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遊玩汶萊一天,多次被邀請免費搭車,感覺這個小國到處都有雷鋒

國泰民安風氣好 汶萊處處有雷鋒

夜。漆黑的小巷。兩位不太會講英語的汶萊夫婦將車停在我們身邊,那中年的女子搖下車窗,微笑著沖我們招手。

然後,小小麵包車車門應聲滑開。

皇宮。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章台路盡,何人鎖清宮?在汶萊的時候,適逢國王出訪,他會帶他的哪個妃子同行?剩下的那幾位怎麼辦?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可是,我們的惆悵總歸只是風中的一絮,輕飄飄,然後歸於沉寂,不留一塵。皇宮門口的保安適時地打破了哀傷,他們熱情地向我們走來,問,要不要幫忙給你們拍照?背後是被燈光照得白慘慘的皇宮字樣。

身後,那璀璨的金頂從斑斑的樹影中跳脫出去詔告天下。

午夜前,回酒店的路上,沒有公車,沒有計程車,水上taxi更是蹤影杳杳。歸路無期,汶萊員警問清情況後,說,來,我們送你們回酒店。

我們坐在賽福鼎清真寺的空臺階上,萬籟俱寂,身後是雍容華貴的清真寺,右手邊是燈光晦暗的水上村。歎道:汶萊處處有雷峰啊。

而汶萊人接下來的表現,

簡直就是為此論斷下了一個又一個越來越精彩的注腳。

一夜好雨。

早7點準時起床,然後去餐廳吃早飯。餐廳不大,客人亦少,加上我們不過6人。席間遇到一對年輕的澳大利亞夫婦,一開口便知氣場交集廣泛,自然而然地湊到一張小方桌前,談旅行,談人生,交流出行資訊。喝完最後一滴咖啡後,大家握手道別,那姑娘熱情異常,握手時加了許多的力,村婦應力而還,到底是個子不敵人家力氣輸了半截。

於是,只好換上一副更加熱烈的表情作為回報。路上相逢,擦肩而過前一記擁抱,或者投之一個暖融融的微笑,然後繼續各走各的路,這是我們喜歡的方式。也許其中自私的成分。我們終究都是怕麻煩的人,對自由的渴望和追求超越其他一切。但是,妥協,並非就好,相對於坦白,默默的忍耐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傷人傷己。

我們將行李寄存在總台,

預定好了下午2點去機場的車子(免費),然後徒步去蘇丹紀念館(The Royal Regalia Building,也有翻譯成蘇丹銀禧紀念館和皇家典禮廳的)。至門口,門緊鎖,看牆上的告示,才知這裡開門時間是9點。攻略上說8點開門,結果害得我們早早起床,卻生生吃了碗閉門羹。好在,天氣晴好,萬里無雲,我們樂得再去一回賽福鼎清真寺,拍些清清爽爽的照片回來。所謂人要衣裝馬靠鞍,再偉大的建築,如果沒有藍天白雲的映襯,
再漂亮的人,如果是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總歸是要削去很多印象分的。這其實也是為什麼我們不喜歡城市的原因。城市讓生活沉重而不是厚重,讓我們面目可憎而不復神采飛揚。城市,是我們的墳墓。而且,這墳墓還是我們自己親手掘挖的。

多麼可悲的一件事情。

寂寥的大街

也有熱鬧的表情

藍天白雲下的賽福鼎清真寺

據說,當你站在那裡,如果有金子掉落,你可以撿了裝進口袋裡。因為那是神的旨意。

賽福鼎附近的建築。馬來風濃郁。

建築外牆上的畫。

9點,準時回到紀念館。紀念館免費,但必須脫鞋進入,所有東西包括相機必須寄存。偌大的展館只有4個遊人,除了我們,還有一對母子,一詢問,竟然是香港人,兒子說話的口音裡早已多了幾分嗲嗲的港腔,母親卻說一口武漢腔濃重的普通話。後來,我們在機場再次相遇,我們去雅加達,他們回香港。

蘇丹紀念館位於斯里百家灣市中心,建成於1992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住宅,為配合蘇丹登基25周年紀念建造。紀念館內有2200個房間,包括清真寺、直升機停機坪、3公里長的地下道以及有冷氣的馬房等等,可以同時居住2000名客人,其宴會廳可以容納400人同時進餐。

我們去的是供遊客參觀的展覽館,展示內容包括用照片、油畫介紹當今第29代蘇丹的生平、登基大典的真實場面和汶萊國的獨立歷史。還收藏了大量價值連城的皇家紀念品,包括鑲以寶石的王冠、華麗的傳統御用戰車和複製的登基大殿等,堪稱皇室生活博物館。正在我們對著那頂皇冠讚歎不已的時候,一名保安不知道什麼時候到了身後,他來得那樣悄無聲息,也許是職業訓練使然?也許是地毯實在夠厚,厚得消除了他的腳步聲。他輕聲說,皇冠太重了,用了3.5公斤的黃金,因為擔心國王無法承重,所以還專門配了一個下巴托。

可見金子多了也並非好事啊。哈哈。

二樓展示著各國元首送給現任蘇丹王的紀念品,所有國家所贈物品名稱和贈送人皆用英文標注,唯獨“中國人大委員會委員長李鵬”同志送的兵馬俑複製品用中文寫明其委員長之身份,著實乍眼。

何故?

回至大廳,我們對著極盡奢華的展物無限惆悵,怎麼就不讓拍照呢?好在工作人員適時出現,她說,大廳裡是可以拍照的,我幫你們拍吧。然後我們就在她的指揮下左一張右一張地拍了個夠。

從紀念館出來後,我們向兩位在門口休息的汶萊人打聽去博爾基亞清真寺的公車,得到滿意的回答後,我們道謝告別。剛走出不遠,忽聽身後有人大聲呼喚,回首一看,卻是我們剛才問路的那名男子,他急匆匆穿越馬路,向我們跑來,我們以為他告訴錯了巴士站,前來更正,內心早已感動萬分。

不料對方站定後,氣喘吁吁地說:我開車送你們過去。

O! MY GOD!竟然還有追著喊著要幫助人的。

汶萊人之熱情可見一斑。

一路聊至博爾基亞清真寺。遺憾的是,我們竟然忘了問他的名字,鑒於其信仰和善良,且稱呼其為穆罕默德吧。

穆罕默德的英語並不是很流利,但絲毫不妨礙我們的溝通。他告訴我們,他在一個律師事務所工作,曾去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他毫不掩飾對我們的好奇,說,中國人能講英語的很少,能講一口流利英語的人更是寥寥無幾,你們怎麼講得那麼好?為了證實可信度,還舉了個例子。他說,在深圳的時候,內急,跟員警打聽廁所所在,員警聽不懂,雙方都是乾著急。

好在他急中生智,乾脆指著下身作痛苦狀------

問題立即獲得圓滿解決。

看來,關鍵時刻,姿體語言更為直接有效。

默罕默德將我們直接送到博爾基亞清真寺大門口,然後詳細告訴我們回去坐車的位置後方才離去。

在汶萊,清真寺是人民的靈魂,也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地方。所以,在建築靈魂之所時,他們自然不遺餘力。斯裡巴加灣城市雖小,清真寺卻幾乎是隨處可見,其中有兩座最有名,一座是賽福鼎清真寺,一座是博爾基亞清真寺。前者是老國王生前建造的,是最氣派、最具地位的宗教聖地。後者是現任蘇丹建造的,是汶萊最大的皇家清真寺,于1994年蘇丹生日那天正式開放。博爾基亞清真寺規模龐大,馬來傳統風格的鍍金鏤空外牆使整個清真寺顯得莊嚴肅穆。遠觀博爾基亞,淡藍色的柱子高聳入雲,29個金碧輝煌的圓頂全部用純金包裹,用以紀念歷史上29個蘇丹統治的朝代。4個189英尺高的尖塔裝飾著藍、白相間的馬賽克,純潔、清爽,仿佛不沾絲毫人間煙火。寺內有兩個祈禱大廳,男女兩個朝拜室分別能容納3500人和1000人,男祈禱廳的水晶鍍金吊燈重達3.5噸。

非壯觀不能以形容。

參觀完博爾基亞清真寺,我們的下一個目的地是Ayer水上村。在大門口處向兩名婦女打聽去Panpung Ayer的公車,對方反問道:你們就兩人?我們很詫異,難不成問路還跟人數相關?

對方卻先笑了,說:我們送你們過去。

“我們”是兩名婦女,貌似母女。

我們在汶萊的總逗留時間不足24小時,扣除夜晚睡覺和吃飯時間,淨遊覽時間也就是十餘個小時。而就是在這短短的十幾個小時內,我們總共遇到了四撥汶萊“雷鋒”,免費將我們送到一個個目的地,使我們輕鬆地超額完成了采風任務。

有句成語叫“為富不仁”。汶萊人很富,卻非常的熱情仁義。如果偶然碰上一個雷鋒也許不能說明什麼,但是向我們這樣在短時間內屢屢遭到幫助,只能說明人家的社會風氣是實實在在的好。

用昨晚送我們回酒店的員警的話就是:Brunei people are very nice people.

我們為此感激,敬佩。

也有熱鬧的表情

藍天白雲下的賽福鼎清真寺

據說,當你站在那裡,如果有金子掉落,你可以撿了裝進口袋裡。因為那是神的旨意。

賽福鼎附近的建築。馬來風濃郁。

建築外牆上的畫。

9點,準時回到紀念館。紀念館免費,但必須脫鞋進入,所有東西包括相機必須寄存。偌大的展館只有4個遊人,除了我們,還有一對母子,一詢問,竟然是香港人,兒子說話的口音裡早已多了幾分嗲嗲的港腔,母親卻說一口武漢腔濃重的普通話。後來,我們在機場再次相遇,我們去雅加達,他們回香港。

蘇丹紀念館位於斯里百家灣市中心,建成於1992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住宅,為配合蘇丹登基25周年紀念建造。紀念館內有2200個房間,包括清真寺、直升機停機坪、3公里長的地下道以及有冷氣的馬房等等,可以同時居住2000名客人,其宴會廳可以容納400人同時進餐。

我們去的是供遊客參觀的展覽館,展示內容包括用照片、油畫介紹當今第29代蘇丹的生平、登基大典的真實場面和汶萊國的獨立歷史。還收藏了大量價值連城的皇家紀念品,包括鑲以寶石的王冠、華麗的傳統御用戰車和複製的登基大殿等,堪稱皇室生活博物館。正在我們對著那頂皇冠讚歎不已的時候,一名保安不知道什麼時候到了身後,他來得那樣悄無聲息,也許是職業訓練使然?也許是地毯實在夠厚,厚得消除了他的腳步聲。他輕聲說,皇冠太重了,用了3.5公斤的黃金,因為擔心國王無法承重,所以還專門配了一個下巴托。

可見金子多了也並非好事啊。哈哈。

二樓展示著各國元首送給現任蘇丹王的紀念品,所有國家所贈物品名稱和贈送人皆用英文標注,唯獨“中國人大委員會委員長李鵬”同志送的兵馬俑複製品用中文寫明其委員長之身份,著實乍眼。

何故?

回至大廳,我們對著極盡奢華的展物無限惆悵,怎麼就不讓拍照呢?好在工作人員適時出現,她說,大廳裡是可以拍照的,我幫你們拍吧。然後我們就在她的指揮下左一張右一張地拍了個夠。

從紀念館出來後,我們向兩位在門口休息的汶萊人打聽去博爾基亞清真寺的公車,得到滿意的回答後,我們道謝告別。剛走出不遠,忽聽身後有人大聲呼喚,回首一看,卻是我們剛才問路的那名男子,他急匆匆穿越馬路,向我們跑來,我們以為他告訴錯了巴士站,前來更正,內心早已感動萬分。

不料對方站定後,氣喘吁吁地說:我開車送你們過去。

O! MY GOD!竟然還有追著喊著要幫助人的。

汶萊人之熱情可見一斑。

一路聊至博爾基亞清真寺。遺憾的是,我們竟然忘了問他的名字,鑒於其信仰和善良,且稱呼其為穆罕默德吧。

穆罕默德的英語並不是很流利,但絲毫不妨礙我們的溝通。他告訴我們,他在一個律師事務所工作,曾去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他毫不掩飾對我們的好奇,說,中國人能講英語的很少,能講一口流利英語的人更是寥寥無幾,你們怎麼講得那麼好?為了證實可信度,還舉了個例子。他說,在深圳的時候,內急,跟員警打聽廁所所在,員警聽不懂,雙方都是乾著急。

好在他急中生智,乾脆指著下身作痛苦狀------

問題立即獲得圓滿解決。

看來,關鍵時刻,姿體語言更為直接有效。

默罕默德將我們直接送到博爾基亞清真寺大門口,然後詳細告訴我們回去坐車的位置後方才離去。

在汶萊,清真寺是人民的靈魂,也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地方。所以,在建築靈魂之所時,他們自然不遺餘力。斯裡巴加灣城市雖小,清真寺卻幾乎是隨處可見,其中有兩座最有名,一座是賽福鼎清真寺,一座是博爾基亞清真寺。前者是老國王生前建造的,是最氣派、最具地位的宗教聖地。後者是現任蘇丹建造的,是汶萊最大的皇家清真寺,于1994年蘇丹生日那天正式開放。博爾基亞清真寺規模龐大,馬來傳統風格的鍍金鏤空外牆使整個清真寺顯得莊嚴肅穆。遠觀博爾基亞,淡藍色的柱子高聳入雲,29個金碧輝煌的圓頂全部用純金包裹,用以紀念歷史上29個蘇丹統治的朝代。4個189英尺高的尖塔裝飾著藍、白相間的馬賽克,純潔、清爽,仿佛不沾絲毫人間煙火。寺內有兩個祈禱大廳,男女兩個朝拜室分別能容納3500人和1000人,男祈禱廳的水晶鍍金吊燈重達3.5噸。

非壯觀不能以形容。

參觀完博爾基亞清真寺,我們的下一個目的地是Ayer水上村。在大門口處向兩名婦女打聽去Panpung Ayer的公車,對方反問道:你們就兩人?我們很詫異,難不成問路還跟人數相關?

對方卻先笑了,說:我們送你們過去。

“我們”是兩名婦女,貌似母女。

我們在汶萊的總逗留時間不足24小時,扣除夜晚睡覺和吃飯時間,淨遊覽時間也就是十餘個小時。而就是在這短短的十幾個小時內,我們總共遇到了四撥汶萊“雷鋒”,免費將我們送到一個個目的地,使我們輕鬆地超額完成了采風任務。

有句成語叫“為富不仁”。汶萊人很富,卻非常的熱情仁義。如果偶然碰上一個雷鋒也許不能說明什麼,但是向我們這樣在短時間內屢屢遭到幫助,只能說明人家的社會風氣是實實在在的好。

用昨晚送我們回酒店的員警的話就是:Brunei people are very nice people.

我們為此感激,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