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肺部小結節絕大多數都是好的

昨天是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活動首日。上海市胸科醫院胸外科、呼吸內科、腫瘤科、放療科、中西醫結合科、放射科、麻醉科、病理科、肺功能室、核醫學科等科室近30位高級專家,為來自全國近450位元患者提供公益診療服務。

張女士是首位患者。她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兩年前診斷出左肺上有肺癌,進行了手術切除後,最近氣管上又有新的病灶產生,通過氣管鏡消融術裝了支架,但氣管裡有肉芽產生,嚴重時呼吸會有影響。“今天幾位專家詳細給我看了片子,詢問了我病情,也給了我建議,告訴我肺部的腫瘤經過手術後,情況穩定,基本可以放心;氣管現在的肉芽問題可以通過氣管介入治療局部處理下堵塞的部分,

能緩解呼吸問題。”

來自全國近450名患者得到了免費門診機會。

陳先生特地從太倉趕來。他的母親今年2月底被診斷為肺癌晚期,在當地醫院做了兩次化療後沒有明顯效果,且肋骨上已有轉移,

基因檢查結果不匹配也無法進行靶向治療。陳先生感到很絕望:母親只有52歲,難道就真的沒有別的治療方法了嗎?然而通過多學科會診,陳先生看到了希望,“專家們說母親只是局部晚期的情況,可以採取局部放療的方式控制病情,放療效果好的話甚至還有進行手術的可能。”

肺癌已成危害我國居民健康的最常見惡性腫瘤,“腫瘤的發生是多種原因造成,我們在治療中必須從腫瘤的全程管理角度入手,

在接診時不僅考慮患者當前治療,也考慮到患者後續治療策略,雖然不同階段是不同科室治療,但是總方向在最初就定好了,而不是單純從內科或者外科的角度進行局部治療。不少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時間都超過10年。”副院長、呼吸內科主任韓寶惠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大眾對於健康的管理意識越來越強烈,體檢中查出小結節的人也越來越多,
但我們也想在本次腫瘤防治宣傳周上傳達一個意識:不必談結色變。”

來自胸外、呼吸、放療與放射科的專家們為患者讀片討論。

韓寶惠說,肺部小結節不等於肺癌,小結節絕大多數都是好的。近年來,胸科醫院在徐匯區部分社區開展了對高危人群使用低劑量螺旋CT進行篩查的試點,

結果3000例顯示,其中有四分之一的居民在首次篩查中檢出有肺部小結節,但對69例高度懷疑的病例進行進一步檢查後,僅22例被診斷為早期肺癌。“大小在3毫米以下的結節一般無需任何治療,10毫米以下的需定期遵醫囑隨訪,所以大家大可不必談結節色變,過度治療。”韓寶惠說,肺部腫瘤宣導早診早治,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低劑量螺旋CT對早期發現非常有效,可作為肺癌的初篩手段。

圖片攝影:黃楊子 圖片編輯:曹立媛

文/黃楊子

低劑量螺旋CT對早期發現非常有效,可作為肺癌的初篩手段。

圖片攝影:黃楊子 圖片編輯:曹立媛

文/黃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