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座“可以吃的小鎮”,她花了6年建成,這背後的一切都太過美好

請不要讓我們的靈魂,

跟不上前進的腳步。

“可以吃的小鎮”

一個沒有鮮明地理位置優勢,

人口加起來不到2萬的小鎮

最近卻火遍全球,

遊客爭相來參觀,

世界各地紛紛效仿。

Why?

因為,

這是一個“可以吃的小鎮”。

小鎮遠看雖然一點都不扎眼

但走進去你就會發現,

這個小鎮與世界各地城市不同的一點:

放眼望去,

街道兩旁哪哪都是

蔬菜、水果、花卉甚至草藥。

蔬菜種到了警察局門前

就連墓地也被種滿各種植物瓜果

不管是小鎮裡的人,

還是作為外地遊客前來參觀,

渴了,餓了,

你都可以摘著路邊的蔬果吃,

整個小鎮一片安寧和諧。

當然這所有的瓜果蔬菜

都不是自生自長冒出來的。

別看現在小鎮各處鬱鬱蔥蔥

就在6年前,

小鎮還是一片光禿禿的景象。

讓Todmorden小鎮發生天翻地覆變化的

是一個叫Pam的姑娘。

Pam本是一名經濟學家,

從小在小鎮長大,

她非常熱愛自己的家鄉,

因此大學畢業,

她選擇回到家鄉,

結婚生子,

過著平淡又滿足的小日子。

但6年前跑到倫敦

參加一次環境保護會議,

徹底改變了她,

“我們看似寧靜美滿的生活背後,

其實蘊藏著各種不為人知的環境問題。”

就比如蔬菜瓜果,即便在英國,

也無法忽略農藥殘留的問題。

而受惡劣環境影響最大的,

毫無疑問是我們的孩子。

Pam聽後非常震驚觸動,

有段時間她一度非常焦慮,

但最終她沒有選擇逃到環境相對較好的地方,

而是決定留下來改善小鎮的現狀。

拿定主意的她,

跑去跟朋友商量,

希望用自己餘下的人生,

換來小鎮人民健康的生活。

朋友聽後以為她瘋了,

但有少數幾個朋友覺得Pam有想法

而且這主意聽起來還有點刺激···

但很快幾個人就發現了一個最大的問題:“小鎮中每個人的工作和生活習慣完全不一樣,怎樣才能改善大家共同的健康和生活?”

Pam首先想到是吃,

不論生活習慣如何不同,

每個人都是要吃飯的,

而超市或市場上買的菜,

卻不一定讓人放心。

於是Pam決定從吃入手,

乾脆自己種蔬菜瓜果,

有機、綠色又環保。

Pam還給自己的項目起了個名字

“竟然能吃”。

不僅如此,

身為經濟學家的她,

有板有眼地把小鎮列入計畫運營,

並慢慢發展出三個區域。

第一個為公共區域,

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說白了就是小鎮所有的公共空地,

街道兩旁,荒蕪無人照看的花園···

這個區域土地最多,

Pam希望用它來結出盡可能多的果食。

但如此多的空地,

想要一個人種顯然不現實,

那誰來種呢?

Pam想到了鎮上的老人,

他們空餘時間多,

也想業餘做點事,

體現自身的價值。

為了吸引這部分老人,

Pam建立了一個論壇,

還專門設計了文案:

“想要讓自己更有活力?

想讓我們的小鎮變得更好?

來加入我們吧!”

沒想到這一呼籲,

殺傷力相當強,

當天便有60多人報名,

遠遠超過Pam的預期。

Pam則興奮地把自己掏錢買的種子,

發給大家,這一大幫人扛著小鋤

興沖沖地走上街頭開挖,

不瞭解情況的人還以為要械鬥,

開始對他們相當厭惡,

但瞭解到這一幫人要做的事後,

加入的人竟然越來越多,

畢竟有人免費提供種子,

而且到時候能吃到自己種的蔬果,

最要緊的是,瓜果成熟的時候,

誰也不想白吃,

所以很多人都願意付出勞動。

有地兒的地方就撒上種子

從前荒蕪的公園,

甚至淪為動物和人的“廁所”,

如今開闢出來種上花草果蔬,

儼然成了一座漂亮的花果植物園。

當然這所有的一切

都不能瞎挖瞎種,

Pam經常會請來園藝、種植專家,

來給老人們補補課。

既能享受種植的樂趣,

還能老有所學,何樂不為?

在把公共區域種的差不多後,

Pam盯上了鎮上的保健中心,

“這座保健中心剛花600多萬建成,

但裡面卻種了一堆亂七八糟的植物,

看著就鬧心。”

Pam跑去跟保健中心負責人商量,

既然是保健中心,

大家都注重健康、飲食安全,

那能不能在保健中心合理規劃,

種點像樣的植物?

負責人當即回絕:不行。

除非你願意負責所有費用。

令負責人吃驚的是,

Pam高興地答應下來,

反正就是種子,也沒多少費用。

買了蘋果、櫻桃、覆盆子等植物的種子後,

Pam高興地幹了起來,

令人沒想到的是,

患有癡呆和身體殘疾的人們,

也自發加入進來,

在種植的過程中,

他們體驗到無與倫比的成就感和樂趣。

保健中心拿下後,

Pam又將目光瞄準了警察局,

警院前面的一片空地,

空著也是空著,

不如種點玉米,

成熟的時候員警可以隨手摘幾個回家吃,

警員們當然欣然應允。

消防部門看到後一臉嫉妒,

你們有玉米吃,

我們就種果樹。

就這樣大家相互“攀比”,相互協作,

很快小鎮就一片勃勃生機。

既然做這件事的初心,

是為了受惡劣環境影響最大的孩子。

那孩子自然也應當參與進來。

於是Pam規劃的第二個區域,

自然就是為了學生和孩子。

在家長的支持下,

Pam說服了一個個校長,

他們把學校空地變成花園,

種上蔬菜瓜果,

甚至還利用窪地建了池塘,

修成組合式景觀。

學校趁機開了農藝課,

在整個小鎮氛圍的帶動下,

很小的孩子也喜歡上園藝,

他們不再窩家裡玩遊戲看電視,

而是和小夥伴出門一起栽種瓜果。

這場種果蔬的運動幾乎成了“全民娛樂”

大家沒事就討論

“你種了什麼,什麼最高產”

還會比較誰種得好吃。

兩三年下來,地幾乎被種滿,

單純供應大家已經綽綽有餘。

於是Pam順勢開了第三個區域,

這個區域是為了讓更多人參與,

“雖然很多人都參與種植,

都總有人懶得動。”

然而走在路上看到大家種的果實,

看到大家因此凝聚在一起,

他們心底其實還是想成為一份子。

Pam於是鼓勵他們成為經銷商,

把吃不完的瓜果沿街賣給小鎮其他人,

或者前來觀賞的遊客。

不止是果蔬,

Pam還養起了雞,

每個雞蛋都印上Todmorden小鎮

特有的標籤,

還打出“每個雞蛋都很重要的口號”。

Todmorden小鎮雞蛋產地圖

這一番折騰後,

三個區域儼然形成

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不說,

甚至還發展出了觀光旅遊產業,

“可以吃的小鎮”名號越叫越響。

小鎮居民的日子

也越過越舒適,

大家不定期開個Party,

共同交流,分享美食。

連員警都感歎,

因為在種植過程中,

大家相互交流溝通,

隨著瓜果一同成長的

是人們彼此之間的感情,

小鎮的犯罪率顯著降低。

這一舉多得的舉措,

也引起美國、日本等國家紛紛效仿。

不逃跑,不等待,

把大家聚在一起,

共同創造美好的生活,

這樣的故事聽起來就像童話。

但六年時間,

眼睜睜看著小鎮,

由光禿禿的荒蕪

變得蔥蔥郁鬱,

童話就這樣照進了現實。

我們的步伐走得太快,

總是會忽略或遮罩,

一路走來犧牲的東西。

一座座“可以吃的小鎮”,

或許也該是我們留給子孫後代最好的禮物。

圖片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拿定主意的她,

跑去跟朋友商量,

希望用自己餘下的人生,

換來小鎮人民健康的生活。

朋友聽後以為她瘋了,

但有少數幾個朋友覺得Pam有想法

而且這主意聽起來還有點刺激···

但很快幾個人就發現了一個最大的問題:“小鎮中每個人的工作和生活習慣完全不一樣,怎樣才能改善大家共同的健康和生活?”

Pam首先想到是吃,

不論生活習慣如何不同,

每個人都是要吃飯的,

而超市或市場上買的菜,

卻不一定讓人放心。

於是Pam決定從吃入手,

乾脆自己種蔬菜瓜果,

有機、綠色又環保。

Pam還給自己的項目起了個名字

“竟然能吃”。

不僅如此,

身為經濟學家的她,

有板有眼地把小鎮列入計畫運營,

並慢慢發展出三個區域。

第一個為公共區域,

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說白了就是小鎮所有的公共空地,

街道兩旁,荒蕪無人照看的花園···

這個區域土地最多,

Pam希望用它來結出盡可能多的果食。

但如此多的空地,

想要一個人種顯然不現實,

那誰來種呢?

Pam想到了鎮上的老人,

他們空餘時間多,

也想業餘做點事,

體現自身的價值。

為了吸引這部分老人,

Pam建立了一個論壇,

還專門設計了文案:

“想要讓自己更有活力?

想讓我們的小鎮變得更好?

來加入我們吧!”

沒想到這一呼籲,

殺傷力相當強,

當天便有60多人報名,

遠遠超過Pam的預期。

Pam則興奮地把自己掏錢買的種子,

發給大家,這一大幫人扛著小鋤

興沖沖地走上街頭開挖,

不瞭解情況的人還以為要械鬥,

開始對他們相當厭惡,

但瞭解到這一幫人要做的事後,

加入的人竟然越來越多,

畢竟有人免費提供種子,

而且到時候能吃到自己種的蔬果,

最要緊的是,瓜果成熟的時候,

誰也不想白吃,

所以很多人都願意付出勞動。

有地兒的地方就撒上種子

從前荒蕪的公園,

甚至淪為動物和人的“廁所”,

如今開闢出來種上花草果蔬,

儼然成了一座漂亮的花果植物園。

當然這所有的一切

都不能瞎挖瞎種,

Pam經常會請來園藝、種植專家,

來給老人們補補課。

既能享受種植的樂趣,

還能老有所學,何樂不為?

在把公共區域種的差不多後,

Pam盯上了鎮上的保健中心,

“這座保健中心剛花600多萬建成,

但裡面卻種了一堆亂七八糟的植物,

看著就鬧心。”

Pam跑去跟保健中心負責人商量,

既然是保健中心,

大家都注重健康、飲食安全,

那能不能在保健中心合理規劃,

種點像樣的植物?

負責人當即回絕:不行。

除非你願意負責所有費用。

令負責人吃驚的是,

Pam高興地答應下來,

反正就是種子,也沒多少費用。

買了蘋果、櫻桃、覆盆子等植物的種子後,

Pam高興地幹了起來,

令人沒想到的是,

患有癡呆和身體殘疾的人們,

也自發加入進來,

在種植的過程中,

他們體驗到無與倫比的成就感和樂趣。

保健中心拿下後,

Pam又將目光瞄準了警察局,

警院前面的一片空地,

空著也是空著,

不如種點玉米,

成熟的時候員警可以隨手摘幾個回家吃,

警員們當然欣然應允。

消防部門看到後一臉嫉妒,

你們有玉米吃,

我們就種果樹。

就這樣大家相互“攀比”,相互協作,

很快小鎮就一片勃勃生機。

既然做這件事的初心,

是為了受惡劣環境影響最大的孩子。

那孩子自然也應當參與進來。

於是Pam規劃的第二個區域,

自然就是為了學生和孩子。

在家長的支持下,

Pam說服了一個個校長,

他們把學校空地變成花園,

種上蔬菜瓜果,

甚至還利用窪地建了池塘,

修成組合式景觀。

學校趁機開了農藝課,

在整個小鎮氛圍的帶動下,

很小的孩子也喜歡上園藝,

他們不再窩家裡玩遊戲看電視,

而是和小夥伴出門一起栽種瓜果。

這場種果蔬的運動幾乎成了“全民娛樂”

大家沒事就討論

“你種了什麼,什麼最高產”

還會比較誰種得好吃。

兩三年下來,地幾乎被種滿,

單純供應大家已經綽綽有餘。

於是Pam順勢開了第三個區域,

這個區域是為了讓更多人參與,

“雖然很多人都參與種植,

都總有人懶得動。”

然而走在路上看到大家種的果實,

看到大家因此凝聚在一起,

他們心底其實還是想成為一份子。

Pam於是鼓勵他們成為經銷商,

把吃不完的瓜果沿街賣給小鎮其他人,

或者前來觀賞的遊客。

不止是果蔬,

Pam還養起了雞,

每個雞蛋都印上Todmorden小鎮

特有的標籤,

還打出“每個雞蛋都很重要的口號”。

Todmorden小鎮雞蛋產地圖

這一番折騰後,

三個區域儼然形成

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不說,

甚至還發展出了觀光旅遊產業,

“可以吃的小鎮”名號越叫越響。

小鎮居民的日子

也越過越舒適,

大家不定期開個Party,

共同交流,分享美食。

連員警都感歎,

因為在種植過程中,

大家相互交流溝通,

隨著瓜果一同成長的

是人們彼此之間的感情,

小鎮的犯罪率顯著降低。

這一舉多得的舉措,

也引起美國、日本等國家紛紛效仿。

不逃跑,不等待,

把大家聚在一起,

共同創造美好的生活,

這樣的故事聽起來就像童話。

但六年時間,

眼睜睜看著小鎮,

由光禿禿的荒蕪

變得蔥蔥郁鬱,

童話就這樣照進了現實。

我們的步伐走得太快,

總是會忽略或遮罩,

一路走來犧牲的東西。

一座座“可以吃的小鎮”,

或許也該是我們留給子孫後代最好的禮物。

圖片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