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國家——英國

在上一篇文章中,因為個人的原因沒有將英國這個國家列入二戰中最主要的五個國家中,所以今天就重新跟大家好好嘮叨嘮叨二戰中英國這個國家。雖然有很多朋友認為那篇文章中我過分捧高中國在二戰中的地位,

但是我個人認為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發揮的這些作用,不應該被忽視。好了,閒話不多說趕緊步入主題。

二戰時期,曾經號稱“日不落”的大英帝國在整個歐洲都幾乎快淪陷的情況下,依然堅持抗擊納粹德國的侵略,

最終在同盟國的協助下贏得了勝利。與其說是為了生存而戰,還不如說是在為了捍衛大英帝國曾經的輝煌和尊嚴而戰。雖然很多人一談到二戰時的英國,就是一片貶義。比如頓克爾克大撤退,比如被有“馬來之虎”之稱的山下奉文打得五千里大撤退。唯一的亮點是蒙哥馬利在北非的阿拉曼之役,但投降的軸心國軍只有不到四萬是德軍,而其他的30萬人都是跟著起哄的義大利人。
相對來說人們對英軍的看低是普遍性的,而對美軍則是尊敬有加的。人們有這種看法並不奇怪,因為知道真相的人其實很少。

由於法國的戰敗,德國海軍取得了直接進入大西洋的便利,在1940年7月至10月間,德軍潛艇迎來了第一個黃金時期,

以6艘潛艇被擊沉的代價,擊沉英國及其中立國運輸船共計217艘,總噸位達到110萬噸。就在海上危如累卵之時,英倫本土的上空也同樣岌岌可危。為了給在英國登陸掃清障礙,德國空軍發起了爭奪英國制空權的空中戰役。在1940年7月至10月,德軍出動飛機共約4.6萬架次,投彈約6萬噸。空襲中英國被炸毀的房屋超過100萬幢,無辜平民死傷達14.7萬,占英國在戰爭中死傷人數的20%。
幸虧英國皇家空軍拼死奮戰,擊落德軍各型飛機1733架,贏得了不列顛之戰的勝利,迫使德國無限期推遲登陸計畫。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畢竟英國也是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了。既然綏靖政策沒能讓英國避免戰爭,那麼就要為了曾經“日不落”帝國的尊嚴而戰。

為此,英國人的三項貢獻可以說是徹徹底底改變了二戰的格局。其一就是雷達技術,20世紀初,雷達的原理已廣為人知。紅外線射出去,撞到物品再反射回來並顯示在螢光屏上。不管是在天空中或是海洋裡,人們都可以通過雷達發現敵人的飛機與軍艦。相對傳統的雷達技術,英國人在這方面可是做了不少創新,他們將傳統的雷達做成了可以轉的模式,當紅外線掃到敵人時,螢光屏上是一個跳點,當雷達轉一圈又掃到敵人時,敵人在螢光屏上不同的地方再顯示出一個新跳點,這表示敵人在移動。如果雷達再上下加多幾排紅外線放射器,敵人在螢光屏上就無所遁形了。創新雷達的技術不僅在不列顛空戰中的作用極大,就連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前,美國的雷達兵發現了日本飛機,但由於美軍判斷的失誤造成了珍珠港的損失,所以這個鍋得美國人背而不是英國的雷達技術。

其二就是英國人給盟軍提供的飛機引擎——勞斯萊斯飛機引擎,在二戰爆發時全世界最好的飛機技術就是英德兩國。相對德國空軍的飛機引擎技術,英國則是由勞斯和萊斯所創辦的勞斯萊斯引擎。雖然倆人一起研製了勞斯萊斯汽車但同樣的是勞斯作為投資者,又是飛機的發燒友。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駕駛飛機不停站往返(不是單程)英吉利海峽的人。而萊斯則是機械工程師。話說回來,不列顛空戰證明了英德戰機各有千秋。英國人將勞斯萊斯飛機引擎給與了美國人之後,美國人便研製了動力更加強勁的野馬戰機,從而為盟軍在太平洋戰場奪得制空權。

第三個貢獻就是盤尼西林(青黴素)的發明,二戰開始後,大批英美傷兵出現。當時是手臂受傷鋸手臂,腿受傷則鋸腿,而軀體受傷則只有等死了。英國政府在經過與美國人的秘密商談後,將青黴素的技術轉讓給了美國,就這樣,青黴素很快在盟軍中傳開,並供送少量給中國和蘇聯使用。英國人的這項生物科技救了千千萬萬個盟軍將士的生命,而發現青黴素的英國科學家佛萊明本人則因此獲得1945年諾貝爾醫學獎。

二戰結束後,英國作為同盟國的一員,自然是在勝利者的行列。而最後在接受德日投降的主導者分別是美國與蘇聯,雖然英國曾經不可一世的輝煌已經一去不復返,但英國為二戰所作出的貢獻還是值得銘記與稱讚的。

螢光屏上是一個跳點,當雷達轉一圈又掃到敵人時,敵人在螢光屏上不同的地方再顯示出一個新跳點,這表示敵人在移動。如果雷達再上下加多幾排紅外線放射器,敵人在螢光屏上就無所遁形了。創新雷達的技術不僅在不列顛空戰中的作用極大,就連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前,美國的雷達兵發現了日本飛機,但由於美軍判斷的失誤造成了珍珠港的損失,所以這個鍋得美國人背而不是英國的雷達技術。

其二就是英國人給盟軍提供的飛機引擎——勞斯萊斯飛機引擎,在二戰爆發時全世界最好的飛機技術就是英德兩國。相對德國空軍的飛機引擎技術,英國則是由勞斯和萊斯所創辦的勞斯萊斯引擎。雖然倆人一起研製了勞斯萊斯汽車但同樣的是勞斯作為投資者,又是飛機的發燒友。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駕駛飛機不停站往返(不是單程)英吉利海峽的人。而萊斯則是機械工程師。話說回來,不列顛空戰證明了英德戰機各有千秋。英國人將勞斯萊斯飛機引擎給與了美國人之後,美國人便研製了動力更加強勁的野馬戰機,從而為盟軍在太平洋戰場奪得制空權。

第三個貢獻就是盤尼西林(青黴素)的發明,二戰開始後,大批英美傷兵出現。當時是手臂受傷鋸手臂,腿受傷則鋸腿,而軀體受傷則只有等死了。英國政府在經過與美國人的秘密商談後,將青黴素的技術轉讓給了美國,就這樣,青黴素很快在盟軍中傳開,並供送少量給中國和蘇聯使用。英國人的這項生物科技救了千千萬萬個盟軍將士的生命,而發現青黴素的英國科學家佛萊明本人則因此獲得1945年諾貝爾醫學獎。

二戰結束後,英國作為同盟國的一員,自然是在勝利者的行列。而最後在接受德日投降的主導者分別是美國與蘇聯,雖然英國曾經不可一世的輝煌已經一去不復返,但英國為二戰所作出的貢獻還是值得銘記與稱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