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此人殺了馬超的老婆兒子,力戰馬超身中五槍不死,一戰封候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馬超,我們這位西涼猛將,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其他統帥的西涼狼騎,驍勇善戰,威震西涼,甚至打的曹操割須棄袍,只是沒有想到陰溝裡翻船,被一位涼州人士擊敗,

妻子皆被殺,自己也丟失了底盤。此人到底是誰呢?

這件事還得從馬超說起,馬超起兵反抗曹操之後,在渭南戰敗,逃到邊塞胡人那裡,曹操追剿到安定,這個時候,蘇伯又在河間反叛,曹操要率軍東還。這個時候有人建議,對曹操說:“馬超有韓信、黥布的勇猛,

極得羌、胡等民族的擁戴,西部邊境的人都敬畏他。如果您的大軍回師後,不作周密準備,隴上諸郡恐怕就不再為國家所有了。”曹操深表贊同,但軍隊撤離得倉猝,沒有來得及作周密的佈置。馬超便率各部胡人首領帶兵攻擊隴上諸郡,各郡紛紛回應,迅速兼併隴上諸郡縣(隴西、南安、漢陽、永陽等),張魯也遣大將楊昂相助馬超,共集結萬餘人,圍攻涼州刺史韋康于涼州治所冀城。

韋康,是荀彧(yù)向曹操推舉的人物之一,孔融曾在書信中讚譽他“雅度弘毅,偉世之器”,其父為涼州刺史,由韋康代父擔任涼州刺史,受百姓愛戴,素有仁德的他被時人所榮。韋康手下有一位心腹叫楊阜,擔任別駕,留在州裡參謀軍事。而這楊阜就是當初勸說曹操之人。

韋康在冀城堅守,其中最依賴的就是楊阜,楊阜率領官員和宗族子弟中能打仗的千餘人,又讓從弟楊岳在城上修築偃月營,與馬超苦戰。從正月到八月,死守城關,救兵不至。州裡派別駕閻溫沿水路逃出求援,結果被馬超擒住,本來馬超招降閻溫,但是閻溫不從,被馬超殺害。

同年五月,曹操抓捕在鄴城的馬超族人(包括父親馬騰,二弟馬休,馬鐵等),計三族人,全部斬殺,這讓馬超悲憤交加。另一方面,又派夏侯淵為首的征西部隊前去冀城救援,但是八月,夏侯淵援軍依舊未到,馬超的進攻沒有停過,而且越來越猛烈,刺史、太守大驚失色,開始考慮向馬超投降。楊阜流淚勸諫說:“我率父兄子弟以節義相鼓勵,

死守不降,田單死守,還沒有如此堅固呢!而今放棄馬上就要建立的功名,給自己蒙上不義的罪名,我願以死相守。”於是號啕大哭。刺史、太守最終還是派人求降,打開城門讓馬超進來。

馬超佔據冀城,氣惱自己的親人被殺,冀城居然堅守了這麼久才投降,就把楊阜的從弟(堂弟)楊岳抓了起來,默許張魯部將楊昂處死刺史韋康,故州人莫不淒然憤概。面對國仇家恨,楊阜便在暗中開始策劃針對馬超的復仇計畫!

不久楊阜告假,請求埋葬亡妻。楊阜的外兄姜敘屯兵曆城。楊阜從小在姜敘家長大。他見到薑敘和敘母之後,敘說了冀城陷落的經過,悲泣不已。薑敘說:“何以如此悲慟?”楊阜說:“守城卻又守不住,君長已死而不能同命,我還有什麼臉活著呢?馬超背叛父輩,背叛國家,燒殺將士。這何止是我個人怕受人指責,全州士大夫都要蒙受恥辱。您帶兵專管一方卻沒有討殺賊逆之心,這正是史書上所說的‘趙盾弑其君’的情形。馬超雖強,卻無視信義,部下矛盾重重,所以打敗他並非很困難。”姜敘的母親很感慨,敦促姜敘聽從楊阜的勸說。

定下計謀後,又與同鄉姜隱、趙昂、尹奉、姚瓊、孔信,武都人李俊、王靈等聯絡結盟,共同討伐馬超。又派從弟謨到冀城告訴楊嶽內情,並聯絡了安定的梁寬,南安的趙衢、龐恭等。盟誓以後,於西元212年(建安十七年)九月,楊阜和薑敘在鹵城起兵。馬超聞訊後親自率兵出擊。趙衢、龐恭等救出楊岳,關閉冀城大門,抓住馬超妻兒並殺害。馬超襲擊曆城,抓住姜敘的母親。姜敘母親罵道:“你是個背叛父親的逆子,你是殺害君長的叛賊,天地不容,還不早死,還有什麼臉見人!”馬超大怒,殺死姜敘母親和楊阜的家眷。楊阜與馬超作戰,五處中槍受傷,宗族兄弟死了七人。馬超南逃,投奔張魯。

這場戰後,楊阜等多達十一人因討伐馬超的功勞被封侯。

不久楊阜告假,請求埋葬亡妻。楊阜的外兄姜敘屯兵曆城。楊阜從小在姜敘家長大。他見到薑敘和敘母之後,敘說了冀城陷落的經過,悲泣不已。薑敘說:“何以如此悲慟?”楊阜說:“守城卻又守不住,君長已死而不能同命,我還有什麼臉活著呢?馬超背叛父輩,背叛國家,燒殺將士。這何止是我個人怕受人指責,全州士大夫都要蒙受恥辱。您帶兵專管一方卻沒有討殺賊逆之心,這正是史書上所說的‘趙盾弑其君’的情形。馬超雖強,卻無視信義,部下矛盾重重,所以打敗他並非很困難。”姜敘的母親很感慨,敦促姜敘聽從楊阜的勸說。

定下計謀後,又與同鄉姜隱、趙昂、尹奉、姚瓊、孔信,武都人李俊、王靈等聯絡結盟,共同討伐馬超。又派從弟謨到冀城告訴楊嶽內情,並聯絡了安定的梁寬,南安的趙衢、龐恭等。盟誓以後,於西元212年(建安十七年)九月,楊阜和薑敘在鹵城起兵。馬超聞訊後親自率兵出擊。趙衢、龐恭等救出楊岳,關閉冀城大門,抓住馬超妻兒並殺害。馬超襲擊曆城,抓住姜敘的母親。姜敘母親罵道:“你是個背叛父親的逆子,你是殺害君長的叛賊,天地不容,還不早死,還有什麼臉見人!”馬超大怒,殺死姜敘母親和楊阜的家眷。楊阜與馬超作戰,五處中槍受傷,宗族兄弟死了七人。馬超南逃,投奔張魯。

這場戰後,楊阜等多達十一人因討伐馬超的功勞被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