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不按常理出牌,漩渦中的李風雲“套路”有多深?

在洋河、買買圈時代就不按常理出牌的李風雲,意欲何為?

文 | 雲酒團隊

你想過,1999元的小米手機一夜之間要提價到土豪專屬三星W2017手機的16000元價格,或者家用的10萬元長城汽車提價到土豪標配路虎汽車80萬元的標準嗎?

這種令人咋舌的漲價方式相信大多數人都會大跌眼鏡。然而,貴州醇就真的這麼做了:35度貴州醇一夜之間開票價調價13.5倍、零售建議價調價8倍,剛剛上任10多天的新帥貴州醇董事長李風雲在貴州醇燒出了一個讓人“大跌眼鏡”的“第一把火”。

如此高的提價幅度到底是什麼概念?要知道,作為白酒的標杆產品,茅臺酒的價格1997年零售價在200元/瓶左右,而2017年官方零售價格1299元/瓶,20年價格上漲幅度也不過不足7倍。

在洋河、買買圈時代就不按常理出牌的李風雲,意欲何為?

李風雲是不小心犯錯,還是故意犯錯?

貴州醇此次提價顯然是李風雲樂意看到的。

消息人士向雲酒頭條透露,李風雲私下認為35度貴州醇作為一款好酒常年不提價,

現有的流通格局是不對的。“漲價消息得到了李風雲親口確認,他是很有想法的人,漲價之後還有大動作”,但該人士以保密為由,未能透露該大動作的具體事項。

官方的提價函中稱,35度貴州醇自1984年獲獎後,價格幾乎未作調整。對於此次提價,貴州醇員工向雲酒頭條表示支持漲價,“35度貴州醇是貴州醇的經典產品,20年沒有提價,導致廠家賠本賣,

經銷商也沒有前傳,極大的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和經銷商的積極性。”

但該員工也坦誠,“漲價幅度確實有點狠,期待李風雲後續的更多舉措”。

即使是基於“上官上任三把火”的考量,再急於讓35度貴州醇回歸市場價格正軌,但一下子如此大的提價幅度的確讓行業人士“不可接受”,畢竟酒業傳統提價方式多是“小步快跑”、“換包裝”等漲價方式,在很多人看來,李風雲有點“不按常理出牌”。

李風雲婉拒了雲酒頭條的採訪,因此對於李風雲是不是急於求成無法得到求證。

有業內人士則指出,李風雲有“故意”的嫌疑。“相比一線企業,貴州醇的關注度並不高,如果採用傳統的提價方式,行業並不會關注,而通過大幅度的提價,無論後續執行的如何,但可以吸引行業的注意力,提高貴州醇的關注度,同時更讓行業去關注貴州醇後續的戰略舉措。”

不按常理出牌的李風雲

對於貴州醇“破格提價”,多數“局外人”似乎並無法理解,也無從知曉李風雲的考量。這位先後履職宿遷市經貿委副主任,雙溝酒業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洋河股份董事、副總裁,買買圈、鏈端網創始人的李風雲似乎並不缺乏“不按常理出牌”的做法。

在雙溝酒業工作階段,李風雲與趙鳳琦“搭班”,推出了“自由勾兌”的雙溝珍寶坊和新品“青花瓷”、“名玻”等系列“新名酒”,將“感情訴求”確定為企業的行銷理念,同時宣導“淡季行銷”等戰略。在當時所在的行業背景中,不乏按照行業常理無法想到的前瞻性改革措施。

到了2011年,身為洋河股份副總裁的李風雲因“不按常理出牌”而遭受重罰:在發生短線交易公司股票違規後,退回所得之後更向洋河股份遞交了辭職信。洋河股份經過公司調查認為,李風雲是對相關法規不清楚導致的誤操作,李風雲此次減持是因為需要改善生活,購房需要,在賣出股票之後才發現時間不對。

兩年後,酒類O2O模式到了“人人必談”的階段,以1919酒類直供、中酒網為代表的酒類流通企業推出了自營的O2O專案,但總體上,行業內O2O模式如何發展並沒有共識,甚至有業內人士指出“O2O是偽命題。但正是在這樣一個“看不清前景”的模式中,李風雲攜“O2O模式引導者”買買圈入局,這一次他選擇了“互聯網+酒”,由酒企高管轉身成為一個互聯網創業者。

同樣是O2O項目,買買圈致力於搭建開放、無邊界、多對多的平臺,與其他大多數O2O項目主要圍繞“X小時/分鐘送達”為核心展開不同,買買圈卻緊跟管道扁平化的趨勢,提出了“我要出廠價”的口號,曾吸引一眾企業、煙酒店加盟合作,被媒體作為年度四大酒類O2O模式案例進行研究。然而,由於體量有限,李風雲的買買圈在酒企的中立官網和煙酒店“一盤散沙”的現狀最終聲勢漸降。

2014年,李風雲沒有像其他企業家一樣重振創業項目,而是以C2F模式鏈端網董事長的身份重新亮相,成為第一個酒業B2B吃螃蟹的人。站在酒業B2C、O2O模式風口浪尖之上,不按常理出牌的李風雲並不對媒體諱言上一次O2O創業失敗,表示:酒業B2C、O2O是偽命題,不符合行業趨勢。在李風雲看來,鏈端網瞄準的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基於C2F模式和放串牆技術將成為行業引領。既推動管道變革,實現“吧台革命”,又要順應防竄貨的要求,讓鏈端網很快引起了行業注意,在媒體報導中也被描述為“最大無之一”。然而,隨著其他B2B項目的進入,以及行業對於這一協力廠商主導的模式接受程度不高等原因,鏈端網發展也並不順利,但即使被傳出“經營困難”,李風雲依然堅守在這一領域,直至攜資本入職貴州醇——繞了一個大圈之後,又回到了他最熟悉的白酒行業,這種角色轉換與合作方式,同樣有點“不按常理出牌”的意味。

回顧李風雲的屢次職業經歷,似乎創新是他性格中與生俱來的部分,也才有了如此多的“不按常理出牌”經歷,或許正是這種性格才讓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推出如此大的提價幅度,至少在行業內是“前無古人”。

“風雲”已至,貴州醇“化龍”還是“淺水遊”

電影《風雲雄霸天下》中,曾有一首生命運批的詩: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九霄龍吟驚天變,風雲際會淺水遊。如今“風雲”已至,貴州醇的未來會“化龍”還是“淺遊”呢?

在行業復蘇和維維股份卸下“枷鎖”的背景下,貴州醇正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對於李風雲攜資本執掌貴州醇,該員工表示,“原來在維維體系內,貴州醇的管理、財務、行銷等許可權太小,被束縛了手腳,導致了企業發展之後,而李風雲不是維維體系的人,做事不會束手束腳,一定會大刀闊斧,將為貴州醇帶來了新氣象、新思維、新動作,貴州醇沉寂多年,公司上下都對李風雲充滿期待。”

分析人士指出,在行業分化的態勢下,已經錯失上一輪發展機遇的貴州醇如果按照常規發展模式,已經很難有大的突破,只有通過“大破大立”才能取得不對稱的發展優勢。例如此次“破格”提價,雖然漲價效果有待觀察,但目標是推動貴州醇的品牌價值回歸,重塑流通格局,保護管道積極性,符合行業的發展趨勢。對於貴州醇來講,一次“不按常理出牌”的提價,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一切還有賴李風雲後續的各種戰略、戰術發展戰略的深入。

業界對於李風雲期待的背後同樣有諸多質疑:“改革步伐過快”、“胡鬧,自暴自棄”、“35度貴州醇提價之後,新老管道商更替,市場將面臨極大挑戰,團隊能否勝任有待觀察”,對於貴州醇此次提價來講,能否被市場接受、又能否消化其負面影響依然是未知數。

無論是對於貴州醇,還是李風雲,出風頭並不是目的,真正的幹出一番業績才是最終目標,這一切等待李風雲的“大動作”曝光之時,才能揭曉。

同時宣導“淡季行銷”等戰略。在當時所在的行業背景中,不乏按照行業常理無法想到的前瞻性改革措施。

到了2011年,身為洋河股份副總裁的李風雲因“不按常理出牌”而遭受重罰:在發生短線交易公司股票違規後,退回所得之後更向洋河股份遞交了辭職信。洋河股份經過公司調查認為,李風雲是對相關法規不清楚導致的誤操作,李風雲此次減持是因為需要改善生活,購房需要,在賣出股票之後才發現時間不對。

兩年後,酒類O2O模式到了“人人必談”的階段,以1919酒類直供、中酒網為代表的酒類流通企業推出了自營的O2O專案,但總體上,行業內O2O模式如何發展並沒有共識,甚至有業內人士指出“O2O是偽命題。但正是在這樣一個“看不清前景”的模式中,李風雲攜“O2O模式引導者”買買圈入局,這一次他選擇了“互聯網+酒”,由酒企高管轉身成為一個互聯網創業者。

同樣是O2O項目,買買圈致力於搭建開放、無邊界、多對多的平臺,與其他大多數O2O項目主要圍繞“X小時/分鐘送達”為核心展開不同,買買圈卻緊跟管道扁平化的趨勢,提出了“我要出廠價”的口號,曾吸引一眾企業、煙酒店加盟合作,被媒體作為年度四大酒類O2O模式案例進行研究。然而,由於體量有限,李風雲的買買圈在酒企的中立官網和煙酒店“一盤散沙”的現狀最終聲勢漸降。

2014年,李風雲沒有像其他企業家一樣重振創業項目,而是以C2F模式鏈端網董事長的身份重新亮相,成為第一個酒業B2B吃螃蟹的人。站在酒業B2C、O2O模式風口浪尖之上,不按常理出牌的李風雲並不對媒體諱言上一次O2O創業失敗,表示:酒業B2C、O2O是偽命題,不符合行業趨勢。在李風雲看來,鏈端網瞄準的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基於C2F模式和放串牆技術將成為行業引領。既推動管道變革,實現“吧台革命”,又要順應防竄貨的要求,讓鏈端網很快引起了行業注意,在媒體報導中也被描述為“最大無之一”。然而,隨著其他B2B項目的進入,以及行業對於這一協力廠商主導的模式接受程度不高等原因,鏈端網發展也並不順利,但即使被傳出“經營困難”,李風雲依然堅守在這一領域,直至攜資本入職貴州醇——繞了一個大圈之後,又回到了他最熟悉的白酒行業,這種角色轉換與合作方式,同樣有點“不按常理出牌”的意味。

回顧李風雲的屢次職業經歷,似乎創新是他性格中與生俱來的部分,也才有了如此多的“不按常理出牌”經歷,或許正是這種性格才讓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推出如此大的提價幅度,至少在行業內是“前無古人”。

“風雲”已至,貴州醇“化龍”還是“淺水遊”

電影《風雲雄霸天下》中,曾有一首生命運批的詩: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九霄龍吟驚天變,風雲際會淺水遊。如今“風雲”已至,貴州醇的未來會“化龍”還是“淺遊”呢?

在行業復蘇和維維股份卸下“枷鎖”的背景下,貴州醇正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對於李風雲攜資本執掌貴州醇,該員工表示,“原來在維維體系內,貴州醇的管理、財務、行銷等許可權太小,被束縛了手腳,導致了企業發展之後,而李風雲不是維維體系的人,做事不會束手束腳,一定會大刀闊斧,將為貴州醇帶來了新氣象、新思維、新動作,貴州醇沉寂多年,公司上下都對李風雲充滿期待。”

分析人士指出,在行業分化的態勢下,已經錯失上一輪發展機遇的貴州醇如果按照常規發展模式,已經很難有大的突破,只有通過“大破大立”才能取得不對稱的發展優勢。例如此次“破格”提價,雖然漲價效果有待觀察,但目標是推動貴州醇的品牌價值回歸,重塑流通格局,保護管道積極性,符合行業的發展趨勢。對於貴州醇來講,一次“不按常理出牌”的提價,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一切還有賴李風雲後續的各種戰略、戰術發展戰略的深入。

業界對於李風雲期待的背後同樣有諸多質疑:“改革步伐過快”、“胡鬧,自暴自棄”、“35度貴州醇提價之後,新老管道商更替,市場將面臨極大挑戰,團隊能否勝任有待觀察”,對於貴州醇此次提價來講,能否被市場接受、又能否消化其負面影響依然是未知數。

無論是對於貴州醇,還是李風雲,出風頭並不是目的,真正的幹出一番業績才是最終目標,這一切等待李風雲的“大動作”曝光之時,才能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