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雅魯藏布微觀世界大王國 豐富而奇特的昆蟲世界

撰文 | 馮帥

複雜的地形,海拔高差懸殊的高山深谷,特殊的氣候條件等諸多因素,使雅魯藏布大峽谷成為當今世界上最為活躍的物種分化中心之一。由於大峽谷的西北部有高聳的青藏高原,

可抵擋北來惡劣氣候的襲擊,所以這個地區不僅為生物進化提供了無數的隔離場所,也是古老生物的避難場所,不僅有眾多南方種類,甚至一些古老類群,可以在這裡得以生存進化;不少北方的種類也可以在這裡得到生息繁衍。

據2004年《西藏雅魯藏布大峽谷昆蟲》記載,本地區發現的昆蟲統計共有23目,242科,1264屬,2078種。據本次科考發現,大峽谷裡的古老原始的昆蟲有彈尾蟲、雙尾蟲、土衣魚、石等,

以及被稱為昆蟲中“活化石”的墨脫缺翅蟲。

葉甲。(攝影 範毅)

“燈誘”:暗夜裡的舞蹈

昆蟲是這個世界上最繁盛的動物,是所有生物中種類及數量最多的一群。在昆蟲的世界中,每一種昆蟲都組成了一個小小的王國。昆蟲世界有一種博大的力量和神奇的藝術創造力。

它們通過自己的翼翅和色彩,在黑夜中發出閃亮奪目的光彩。

張巍巍在長滿青苔的樹幹上尋找昆蟲。(攝影 徐建)

IBE的隊伍裡,有一個癡迷蟲子的大頑童,他就是張巍巍。在雅魯藏布大峽谷考察的每一晚,無論是在派鎮的青年旅舍,

還是在大峽谷深處的村莊,甚至是在多雄拉山的松林口,當夜幕降臨,他便掛上一幕白布,點上高瓦數的高壓汞燈,等待各種昆蟲“撲燈”。

氐鴞目天蠶蛾 在受到驚嚇時張開後翅露出兩個眼狀斑紋,以嚇退敵害。(攝影 張巍巍)

張巍巍是研究天蠶蛾和竹節蟲方面的專家,

是我國昆蟲分類學泰斗楊集昆老先生的弟子,曾以《昆蟲》集郵獨步天下,近年業餘從事昆蟲分類研究,發表天蠶蛾、竹節蟲等昆蟲新屬、新種若干。追溯更早一點,他從小就對昆蟲特別地癡迷,上中學的時候,已經開始用膠片機拍昆蟲了。郭亮曾描述過:“IBE的隊伍裡都是一些‘瘋子’,在每個專業領域裡面都很癡迷和瘋狂……張巍巍為了守蟲子就可以整晚不睡覺,
他說:‘在黎明之前,那道光來的時候,會有另外一批蟲子上來’,所以他就整夜分段。”

竹節蟲。(攝影 範毅)

張巍巍告訴我,“燈誘”通常他會分成幾段:一點鐘睡覺,三點鐘會起來看一次,天亮之前他會再次起來,直到天完全亮為止收工。“當然,如果物種特別豐富的話,也是經常整夜不睡的”,張巍巍說,“天亮前那段,是一個很關鍵的時間,一是因為天亮之後有一些蟲子可能會走掉,或者被鳥和雞吃了,所以需要把它們收集起來。另一個原因就是一些種類只在天亮前才上燈,而另一些不在夜晚上燈的種類,因為活動較早,看到這裡有光,也會過來。”

墨脫缺翅蟲。(攝影張巍巍)

“燈誘”是IBE調查昆蟲的一個常用手法,通過燈光在夜晚吸引昆蟲,同時進行識別與拍攝。在大峽谷深處的加拉村,那張白色的“燈誘”布掛在我們入住的簡陋客棧外,這是村裡唯一一個接待遊客的地方。每晚,大家圍坐在一張廢棄的檯球桌旁,幫助張巍巍一起把燈誘到的各種昆蟲通過樹枝、小木棍引導到別的地方進行拍攝。通常,會轉移到一塊腐爛的樹枝或者其他植物的葉子上,在“營造”的自然環境中進行拍攝工作。燈誘開始沒多久,就有各種蛾類、甲蟲及蚊蠅等飛向白布,在燈光下飛舞。仔細看這些飛舞的小生命,通體粉紅、純白、還有嫩綠色的蛾類,以及各種金光閃閃的小甲蟲等。身處各種昆蟲之中,一開始有些害怕的人,也能慢慢感受到生命世界的美妙。時常白布上會出現幾處晶瑩剔透的卵,有大有小,來自不同的種類。它們的生命很短暫,也許即將和自然界告別,但同時也將新的生命留下。

紅螢 鞘翅目紅螢科,為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需經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成蟲體色為紅色,無發光器,外型類似螢火蟲,常常被誤認。(攝影張巍巍)

沒一會兒工夫,有三隻很大的蛾子飛到了白布上,張巍巍很興奮,是天蠶蛾。天蠶蛾的個體比較大,翅上都有一對眼狀斑,發出警告時便張開雙翅,露出像眼睛一樣的圖案以嚇退敵害。在外行看來,這三隻大蠶蛾看上去幾乎一樣,張巍巍卻說,這是三種不同的大蠶蛾,一種與香格里拉地區發現的很像,但仍需要進一步辨別。他說,大峽谷和內地的昆蟲差別很大,晚上看到的很多品種都是平常在其他地方見不到的,可能有些近似,但卻是不同的。

做特技動作的金龜。(攝影李沁陽)

張巍巍說,因為是以記錄為主,除了注重細節之外,希望能拍到更多的種類,更全面的記錄。他進一步說,記錄時主要突出強調的是角度,比如拍標本照,背面、側面都要拍,如果純粹為了藝術效果,拍出來的照片有時候是沒法鑒定的。

儘管如此,在張巍巍的鏡頭下,大峽谷的蟲子們卻變得異常美麗、色彩繽紛,當一些不曾受重視的昆蟲被放大之後,你會發現那些生活中藝術的靈感都曾來源於大自然。

山字寬盾蝽 。(攝影張巍巍)

古老生物的彙聚地

除了夜晚的燈誘,張巍巍白天會去附近的樹林深處,那些橫生的倒木——在樹皮下和腐木上尋找一些其他種類的昆蟲。離開加拉村去往直白村的路上,經過一段茂密的樹林,一塊巨大、潮濕、腐朽的樹幹橫臥在路邊,揭開一層早已死去的樹皮,發現了蠍子和土衣魚。土衣魚作為原始昆蟲的一種,是自由生活的種類,數量和種類都較為少見。與普通的衣魚不同,土衣魚的身體上沒有鱗片覆蓋,多為白色或米黃色,時常會與雙尾蟲混淆。

綠瀾滄蝗 直翅目,瀾滄蝗為青藏高原特有種 。(攝影張巍巍)

自第四紀以來,西藏東南部山地曾出現過多次冰期。但雅魯藏布江對暖濕氣流起有通道作用,當地許多溝谷較低處成為了某些昆蟲的天然避難所,北方遷入的種類和一些原始的古老昆蟲在此得以生存、繁衍。於是在大峽谷地區生存著較多總類的原始昆蟲。據IBE調查,大峽谷記憶體在的原始昆蟲有彈尾蟲、雙尾蟲、土衣魚、石等,這些原始昆蟲的類群,大多生活在土裡、朽木、樹皮以及石頭上,均為無翅昆蟲。

暗色絹粉蝶 藏東南一種常見的蝴蝶,經常可以看到它們成群結隊飛舞。(攝影李沁陽)

張巍巍還介紹,有一種被稱為“活化石”的古老昆蟲——缺翅蟲,我國大陸目前只發現兩種,全部為大峽谷地區的特有種類,其中墨脫缺翅蟲就是這次IBE拍攝到的明星物種之一。

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明星物種——墨脫缺翅蟲(有翅型若蟲) (攝影張巍巍)

世界的昆蟲種類大約有1000萬種以上,現在已被人類認知的昆蟲大約是100萬種,只占其中極少一部分。每年各地的研究學者都在不斷地記錄新的昆蟲種類。雅魯藏布大峽谷由於其具有特殊的生態環境,不僅給我們呈現出異常豐富的生物資源,同時為昆蟲以及其他生物科考提供著重要的研究價值。

秘境追蹤 雅魯藏布大峽谷生物多樣性調查 ¥100 購買

茫茫轉經路,攝影師關山飛渡的藏地旅程

雅魯藏布大峽谷的花兒們,被這些學植物學的男人們寵壞了

雅魯藏布大峽谷有個遺世之村,只有8戶人家,全村人都是親戚

雅魯藏布大峽谷 大自然造就的奇跡

也是經常整夜不睡的”,張巍巍說,“天亮前那段,是一個很關鍵的時間,一是因為天亮之後有一些蟲子可能會走掉,或者被鳥和雞吃了,所以需要把它們收集起來。另一個原因就是一些種類只在天亮前才上燈,而另一些不在夜晚上燈的種類,因為活動較早,看到這裡有光,也會過來。”

墨脫缺翅蟲。(攝影張巍巍)

“燈誘”是IBE調查昆蟲的一個常用手法,通過燈光在夜晚吸引昆蟲,同時進行識別與拍攝。在大峽谷深處的加拉村,那張白色的“燈誘”布掛在我們入住的簡陋客棧外,這是村裡唯一一個接待遊客的地方。每晚,大家圍坐在一張廢棄的檯球桌旁,幫助張巍巍一起把燈誘到的各種昆蟲通過樹枝、小木棍引導到別的地方進行拍攝。通常,會轉移到一塊腐爛的樹枝或者其他植物的葉子上,在“營造”的自然環境中進行拍攝工作。燈誘開始沒多久,就有各種蛾類、甲蟲及蚊蠅等飛向白布,在燈光下飛舞。仔細看這些飛舞的小生命,通體粉紅、純白、還有嫩綠色的蛾類,以及各種金光閃閃的小甲蟲等。身處各種昆蟲之中,一開始有些害怕的人,也能慢慢感受到生命世界的美妙。時常白布上會出現幾處晶瑩剔透的卵,有大有小,來自不同的種類。它們的生命很短暫,也許即將和自然界告別,但同時也將新的生命留下。

紅螢 鞘翅目紅螢科,為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需經卵、幼蟲、蛹及成蟲四個階段。成蟲體色為紅色,無發光器,外型類似螢火蟲,常常被誤認。(攝影張巍巍)

沒一會兒工夫,有三隻很大的蛾子飛到了白布上,張巍巍很興奮,是天蠶蛾。天蠶蛾的個體比較大,翅上都有一對眼狀斑,發出警告時便張開雙翅,露出像眼睛一樣的圖案以嚇退敵害。在外行看來,這三隻大蠶蛾看上去幾乎一樣,張巍巍卻說,這是三種不同的大蠶蛾,一種與香格里拉地區發現的很像,但仍需要進一步辨別。他說,大峽谷和內地的昆蟲差別很大,晚上看到的很多品種都是平常在其他地方見不到的,可能有些近似,但卻是不同的。

做特技動作的金龜。(攝影李沁陽)

張巍巍說,因為是以記錄為主,除了注重細節之外,希望能拍到更多的種類,更全面的記錄。他進一步說,記錄時主要突出強調的是角度,比如拍標本照,背面、側面都要拍,如果純粹為了藝術效果,拍出來的照片有時候是沒法鑒定的。

儘管如此,在張巍巍的鏡頭下,大峽谷的蟲子們卻變得異常美麗、色彩繽紛,當一些不曾受重視的昆蟲被放大之後,你會發現那些生活中藝術的靈感都曾來源於大自然。

山字寬盾蝽 。(攝影張巍巍)

古老生物的彙聚地

除了夜晚的燈誘,張巍巍白天會去附近的樹林深處,那些橫生的倒木——在樹皮下和腐木上尋找一些其他種類的昆蟲。離開加拉村去往直白村的路上,經過一段茂密的樹林,一塊巨大、潮濕、腐朽的樹幹橫臥在路邊,揭開一層早已死去的樹皮,發現了蠍子和土衣魚。土衣魚作為原始昆蟲的一種,是自由生活的種類,數量和種類都較為少見。與普通的衣魚不同,土衣魚的身體上沒有鱗片覆蓋,多為白色或米黃色,時常會與雙尾蟲混淆。

綠瀾滄蝗 直翅目,瀾滄蝗為青藏高原特有種 。(攝影張巍巍)

自第四紀以來,西藏東南部山地曾出現過多次冰期。但雅魯藏布江對暖濕氣流起有通道作用,當地許多溝谷較低處成為了某些昆蟲的天然避難所,北方遷入的種類和一些原始的古老昆蟲在此得以生存、繁衍。於是在大峽谷地區生存著較多總類的原始昆蟲。據IBE調查,大峽谷記憶體在的原始昆蟲有彈尾蟲、雙尾蟲、土衣魚、石等,這些原始昆蟲的類群,大多生活在土裡、朽木、樹皮以及石頭上,均為無翅昆蟲。

暗色絹粉蝶 藏東南一種常見的蝴蝶,經常可以看到它們成群結隊飛舞。(攝影李沁陽)

張巍巍還介紹,有一種被稱為“活化石”的古老昆蟲——缺翅蟲,我國大陸目前只發現兩種,全部為大峽谷地區的特有種類,其中墨脫缺翅蟲就是這次IBE拍攝到的明星物種之一。

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明星物種——墨脫缺翅蟲(有翅型若蟲) (攝影張巍巍)

世界的昆蟲種類大約有1000萬種以上,現在已被人類認知的昆蟲大約是100萬種,只占其中極少一部分。每年各地的研究學者都在不斷地記錄新的昆蟲種類。雅魯藏布大峽谷由於其具有特殊的生態環境,不僅給我們呈現出異常豐富的生物資源,同時為昆蟲以及其他生物科考提供著重要的研究價值。

秘境追蹤 雅魯藏布大峽谷生物多樣性調查 ¥100 購買

茫茫轉經路,攝影師關山飛渡的藏地旅程

雅魯藏布大峽谷的花兒們,被這些學植物學的男人們寵壞了

雅魯藏布大峽谷有個遺世之村,只有8戶人家,全村人都是親戚

雅魯藏布大峽谷 大自然造就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