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杜月笙60歲迎娶梅蘭芳嬌妻 孟小冬緣何下嫁?

梅蘭芳美豔嬌妻為何要下嫁花甲之年的杜月笙?是因為感情還是因為錢和地位?他們到底是如何認識的,

最後又是怎樣的結局?

杜月笙一生共名媒正娶了五位太太。

大太太名沈月英,蘇州人,沒有生育。她領養一個兒子,名杜維潘,雖是養子,但此子進門後,杜月笙事事順利,所以愛得勝過己出。後大太太因與表哥通☆禁☆姦被杜幽禁十年。

二太太陳幗英,上海人,原是舞女,後跳舞結識杜並嫁給杜,共生育三個兒子,即維桓,維翰,維寧。

三太太孫佩豪,蘇州人,筱桂蓀外甥女,十六歲嫁給杜。生育兩個兒子,即維屏、維親。

四太太姚玉蘭,北京人,著名京劇演員,父親為著名京劇丑角"七盞燈",姚玉蘭與母親小蘭英,妹妹姚玉英在上海演出時被杜看中,姐妹同一晚被杜強佔,後一個星期後姚玉英病死,姚玉蘭生育二子和二女,即維善、維嵩和美如、美霞。

五太太孟小冬,北京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姚玉蘭師姐,先前曾經與京劇大師梅蘭芳的一段愛情為世人讚歎。

後隨杜月笙在1949年逃往香港後,與其結婚,沒有生育。

1947年8月30日,就是杜月笙花甲之慶了。在此以前,他喘疾時發時好,住在18層樓裡,輕易不出大門,而且國共內戰正酣,國境之內處處狼煙,又有兩廣和四川、蘇北等地發生嚴重水災。杜月笙不想在他家中大肆鋪張,遭人非議,因此對於建議做壽者一概搖頭拒絕,逼不過的時候,他更會氣喘咻咻地說:

“算了吧,現在我還有什麼心情做壽呢?”但是朋友、徒子、徒孫們都說這次花甲大慶非做不可,因為杜月笙50大壽時恰值“八·一三”滬戰爆發,當時有不少要為他祝壽,杜月笙曾說過:

“國難當頭,哪裡來做壽的興致?要做,等打勝了東洋人,再來做60歲!”

所以有人說:“你杜先生言話一句,這做60歲壽的事體,當然也不能例外!”

各方好友加上杜月笙的徒子、徒孫們組成的了恒社組織門生,不由分說地組織了一個“慶祝杜公60歲壽誕籌備委員會”,

推出了籌備委員23人。早就展開了準備。

8月29日孟小冬1938年12月拜余叔岩為師,1943年余叔岩病逝,她曾在暗無天日的淪陷區北平渡過8年寂寞黯淡的光陰。以一介弱質,飄零天涯,當她受到杜月笙的敬重,姚玉蘭的親愛,溫情和煦,使她心生感激。早年余叔岩病篤的時侯,孟小冬曾親侍湯藥,衣不解帶達一月有餘。因此如果說“看護”病人,孟小冬的細心體貼,

早就有經驗,又比姚玉蘭更高一層。即然在18層樓與杜月笙、姚玉蘭同住,她也就自然而然兼代起姚玉蘭的侍疾之責,她為杜月笙長伴枕邊,問寒籲暖,這使杜月笙大為感動,他沒有想到在他老病纏身的花甲之年,居然還有這一份遲來的豔福。

杜月笙一生好旋,在伶界以樂於捧角而出名。因此伶界人士無不對他尊敬愛重,他在伶界人士的心目中是尊而可親的長者,無論認識與不認識,伶界人士對杜月笙都有一份特別親切的感情,凡是到過上海的伶人不曾受過杜月笙幫忙者很少。孟小冬也多次接受杜月笙的錢財,兩人因互相感激而陷於愛戀,其基本原因就由於這種感情上的相通而來,難得的是姚玉蘭心胸豁達,她也仰慕孟小冬,更瞭解杜月笙和孟小冬由互敬而終至互愛的心理,覺得這一份純摯真切的感情相當難能可貴。現在杜月笙已經是抱病延年、行將就木的人了,只要世間還有能夠使他快慰欣悅的事情,姚玉蘭無不樂於讓他盡情的享受了。

1950年,杜月笙不顧家人的阻撓,堅持要與孟小冬補行一次婚禮。婚禮當晚,形銷骨立、63歲的新郎杜月笙下了他那幾乎離不開的病榻,穿起了長袍馬褂,頭戴禮帽,坐在手推輪椅上被推到客廳,由人攙扶著站在客廳中央,42歲的新娘孟小冬著一件嶄新的滾邊旗袍依偎而立。

杜月笙將在港的兒子媳婦和女兒女婿全部叫來,命他們給孟小冬行跪拜禮,以後都要稱呼“媽咪”。而對姚玉蘭一律尊稱為“娘娘”。因為在此之前,杜月笙的兒女們稱呼孟小冬為“阿姨”,有的叫“孟阿姨”或“小冬阿姨”,有的乾脆連名帶姓稱呼為“孟小冬阿姨”!後來杜月笙聽了也覺得彆扭,就叫他們不要加上“孟小冬”三個字,一律都叫“阿姨”!那麼從今天起,就要改為“媽咪”了,而“媽咪”送了他們每人一份禮物,兒子、女婿一人一套西服衣料,女兒、兒媳則每人一塊手錶。

自此,孟小冬,一生苦苦追求的“名分”,終於如願以償,正式做了大亨杜月笙的第五房夫人。

1951年,64歲的杜月笙去世。他自己留存的10萬美元,以“先內後外”為原則,全部分給了杜家和與杜家有關的人,孟小冬只分到2萬美元。孟說,這怎麼夠……

小冬的下半生,就靠這筆錢養老了。1977年,5月26日,孟小冬於臺北逝世,享年70歲。

無論認識與不認識,伶界人士對杜月笙都有一份特別親切的感情,凡是到過上海的伶人不曾受過杜月笙幫忙者很少。孟小冬也多次接受杜月笙的錢財,兩人因互相感激而陷於愛戀,其基本原因就由於這種感情上的相通而來,難得的是姚玉蘭心胸豁達,她也仰慕孟小冬,更瞭解杜月笙和孟小冬由互敬而終至互愛的心理,覺得這一份純摯真切的感情相當難能可貴。現在杜月笙已經是抱病延年、行將就木的人了,只要世間還有能夠使他快慰欣悅的事情,姚玉蘭無不樂於讓他盡情的享受了。

1950年,杜月笙不顧家人的阻撓,堅持要與孟小冬補行一次婚禮。婚禮當晚,形銷骨立、63歲的新郎杜月笙下了他那幾乎離不開的病榻,穿起了長袍馬褂,頭戴禮帽,坐在手推輪椅上被推到客廳,由人攙扶著站在客廳中央,42歲的新娘孟小冬著一件嶄新的滾邊旗袍依偎而立。

杜月笙將在港的兒子媳婦和女兒女婿全部叫來,命他們給孟小冬行跪拜禮,以後都要稱呼“媽咪”。而對姚玉蘭一律尊稱為“娘娘”。因為在此之前,杜月笙的兒女們稱呼孟小冬為“阿姨”,有的叫“孟阿姨”或“小冬阿姨”,有的乾脆連名帶姓稱呼為“孟小冬阿姨”!後來杜月笙聽了也覺得彆扭,就叫他們不要加上“孟小冬”三個字,一律都叫“阿姨”!那麼從今天起,就要改為“媽咪”了,而“媽咪”送了他們每人一份禮物,兒子、女婿一人一套西服衣料,女兒、兒媳則每人一塊手錶。

自此,孟小冬,一生苦苦追求的“名分”,終於如願以償,正式做了大亨杜月笙的第五房夫人。

1951年,64歲的杜月笙去世。他自己留存的10萬美元,以“先內後外”為原則,全部分給了杜家和與杜家有關的人,孟小冬只分到2萬美元。孟說,這怎麼夠……

小冬的下半生,就靠這筆錢養老了。1977年,5月26日,孟小冬於臺北逝世,享年7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