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付費問答一出捷報頻傳,為何用戶願意買單?

美美理財報導:

知識的海洋無窮無盡,網路上有著海量的資訊,品質卻參差不齊。花費幾個小時甚至更久的時間卻只能看到一些皮毛,這種挫敗感金錢無法彌補。需求產生市場,

付費問答就這樣走進了人們的視野裡。

問答平臺從無到有

從很久以前,互聯網上就存在著積分問答和經驗問答,這是最早期的問答模式。隨著“知識共用”逐漸發酵,付費問答一出,捷報頻傳。這裡以4家典型付費問答平臺為例:

“得到”:碎片化學習平臺,APP去年一年營收1.4億,賣的最好的李笑來《通往財富之路》專欄,售出14萬余份,單份售價199元,一人就創造了2800萬的營收。

“分答”:一款付費語音問答平臺,

使用者可低成本向相關領域的大牛提問解惑。分答每日付款筆數超過19萬次,目前熱度最高的一條問答有49000餘人“偷聽”(類似圍觀),提問者和回答者平分收益。


“知乎Live”:類似線上座談會或者培訓課,截止今年2月,“知乎live”已舉辦超過2000場,單場曾創下過34萬元的收入記錄,

主講人人均時薪1萬元。

付費問答流程以及收益歸誰?


付費問答還能走多遠?

隨著教育和互聯網的推廣,國民的法制意識越來越強,也瞭解了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物質需求基本滿足後,人們就有了時間進行思考,就有了疑惑。如今,一種直觀快捷的解惑方式擺在眼前,

願意花錢哪怕是重金求解的人很多,至於一元圍觀的付費模式,雖然說好奇害死貓,但如果滿足好奇心所需的成本不高,很多人仍會嘗試。


有好也有壞,隨著付費問答的熱度節節攀升,泛娛樂式問答趁虛而入。這類問答充分利用了人的獵奇和八卦心理,

無營養的問題和無營養的答案卻同樣得到客觀的圍觀數,形成一筆可觀的收入,卻讓整個問答市場變得怨聲載道,嚴重降低了用戶對於問答平臺的信任度。

付費問答不僅能加強人們的智慧財產權意識,更能推動人們的學習熱情。若是能推崇真正的乾貨,而不是將泛娛樂的話題作為主流,相信付費問答之路還有很遠。

美美理財是一家P2B理財平臺,

本文來源於網路採集,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或者尋求報導,請及時聯繫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