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做不好餐飲?可能是你太聰明了!

餐飲這個行業,從來不缺熱鬧,因為一直以來都有無數的人在這個行業前赴後繼。但是,正如並不是每一次的付出都有收穫一樣,很多人即使付出很多,也做不好餐飲,即便這人頭腦靈活,

學習了互聯網思維以及先進的套路。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這裡要引用下《吐槽大會》節目裡池子常說的口頭語了:

你做不好餐飲,不是你太笨,而是你太聰明了。

聰明,是優點,但若是太聰明了,甚至是聰明過了頭,那就是缺點了,尤其是對於餐飲這樣的傳統行業。

說到這裡,或許不少人要持反對意見了,說現在互聯網思維那麼火,不聰明點跟上趨勢,還是老模式的死做,怎麼行?

聰明人一直在找新玩法,笨人只做自己會的

舉個例子來說吧,老李和老王都是做餐飲加盟的,老李開始做黃燜雞,

後來根據市場流行又增加了脆皮雞,韓國炸雞等系列,反正就是各種雞;老王沒老李那麼會弄,就是單單做饅頭和包子,有自己多年實踐出的選面,發麵,揉面,做餡兒,捏褶的一點經驗。

老李和老王是老鄉,沒事經常互相交流下,老李總說老王太單一,腦子不夠活,總盯著饅頭,市場上流行的餐飲品類那麼多,那麼火,卻不及時增加,這樣不行啊!老王總是說自己就對饅頭和包子還算有點經驗,

其他也不懂啊,就不去湊熱鬧了。

兩個人加盟的方式也有點不同,老李是走速成的路線,把人叫到自己的店裡(唯一一家他自己運營的店,基本就是當培訓加盟用的),短的3-4天,最多一個星期,就把加盟人培訓好,然後就讓加盟人自己去開了,效率非常快,收一筆加盟費,結束。

老王也把人叫到自己店裡,但要學習至少1個月,多數要2個月,因為想做好饅頭和包子,還是需要些技術的,

要開反復練習和實踐,同時,老王還會根據自己的開店經驗去幫著加盟者去選商鋪的位置,怎麼裝修,辦照,招人,運營,算成本等等,非常細,看似很瑣碎,但對於加盟的人,很實用。也會收一筆盟加費,但有問題隨時可以再來學,免費。

兩年以後--

老李培訓過的加盟者,開店成功活了半年的不到50%,一年以上的幾乎沒有,老李還在不停的上新品類,加大網上行銷和推廣,希望多招點來加盟的人;老王培訓過的加盟者,開店90%都活過了1年,已經有大大小小20幾家店了,在當地也算個知名的小品牌了,每個月都有人主動上門求學習,很多還是外地特意來的。

老李表示看不懂,自己弄的都是又新又時尚的流行品類餐飲,居然還做不過一個土了吧唧的包子鋪;大概算傻人有傻福吧,老李也沒整明白,自己怎麼就成功了,自己只是把一個饅頭和包子做得口味好,分量足,品質穩定,價格實惠而已。

很多餐飲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有老李的影子,追求所謂的餐飲風口,品類風口,啥火爆做啥,啥流行弄啥。還有總說什麼新餐飲商業模式,總把什麼雕爺,互聯網餐飲思維啊,新媒體推廣行銷啊,作為最關注的點,而卻忽略的自己對餐品的專注,專研。

以為餐飲進入新時代了,老的那套沒有用了,總是在追求快速擴張,要上規模;卻沒有耐心去打磨屬於自己的餐品,覺得那是吃力不討好的事,喜歡東拼西湊的簡單化弄弄,要立竿見影的效果。

有些人靠投機取巧的方式,把他運作的餐飲專案取得了暫時的成功,賺到錢了;可是要想走遠,一定有他自己的一些獨特優勢資源,例如他的餐品口味很普通,但他會包裝和行銷,通過各種手段和資源運用,的確弄出了點效果,但基本屬於特例,不具有可參考和普適性。

古語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縱觀歷史,活得久和活得好的品牌都是笨人創造,300多年的同仁堂祖訓: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正告訴我們,笨人比較容易成功。

很多時候,與其去羡慕他人的看不懂也學不會的餐飲套路,不如不忘初心,堅持自我,把自己有限的精力和資源去聚焦自己的餐品,不斷完善和打磨,強調細節的極致。

別人做這個可能60分,你做到70分沒有明顯區別;但你做到95分,甚至101分,差距就來了。

做好自己的特色,你就是別人眼中的風口。

想瞭解更多餐飲資訊,請繼續關注我們或直接訪問www.098.cn(098 餐飲網)。

老李也沒整明白,自己怎麼就成功了,自己只是把一個饅頭和包子做得口味好,分量足,品質穩定,價格實惠而已。

很多餐飲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有老李的影子,追求所謂的餐飲風口,品類風口,啥火爆做啥,啥流行弄啥。還有總說什麼新餐飲商業模式,總把什麼雕爺,互聯網餐飲思維啊,新媒體推廣行銷啊,作為最關注的點,而卻忽略的自己對餐品的專注,專研。

以為餐飲進入新時代了,老的那套沒有用了,總是在追求快速擴張,要上規模;卻沒有耐心去打磨屬於自己的餐品,覺得那是吃力不討好的事,喜歡東拼西湊的簡單化弄弄,要立竿見影的效果。

有些人靠投機取巧的方式,把他運作的餐飲專案取得了暫時的成功,賺到錢了;可是要想走遠,一定有他自己的一些獨特優勢資源,例如他的餐品口味很普通,但他會包裝和行銷,通過各種手段和資源運用,的確弄出了點效果,但基本屬於特例,不具有可參考和普適性。

古語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縱觀歷史,活得久和活得好的品牌都是笨人創造,300多年的同仁堂祖訓: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正告訴我們,笨人比較容易成功。

很多時候,與其去羡慕他人的看不懂也學不會的餐飲套路,不如不忘初心,堅持自我,把自己有限的精力和資源去聚焦自己的餐品,不斷完善和打磨,強調細節的極致。

別人做這個可能60分,你做到70分沒有明顯區別;但你做到95分,甚至101分,差距就來了。

做好自己的特色,你就是別人眼中的風口。

想瞭解更多餐飲資訊,請繼續關注我們或直接訪問www.098.cn(098 餐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