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西方人不瞭解日本在二戰中的兇殘“表現”?

歐洲一些國家,至今仍保持著紀念一戰、二戰活動。

法國把11月11日(一戰結束日)定為一戰勝利日,把5月18日定為二戰勝利日,與法國國慶日一樣列為國家公共假期,每年當日以鳴笛來表示紀念,讓人們牢記歷史,安不忘危。

可是生活中,西方老百姓所瞭解的戰爭概念,確切地說只是限於“歐洲人的戰爭”。尤其二戰,

他們意識裡主要是“自己國家和人民所受的災難”,除此之外,就是猶太人在二戰中慘遭的屠殺和欺淩,西方人普遍不瞭解日本人在二戰中的“表現”。

整個二戰期間,據不完全統計,歐洲大約有580萬歐裔猶太人被納粹德軍殺死,而中國作為二戰中抗擊日本侵略的主戰場,

“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和重要的歷史貢獻”,這些西方人實際上並不太瞭解。

為什麼呢?西方人最瞭解、同情、關注猶太人在二戰後中的遭遇,主要是歷史教材和現代影視作品的影響。幾部中國人拍攝的所謂“抗戰片”,

在國內鬧騰幾天,幾乎亞洲都沖不出,何談走進西方人視野,甚至目前沒有一部作品能與反映猶太人二戰遭遇的影視作品的影響力相提並論,以至於西方普通百姓認為中國在二戰中所遭受的災難平平,進而日本人在二戰中的表現殘酷程度遠遜德國法西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