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濟寧表彰一批“巾幗建功”先進集體、先進個人

8日上午,在濟甯市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107周年暨巾幗先模事蹟報告會上,濟寧表彰了一批“巾幗建功”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大會特邀的3名“巾幗建功”典型代表的發言,感染了在場的與會代表們。

在當天的大會上,濟甯決定授予張衡、張仲燕、趙華等10名同志為濟甯市十佳“巾幗崗位明星”榮譽稱號,同時授予“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授予任城區婦聯等30個單位濟寧市“巾幗建功”競賽活動先進單位榮譽稱號;授予任城區二十裡鋪中心小學等50個單位濟寧市“巾幗文明崗”榮譽稱號;授予汪愛華等120名同志濟甯市“巾幗崗位明星”榮譽稱號;授予周春陽等50名同志濟甯市“巾幗建功”競賽活動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山東喜氣洋洋婚慶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其芸是大會受邀典型代表之一,經歷過下崗、擺攤中的酸甜苦辣後,她創辦婚慶用品公司。“善文化”是她的經營理念之一,她為企業員工辦理了“孝老金”,積極投身愛心公益事業,累計為社會捐助資金100多萬元。2016年成立汶上縣愛心聯盟協會。

受邀代表之一、任城區古槐街道翰林街社區黨委書記呂秀雲介紹,

社區打造了任城區第一個“愛心中轉站”,一年來共捐獻衣物5萬餘件,全部用於需要的人群及家庭。針對轄區學校多,雙職工子女放學後無人及時接的情況,依託社區新建的服務大廳及婦女兒童家園,創辦翰林街社區“四點半學校”,每天安排2名社區志願者管理,組織孩子在活動室開展手工、樹葉貼紙、廢物利用以及書法等活動。

“因為有了陽光,世界變得溫暖;因為有了鮮花,

生活變得浪漫;因為有了女性,一切變得豐富多彩。”呂秀雲說。

全市人民要以廣大婦女先進為榜樣,創先爭優、奮發有為,為開創濟甯經濟文化強市新局面,提前全面達小康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巾幗故事:

她的細心,救了鄰居們一命

別人上班之前、下班之後,

是她們工作的黃金時間。

濟甯華潤燃氣有限公司客服部的抄表安檢員李春梅便是其中一位,有時為了檢查居民的燃氣灶,一戶要跑三四趟。

去年在甯苑社區5號樓,一戶居民家裡沒人,但燃氣表用量很大,一天用4方氣。平時一家三口也就是一方氣,用氣量不對勁。李春梅說,這戶居民家她去了七八次,都沒有人在。在公司裡拿檢測儀,在他家門口檢測了一下,

發現甲烷濃度達到爆炸值,一個煙頭就會引起室內爆炸。

李春梅通知公司的質檢部門後,立即撥打110和119,把單元樓裡的居民全部疏散,避免一場爆炸事故。

全新領域,敢於迎接事業挑戰

事業正順風順水時,張衡從當地一所中學到曲阜市書院街道中心幼稚園當園長。

“我原來在中學教語文,有的學生比我還高,我仰著頭和他們說話。幼稚園的孩子小,我都是蹲著和他們聊天。從事幼稚教育後,看事情的角度和態度完全不一樣了。”張衡說,不管業務知識、管理理念怎麼不同,用良心做教育是不變的。

轉崗時,恰逢幼稚園迎接省級驗收。“當時距離省級驗收還有兩個月,當時我對幼稚教育還不是特別瞭解,相當於全新的領域。”張衡說,即使是這樣,盡力做好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5年過去了,幼稚園得到很好的發展,張衡工作的熱情依舊沒變。“工作要像螞蟻一樣,生活要像蝴蝶一樣,奉獻是一種很快樂的事情,而教育也要在快樂中進行。”張衡說。

看到孩子,眼淚就不聽話了

早晨5點之前到崗,晚上6點之後下班。

謝華蘭是濟寧市環衛處前衛清掃保潔有限公司清掃班的班長,她到崗的時間比保潔員還早。有時候忙起來,都忘了接孩子。

“我負責吳泰閘路上的衛生督導,拿著掃帚和夾子,其實和一般的保潔員沒什麼區別。”謝華蘭說,有的垃圾桶很髒,她也拿著鋼絲球和洗潔精,把它們一個個擦洗乾淨。

以身作則是謝華蘭的工作準則,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別人把路掃乾淨。“越是陰雨天、大風天,我們的工作任務越重,越得在室外掃葉子。”謝華蘭說。

謝華蘭說,記得有一次下雨天,她在路上掃葉子,都晚上7點多了,才想起來孩子還在學校門口等著呢。看到孩子時,自己的眼淚都下來了,感覺挺對不起孩子的。

和人談話,一個月至少150次

“一天我要與關押人員談5次話,一個月至少150次。”身為濟寧市看守所女子執勤大隊副大隊長,劉琰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這樣。

前段時間,劉琰的監室來了一名新人(小陳),她有重度抑鬱症,剛來時十分緊張。“她嚎啕大哭,根本沒有辦法控制。”劉琰回憶說,為了讓小陳輕鬆一點,她只好將話題轉移,在配合藥物治療的同時,情緒終於舒緩下來。

“有時關押人員生病住院了,也由我們來輪流照顧。”劉琰說,去年一位關押人員患急性闌尾炎,手術後就是民警24小時輪流值班陪護,直到她出院。

每一位關押人員進入看守所之前,管教民警都必須要瞭解一些基本情況,包括身體、心理、家庭背景情況,根據關押人員的自身情況來開展工作。

齊魯壹點記者 范少偉 通訊員 馬海濱

齊魯壹點用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我原來在中學教語文,有的學生比我還高,我仰著頭和他們說話。幼稚園的孩子小,我都是蹲著和他們聊天。從事幼稚教育後,看事情的角度和態度完全不一樣了。”張衡說,不管業務知識、管理理念怎麼不同,用良心做教育是不變的。

轉崗時,恰逢幼稚園迎接省級驗收。“當時距離省級驗收還有兩個月,當時我對幼稚教育還不是特別瞭解,相當於全新的領域。”張衡說,即使是這樣,盡力做好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5年過去了,幼稚園得到很好的發展,張衡工作的熱情依舊沒變。“工作要像螞蟻一樣,生活要像蝴蝶一樣,奉獻是一種很快樂的事情,而教育也要在快樂中進行。”張衡說。

看到孩子,眼淚就不聽話了

早晨5點之前到崗,晚上6點之後下班。

謝華蘭是濟寧市環衛處前衛清掃保潔有限公司清掃班的班長,她到崗的時間比保潔員還早。有時候忙起來,都忘了接孩子。

“我負責吳泰閘路上的衛生督導,拿著掃帚和夾子,其實和一般的保潔員沒什麼區別。”謝華蘭說,有的垃圾桶很髒,她也拿著鋼絲球和洗潔精,把它們一個個擦洗乾淨。

以身作則是謝華蘭的工作準則,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別人把路掃乾淨。“越是陰雨天、大風天,我們的工作任務越重,越得在室外掃葉子。”謝華蘭說。

謝華蘭說,記得有一次下雨天,她在路上掃葉子,都晚上7點多了,才想起來孩子還在學校門口等著呢。看到孩子時,自己的眼淚都下來了,感覺挺對不起孩子的。

和人談話,一個月至少150次

“一天我要與關押人員談5次話,一個月至少150次。”身為濟寧市看守所女子執勤大隊副大隊長,劉琰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這樣。

前段時間,劉琰的監室來了一名新人(小陳),她有重度抑鬱症,剛來時十分緊張。“她嚎啕大哭,根本沒有辦法控制。”劉琰回憶說,為了讓小陳輕鬆一點,她只好將話題轉移,在配合藥物治療的同時,情緒終於舒緩下來。

“有時關押人員生病住院了,也由我們來輪流照顧。”劉琰說,去年一位關押人員患急性闌尾炎,手術後就是民警24小時輪流值班陪護,直到她出院。

每一位關押人員進入看守所之前,管教民警都必須要瞭解一些基本情況,包括身體、心理、家庭背景情況,根據關押人員的自身情況來開展工作。

齊魯壹點記者 范少偉 通訊員 馬海濱

齊魯壹點用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