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世界第二藏寶之地一科科島,這裡真的有寶藏嗎?

世界第二藏寶之地一科科島

自1535年西班牙殖民首犯法蘭西斯科•皮薩羅佔領秘魯一 直到1821年秘魯獨立,

利馬始終都是南美西班牙殖民地總督的 所在地。當年,殖民者到處捜刮印第安人的金銀飾物珍奇異寶, 然後定期裝船運回國內,所以利馬號稱富甲南美,無人可比, 甚至有人吹噓連馬路都是“金銀鋪砌,黃金當道”。

19世紀初,南美洲各國為爭取民族解放,開展了一系列獨 立運動,820年,秘魯民族英雄聖馬丁和科克倫,以波黎維亞為基地,

從陸地和從海上兩個方向,分別率領愛國部隊進軍利馬聖馬丁將軍英勇善戰無人匹敵,很快就逼到了利馬城。

科克倫勳爵在海上也擊潰了西班牙人的著名戰艦“埃斯梅拉達” 號和其他27艘戰艦,龜縮在利馬城裡的西班牙豪富顯貴們惶惶 不可終日,

覺得末日已經來臨,於是紛紛準備逃離利馬。他們 把多年敲骨吸雔搜刮到的金銀財寶一起帶上。可是,當時只剩 下一條海路可以逃出利馬,而原先停泊在利馬外港上惟一能成 功地從秘魯橫渡大西洋到西班牙去的“埃斯梅拉達”號投入了 戰鬥^因此橫渡大海去西班牙的就只剩下愛爾蘭船長湯普森駕 駛的一條富面堂皇的雙桅橫釩船“瑪面•迪爾公主”號了。於 是,利馬的西班牙顯責們不得不動用重金租下了 “瑪面•迪爾” 號帆船,
富豪責族把城裡幾乎所有能帶走的責重東西包括掠奪 來的曠世珍寶都裝上船,其中有屬於私人財產的皮阿斯特(埃及等國古幣 >、杜卡托(威尼斯古金幣)、金路易(法國古金幣)、

I首飾、珠寶、金銀餐具,有大教堂裡的各種金制燭臺、聖物盒 |和祭祀用品,還有珍貴的文字資料,檔案和藝術品甚至是一些生活用品等。

湯普森船長被裝進自己船上的這些無法估計的金銀財寶弄

I得神魂顛倒不知東南西北了。在“瑪麗•迪爾”號載著乘客們 j起航後,他決定不把船隻開往預定的目的地西班牙港口加的斯 :或任何一個西班牙港口,而是要冒險當海盜,把這些財寶據為己有,湯普森駕駛著帆船朝北駛去。一天晚上,他終於在自己的心腹船員的協助下,把船上的乘客統統扼死後奶進了大海。“瑪 麗•迪爾”號成了一艘名副其實的海盜船。

湯普森決定把船開 往科科島。湯普森把船上的主要財寶小心地埋藏在科科島 某個地方之後,毀掉了 “瑪麗•迪爾”號帆船,和船員們分乘 小艇去了中美洲。但是,湯普森的海盜行徑還是被識破了,船員們在酷刑下供出了實情,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因為在當時己 經有非常明確的國際法協定,對從事搶劫的海盜要處以死刑。 然而湯普森本人卻巧妙地溜走了逃脫了法網,無疑是用了大量 的金幣賄格了有關程式人員。他去了英格蘭,後來又到了新愛爾蘭,在這期間還很可能去過科科島,拿走了一部分贓物。但 是,由於各種原因,“瑪麗•迪爾”號船上的主要財寶沒能完 全被取走,依然埋藏在科科島的某個地方。

科科島是太平洋上屬於哥斯大黎加共和國的一座小島,長 8公里,寬4公里。這是由岩石構成的高原地形的小島,在東邊 臨海處有髙達80到120米的_壁。島上有三個火山岩峰,分別 被稱為東峰,主峰(高870米)和南錐體峰(高450米)。還有兩條小溪,一條靠近查塔姆海灣,一條在瓦費海灣。兩條流經小 島的小溪,分別在希望海灣及其東1.5公里處的海灣入海。除椐 子外,科科島上幾乎就再也沒什麼天然資源了。傳說英國著名 作家史蒂文生的著名作品《金銀島》就是以這裡為背彔而創作 的。

據有關歷史資料記載,科科島上埋藏著六筆總價值可髙達 350多億法朗的巨額財寶和各種金銀珍寶,其中最無可爭議的 一筆主要珍寶,就是湯普森的“瑪面•迪爾”號船上的珍寶, 其價值可達100億到200億法朗*這是坻界上己知的僅次於印加 藏寶的第二筆藏寶*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裡,它吸引了 500多支 尋寶隊伍到達這裡,這個荒涼的小島幾乎被挖了個底朝天。

在委內瑞拉的卡拉卡斯博物館裡存有一份原始檔,

是當 年在巴拿馬的科伊巴島上的菲茨傑拉德將軍在1837年寫給女友 的一份埋藏在科科島上的“瑪麗•迪爾號船的財產淸單。這 份淸單是這樣描述的:

“我們每隔5英尺在紅土裡放著:

一隻貨物箱,內有金線絲鍛用品,聖體供台、以及聖體食、 聖餐杯和1281穎寶石.

一隻貨物箱內有2個聖物盒,重65公斤,以及672潁黃玉和 綠寶石、13穎鑽石,

一隻貨物箱內有3個聖物盒,重85公斤,裡面有724«紅寶 石和其他各種寶石以及15雇鑽石•

一隻貨物箱,內有3000枚西班牙多布胡(西班牙古金幣)、 6000枚墨西哥克胡(墨西哥古幣),以及120fc寶劍、37把匕首、 15副金制肩帶和28個國盾♦

一隻貨物箱,內有7個銀子,3840藕已經琢磨過的寶石,47255未經琢磨的寶石,以及戒指12個, j在西北30英尺的黃沙底下9英尺處,有20只貨物箱,內有32個金大燭臺,重250斤,以及178綠寶石。 在西邊13英尺處,在紅土底下15英尺處,有一尊兩米高的

耶蛛像的聖母塑像及其王冠,以及重400公斤的寶石胸飾,嵌有1972願寶石的金祭披.胸飾上有3顆大的純綠寶石,王冠上

有大寶石,還有“鑽石十字架” 這就是“瑪麗迪爾號”留下來的巨額財產。

湯普森在臨終前,或許是為了在良心上擺脫遒責,決定向

自己的一個好朋友基廷透露科科島上的藏寶秘密。他給了基廷

一份圖紙和有關蒙寶的位置情況的詳細說明:

在15碼深的兩個小島之間的希望海灣下船,沿小溪走400

步,再朝偏東北一北方走900碼,在夕陽下,味鋒映出一隻展

翅的鷹影.在鷹影和夕陽之間有標有一個十字架標誌的洞六. 財寶就莪在洞穴裡。”

基廷按照湯普森的資料曾經三次去過科科島,帶回了價值 5億多法朗財寶。但是瑪麗*迪爾”號船上的主要財寶卻始 終無法找到。後來,基廷又把科科島上藏寶的秘密告訴了自己 的好友尼柯拉•菲茨傑拉德將軍。由於一些其它的原因,他一 直未能去科科島探求這些曠世的珍寶。臨死前,菲茨傑拉德決 定把這些藏寶佾況告訴曾經救過自己命的柯曾*豪上尉因此 上面提到的那份藏寶清單就是這樣出來的,不過,由於身體原 因,柯曾•豪上尉也沒能去成科科島。就這樣,有關科科島上 藏寶的資料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遺贈著,傳遞著,後來又被出 售過、盜竊過、交換過。在悉尼的“海員和旅遊者俱樂部”裡 的檔案室裡保存著一封菲茨傑拉德根據基廷提供的情況寫的信

件.這封信件對科科島上的藏寶位置作了如下的詳細的透露, 被編為18572號信件。

“在最後一個淡水補充點的南邊2鏈處(舊計量距離單位,1 鏈=200米),在四個岬頭處,財寶就藏在第二個岬頭的洞穴裡。 克利斯蒂,內德都去過科科島找過藏寶,但他們二人都未能再 回來。內德在第四次潛水時,在15英尺處找到了入口。但在第 五次潛水時,他再也沒能上來,沒有章魚,但有鯊魚。必須從 兩邊打開一條通往洞穴的道路。我相信,在入口處肯定有一個 塌方。”

這些記載雖然很詳細,但是卻有明顯的前後矛盾之處,這 或許是因為表達上的缺陷,不完善,或許是由於記憶上差錯和 誤差。總之,如果按已知情況理解,科科島上最後一個淡水補 充點是在瓦費海灣,第一個淡水補充在查塔姆海灣,船隻習慣 在那裡拋銷。但是,在這兩個淡水補充點的南邊兩鏈處,都不 可能找到“四個師頭”和"15英尺”水深處u理由很簡單,因 為那裡正好在陸地。就是在查塔姆海灣和瓦費海灣的淡水補充 點的盡頭也都找不到這樣的深水區。因為那裡的水深一般在5 一6米之間,在沙灘上更沒有伸出洞穴的岩石堆。不過,在島 南邊還有一個船隻可以拋錨的地方,那就是希望海灣*那裡在 雨季時有一個流入大海的瀑布,所以可以算是有一個淡水補充 點。人們由此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菲茨傑拉德信上的“最後 一個淡水補充點”,應該指的是希望海灣瀑布區的淡水點。而 且,正是在那裡的西北和西邊,人們找到了海灣的“黃沙”和 島上的“紅土”。

所有的潛水行家們都同意,當年海盜們只能在6米到7米左 右的水深處埋藏財物,因為他們沒有先進的設備能潛到更深的 海底。能潛到10米深處就必須是一名相當出色的游泳和潛水能手才行,而要把贓物藏到21米深的水下洞穴裡,就是對舉世無

雙技藝超群的潛水能手來講也是難以想像,幾乎是不可能的,俄國人喬治•克拉馬朗科1934年在尼斯創造的潛水世界記錄也正好是21米。所以,我們有理由認為,菲茨傑拉德信上說的15英尺”是指游泳距離。上述推論如果正確,湯普森的這筆藏寶大概就在希望海灣瀑布區淡水點南邊360米處的6到8米水深處找到。法國“尋找藏寶俱樂部”保存的一份基廷的平面囝也對此有詳細的描述。由此可見,有關科科島上藏寶的記載半真半假,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不過,這在藏寶者的圈子裡也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1930年,法國托尼•曼格爾船長複製了一份悉尼“海員和 旅遊者俱樂部”的第18572號文件和另一份不知從哪弄來的有 關材料。他帶著這些資料在1930年和1931年兩次去科科島上尋 找過藏寶。第一次是探探路,主要是想找到信中描述的夕陽下 映出鷹影的地方。他發現,當夕陽出現時,島上的主峰確實會 投下一個影子,而且這個影子確實很像是一隻大鷹頭影。而第 二次在科科島上時,托尼•曼格爾發現,湯普森標出的有關藏 寶位置是錯誤的。湯普森是在182_埋藏這筆財寶的,他當年 是用一個八分儀來計算的。這種八分儀在1821年或1823年就被 回收不再使用了.托尼根據18M年的航行儀錶報資料,糾正了 湯普森的資料。他認為,湯普森的那筆財寶就埋在希望海灣南 邊和石磨島東北至北邊的海下。托尼'曼格爾居然在那裡還找 到了一個在落潮時近一小時裡可以進又的洞穴!然而,由於他 “犯了一個不謹慎的錯誤,是獨自一人去科科島”,而在那個地 方,那天的水流又特別急特別大,正當他在水下竭力抹除洞外 雜物時,越來越大的潮水湧到了洞口,他差一點被淹死,拼命

掙扎了半天才回到了岸上。他認為這是對藏寶尋找者的詛咒,j 從此再也不敢去那裡冒風險了 ’再也沒有踏上科科島一步,I

“詛咒”是虛無的,但疑惑確實存在。1562年有2名法國人 讓•波泰爾、羅貝爾*維爾涅帶著“國際尋寶俱樂部”提供的 材料來到了科科島。當年12月24日,讓•波泰爾和羅貝爾•維 爾涅在島上探索藏寶蹤跡時神秘地失蹤了。不過,在1931年, 有一個叫貝爾曼的比利時人,就是根據托尼•曼格爾的資料在 希望海灣找到了一尊0.60米高的金聖母塑傈。但遺憾的是這尊 聖母塑豫被貝爾曼在紐約以13000美元的價錢賣掉了。

有關科科島上藏寶的資料和傳說巳經越來越多,而且他們 都說自已攀握的材料是名副其實十分可靠的。法國航海家路易•

勒比拉自稱有兩份在印度支那發現的平面圖,托尼•曼格爾船 長攀握另一份平面圖,美國洛杉磯一個有錢的園藝家詹姆斯•

福布斯擁有第三份平面圖。福布斯說,他還有當年湯普森寫給 他的一位外曾祖父的一些信件。他認為f財寶肯定是藏在一堆 破布和0.50米深的碎石堆下的。他曾經帶著現和化的先進儀器 五次去過科科島,令人遺嫌的是,卻仍然一無所獲,不得不空 手返航。

當年利馬城中的聖物盒、寶石胸飾、金燭臺等等無價之寶 究競藏到哪裡呢?看來它們還仍然沉睡在科科島上某個神秘的 角落裡。這筆藏寶尋找者們的夢中之寶:一直吸引著無數人的 心,並為它付諸行動。

這種尋寶活動一直持續到20世紀下半葉。1978年哥斯達黎 加政府以挖寶會破壞生態平衡為理由,把此島列為國家公園,

全面封閉了科科島。持續了幾百年的探寶活動平靜地暫吿一段 落,這樣使得此謎又被懸了起來,謎底到底是什麼呢?

無疑是用了大量 的金幣賄格了有關程式人員。他去了英格蘭,後來又到了新愛爾蘭,在這期間還很可能去過科科島,拿走了一部分贓物。但 是,由於各種原因,“瑪麗•迪爾”號船上的主要財寶沒能完 全被取走,依然埋藏在科科島的某個地方。

科科島是太平洋上屬於哥斯大黎加共和國的一座小島,長 8公里,寬4公里。這是由岩石構成的高原地形的小島,在東邊 臨海處有髙達80到120米的_壁。島上有三個火山岩峰,分別 被稱為東峰,主峰(高870米)和南錐體峰(高450米)。還有兩條小溪,一條靠近查塔姆海灣,一條在瓦費海灣。兩條流經小 島的小溪,分別在希望海灣及其東1.5公里處的海灣入海。除椐 子外,科科島上幾乎就再也沒什麼天然資源了。傳說英國著名 作家史蒂文生的著名作品《金銀島》就是以這裡為背彔而創作 的。

據有關歷史資料記載,科科島上埋藏著六筆總價值可髙達 350多億法朗的巨額財寶和各種金銀珍寶,其中最無可爭議的 一筆主要珍寶,就是湯普森的“瑪面•迪爾”號船上的珍寶, 其價值可達100億到200億法朗*這是坻界上己知的僅次於印加 藏寶的第二筆藏寶*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裡,它吸引了 500多支 尋寶隊伍到達這裡,這個荒涼的小島幾乎被挖了個底朝天。

在委內瑞拉的卡拉卡斯博物館裡存有一份原始檔,

是當 年在巴拿馬的科伊巴島上的菲茨傑拉德將軍在1837年寫給女友 的一份埋藏在科科島上的“瑪麗•迪爾號船的財產淸單。這 份淸單是這樣描述的:

“我們每隔5英尺在紅土裡放著:

一隻貨物箱,內有金線絲鍛用品,聖體供台、以及聖體食、 聖餐杯和1281穎寶石.

一隻貨物箱內有2個聖物盒,重65公斤,以及672潁黃玉和 綠寶石、13穎鑽石,

一隻貨物箱內有3個聖物盒,重85公斤,裡面有724«紅寶 石和其他各種寶石以及15雇鑽石•

一隻貨物箱,內有3000枚西班牙多布胡(西班牙古金幣)、 6000枚墨西哥克胡(墨西哥古幣),以及120fc寶劍、37把匕首、 15副金制肩帶和28個國盾♦

一隻貨物箱,內有7個銀子,3840藕已經琢磨過的寶石,47255未經琢磨的寶石,以及戒指12個, j在西北30英尺的黃沙底下9英尺處,有20只貨物箱,內有32個金大燭臺,重250斤,以及178綠寶石。 在西邊13英尺處,在紅土底下15英尺處,有一尊兩米高的

耶蛛像的聖母塑像及其王冠,以及重400公斤的寶石胸飾,嵌有1972願寶石的金祭披.胸飾上有3顆大的純綠寶石,王冠上

有大寶石,還有“鑽石十字架” 這就是“瑪麗迪爾號”留下來的巨額財產。

湯普森在臨終前,或許是為了在良心上擺脫遒責,決定向

自己的一個好朋友基廷透露科科島上的藏寶秘密。他給了基廷

一份圖紙和有關蒙寶的位置情況的詳細說明:

在15碼深的兩個小島之間的希望海灣下船,沿小溪走400

步,再朝偏東北一北方走900碼,在夕陽下,味鋒映出一隻展

翅的鷹影.在鷹影和夕陽之間有標有一個十字架標誌的洞六. 財寶就莪在洞穴裡。”

基廷按照湯普森的資料曾經三次去過科科島,帶回了價值 5億多法朗財寶。但是瑪麗*迪爾”號船上的主要財寶卻始 終無法找到。後來,基廷又把科科島上藏寶的秘密告訴了自己 的好友尼柯拉•菲茨傑拉德將軍。由於一些其它的原因,他一 直未能去科科島探求這些曠世的珍寶。臨死前,菲茨傑拉德決 定把這些藏寶佾況告訴曾經救過自己命的柯曾*豪上尉因此 上面提到的那份藏寶清單就是這樣出來的,不過,由於身體原 因,柯曾•豪上尉也沒能去成科科島。就這樣,有關科科島上 藏寶的資料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遺贈著,傳遞著,後來又被出 售過、盜竊過、交換過。在悉尼的“海員和旅遊者俱樂部”裡 的檔案室裡保存著一封菲茨傑拉德根據基廷提供的情況寫的信

件.這封信件對科科島上的藏寶位置作了如下的詳細的透露, 被編為18572號信件。

“在最後一個淡水補充點的南邊2鏈處(舊計量距離單位,1 鏈=200米),在四個岬頭處,財寶就藏在第二個岬頭的洞穴裡。 克利斯蒂,內德都去過科科島找過藏寶,但他們二人都未能再 回來。內德在第四次潛水時,在15英尺處找到了入口。但在第 五次潛水時,他再也沒能上來,沒有章魚,但有鯊魚。必須從 兩邊打開一條通往洞穴的道路。我相信,在入口處肯定有一個 塌方。”

這些記載雖然很詳細,但是卻有明顯的前後矛盾之處,這 或許是因為表達上的缺陷,不完善,或許是由於記憶上差錯和 誤差。總之,如果按已知情況理解,科科島上最後一個淡水補 充點是在瓦費海灣,第一個淡水補充在查塔姆海灣,船隻習慣 在那裡拋銷。但是,在這兩個淡水補充點的南邊兩鏈處,都不 可能找到“四個師頭”和"15英尺”水深處u理由很簡單,因 為那裡正好在陸地。就是在查塔姆海灣和瓦費海灣的淡水補充 點的盡頭也都找不到這樣的深水區。因為那裡的水深一般在5 一6米之間,在沙灘上更沒有伸出洞穴的岩石堆。不過,在島 南邊還有一個船隻可以拋錨的地方,那就是希望海灣*那裡在 雨季時有一個流入大海的瀑布,所以可以算是有一個淡水補充 點。人們由此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菲茨傑拉德信上的“最後 一個淡水補充點”,應該指的是希望海灣瀑布區的淡水點。而 且,正是在那裡的西北和西邊,人們找到了海灣的“黃沙”和 島上的“紅土”。

所有的潛水行家們都同意,當年海盜們只能在6米到7米左 右的水深處埋藏財物,因為他們沒有先進的設備能潛到更深的 海底。能潛到10米深處就必須是一名相當出色的游泳和潛水能手才行,而要把贓物藏到21米深的水下洞穴裡,就是對舉世無

雙技藝超群的潛水能手來講也是難以想像,幾乎是不可能的,俄國人喬治•克拉馬朗科1934年在尼斯創造的潛水世界記錄也正好是21米。所以,我們有理由認為,菲茨傑拉德信上說的15英尺”是指游泳距離。上述推論如果正確,湯普森的這筆藏寶大概就在希望海灣瀑布區淡水點南邊360米處的6到8米水深處找到。法國“尋找藏寶俱樂部”保存的一份基廷的平面囝也對此有詳細的描述。由此可見,有關科科島上藏寶的記載半真半假,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不過,這在藏寶者的圈子裡也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1930年,法國托尼•曼格爾船長複製了一份悉尼“海員和 旅遊者俱樂部”的第18572號文件和另一份不知從哪弄來的有 關材料。他帶著這些資料在1930年和1931年兩次去科科島上尋 找過藏寶。第一次是探探路,主要是想找到信中描述的夕陽下 映出鷹影的地方。他發現,當夕陽出現時,島上的主峰確實會 投下一個影子,而且這個影子確實很像是一隻大鷹頭影。而第 二次在科科島上時,托尼•曼格爾發現,湯普森標出的有關藏 寶位置是錯誤的。湯普森是在182_埋藏這筆財寶的,他當年 是用一個八分儀來計算的。這種八分儀在1821年或1823年就被 回收不再使用了.托尼根據18M年的航行儀錶報資料,糾正了 湯普森的資料。他認為,湯普森的那筆財寶就埋在希望海灣南 邊和石磨島東北至北邊的海下。托尼'曼格爾居然在那裡還找 到了一個在落潮時近一小時裡可以進又的洞穴!然而,由於他 “犯了一個不謹慎的錯誤,是獨自一人去科科島”,而在那個地 方,那天的水流又特別急特別大,正當他在水下竭力抹除洞外 雜物時,越來越大的潮水湧到了洞口,他差一點被淹死,拼命

掙扎了半天才回到了岸上。他認為這是對藏寶尋找者的詛咒,j 從此再也不敢去那裡冒風險了 ’再也沒有踏上科科島一步,I

“詛咒”是虛無的,但疑惑確實存在。1562年有2名法國人 讓•波泰爾、羅貝爾*維爾涅帶著“國際尋寶俱樂部”提供的 材料來到了科科島。當年12月24日,讓•波泰爾和羅貝爾•維 爾涅在島上探索藏寶蹤跡時神秘地失蹤了。不過,在1931年, 有一個叫貝爾曼的比利時人,就是根據托尼•曼格爾的資料在 希望海灣找到了一尊0.60米高的金聖母塑傈。但遺憾的是這尊 聖母塑豫被貝爾曼在紐約以13000美元的價錢賣掉了。

有關科科島上藏寶的資料和傳說巳經越來越多,而且他們 都說自已攀握的材料是名副其實十分可靠的。法國航海家路易•

勒比拉自稱有兩份在印度支那發現的平面圖,托尼•曼格爾船 長攀握另一份平面圖,美國洛杉磯一個有錢的園藝家詹姆斯•

福布斯擁有第三份平面圖。福布斯說,他還有當年湯普森寫給 他的一位外曾祖父的一些信件。他認為f財寶肯定是藏在一堆 破布和0.50米深的碎石堆下的。他曾經帶著現和化的先進儀器 五次去過科科島,令人遺嫌的是,卻仍然一無所獲,不得不空 手返航。

當年利馬城中的聖物盒、寶石胸飾、金燭臺等等無價之寶 究競藏到哪裡呢?看來它們還仍然沉睡在科科島上某個神秘的 角落裡。這筆藏寶尋找者們的夢中之寶:一直吸引著無數人的 心,並為它付諸行動。

這種尋寶活動一直持續到20世紀下半葉。1978年哥斯達黎 加政府以挖寶會破壞生態平衡為理由,把此島列為國家公園,

全面封閉了科科島。持續了幾百年的探寶活動平靜地暫吿一段 落,這樣使得此謎又被懸了起來,謎底到底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