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烘焙技術貼:褐化黃油&澄清黃油 分別是什麼?

一、褐化黃油

做法:把黃油小火加熱直至變成深色即可。

所以,沒錯,它就是煮成深色的黃油,一點都不神秘,一點都不難做。

用處:雖然只是簡單進行了加熱,但這種褐化過的黃油會散發濃烈的烤堅果香氣,可以為甜點或西餐增加特殊風味。有人甚至認為,所有食物只要加上褐化黃油,味道就會更上一個層次。西餐中它大多被用於製作醬料,而在烘焙中,你則可以把很多方子中的普通黃油換成褐化黃油,如重油蛋糕、麵包、曲奇、杯子蛋糕的黃油霜等,

有些甜點還會要求必須要用這種黃油來做。

但其實在這個把黃油加熱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階段,是黃油完全融化,呈現出固液體分層的狀態。這個狀態的黃油,只要濾去固體部分,就成為了“澄清黃油”。

二、澄清黃油

也就是說,黃油加熱到褐化黃油的過程是一個普通黃油→(澄清黃油)→褐化黃油的過程。

但這個“澄清”是什麼意思呢?難道黃油不純粹是油嗎?還會有別的什麼東西在裡面嗎?

我們都知道,黃油是一種動物油脂,常溫下是固體,加熱後會化為淺黃色的液體。但與花生油等純油脂不同,黃油含有16-18%的水和1-2%的牛奶固體(基本上是牛奶蛋白),這讓黃油煙點比其他食用油低很多,很多時候還沒達到食物需要的溫度,

油就開始燒焦了。

做法:將黃油進行熬煮,讓黃油中的水分蒸發,牛奶固體凝結沉澱,這樣提煉出來的純油脂就叫做澄清黃油。它的性質更穩定,煙點更高,更適合高溫烹調。而且由於澄清黃油的油脂比例更高,它做出來的點心還會更加酥鬆可口。換句話說,這樣處理過的黃油,既適合高溫烹調,也適合做甜點。

用處:與澄清黃油不同的是,由於已經進行過美德拉反應,

它已經不再適合高溫煎炒,更適合用來“調味”。所以總的來說,澄清黃油更多被用在西餐上進行高溫煎炒,褐化黃油則在西餐、烘焙中都很常用到。

三、澄清黃油、褐化黃油的製作:

1.準備一個無油無水的奶鍋(淺色或不銹鋼鍋),黃油切塊後放入鍋中,小火將黃油煮到完全融化。

2.此時黃油表面會出現很多奶泡,底部也會出現白色的固體沉積,也就是黃油中的牛奶固體。如果要製作澄清黃油,在這一步就可以停止加熱,撇去表面的奶泡,倒進乾淨的、無油無水的容器中了。

3.倒到最後會看到底部的牛奶固體沉積,這些就千萬不要倒進去啦!

澄清黃油做好咯!

4.如果是做褐化黃油,那就在黃油煮化後繼續加熱吧。你會聽到黃油發出明顯的嘩啦啦聲,並聞到濃郁奶香味。漸漸地表面的奶泡結成片狀,焦化沉底,原本在底部的固體沉積也會越來越焦黃,奶香味逐漸轉為香濃的烤堅果味。

5.舀上一勺黃油來看看,如果顏色還很淺,說明還沒好,如果勺子舀上來的黃油呈現下圖這種淺棕色時,就是非常好的狀態了,此時應該整個屋子都彌漫著非常香的烤堅果味。

6.趕緊離火,撇去浮沫,倒進乾淨的、無油無水的容器中晾涼吧,不要讓黃油留在原本的鍋中被余溫繼續加熱了。記得底部的固體沉積不要倒進去哦。

7.現在,褐化黃油已經做好了,可以直接拿來用啦!當然,如果想要儲存起來的話就裝進密封容器中冷藏保存吧。

Tips:

1.煮黃油時黃油的量最好不要超過鍋子的1/3,不然黃油沸騰可能會濺出外面。

2.普通黃油在製作成澄清黃油或褐化黃油之後,大約會損失25%的重量(主要是水分蒸發和牛奶固體凝結過濾),因此在製作前需要提前預估分量,不然做出來的澄清/褐化黃油可能會不夠用。

3.不需要攪拌,也不要晃動鍋子,否則奶泡會粘在鍋壁上,變成焦黑色固體。(這次做就不小心晃了一會兒鍋子,邊上一下子就沾了層黑色奶泡,咳咳,反面教材,反面教材,大家不要學我)

4.無論是澄清黃油還是褐化黃油,在到達狀態後都需要立刻倒進其他容器晾涼,以防鍋中餘熱將黃油加熱過頭。

5.在製作褐化黃油時,當鍋中顏色整體變深,就要時刻盯緊黃油的狀態了,最好每隔一小會兒就用勺子舀一勺黃油起來看看有沒有變色。因為此時底部的黑色沉澱會讓整鍋液體看起來顏色很深,直接看是很難判斷的黃油顏色深淺的。

6.在黃油煮好後,很多人會用紗布、廚房紙之類的工具過濾掉黃油中的固體雜質,但我覺得如果是直接使用的話就沒多大必要,因為只要撇掉了鍋中浮沫、不把鍋子底部的雜質倒出來,容器中的黃油就不會有多少雜質。不過如果想要長期儲存,就最好還是把黃油先過濾一下啦。

哦……對了,如果你的褐化黃油煮過頭了,大概就會變成這個樣子……

3.倒到最後會看到底部的牛奶固體沉積,這些就千萬不要倒進去啦!

澄清黃油做好咯!

4.如果是做褐化黃油,那就在黃油煮化後繼續加熱吧。你會聽到黃油發出明顯的嘩啦啦聲,並聞到濃郁奶香味。漸漸地表面的奶泡結成片狀,焦化沉底,原本在底部的固體沉積也會越來越焦黃,奶香味逐漸轉為香濃的烤堅果味。

5.舀上一勺黃油來看看,如果顏色還很淺,說明還沒好,如果勺子舀上來的黃油呈現下圖這種淺棕色時,就是非常好的狀態了,此時應該整個屋子都彌漫著非常香的烤堅果味。

6.趕緊離火,撇去浮沫,倒進乾淨的、無油無水的容器中晾涼吧,不要讓黃油留在原本的鍋中被余溫繼續加熱了。記得底部的固體沉積不要倒進去哦。

7.現在,褐化黃油已經做好了,可以直接拿來用啦!當然,如果想要儲存起來的話就裝進密封容器中冷藏保存吧。

Tips:

1.煮黃油時黃油的量最好不要超過鍋子的1/3,不然黃油沸騰可能會濺出外面。

2.普通黃油在製作成澄清黃油或褐化黃油之後,大約會損失25%的重量(主要是水分蒸發和牛奶固體凝結過濾),因此在製作前需要提前預估分量,不然做出來的澄清/褐化黃油可能會不夠用。

3.不需要攪拌,也不要晃動鍋子,否則奶泡會粘在鍋壁上,變成焦黑色固體。(這次做就不小心晃了一會兒鍋子,邊上一下子就沾了層黑色奶泡,咳咳,反面教材,反面教材,大家不要學我)

4.無論是澄清黃油還是褐化黃油,在到達狀態後都需要立刻倒進其他容器晾涼,以防鍋中餘熱將黃油加熱過頭。

5.在製作褐化黃油時,當鍋中顏色整體變深,就要時刻盯緊黃油的狀態了,最好每隔一小會兒就用勺子舀一勺黃油起來看看有沒有變色。因為此時底部的黑色沉澱會讓整鍋液體看起來顏色很深,直接看是很難判斷的黃油顏色深淺的。

6.在黃油煮好後,很多人會用紗布、廚房紙之類的工具過濾掉黃油中的固體雜質,但我覺得如果是直接使用的話就沒多大必要,因為只要撇掉了鍋中浮沫、不把鍋子底部的雜質倒出來,容器中的黃油就不會有多少雜質。不過如果想要長期儲存,就最好還是把黃油先過濾一下啦。

哦……對了,如果你的褐化黃油煮過頭了,大概就會變成這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