的二級學院開展試點。天津大學藥學院入選首批試點,在“洋院長”傑伊·西格爾的帶動下,吸引了一批外籍專家,帶動學科加速發展。

聶飆還談到“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簡稱“111計畫”),正在緊密配合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資源環境、先進製造、資訊科學和生物等領域發展的戰略需要。

此外,針對專案經費執行依據不足、相關規定不健全等問題,官方出臺《外國文教專家經費管理暫行辦法》。為促進文教領域引才引智均衡發展,又出臺了《地方所屬高等學校聘請外國專家專案管理辦法》。

聶飆說,下一步借助全面實施外國人來華工作的統一管理,將在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領域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引進政策。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