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深度剖析最具爭議的並購,中國控股歐洲種子公司!

編輯 | 新銳恒豐研究院

來源 | 周小平

國化工集團公司與瑞士農業化學和種子公司先正達的“天價”收購案終於迎來了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和歐盟委員會雙批准,中國化工430億美元收購先正達的兩個最大監管障礙已被清除,

為中國最大的跨境交易在6月份完成鋪平道路。

這則新聞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反對者和支持者爭辯空前激烈:

支持者:

@Dontkme :能成功的話,真是一個大新聞!excited!相當於紫光收購直接收下了amd的概念,如果真成功,將一舉改變國內種業在世界市場上的地位.

@白夜 :先正達在農藥和種子行業的地位就相當於蘋果之於手機,豐田之于汽車,

意義很大。

@不知名德魯伊 :先正達在植保的地位就像孟山都在育種的地位。

@熱阿福特 :化工集團在農藥,農資領域的佈局早就開始了,尤其是2011年收購以色列農藥商馬克沁阿甘後就已經是國際頂尖農業公司了,只是這次更高調一些,而不是有錢任性!

……

反對者:

@qwerty :砸錢收購一家公司就能徹底改變一個國家一個行業的國際地位?這還真不是一般的便宜呢,這遊戲也太簡單了吧。

呵呵。

@手機用戶1794……:垃圾,過幾年就會像中鋁在高價外國買的所謂價值公司一樣,就剩下幾根毛。

@外太空來客-star:敗家子!

……

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爭議呢?

首先,我們先瞭解一下先正達這個公司的背景。

先正達

先正達(Syngenta),1999年瑞士諾華公司與Anglo-Swedish AstraZeneca分別合併他們的農化業務而創建的新公司,

是世界第三大種子公司(排在美國杜邦和孟山都之後),2016年先正達銷售額為128億美元 Acuron上市第二年銷售突破2億美元(因為亞太地區乾旱,略有下滑)。

主要種子業務為蔬菜種子。以蔬菜種子品種齊全而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多個品種的蔬菜種子具有國際頂尖水準。

如果您還不太清楚,那麼我提一件事,你應該有所瞭解——“黃金大米”!的確黃金大米就是先正達的產品之一。

“黃金大米”“轉基因”幾乎成了輿論口誅筆伐的魔鬼代言人。

那麼這個先正達是毒害中國的魔鬼還是拯救中國的天使呢?容我來給大家理性分析。

在這裡,我不想討論轉基因食品是否健康的問題。專業的問題應該留給科學家,我們今天只談種子源頭應該被誰控制的問題。

基辛格說過:誰控制了糧食,就控制了人類。這一點也不危言聳聽。如何控制糧食?控制種子是最根本的方法。轉基因農作物的真正的最大威脅,其實不是其食用的安全性,而是其種子的壟斷供應。

我們知道阿根廷是轉基因農作物種植的第三大國家。美國孟山都先用“零利潤”推廣其轉基因作物,轉基因大豆一度佔有阿根廷種植面積超過75%,轉基因玉米市場份額占到了99%。

等阿根廷大面積種植推廣開以後,孟山都才開始強制使用種子專利權,起訴違法使用者,使阿根廷面臨法律的訴訟和高額的專利賠償費,從而獲得收益及當地糧食權的掌控(貌似微軟也是這個套路)。

同樣的套路也用在了印度棉農的身上,這次是災難性的。因為棉農無法償還種植轉基因棉花的貸款,而紛紛自殺——印度官方資料20萬印度人自殺身亡,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棉農。

所以,我們真正的危機不是轉基因危機,而是種子危機。種子是不可替代的農業生產資料,在農業產業發展中具有核心地位。我國著名的“臥薪嚐膽”,越王勾踐就是用蒸熟的種子搞得吳國絕收,最後打敗吳國。歷史的教訓歷歷在目。我們要以史為鑒。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洋品種已控制中國蔬菜種子50%以上的市場份額,幾乎涉及所有蔬菜品種。此外,洋種子還全面進入中國的大豆、玉米、小麥、花卉等領域,並逐漸形成壟斷之勢,目前佔據市場80%的利潤。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 我國既是一個糧食生產大國,也是一個糧食消費大國。中國要靠自己養活13億人,所以在任何情況下,糧食安全是頭等大事。而要保障糧食安全,其根本就在於保障種子安全。

為了保護我們的飯碗,為了保衛我們的種子安全,國家也加大了對民族種業的扶植力度。

從2002年以後,開始對種業進行“良種補貼”,而且力度持續加大,2016年中央財政安排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203.5億元。

2013年3月28日,中國宣佈成立首支現代種業發展基金,首期規模15億元,基金存續期10年。基金採用基金公司與新投資人設立子基金、原股東增資等方式擴大募集規模,基金募集目標為50億-80億元。

在保衛民族種業的同時,我們同樣要瞄準國際種子市場這個大蛋糕。根據2016年國際種子聯盟(International Seed Federation,簡稱ISF)統計,全球種子市場規模已達到了 500 億美元。全球商品化種子市場呈現出明顯的區域性,70%以上的商品種子市場集中在 20 個國家,其中美國市場規模約 158.3億美元,位列第一;

其次是中國市場總規模達到780億元,而且還在快速增長中。隨後是法國、巴西、印度、日本、德國等。然而,面對如此大的市場,我國卻沒有一家種子公司進入世界前列:

面對種子業的短板,我國不管是從自身糧食安全戰略,還是國際市場競爭來說,我說中國化工此次收購是國家戰略並不為過。

與此同時,先正達的並購還彌補了中國另一個短板——農藥業生產。先正達就是農業化學品到農業服務的綜合方案提供商,這種業務模式對中國化工從農業化學品向農業其他業務進軍太有指導意義了。此前,中國化工下的農化板塊還曾經收購以色列的ADAMA。另外先正達全球的管道也可以給現在的業務一個很好的支撐。

中國目前還是農業大國,對農藥的需求量大,但可惜的是基本沒有原藥的研發能力,不過是從杜邦、孟山都等幾個大公司購買原藥然後配置成各種不同濃度/含量的粉劑、乳油、懸浮劑、顆粒劑等,很多所謂的自主研發的農藥不過是在別人的基礎上加個毫無作用的側鏈基團什麼的。別看中國農藥產商成千上萬,都不過是加工廠而已。作為加工廠一是利潤低,二是受制於人。

而一個新的農藥研發需要長時間的科研投入和大量的資金投入,而且存在很大的失敗風險。買下先正達的市場和研發團隊,也可以讓我國的農藥行業快速轉型,彎道超車。要知道農化品的利潤和管道競爭不亞於日化品。

中國曾經在高鐵、核電行業的技術引進和並購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我相信這次對先正達的戰略並購,也一定會造福中國,造福世界!

最後,附帶兩則新聞——《杜邦與陶氏化學宣佈合併 市值1200億美元巨無霸誕生》(為滿足歐盟放行協議提出的剝離資產要求,原先的並購計畫將順延,預計2017年8月將完成所有協議。)《德國生物製藥巨頭拜耳股份公司以660億美元的天價收購美國孟山都公司達成協議》(只等反壟斷調查局亮綠燈)。英雄所見略同吧!

(拜耳CEO維爾納·鮑曼(左)與孟山都CEO休·格蘭特)

編輯@新銳恒豐研究院

聯繫: novoseed@163.com

本號致力於好文推送,並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所發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之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查實原作者,在這裡對你們表示深深的敬意。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留言聯繫。

轉基因玉米市場份額占到了99%。

等阿根廷大面積種植推廣開以後,孟山都才開始強制使用種子專利權,起訴違法使用者,使阿根廷面臨法律的訴訟和高額的專利賠償費,從而獲得收益及當地糧食權的掌控(貌似微軟也是這個套路)。

同樣的套路也用在了印度棉農的身上,這次是災難性的。因為棉農無法償還種植轉基因棉花的貸款,而紛紛自殺——印度官方資料20萬印度人自殺身亡,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棉農。

所以,我們真正的危機不是轉基因危機,而是種子危機。種子是不可替代的農業生產資料,在農業產業發展中具有核心地位。我國著名的“臥薪嚐膽”,越王勾踐就是用蒸熟的種子搞得吳國絕收,最後打敗吳國。歷史的教訓歷歷在目。我們要以史為鑒。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洋品種已控制中國蔬菜種子50%以上的市場份額,幾乎涉及所有蔬菜品種。此外,洋種子還全面進入中國的大豆、玉米、小麥、花卉等領域,並逐漸形成壟斷之勢,目前佔據市場80%的利潤。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 我國既是一個糧食生產大國,也是一個糧食消費大國。中國要靠自己養活13億人,所以在任何情況下,糧食安全是頭等大事。而要保障糧食安全,其根本就在於保障種子安全。

為了保護我們的飯碗,為了保衛我們的種子安全,國家也加大了對民族種業的扶植力度。

從2002年以後,開始對種業進行“良種補貼”,而且力度持續加大,2016年中央財政安排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203.5億元。

2013年3月28日,中國宣佈成立首支現代種業發展基金,首期規模15億元,基金存續期10年。基金採用基金公司與新投資人設立子基金、原股東增資等方式擴大募集規模,基金募集目標為50億-80億元。

在保衛民族種業的同時,我們同樣要瞄準國際種子市場這個大蛋糕。根據2016年國際種子聯盟(International Seed Federation,簡稱ISF)統計,全球種子市場規模已達到了 500 億美元。全球商品化種子市場呈現出明顯的區域性,70%以上的商品種子市場集中在 20 個國家,其中美國市場規模約 158.3億美元,位列第一;

其次是中國市場總規模達到780億元,而且還在快速增長中。隨後是法國、巴西、印度、日本、德國等。然而,面對如此大的市場,我國卻沒有一家種子公司進入世界前列:

面對種子業的短板,我國不管是從自身糧食安全戰略,還是國際市場競爭來說,我說中國化工此次收購是國家戰略並不為過。

與此同時,先正達的並購還彌補了中國另一個短板——農藥業生產。先正達就是農業化學品到農業服務的綜合方案提供商,這種業務模式對中國化工從農業化學品向農業其他業務進軍太有指導意義了。此前,中國化工下的農化板塊還曾經收購以色列的ADAMA。另外先正達全球的管道也可以給現在的業務一個很好的支撐。

中國目前還是農業大國,對農藥的需求量大,但可惜的是基本沒有原藥的研發能力,不過是從杜邦、孟山都等幾個大公司購買原藥然後配置成各種不同濃度/含量的粉劑、乳油、懸浮劑、顆粒劑等,很多所謂的自主研發的農藥不過是在別人的基礎上加個毫無作用的側鏈基團什麼的。別看中國農藥產商成千上萬,都不過是加工廠而已。作為加工廠一是利潤低,二是受制於人。

而一個新的農藥研發需要長時間的科研投入和大量的資金投入,而且存在很大的失敗風險。買下先正達的市場和研發團隊,也可以讓我國的農藥行業快速轉型,彎道超車。要知道農化品的利潤和管道競爭不亞於日化品。

中國曾經在高鐵、核電行業的技術引進和並購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我相信這次對先正達的戰略並購,也一定會造福中國,造福世界!

最後,附帶兩則新聞——《杜邦與陶氏化學宣佈合併 市值1200億美元巨無霸誕生》(為滿足歐盟放行協議提出的剝離資產要求,原先的並購計畫將順延,預計2017年8月將完成所有協議。)《德國生物製藥巨頭拜耳股份公司以660億美元的天價收購美國孟山都公司達成協議》(只等反壟斷調查局亮綠燈)。英雄所見略同吧!

(拜耳CEO維爾納·鮑曼(左)與孟山都CEO休·格蘭特)

編輯@新銳恒豐研究院

聯繫: novoseed@163.com

本號致力於好文推送,並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所發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之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查實原作者,在這裡對你們表示深深的敬意。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留言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