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浙江啟動“十萬企業上雲” 浙江製造全面引入人工智慧

良品率提升1個點 利潤增加上億元

記者 沈積慧

良品率提升一個百分點,

帶來上億元利潤增加。這是江蘇一家上市公司在引入阿裡雲的人工智慧——ET工業大腦後帶來的最直接變化。現在,越來越多浙江製造開始通過引入人工智慧,推動傳統製造業的轉型升級。

最近,浙江省資訊化工作領導小組發佈《浙江省“企業上雲”行動計畫(2017)》,計畫指出,要讓十萬企業的“大腦”率先上雲,以雲計算技術和平臺為支撐,降低企業資訊系統構建成本,

提高企業資訊化應用水準。不斷提升競爭力,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使浙江省成為企業雲計算應用的標杆省。

事實上,在浙江,一些傳統製造業早已通過引入人工智慧,大大提升了利潤增加。

位於杭州下沙經濟開發區的中策橡膠,是最早引入阿裡雲ET工業大腦的浙江製造企業。產量全球排名第三的中策橡膠,2016年產值376億元。在上“雲”後,生產端的各類資料進行了深度運算和分析,

形成了資源最優利用的方案組合,提升3%-5%的良品率。

和以往更依託經驗的質檢方式不同,工業大腦通過人工智慧演算法,能在短時間內處理分析每一塊橡膠的出身,匹配最優的合成方案,極大地穩定了混煉膠性能,大大降低在加工環節的成本投入。同時,依託工業大腦,中策橡膠還改變了原先的全球平價採購模式,將產地和製造環節的資料打通,更好地優化佈局生產。

這不是個例。在不久前由杭州市經信委與阿裡雲聯合舉辦的雲棲學堂上,農夫山泉、中能汽輪、錢江電氣、九陽、姚生記、貝因美、杭州鋼鐵、王星記扇廠、亞視傳媒等企業就探討了雲計算大資料等新技術下的企業智慧轉型。

此前,阿裡雲已開始在江蘇、廣東、浙江等地,嘗試用人工智慧幫助製造業轉型升級。比如,阿裡雲為上市公司蘇州協鑫建立模型和演算法,説明後者提升良品率1%,

一年帶來上億的利潤增量。

阿裡雲相關負責人透露,他們已組建專門服務團隊,利用自身在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領域的深厚積累,通過ET工業大腦、ET城市大腦、ET醫療大腦等一系列產品與服務方案,使其順利實現數位化轉型,挖掘中國製造“1%的威力”。

阿裡雲總裁胡曉明說,“我們希望利用人工智慧、雲計算技術發揮‘中國智造1%’的威力,單以中國製造業為例,如果能提升1%的良品率,

就意味著一年內可以增加上萬億的利潤。”

服務團隊負責人介紹,現在已制訂了完整的方案計畫,在培訓、諮詢、診斷、上雲方案、流程改造、應用、新技術賦能、部署、升級改造等方面發揮阿裡雲生態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