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在外的“打工族”有必要買車嗎?有車和沒車有什麼區別?

現在每個人都想要過上好的生活,在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每天都是擠地鐵、擠公交、啃饅頭的,終於經過自己的努力慢慢的提升了職位和工資,為了改善生活條件大家首先想到的就算買一輛車來改變自己的出行方式。

確實原來對於那些北漂的打工族來說,在大城市裡買輛車,關乎著自己的生存狀態。但近些年來,隨著城市出行模式的快速發展與變化,買車已經不僅是一種生活需求,更成為了是一種潮流。那麼打工族有必要買輛車嗎?

車子是消耗品,從你購買那天起,它就開始貶值了,這是他和房子最大的區別。車子是最容易貶值的資產,10年前一輛20萬的車子,10年後可能連2萬都達不到,再算上車子產生的額外費用,從理財角度來說是非常不划算的。

一朋友在大學畢業的時候,在父母的資助下全款買了一輛車,每年的油費、養護費等費用就要三四萬,那幾年壓力山大,感覺就是在給車打工。

直到工作幾年之後,經濟寬裕下來他才松了口氣。他坦言,如果可以回到過去重新選擇,他不會這麼早買車。

他還算家庭條件不錯的,父母全款買車,而很多朋友可能連首付都還需要自己付,壓力就更大了。

當然,對於我們追求生活品質的年輕人來說,

不能完全用劃不划算來計較。就體驗來說吧,也沒好到哪裡去。

一線城市都有一個通病叫“堵車”,好像不堵車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一線城市似的。據說,一二線大城市上下班高峰的平均時速大概只有20km/h,全國大部分城市的地鐵平均時速在40km/h以上,開車還沒地鐵快。

大城市的公共交通非常便捷,就上海來說,從家裡去陸家嘴上班,在路上花費50分鐘時間在地鐵上,時間不算短也不是太長,在地鐵上都有WiFi,而且上網非常流暢,可以在地鐵上聽廣播、看財經新聞,談工作,甚至看視頻,但是你開車最多只能聽廣播,這段時間坐地鐵的比自己開車的自由。如果運氣好的話,還可以坐到位置,順便補個覺。

大城市的停車費有多貴,那些開車的人最有發言權,

曾經特意去問開車的朋友,他對此感覺有一肚子話想說,一次和女朋友去看電影,再逛了會商場,三個小時五六十塊的停車費,這是搶劫嗎?他說平時也就和女朋友約會的時候開開車,平時出行還是坐地鐵公交居多。

很多人買了車,大部分時間都是閒置在家的,開車的機會並不多,也就郊個遊,極端天氣方便一些,家裡有老人小孩出行的時候更方便,要是只是為了上班方便的話是真的沒必要。

其實,現在滴滴等一些拼車、打車軟體那麼多,打車都非常方便啊,如果想要一家出遊,可以去試試租車,選擇很多,也還不貴。

每個人都應該去追求好的生活品質。但年輕人在經濟不寬裕的時候不要買車,不要用最具想像力的黃金十年給車打工,給銀行打工。你要相信,車子會有的,等你財富穩定的時候再買一輛心儀的車,那時候的你會更加從容不迫。

大部分時間都是閒置在家的,開車的機會並不多,也就郊個遊,極端天氣方便一些,家裡有老人小孩出行的時候更方便,要是只是為了上班方便的話是真的沒必要。

其實,現在滴滴等一些拼車、打車軟體那麼多,打車都非常方便啊,如果想要一家出遊,可以去試試租車,選擇很多,也還不貴。

每個人都應該去追求好的生活品質。但年輕人在經濟不寬裕的時候不要買車,不要用最具想像力的黃金十年給車打工,給銀行打工。你要相信,車子會有的,等你財富穩定的時候再買一輛心儀的車,那時候的你會更加從容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