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幼兒斜視症狀有哪些 斜視的危害有哪些?

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有一雙乾淨、清澈、明亮的大眼睛,

是每一個人的心願,也是每一位媽媽對寶寶的期待。但是,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有這份幸運,很多寶寶在出生時或者出生一定時間之後就會出現眼睛斜視的情況。斜視,不僅僅影響了美觀,也影響到了生活的各方面,更重要的是影響到了孩子的心理。對於很多斜視的寶寶來說,面對自己的“與眾不同”,會讓自己產生各方面的壓力,也會覺得自己是那麼的不完美。
那麼,幼兒斜視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怎麼樣診斷呢?

什麼是幼兒斜視

幼兒斜視,是一種常見的眼科疾病。斜視是指兩眼不能同時注視目標。斜視不是視網膜和晶狀體出了問題,而是眼周的肌肉出現問題導致的。疾病的症狀明顯,也就是說可以明顯看出眼球無法定於眼眶中間。根據病因就醫診斷,早發現早治療是根本。

幼兒斜視的病因

(1)視功能發育不完善:雙眼單視功能尚未發育成熟,不能很好地協調眼外肌所致。通常5歲前是兒童斜視的高發期。

(2)先天異常:眼外肌解剖位置異常、發育異常,或支配肌肉的神經麻痹引起。醫學上把出生6個月內發生的斜視稱為先天性斜視。

(3)屈光系統發育不成熟:兒童多為遠視眼,由於調節力較強,

過量的調節勢必會引起兩眼的過度會聚,很容易引起內斜視。

(4)眼球運動中樞管制失調:多表現為共同性斜視。

(5)斜視發生的誘因:斜視常發生在發熱、感冒及手術外傷後,驚嚇,情緒緊張或過分精神壓力也可誘發斜視的發生。

幼兒斜視的特點

兒童斜視特點之一是兒童配合困難,表現為許多兒童在醫生進行斜視檢查的不配合,導致醫生對兒童斜視病人斜視角度測量困難,

這是手術前對斜視病人進行臨床評估中最重要的一環。

兒童斜視的另一個特點是,兒童斜視手術病人,有很多不能在局部麻醉下配合手術,導致手術必須全麻進行,因此醫生不能像在做成人斜視手術中那樣,一邊手術一邊調整眼位,不行的話躺下來再做。

兒童斜視的第三個特點是,兒童斜視治療目的是功能恢復,只有在兒童早期手術中是眼睛的位置完全達到正常,

才有機會使兒童斜視病人手術後達到功能恢復。

幼兒斜視的危害

(1)美容與心理問題:斜視影響美觀,會給兒童心理蒙上陰影而容易造成其孤僻及反常心理。

(2)異常頭位影響骨骼的發育:由於眼外肌麻痹,在有些視野方向,患者出現複視,為克服重影,患者採用歪頭、側臉、抬高下巴等特殊的頭位來補償,醫學上稱代償頭位。對兒童來說,代償頭位不僅影響美觀,還會導致全身骨骼發育畸形。

(3)破壞雙眼單視的形成:斜視注視時,外界物體分別落在注視眼的黃斑中心凹、和斜視眼的中心凹以外的位置,由於出現複視,大腦會主動抑制斜視眼的視覺輸入,最終使患者喪失雙眼單視與立體視功能,有的還會形成斜視性弱視。

幼兒斜視的檢查和判斷

一、遮蓋法

遮蓋法是檢查眼外肌功能是否正常或平衡的一種方法。只能定性,不能定量。一般可以查出具有5度以上的隱斜視或斜視。

檢查方法有兩眼交替遮蓋法及單眼遮蓋法。先作兩眼交替遮蓋法,如果查出有眼位不正現象,再作單眼遮蓋法。

1.兩眼交替遮蓋法:讓被檢者面對光亮處,兩眼注視遠處(五米外)或近處(33cmm)目標。先觀察雙眼位置是否平衡,然後用一不透光的遮眼器或手掌反復交替遮斷左、右眼的視線。使被檢者兩眼沒有同時注視的機會,觀察在輪換遮蓋的瞬間,去掉遮蓋的眼球有無轉動現象。

判斷——

正位者:換遮他眼時,去除遮蓋的眼不轉動,被遮蓋眼也不見眼球偏斜。

斜視者:換遮他眼時,去掉遮蓋的眼球立即從偏斜位置向前方注視目標方向轉動,而被遮眼則偏斜。

2.單眼遮蓋法:受檢查者兩眼注視遠處(五米處)或近處(33cm)目標,用遮眼器或手於一眼前反復遮蓋與除去(另眼始終不加遮蓋),觀察兩眼是否轉動,然後用同法檢查另眼。

判斷——

隱斜視:未遮眼始終固視目標不動,另眼遮蓋時偏斜,去遮時又能轉至注視目標位置,向內轉動者為外隱斜,向外轉動者為內隱斜,向下方轉動者為上隱斜。

共轉性斜視:

(1)單眼性斜視:假設右眼為單眼性斜視。遮蓋右眼讓左眼注視目標時右眼偏斜,去除右眼遮蓋時,兩眼均在原位不動。反之遮蓋左眼(正位眼),讓右眼注視目標時,則左眼偏斜;但當去掉左眼遮蓋時,左眼立即恢復原來注視位置,而右眼則偏向斜視方向,出現兩眼均有轉動。

(2)交替性斜視:遮蓋右眼囑左眼注視目標,或遮蓋左眼囑右眼注視目標,當去掉遮蓋時,兩眼均保持原位不轉動。

二、馬多克(Maddox)杆檢查法

主要用於檢查隱性斜視。馬多克杆(簡稱馬氏杆)由多根小玻璃杆彼此平行排列構成,由於柱狀透鏡具有與其軸平行的光線通過不屈折,與軸垂直光線屈折的性質,因之通過馬氏杆看光源(點狀),成為一條與柱鏡軸垂直的光條。

檢查在暗室進行,囑受檢者注視5米處一燈光。

1.檢查水準方向眼位時,在一眼前戴一水準放置的馬氏杆,如受檢者所見垂直光條穿過燈光,則無水準方向之斜位;如果垂直光條偏於燈光的一側,則有水準方向之隱斜視。垂直光條在戴馬氏杆眼的同一側(右眼戴馬氏杆,光條在光的右側)時內隱斜;垂直光條在對側(右眼戴馬氏杆,光條在燈光的左側)是為外隱斜。

2.檢查垂直眼位方向時,右眼前戴一垂直放置的馬氏杆,如受檢者所見水準光條穿過燈光點,則無垂直方向的斜視。如水準光條偏於燈光的上或下,則有垂直方向的隱斜視。光條在下為右眼上斜視;光條在上為左眼上斜視。

三、角膜映光法(Hirschbeng法)

是一個檢查顯性共轉性斜視的粗略方法,比較適用于幼兒及弱視、或不能進行詳細檢查的患者。

方法:在受檢者正前方33cm處置一燈光,囑注視之。如角膜光反射點位於兩眼瞳孔正正央則為正位眼;如果角膜光反射出現於一眼瞳孔正中央,而另眼在瞳孔緣,則偏斜約10~15度;在角膜緣上,則偏斜約45度;在角膜中心與角膜緣之間的中點處,則斜視度約為25度。(注:每偏斜1mm約相當於斜視弧7~7.5度)。

四、視野計法

用於檢查顯性斜視的斜視角,檢查時按視野檢查法將受檢者頭部固定於頦架上,檢查視遠斜視角時,斜視眼正對視野計弧的中心點處,使健眼注視正前方5米處目標;檢查視近斜視角時,雙眼連線的中點(即鼻根部)正對視野計弧中心點處,健眼則注視視野弧上中央零度處目標點,然後以手電筒或燭光在視野計上往返移動,檢者也隨燈光移動,使檢者的眼、燈光、受檢者的眼保持在同一直線上,當燈光映在斜視眼瞳孔中央時,記錄燈光在視野計上的刻度,即為斜視的度數。

患者採用歪頭、側臉、抬高下巴等特殊的頭位來補償,醫學上稱代償頭位。對兒童來說,代償頭位不僅影響美觀,還會導致全身骨骼發育畸形。

(3)破壞雙眼單視的形成:斜視注視時,外界物體分別落在注視眼的黃斑中心凹、和斜視眼的中心凹以外的位置,由於出現複視,大腦會主動抑制斜視眼的視覺輸入,最終使患者喪失雙眼單視與立體視功能,有的還會形成斜視性弱視。

幼兒斜視的檢查和判斷

一、遮蓋法

遮蓋法是檢查眼外肌功能是否正常或平衡的一種方法。只能定性,不能定量。一般可以查出具有5度以上的隱斜視或斜視。

檢查方法有兩眼交替遮蓋法及單眼遮蓋法。先作兩眼交替遮蓋法,如果查出有眼位不正現象,再作單眼遮蓋法。

1.兩眼交替遮蓋法:讓被檢者面對光亮處,兩眼注視遠處(五米外)或近處(33cmm)目標。先觀察雙眼位置是否平衡,然後用一不透光的遮眼器或手掌反復交替遮斷左、右眼的視線。使被檢者兩眼沒有同時注視的機會,觀察在輪換遮蓋的瞬間,去掉遮蓋的眼球有無轉動現象。

判斷——

正位者:換遮他眼時,去除遮蓋的眼不轉動,被遮蓋眼也不見眼球偏斜。

斜視者:換遮他眼時,去掉遮蓋的眼球立即從偏斜位置向前方注視目標方向轉動,而被遮眼則偏斜。

2.單眼遮蓋法:受檢查者兩眼注視遠處(五米處)或近處(33cm)目標,用遮眼器或手於一眼前反復遮蓋與除去(另眼始終不加遮蓋),觀察兩眼是否轉動,然後用同法檢查另眼。

判斷——

隱斜視:未遮眼始終固視目標不動,另眼遮蓋時偏斜,去遮時又能轉至注視目標位置,向內轉動者為外隱斜,向外轉動者為內隱斜,向下方轉動者為上隱斜。

共轉性斜視:

(1)單眼性斜視:假設右眼為單眼性斜視。遮蓋右眼讓左眼注視目標時右眼偏斜,去除右眼遮蓋時,兩眼均在原位不動。反之遮蓋左眼(正位眼),讓右眼注視目標時,則左眼偏斜;但當去掉左眼遮蓋時,左眼立即恢復原來注視位置,而右眼則偏向斜視方向,出現兩眼均有轉動。

(2)交替性斜視:遮蓋右眼囑左眼注視目標,或遮蓋左眼囑右眼注視目標,當去掉遮蓋時,兩眼均保持原位不轉動。

二、馬多克(Maddox)杆檢查法

主要用於檢查隱性斜視。馬多克杆(簡稱馬氏杆)由多根小玻璃杆彼此平行排列構成,由於柱狀透鏡具有與其軸平行的光線通過不屈折,與軸垂直光線屈折的性質,因之通過馬氏杆看光源(點狀),成為一條與柱鏡軸垂直的光條。

檢查在暗室進行,囑受檢者注視5米處一燈光。

1.檢查水準方向眼位時,在一眼前戴一水準放置的馬氏杆,如受檢者所見垂直光條穿過燈光,則無水準方向之斜位;如果垂直光條偏於燈光的一側,則有水準方向之隱斜視。垂直光條在戴馬氏杆眼的同一側(右眼戴馬氏杆,光條在光的右側)時內隱斜;垂直光條在對側(右眼戴馬氏杆,光條在燈光的左側)是為外隱斜。

2.檢查垂直眼位方向時,右眼前戴一垂直放置的馬氏杆,如受檢者所見水準光條穿過燈光點,則無垂直方向的斜視。如水準光條偏於燈光的上或下,則有垂直方向的隱斜視。光條在下為右眼上斜視;光條在上為左眼上斜視。

三、角膜映光法(Hirschbeng法)

是一個檢查顯性共轉性斜視的粗略方法,比較適用于幼兒及弱視、或不能進行詳細檢查的患者。

方法:在受檢者正前方33cm處置一燈光,囑注視之。如角膜光反射點位於兩眼瞳孔正正央則為正位眼;如果角膜光反射出現於一眼瞳孔正中央,而另眼在瞳孔緣,則偏斜約10~15度;在角膜緣上,則偏斜約45度;在角膜中心與角膜緣之間的中點處,則斜視度約為25度。(注:每偏斜1mm約相當於斜視弧7~7.5度)。

四、視野計法

用於檢查顯性斜視的斜視角,檢查時按視野檢查法將受檢者頭部固定於頦架上,檢查視遠斜視角時,斜視眼正對視野計弧的中心點處,使健眼注視正前方5米處目標;檢查視近斜視角時,雙眼連線的中點(即鼻根部)正對視野計弧中心點處,健眼則注視視野弧上中央零度處目標點,然後以手電筒或燭光在視野計上往返移動,檢者也隨燈光移動,使檢者的眼、燈光、受檢者的眼保持在同一直線上,當燈光映在斜視眼瞳孔中央時,記錄燈光在視野計上的刻度,即為斜視的度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