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歷史上的“三害”,樣樣不善,最後一害每天吸食上百人性命

《晉書》卷五十八中有這樣一個典源:晉朝是有一個叫周處的少年,橫行鄉里,兇惡刁鑽,人們把他同南山虎、長橋蛟並稱為當時“三害”。周處也知道鄉親們都不喜歡自己,但他也想改過自新,

於是他就去南山擊殺了猛虎,跳到水裡與蛟龍搏鬥,戰鬥持續了三天三夜,最終殺死了蛟龍,之後修身養性,取得了鄉人的原諒。

這是晉書中除三害的故事,中國歷史上還有一個三害,這個三害害人無數,最後一個讓堂堂中華落了個東亞病夫的帽子,這三害就是八股、小腳和鴉☆禁☆片。

明清時期,八股文成了科考的必用文體,這種文體從開始應用就一直爭議不斷,從康熙到乾隆年間爭論更是年年不休,終其原因,八股文的格式限制過於刁鑽,取材也很死板,很多飽讀詩書的文人都屢考不中,比如我們知道的範進,到了五十歲才中了個秀才,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從小聰明好學,年少時就考中了秀才,但一輩子也沒考上進士,

如此之事不勝枚舉,所以明清時期,很多文人都認為八股文嚴重束縛了讀書人的思想,扼殺了考試人的創意,有才之士最終落第,遺憾終生,很多學子都為考試專心研究八股文,雖然答題對仗工整,言辭優美,但多數內容空洞,華而不實。八股文在發揚國學與古人思想精髓上確實可以稱得上一害,但在古代科場上能存在那麼久也必然有它的合理性。

小腳又叫纏足,

始於北宋後期,興起於南宋,後傳與民間,纏足可以說是古代是大夫階層的一種病態審美觀,就這樣的病態審美觀居然傳承了一千多年,根深蒂固,到了清朝國家想廢除卻是屢禁不止,到清朝後期,一個女人腳纏的好不好直接決定了這個女人的終生大事,纏足雖然最初處於人們對審美的要求,但嚴重摧殘女性的身心健康,纏足的結果雖然走起路來貌似弱柳扶風,但也落下了終生殘疾。

清朝末年,鴉☆禁☆片在神州大地上橫行,搞的很多人家破人亡,民力衰弱,雖然林則徐進行了虎門銷煙,但是由於清政府的腐敗和無能,在列強的威逼恫嚇下,鴉☆禁☆片再次氾濫成災。

鴉☆禁☆片大量輸入,使中國每年白銀外流達600萬兩,中國國內發生嚴重銀荒,

造成銀貴錢賤,財政枯竭,國庫空虛,人民生靈塗炭,民不聊生。據澳門報紙所載的鴉☆禁☆片商人的統計,輸入中國的鴉☆禁☆片,1833年是7598箱,到1838年則增長到16297箱,數年之內,翻了一番還多。而輸入別處的鴉☆禁☆片同期不過從1810箱,增加到3303箱。當時的中國家庭,每天都有數以百計的人為吸食鴉☆禁☆片傾家蕩產,妻離子散。而帝國列強依靠鴉☆禁☆片賺取巨額利潤發了家。這種罔顧他人生死而無恥榨取利潤的做法真是人神共憤,天理難容。

歷史可以原諒但不能忘卻,忘卻歷史就等同於背叛。只有銘記歷史,牢記恥辱才能不重蹈覆轍。

天理難容。

歷史可以原諒但不能忘卻,忘卻歷史就等同於背叛。只有銘記歷史,牢記恥辱才能不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