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自媒體時代,噴子橫行,如何做一個高雅的噴子呢

“噴子”自古就有,如今有了網路平臺,有了自媒體,噴子表達表現的場地更加開闊了,還能你來我往的進行互動,有朋友說“我不看自媒體裡面的文章,我只看後面的評論,尤其是互噴的那些,

很有意思。”這也從另一個層面說明了當下噴子的“價值”。

只有會罵人的才能做一個噴子,但也不是只有噴子罵人。縱觀古今,誰不罵人?梁實秋說:“罵人就是有道德觀念的意思。罵人是一種發洩感情的方法,尤其是那一種怨怒的感情。想罵人的時候而不罵,

時常在身體上弄出毛病,所以想罵人時,罵罵何妨。”

適當的放飛自我,確實能提高工作效率,但罵人實在是個技術活,罵人也要講基本法啊。有些噴子噴的極為露骨直接,口無遮攔,出口成髒,嚴肅起來說,已經涉及到人身攻擊了,觸犯法律了。

當然也有許多高水準的噴子,從頭到尾,一個髒字不帶,卻也罵得暢快淋漓。我們一般稱之為優雅的罵。優雅的罵總是似乎深藏不漏,舉重若輕,見血不見刀,寥寥幾個字,便如萬箭襲來。

在武俠世界中,真正的高手從來是舉重若輕,不戰而屈人之兵。需知罵人乃嘴上功夫,最高境界乃是微言大義,以理服人。只用寥寥幾字,令他拱手而降,羞愧難當。

如何才能達到“信、雅、達”的境界呢?歷代先賢給我們做了示範:欲說還休,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如蒲松齡《聊齋志異》中:一二三四五六七→忘(王)八,孝悌忠信禮義廉→無恥

借用“假稱”也是我們先人發明的一種罵法,如把自己想像成那個“湊表臉”的人,能把Ta劣性刻畫地惟妙惟肖。嶽飛墓有聯:“咳!僕本喪心,有賢妻何至若此 啐!婦雖長舌,非老賊不至今朝。”

漢語中一語雙關的效果也是超贊的。話說南北朝第一裝逼狂謝安在東山貓了40年,世人都以為說他高潔無比,是大名士。後來卻出任桓溫屬下的司馬時。當時有人送給桓溫草藥,桓溫問:“這種藥又叫小草,怎麼一種東西卻有兩樣名稱呢?”當時郝隆在座,隨聲回答說:“這很容易解釋,不出(隱居)就是遠志,出(出仕)就是小草。”謝安的老臉那個紅滴喲。

如做到上文之類的“罵”,不僅可以做到更加高水準的噴子,更加顯得有文化,你說對吧。

”謝安的老臉那個紅滴喲。

如做到上文之類的“罵”,不僅可以做到更加高水準的噴子,更加顯得有文化,你說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