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高考唯一論破滅,高考恢復以來1000多位高考狀元如今是這樣

成績論英雄,高考改變命運?自從高考制度開放以來,高考成了不少家長心中評判子女成才的重要一步,比成績,比學校,比專業,這些沉重的石頭壓在高考學子身上讓他們喘不過氣來。

但是高考真的是莘莘學子的唯一出路嗎?當年那些被各大名校爭奪的高考狀元們,他們離開學校後是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理想總是很豐滿,現實卻非常的殘酷!近日,中科院針對高考恢復以來30年1000多位高考狀元做了調查,結果令人震驚:恢復高考制度30多年,

產生1000多位高考狀元,但竟然沒有一位成為行業的領袖或者頂尖人才,而當年的高考狀元們如今都過著平凡的日子,職業成就也低於社會或父母預期。這到底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還是一個人的成才與否與教育程度的高低沒有直接的關係?

不僅如此,中科院與此同時還做了另一份輔助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除了科學家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與教育程度有莫大關係之後,

其他行業的精英如社會活動價、企業家、藝術家等都與教育程度沒有直接關係。

這個調查實在發人深省,直接擊碎了多數家長心中的學業論和高考唯一論。針對此次觸目驚心的調查結果,上海市浦東區教育發展研究院程紅兵先生表示,

應試教育是一種填充式的教育,沒有給廣大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巨大的升學壓力讓家長、老師、學生都把所有時間放在學業上,不僅在校時間如此,就連週末也被各種培訓佔據著。而在這種古板的應試教育之下,多少家長多少老師更願意去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可以說這種教育方式正是扼殺創新型人才的重犯!

這些高考狀元說明他們的學習、記憶能力比較強,自我約束力強,但這並不說明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或創新能力強,可以說高考只是反映了一個學生應試學習的能力,而無法衡量該學生在其他方面的能力。

知識不如能力,能力不如品質!我們絕對不能說學習是沒有用的,孩子學習的過程是一個汲取知識的過程,

最關鍵的是看孩子有沒有將這些汲取的知識在生活或工作中加以利用,而不應該以一個高考分數來定孩子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