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神了!釋迦牟尼佛3000年前的理財觀,與凱恩斯竟然一致

富樓那尊者所畫佛陀真容像

佛法中無所不包,3000年前佛祖就已經講也了最樸素的財富觀,

無論你信不信佛,也不能反對 佛法是普利眾生的智慧之法。

有人講佛法是消積的好像佛教徒就不食人間煙火,但世尊在世時,並不反對世間人的正常理財投資而且有非常合理的方法。

釋迦牟尼認為,在家人應當從六種行業,才是正當的:農業、商業、畜牧業、房地產業、建築業、工業。(《雜阿含經•卷四十八》)當然,在釋迦牟尼時代的印度,所謂房地產業,

就是“邸舍以求利”,建築業是“造屋舍”,工業就是手工業,“造床臥”。

印度建築業

3000年前金融業雛形,就是借貸取息。這個釋迦牟尼是支持的。《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厭舍品》裡,有個吃利息為生的大長者,佛陀支持大長者:“而且教給長者如何分配財富,是大長者所有財寶皆分為四:

一分財寶,常求息利以贍家業;

一分財寶,以充隨日供給所須;

一分財寶,惠施孤獨以修當福;

一分財寶,拯濟宗親往來賓旅。

佛這家財富四分法, 充滿慈悲,佛法不反對理財,而且還給了具體的財富使用方法,師父講為什麼天分財富,

傾斜於你,因你可以代天濟苦,為何今天你一無所有。因為你內心根毛不拔。

佛家不反對金融業,那麼釋迦牟尼對投資什麼態度呢?

經濟學上我們將收入分成三份,消費、儲蓄、投資。

佛祖對財富分配比例,有具體的看法,《雜阿含經•卷四十八》裡說的消費應當占到家庭收入的25%,儲蓄占25%,投資占50%。

消費25%,用儒家觀點來說,上循份,下稱家,錢多多花,錢少少花,勤儉持家方是上策。

比方說,我的收入是住80平方的房子,

住著我會很舒服,不會擔憂房貸。如果我只80平方的收入要買800平方的房子,即使你付了首付,你也住不安生,而且會增添你的憂愁。

儲蓄占25%。告訴你世事無常,要有一定 的儲蓄防範風險,但佛家不以積財為樂。

投資用50%,五濁來世的今天,如果不投資那麼想財務上自由是很困難 的,世尊3000年前已經看到了。還教給你方法了。這裡不是不是一個固定量,不是說50%用一次性博弈之上。

您也可適當 投資。

佛法廣大,包含世法出世法,實為圓滿之法,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常念常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