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韓媒稱朝鮮試射導彈失敗 美國卻很來勁

朝鮮要是沒有什麼事情,感覺美國會覺得渾身無力。而朝鮮試射導彈就像是和美國說:“餓貨,來枚導彈吧!”頓時美國渾身起勁。

據路透社援引韓國聯合參謀本部辦公室16日的消息,朝鮮在北京時間今天早上從朝鮮東海岸試射了一枚導彈,試射失敗。韓國聯合參謀本部稱,朝鮮今早試射的導彈型號不明,聯合參謀本部正在對這次試射進行進一步分析。

美國國防部15日也證實,朝鮮最新一次試射導彈失敗。美軍太平洋司令部當天早些時候表示,

美軍方面在北京時間16日早上5點21分監測到朝鮮試射導彈,這枚導彈在發射之後幾乎立刻爆炸,導彈的型號不明。美軍太平洋司令部稱,美軍將全力與韓國和日本密切合作,維護地區安全。

朝鮮屢敗屢射 金正恩真實目的竟是

筆者有很多疑問,

為何朝鮮自主研發的導彈屢次發射卻屢次失敗,但是它們還是樂此不疲地射?到底有何缺陷導致屢射不成?朝鮮試射背後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之前,朝鮮多次試射“舞水端”導彈,但也是以失敗告終。“舞水端”中程彈道導彈射程3000到4000公里,可覆蓋韓國、日本全境及美軍在太平洋的關島軍事基地。

近日,美國的“卡爾·文森”號航母前往朝鮮半島,明顯是一種示威的動作,而包括韓國、日本也對朝鮮採取動作進行密切監視,結合這些資訊來看,朝鮮的導彈發射,可能並非真正的試驗,更多的是一種軍事威懾。

朝鮮導彈能否摧毀駐日美軍基地?

朝中社報導,2017年3月6日,朝鮮戰略軍“火星炮兵”成功實施彈道導彈試射,參演部隊承擔有戰時攻擊駐日美軍基地的任務。

鑒於美韓“關鍵決心·鷂鷹”聯合演習以朝鮮核武器及導彈陣地為主要想定打擊對象,尤其參演美軍有大約四分之一是從日本本土和沖繩基地抽調過來,朝鮮著重強調戰略軍的“導彈斬首”能力,顯見雙方的“武力示威”進入到“割喉割到斷”的地步。對朝鮮遠端打擊能力關注多年的日本軍事專家齊藤光政警告,不要忽視朝鮮從導彈到特種兵的“多維不對稱武力”,
日本若成為美軍攻朝的“兵站”,那麼必將遭到朝鮮人民軍的無情打擊,付出慘重代價。

眾所周知,朝鮮戰略軍原為“炮兵指導局”(一說“導彈指導局”),掌握著射程從120公里到5000公里的火星系列彈道導彈,其中射程在600公里左右的火星-6近程導彈基本完成對韓國國土的覆蓋,至於更遠射程的導彈主要起到“反介入”目的,遲滯乃至遏阻美軍援韓,其中日本和關島基地是重點打擊物件,這也是朝鮮著重發展中遠端導彈的根本考慮。從3月6日的試射看,朝鮮戰略軍可能混合使用了火星-7(美日韓稱“勞動-1號”)、火星-10、火星-13(韓國稱KN-08/14)導彈,外界估計它們的射程分別在1300公里、3000公里、5000公里左右。但與以往朝軍偏愛“導彈齊射”的打擊模式不同,此番發射似乎更追求“導彈齊落”。專家指出,“導彈齊射”是常用的火力打擊方式,目的是達成“飽和攻擊”,以增強火力毀傷強度,提高命中概率,但由於各火力單元距目標遠近不同、彈道軌跡有別,齊射後“落”向目標總會有先有後,能“連續”而難“飽和”。

但對於朝鮮的威脅,美日卻似乎滿不在乎。日本《航空情報》報導,2006年起,駐日美軍就在青森縣部署X波段雷達,緊接著駐橫須賀的美國第15驅逐艦中隊陸續換裝多艘配備標準SM-3攔截彈的宙斯盾驅逐艦,它們屬於“遠端監視與跟蹤型” (LRS&T)驅逐艦,專門加強了對彈道導彈的探測、跟蹤和資料傳輸能力,承擔美國全球反導系統的前沿偵察任務,通過其海上機動性,可以儘量接近導彈發射位置,進行全面而不間斷的目標監視。(羅山)

至於更遠射程的導彈主要起到“反介入”目的,遲滯乃至遏阻美軍援韓,其中日本和關島基地是重點打擊物件,這也是朝鮮著重發展中遠端導彈的根本考慮。從3月6日的試射看,朝鮮戰略軍可能混合使用了火星-7(美日韓稱“勞動-1號”)、火星-10、火星-13(韓國稱KN-08/14)導彈,外界估計它們的射程分別在1300公里、3000公里、5000公里左右。但與以往朝軍偏愛“導彈齊射”的打擊模式不同,此番發射似乎更追求“導彈齊落”。專家指出,“導彈齊射”是常用的火力打擊方式,目的是達成“飽和攻擊”,以增強火力毀傷強度,提高命中概率,但由於各火力單元距目標遠近不同、彈道軌跡有別,齊射後“落”向目標總會有先有後,能“連續”而難“飽和”。

但對於朝鮮的威脅,美日卻似乎滿不在乎。日本《航空情報》報導,2006年起,駐日美軍就在青森縣部署X波段雷達,緊接著駐橫須賀的美國第15驅逐艦中隊陸續換裝多艘配備標準SM-3攔截彈的宙斯盾驅逐艦,它們屬於“遠端監視與跟蹤型” (LRS&T)驅逐艦,專門加強了對彈道導彈的探測、跟蹤和資料傳輸能力,承擔美國全球反導系統的前沿偵察任務,通過其海上機動性,可以儘量接近導彈發射位置,進行全面而不間斷的目標監視。(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