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昆明點鈔員“無影手”不輸反腐神劇橋段

多指多張的“內四指”點法

單指單張點法

羅春芳展示自己在大賽中見過的扇形點鈔法 都市時報實習記者 方菁菁/攝

昆明資訊港·都市時報實習記者 方菁菁不得不說《人民的名義》是部神劇。

追抗戰劇的老人在看,追《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的女同事在看,就連小朋友也在看。其中,第一集中點鈔員在“小官巨貪”趙德漢家清點贓款所展示的花式點鈔指法,令觀眾嘆服,也引發了熱議。這點鈔“無影手”的背後,究竟是怎樣的人生呢?記者採訪了4位元供職于昆明銀行的點鈔高手。

酷炫指法如何練成

大拇指上掛鎖 看電視時都在點

記者來到華夏銀行昆明分行時,

金晶和戴靜陶已經備好了練習券準備演示點鈔,幾句寒喧後,兩人直入正題:“銀行一般都是用單指單張的點法,這樣不僅可以查數也可以辨別真偽。”短短20秒時間,她們已經點好了100張練習券。說到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讓人眼花繚亂的點鈔指法,兩人微微一笑:“電視裡展示的是花式點鈔,好看不一定實用。”

戴靜陶是一名工齡十年有餘的老員工,雖然現在已經不坐櫃,她點鈔的功夫可一點兒沒鬆懈。

摞得高高的證書訴說著她的輝煌,她的最高紀錄是10分鐘23把(1把為10000元)。

“剛開始練習的時候,我會在大拇指上掛鎖,練習久了,鎖把大拇指都磨出了血沫。”戴靜陶的點法是將練習券向內做一個弧度,一隻手固定,另一隻手的大拇指進行清點,每點過一張無名指會彈一下,起到複查的作用。練習時戴上鎖,比賽時將鎖取下,就能點得更快。

點鈔分為:起把、清點、紮把、蓋章四個環節。

每一個環節都很重要,往往一秒之差,就會與冠軍失之交臂。

“我起步較晚,總是提不起速,最後就分項目進行練習,在每一項裡找時間,效果很明顯。”金晶說,“剛開始練的時候,在家看電視也不敢閑著,手一直在點,搞得鄰居還以為我中了大獎在數獎金。”同為單指單張,但金晶的點法和戴靜陶的略有不同,她稱為“摳點”,就是兩手平行放於桌上,一隻手壓住點鈔券,

另一隻手快速清點。

一門不能錯的藝術

點漏一張假鈔 比賽成績取消

點鈔不僅是個技術活,還是一個精細活。

戴靜陶有一次至今難忘的“慘痛教訓”。2008年她被派到北京比賽,一般比賽都用點鈔券,而那場比賽罕見地用了真鈔,並且要求把真鈔中的假鈔全部挑出來。“我在點鈔的時候已經感覺到有一張夾張了,但是我還是有一點僥倖心理,覺得應該不會那麼巧,夾的那張就是假鈔吧。”結果那張夾帶的鈔票正是一張假鈔,她的成績也因此被取消了。

“點鈔的意義就是要精准,你再快,只要錯了一張就沒有意義了。”金晶說,“練習點鈔的過程枯燥又艱辛,常常一兩個小時後手都動不了,而紮把要求單拿起一張整把不能散,所以必須要捆得快又緊,把條劃破手是家常便飯。”

成為高手沒有捷徑

看高手點鈔入迷 看電視不忘偷師

1981年參加工作的李蘭芬,現在就職于農業銀行昆明官渡區支行。“最早的時候,沒有點鈔機,小到1分硬幣,都得一分一分地數清楚。”李蘭芬說,198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徹底迷上了點鈔這件事。

“那年我到昆明開會,正好工商銀行有一個全國性的大賽,選手都特別專業,當時就被一個‘內四指’點法的老師迷住了,一直站在旁邊看她的指法,邊看邊記。”回到單位後,李蘭芬根據記憶模仿起來,越練越喜歡,只要一有時間就琢磨。一年後,她參加了縣裡的比賽,“名次記不清了,只記得獎品是一條毛巾”。

李蘭芬擅長的是多指多張,業內稱為“內四指”,可以五張五張地點,只要記住點了幾手就能準確地知道點了幾張。她的最好紀錄是12分鐘40把。2010年,李蘭芬和另外4名員工代表農業銀行雲南地區到北京比賽。雖然雲南的成績不理想,基本屬於中等偏下,但是全國的點鈔高手彙聚一堂,還是讓她非常激動。“他們有點單指的,有點多指的,有扇形點的……”這讓李蘭芬大開眼界,可惜已不再年輕的她沒法再更換指法,只能從每一個細節扣動作、省時間。為此,她還專門請來攝像老師,把點鈔的動作錄下來,反復翻看,查缺補漏。“點鈔讓我瞭解到,生活中沒有捷徑,也沒有僥倖。”

說到這裡,記者打開了《人民的名義》視頻,對劇中花式點鈔的片段,李蘭芬看得很陶醉,不停地分析、點評著各種點法和指法。她說:“現在的年輕人可以通過很多途徑來學習點鈔,可以觀看更多高手的點鈔視頻。可惜,現在的年輕人肯認真去練的已寥寥無幾。”

為了把自己的點鈔方法傳承下去,明年就要退休的李蘭芬一有機會就會手把手教新來的員工。“我在家也經常會練習,有時候看見我在點,我的小孫子也會跟著學。”看著小孫子連點鈔券都拿不穩卻依然點得有模有樣,李蘭芬很開心,“他說他長大也要做這個,我特別願意教他。”

有了點鈔機

為何還要人工點?

識別假幣殘幣夾張

人工勝過機器

羅春芳是招商銀行昆明金星支行的運營主管,也是支行裡點鈔的種子選手。她同樣擅長多指多張的“內四指”點法,最高紀錄為8分鐘40把。

對於大家最感興趣的問題:為什麼有了點鈔機還是需要人工點鈔?羅春芳給出了答案。“點鈔機雖然快也精准,但是不能識別殘幣和夾張,有時候點鈔機過不去的紙幣,我們都會進行複點。”

原來,點鈔機是非常敏感的機器,就連鈔票中的灰塵多了,也會導致它無法工作,所以需要經常維護。並且,由於犯罪分子製造假幣的技術不斷改進,帶有識假功能的點鈔機也要不斷改變和升級。而對於識別假幣,點鈔員們的經驗遠非點鈔機可比,“必須百分百正確,點鈔員都要考‘反假證’,兩名持證人員同時在場,才能沒收假幣”。

說到這裡,羅春芳講了一個故事。“那天,我們有一個客戶存了四五百萬元現金。因為要把新幣和舊幣分開,所以我們只能人工和點鈔機一起工作。結果,點到最後,新幣和舊幣合起來總數不對,少了四百元。”當時,運鈔車已經等在銀行門口,天也擦黑了,羅春芳非常著急。後來通過人工複點後發現,原來有幾張帶張被點鈔機忽略了。

作為運營主管,羅春芳對於點鈔很擅長。她清楚地記得第一次參加比賽的情景。“全國的高手都在那兒,各種各樣的手法,非常酷炫。”雖然這次比賽沒有拿到名次,卻讓羅春芳很震撼,其中一種扇形點鈔法引起了她的興趣。說著,她拿起了桌上的練習券學著記憶中的模樣展開,“我的形狀不好,人家是每個面都露出來的,可以五張五張地點,也可以二十張二十張地點”。她說,現在會這種點鈔法的人非常少了,自己也只在大賽中見過。不過,這樣點鈔雖然快,但是對於分辨假鈔卻不太實用。“你們看的電視劇裡那些花式的點法,新幣可以,但是舊鈔就不行了。”

平時練習,羅春芳會用皮筋把手指綁起來。“這樣手指會最大程度併攏,接觸面越小越快。你這個手指分很開,這樣不行。”說著容易,但記者試了一下,半天摸不著門道。羅春芳說,點鈔不是一朝一夕練成的,方法都差不多,練習很枯燥,自己很多次想放棄,出於對職業的熱愛,都咬牙堅持下來了。“我輪換過很多崗位,每一個崗位都可以勝任,我覺得這就是練習點鈔對我的幫助。”

”結果那張夾帶的鈔票正是一張假鈔,她的成績也因此被取消了。

“點鈔的意義就是要精准,你再快,只要錯了一張就沒有意義了。”金晶說,“練習點鈔的過程枯燥又艱辛,常常一兩個小時後手都動不了,而紮把要求單拿起一張整把不能散,所以必須要捆得快又緊,把條劃破手是家常便飯。”

成為高手沒有捷徑

看高手點鈔入迷 看電視不忘偷師

1981年參加工作的李蘭芬,現在就職于農業銀行昆明官渡區支行。“最早的時候,沒有點鈔機,小到1分硬幣,都得一分一分地數清楚。”李蘭芬說,198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徹底迷上了點鈔這件事。

“那年我到昆明開會,正好工商銀行有一個全國性的大賽,選手都特別專業,當時就被一個‘內四指’點法的老師迷住了,一直站在旁邊看她的指法,邊看邊記。”回到單位後,李蘭芬根據記憶模仿起來,越練越喜歡,只要一有時間就琢磨。一年後,她參加了縣裡的比賽,“名次記不清了,只記得獎品是一條毛巾”。

李蘭芬擅長的是多指多張,業內稱為“內四指”,可以五張五張地點,只要記住點了幾手就能準確地知道點了幾張。她的最好紀錄是12分鐘40把。2010年,李蘭芬和另外4名員工代表農業銀行雲南地區到北京比賽。雖然雲南的成績不理想,基本屬於中等偏下,但是全國的點鈔高手彙聚一堂,還是讓她非常激動。“他們有點單指的,有點多指的,有扇形點的……”這讓李蘭芬大開眼界,可惜已不再年輕的她沒法再更換指法,只能從每一個細節扣動作、省時間。為此,她還專門請來攝像老師,把點鈔的動作錄下來,反復翻看,查缺補漏。“點鈔讓我瞭解到,生活中沒有捷徑,也沒有僥倖。”

說到這裡,記者打開了《人民的名義》視頻,對劇中花式點鈔的片段,李蘭芬看得很陶醉,不停地分析、點評著各種點法和指法。她說:“現在的年輕人可以通過很多途徑來學習點鈔,可以觀看更多高手的點鈔視頻。可惜,現在的年輕人肯認真去練的已寥寥無幾。”

為了把自己的點鈔方法傳承下去,明年就要退休的李蘭芬一有機會就會手把手教新來的員工。“我在家也經常會練習,有時候看見我在點,我的小孫子也會跟著學。”看著小孫子連點鈔券都拿不穩卻依然點得有模有樣,李蘭芬很開心,“他說他長大也要做這個,我特別願意教他。”

有了點鈔機

為何還要人工點?

識別假幣殘幣夾張

人工勝過機器

羅春芳是招商銀行昆明金星支行的運營主管,也是支行裡點鈔的種子選手。她同樣擅長多指多張的“內四指”點法,最高紀錄為8分鐘40把。

對於大家最感興趣的問題:為什麼有了點鈔機還是需要人工點鈔?羅春芳給出了答案。“點鈔機雖然快也精准,但是不能識別殘幣和夾張,有時候點鈔機過不去的紙幣,我們都會進行複點。”

原來,點鈔機是非常敏感的機器,就連鈔票中的灰塵多了,也會導致它無法工作,所以需要經常維護。並且,由於犯罪分子製造假幣的技術不斷改進,帶有識假功能的點鈔機也要不斷改變和升級。而對於識別假幣,點鈔員們的經驗遠非點鈔機可比,“必須百分百正確,點鈔員都要考‘反假證’,兩名持證人員同時在場,才能沒收假幣”。

說到這裡,羅春芳講了一個故事。“那天,我們有一個客戶存了四五百萬元現金。因為要把新幣和舊幣分開,所以我們只能人工和點鈔機一起工作。結果,點到最後,新幣和舊幣合起來總數不對,少了四百元。”當時,運鈔車已經等在銀行門口,天也擦黑了,羅春芳非常著急。後來通過人工複點後發現,原來有幾張帶張被點鈔機忽略了。

作為運營主管,羅春芳對於點鈔很擅長。她清楚地記得第一次參加比賽的情景。“全國的高手都在那兒,各種各樣的手法,非常酷炫。”雖然這次比賽沒有拿到名次,卻讓羅春芳很震撼,其中一種扇形點鈔法引起了她的興趣。說著,她拿起了桌上的練習券學著記憶中的模樣展開,“我的形狀不好,人家是每個面都露出來的,可以五張五張地點,也可以二十張二十張地點”。她說,現在會這種點鈔法的人非常少了,自己也只在大賽中見過。不過,這樣點鈔雖然快,但是對於分辨假鈔卻不太實用。“你們看的電視劇裡那些花式的點法,新幣可以,但是舊鈔就不行了。”

平時練習,羅春芳會用皮筋把手指綁起來。“這樣手指會最大程度併攏,接觸面越小越快。你這個手指分很開,這樣不行。”說著容易,但記者試了一下,半天摸不著門道。羅春芳說,點鈔不是一朝一夕練成的,方法都差不多,練習很枯燥,自己很多次想放棄,出於對職業的熱愛,都咬牙堅持下來了。“我輪換過很多崗位,每一個崗位都可以勝任,我覺得這就是練習點鈔對我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