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工匠、設計師還是導演?學生職業體驗日讓孩子遇見未來自己

上海市逸夫職業技術學校活動現場。

操作機器做一個Hello Kitty式樣的肥皂,

鐳射切割出一個好玩的“指尖陀螺”,揮灑畫筆做“小小畢卡索”,在攝影棚中參與一部微電影的拍攝和製作……在上海市教委主辦的學生職業體驗日活動上,全市近10萬名中小學生來到職業學校,搖身一變成了小畫家、小導演和小工匠。

除15日外,學生職業體驗日活動還將於16日、22日、23日陸續在全市66所職業學校、94個市級開放實訓中心舉行,體驗活動共提供17個專業大類的367個職業體驗項目。

與去年相比,今年職業體驗日學校參與數增加1.5%,體驗項目增加10%。

按計劃,4月15日共有36所學校開展194個職業體驗專案;4月16日有21所學校開展151個職業體驗專案;4月22日有46所學校開展253個職業體驗專案;4月23日有34所學校開展190個職業體驗專案。

在參加職業體驗項目的上海市逸夫職業技術學校,記者看到,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參加了好幾個項目,製作盤扣、T恤印刷、木偶塗色等專案都吸引了不少學生的注意。

一位元董女士告訴記者,她已經是第二年帶著女兒來參加活動了,“孩子去年還參加了做點心、插花的活動,今年做了非遺項目——盤扣,接觸到了從未接觸到的工藝,她覺得非常新奇。”

據瞭解,圍繞“服務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這一理念,“學校體驗活動”注重貼近生活,適合中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在體現專業特點、校園文化特色的同時,也體現了職業教育專業的時代性、職業性和應用性。

活動專案覆蓋了一、二、三產業,服務不同年齡段學生的體驗需求。比如,一產類的“現代小農夫——農產品土法深加工”、“稻穀變大米”,二產類的“模擬焊接”、“創意鉗工”,三產類的“空乘服務體驗”、“樂享生活——花藝製作”都是活動中的亮點。

為了更好地發揮職業啟蒙作用,職業體驗日不僅要有“職業性”,還應具有“體驗性”。“體驗性”主要在於學生的親身實踐,

切實感受職業的獨特魅力;“職業性”主要在於項目以專業為依託,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上海市工業技術學校活動現場。

在上海市工業技術學校,體驗項目就比較偏向第二產業。3D列印、鏡片研磨裝配、數控木雕等新奇有趣的工業項目都吸引了不少學生的目光,

他們對能夠自己上機操作感到躍躍欲試。在數碼木雕實驗室,孩子們用精密的數碼鐳射切割了4個圓形,再將材料組裝起來,就能做成一個有趣的“指尖陀螺”。通過這種方式,也拉近了學生和工業生產的距離。

本屆體驗日活動中,許多學校在立足專業特色的同時,還結合了時興的VR技術開發了新的體驗活動。如上海市環境學校的VR帶你看星球、上海市西南工程學校的VR——火災逃生體驗、上海市交通學校的VR汽車修理等。VR等新技術新設備的引用,不斷為活動注入鮮活血液,在加強職業性的同時提高了體驗性與娛樂性,給不少學生和家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裘雯涵

VR等新技術新設備的引用,不斷為活動注入鮮活血液,在加強職業性的同時提高了體驗性與娛樂性,給不少學生和家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裘雯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