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龍岩之門常打開,山水靈獸訴說客家故事

“待到春風二三月,石爐敲火試新茶。”說起茶葉,許多人會想到福建。

“汲來江水煮新茗,買盡青山當畫屏”一邊飲茶,一邊欣賞眼前的青山綠水,豈不樂哉?

“兒大詩書女絲麻,公但讀書煮春茶。

”茶香悠悠、書聲朗朗,焚香典祖,耕讀傳家。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福建龍岩最地道的茶葉有一個靈秀的名字——水仙茶。在福建龍岩,每逢在一處歇息,便會有人為你倒上一盅熱騰騰的茶水。木質的茶盤散發著古樸的氣息,茶杯中茶葉在滾燙的水中起伏,鼻尖便是清新的茶香,絲絲縷縷,讓人不覺沉浸其中。

這裡坐擁著湖光山色,這裡傳承了客家文化,這裡聆聽著華南虎嘯。二三月份,

乍暖還寒時候,來到福建龍岩,在茶香中回歸本真,尋一抹不忘的初心。

龍岩市位於福建省西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轄新羅區、永定區和長汀縣、連城縣、上杭縣、武平縣四縣。在連城縣城東1公里,坐落著景色秀美的冠豸山。冠豸山因其主峰形似古代獬豸冠而得名,

在其方圓123平方公里內,冠豸山集山、水、岩、洞、泉、寺、園諸神秀於一身,與武夷山並稱為“北夷南豸,丹霞雙絕”,被譽為“放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境”。

在冠豸山拾階而上,兩旁的草木鬱鬱蔥蔥,吐露著清新的氣息。逃離了都市車水馬龍的喧囂和無處不在的霧霾,

這裡的青山綠樹讓人心曠神怡。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向來讓人為之嘆服,而在冠豸山,自然生長出的奇峰怪石,成為了這裡的珍寶。冠豸山獨有的“生命之根”與“生命之門”,不僅雙絕並立,它們也為這裡增添了更多神秘的色彩。

自然美景讓冠豸山清逸秀麗,而文化的浸染則讓其更多了一抹鐘靈毓秀的姿態。曾經矗立在冠豸山上的眾多書院,如今,似乎仍散發著絲絲墨香。

在東山草堂內,民族英雄林則徐曾手書橫匾“江左風流”,而《四庫全書》總纂紀曉嵐在任福建督學期間,也曾在此留下墨寶“追步東山”。漫步書院之中,似乎依稀可回望曾經文人志士在此結伴暢遊,書生學子朗朗讀書的場景。

除了冠豸山鬼斧神工的自然之景,龍岩市還有著許多獨一無二的人文景觀,等待著人們一探究竟。

紅色故地——古田會議舊址

1929年5月,紅四軍進駐古田開展土地革命鬥爭,同年的12月28日,毛澤東、朱德、陳毅等人在此領導召開了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會後,紅四軍在會址左側的閱兵場舉行了元旦迎新晚會。

古田會議會址,原為“廖氏宗祠”,始建於1848年,其橫樑、天花板上有彩繪的龍鳳呈祥圖案以及三國演義故事。如今,舊址前方有著大片的油菜花地,初春時節,油菜花盎然的姿態與舊址上方“古田會議永放光芒”八個紅色大字交相輝映。

會場內的陳設十分簡單,木制的桌椅整齊擺放成幾排便是觀眾席,紅色的廊柱上用毛筆書寫著紅軍標語。走出會場,在會址右前側有一口飲水井,因處黃龍口而名叫“龍井”;井旁友一座池塘,因池塘長有中午開花的“午時蓮”,而得名“蓮花池”。據介紹,毛澤東在會議期間,經常在此散步、休息和思考問題。

華南虎的故鄉——梅花山

青山隱隱、綠水悠悠,草木蔥翠,梅香暗浮。沿著盤山公路走進梅花山景區,迎面而來的便是微涼、清新的空氣,令人頓感神清氣爽。

在梅花山一路遊覽,四處散佈的獼猴時不時會從身旁掠過,略有憨態卻身姿靈巧。正值餵食時間,得到食物的獼猴們坐在臺階上便享用起來,猴王不在,群猴們各自尋到食物,便就地享用。而當雄壯的猴王信步走來,群猴們則紛紛讓路,恭敬的模樣有著別樣風趣。

梅花山上最為著名的當屬華南虎,這裡不僅是華南虎的故鄉,也是目前國內擁有華南虎數量最多的基地。來到華南虎園區,數隻成年的華南虎在各自的活動區域休憩,有的還在享用著工作人員為他們準備的食物。三兩隻幼虎趴在山坡上曬太陽,看到陌生人出現的成年虎發出一聲低嘯,虎嘯山林之感撲面而來,讓人不禁感到“百獸之王”的稱號果真名不虛傳。

客家文化聚集地——永定土樓

當工作人員介紹說,永定土樓中國古建築的一朵奇葩的時候,讓長久以來將“奇葩”二字用於貶義詞的我們不禁錯愕,而當我們走進土樓,看到集多種功能於一身的建築,領略到客家文化的博大,才真正認識到古人的思想與智慧。

土樓分方形和圓形兩種,在永定土樓的建築群中,有幾十年、上百年歷史的土樓俯拾皆是。土樓天井採光、屋頂防水、竹條抗震、牆體隔熱等豐富功能也令人不禁感歎。

走進振成樓,正廳內,無論是立柱上雕刻的文字、牆體上懸掛的匾額或墨寶,都讓人再一次感受到這裡“重教育、講家風”的傳統。而站在廳堂內向上望去,層樓邊懸掛的紅燈籠和裡面的個個房間,給人以別有洞天之感。

一座土樓就是一個小社會。樓內的水井、廚房、倉庫、臥室、糧食加工房、柴火間、豬牛舍、廁所等設施一應俱全。族人在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的同時,又盡享幾代同堂、闔家團圓的天倫之樂。

距離振成樓不遠處,便是慶成樓。還未走至門口,便可見一座手執書卷的夫子與小書童的雕塑,雕塑下方寫有“傳承”二字,再一次令人領略到“耕讀傳家”的內涵。走進慶成樓內,便是整齊排放的長椅,而走上樓來,便可看見曾經居住在這裡的各氏客家人的家訓手稿。慶成樓內還保存著其家族私塾的房間,而在它旁邊的房間內,則懸掛著名人留下的對聯。林則徐曾在此手書:“第一等人忠臣孝子,只兩件事耕讀傳家。”

琴棋書畫詩酒茶。這裡除了有絲縷茶香,還有醇厚的酒香。土樓手工釀制糯米酒的技藝,在長久的時光裡流傳下來,泥壇窖藏、燒火留香,一口糯米酒入喉,香甜味道中帶著酒的熱烈和醇厚,回味無窮。

龍岩市還有著許多獨一無二的人文景觀,等待著人們一探究竟。

紅色故地——古田會議舊址

1929年5月,紅四軍進駐古田開展土地革命鬥爭,同年的12月28日,毛澤東、朱德、陳毅等人在此領導召開了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會後,紅四軍在會址左側的閱兵場舉行了元旦迎新晚會。

古田會議會址,原為“廖氏宗祠”,始建於1848年,其橫樑、天花板上有彩繪的龍鳳呈祥圖案以及三國演義故事。如今,舊址前方有著大片的油菜花地,初春時節,油菜花盎然的姿態與舊址上方“古田會議永放光芒”八個紅色大字交相輝映。

會場內的陳設十分簡單,木制的桌椅整齊擺放成幾排便是觀眾席,紅色的廊柱上用毛筆書寫著紅軍標語。走出會場,在會址右前側有一口飲水井,因處黃龍口而名叫“龍井”;井旁友一座池塘,因池塘長有中午開花的“午時蓮”,而得名“蓮花池”。據介紹,毛澤東在會議期間,經常在此散步、休息和思考問題。

華南虎的故鄉——梅花山

青山隱隱、綠水悠悠,草木蔥翠,梅香暗浮。沿著盤山公路走進梅花山景區,迎面而來的便是微涼、清新的空氣,令人頓感神清氣爽。

在梅花山一路遊覽,四處散佈的獼猴時不時會從身旁掠過,略有憨態卻身姿靈巧。正值餵食時間,得到食物的獼猴們坐在臺階上便享用起來,猴王不在,群猴們各自尋到食物,便就地享用。而當雄壯的猴王信步走來,群猴們則紛紛讓路,恭敬的模樣有著別樣風趣。

梅花山上最為著名的當屬華南虎,這裡不僅是華南虎的故鄉,也是目前國內擁有華南虎數量最多的基地。來到華南虎園區,數隻成年的華南虎在各自的活動區域休憩,有的還在享用著工作人員為他們準備的食物。三兩隻幼虎趴在山坡上曬太陽,看到陌生人出現的成年虎發出一聲低嘯,虎嘯山林之感撲面而來,讓人不禁感到“百獸之王”的稱號果真名不虛傳。

客家文化聚集地——永定土樓

當工作人員介紹說,永定土樓中國古建築的一朵奇葩的時候,讓長久以來將“奇葩”二字用於貶義詞的我們不禁錯愕,而當我們走進土樓,看到集多種功能於一身的建築,領略到客家文化的博大,才真正認識到古人的思想與智慧。

土樓分方形和圓形兩種,在永定土樓的建築群中,有幾十年、上百年歷史的土樓俯拾皆是。土樓天井採光、屋頂防水、竹條抗震、牆體隔熱等豐富功能也令人不禁感歎。

走進振成樓,正廳內,無論是立柱上雕刻的文字、牆體上懸掛的匾額或墨寶,都讓人再一次感受到這裡“重教育、講家風”的傳統。而站在廳堂內向上望去,層樓邊懸掛的紅燈籠和裡面的個個房間,給人以別有洞天之感。

一座土樓就是一個小社會。樓內的水井、廚房、倉庫、臥室、糧食加工房、柴火間、豬牛舍、廁所等設施一應俱全。族人在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的同時,又盡享幾代同堂、闔家團圓的天倫之樂。

距離振成樓不遠處,便是慶成樓。還未走至門口,便可見一座手執書卷的夫子與小書童的雕塑,雕塑下方寫有“傳承”二字,再一次令人領略到“耕讀傳家”的內涵。走進慶成樓內,便是整齊排放的長椅,而走上樓來,便可看見曾經居住在這裡的各氏客家人的家訓手稿。慶成樓內還保存著其家族私塾的房間,而在它旁邊的房間內,則懸掛著名人留下的對聯。林則徐曾在此手書:“第一等人忠臣孝子,只兩件事耕讀傳家。”

琴棋書畫詩酒茶。這裡除了有絲縷茶香,還有醇厚的酒香。土樓手工釀制糯米酒的技藝,在長久的時光裡流傳下來,泥壇窖藏、燒火留香,一口糯米酒入喉,香甜味道中帶著酒的熱烈和醇厚,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