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部本月唯一值得一看的國產佳作,拍攝竟只用了16天!

在剛剛結束的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上,有一部電影可以說是這其中的“小贏家”。

它就是改編自香港真實新聞案件的粵語原聲電影《一念無明》。

劇情簡介

患有躁郁症的阿東(余文樂飾)因為誤殺了自己飽受痛症折磨的媽媽(金燕玲飾),而被判強制治療入住青山醫院。

多年後,父親黃大海(曾志偉飾)將已經康復的兒子接到自己租的不到10坪的板間房裡一起生活。

因為是陸港司機,黃大海常年在外跑長途,與兒子阿東並不親近。所以在二人一起生活的過程中,父親雖然一直試圖用各種方法關心兒子,可阿東卻因為他早年疏忽家庭而並不領情。

阿東想要重新找一份工作,回歸社會,然而卻受到了周遭朋人的歧視。已經康復的阿東沒有朋友,除了隔壁的“四眼仔”小朋友,沒人願意和他說話。

所以,當阿東“狂吃巧克力”疑似病情反復的視頻在網上瘋傳時,鄰居們終於開始了驅逐黃氏父子的行動。

迫於無奈,他們二人只好搬出了狹小的板間劏房……

小成本大成就

《一念無明》從上映至今排片量不足5%,僅有的幾場也大多被擠到了“午夜場”。

可即使在如此“慘烈”的狀態下,電影在豆瓣的評分還是達到了7.9,雖不驚豔,但也成了本月院線電影中最大的驚喜。

實際上,這部電影是導演黃進的處☆禁☆女作,劇本也是由他的女朋友陳楚珩創造的,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小成本電影。

電影總成本只有200萬,

因為預算有限,拍攝時間也只有16天。其中的三大主演——曾志偉、金燕玲、余文樂更被曝出是零片酬參演。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聽著就很“窮”的電影,卻在金像獎上獲得8項提名,擒下新晉導演、最佳男、女配3座獎盃,同時還是去年唯一一部入圍41屆多倫多電影節的香港影片,成為了在媒體口中的“2017年華語影片最大黑馬”。

所以,到底是什麼成就了它呢?

當“偶像”撞上“笑星”

影片的男主角是“潮男代表”余文樂。在這部電影之前,提起余文樂我第一個想到的電影人物大概就是“張志明”了。

雖然一心一意談戀愛的《春嬌與志明》系列獲得了不錯的口碑,但說到演技,我只能用“中規中矩”來形容劇中的兩位主演。

這些年“6叔”余文樂也曾嘗試過接一些“硬漢角色”,但始終都走不出“偶像派”的陰影。但還好他遇到了《一念無明》——

電影中余文樂飾演了一位患有“躁鬱症”的“精神病”兒子。因為這個設定,余文樂在片中不得不時而極度亢奮,時而又無比抑鬱。

對於此類人物形象的表現,演員一不小心便會“用力過猛”。可這點在余文樂的身上並沒有明顯的體現,一張一弛,他的表現都可算恰到好處,並不突兀。在這裡我們的六叔終於成了名符其實的實力派。

除此之外,曾志偉老師也在片中扮演了父親黃大海一角。近些年他一直活躍在各大綜藝節目和喜劇電影裡,漸漸變成了賀歲檔影片的標誌性人物之一。

就當我感慨又一位好演員即將淪陷在“爛片市場”裡時,曾老師一記回馬槍殺回主戰場,出演了一位小心翼翼呵護雙向障礙兒子的父親,並憑此拿下諸多獎項。

對此我只想說“最佳就是他想演,想演就能演”!

“同理心”

看完這部電影,我只想用“喪”這個字兒來形容它。無論是劇中擁擠到幾乎無法呼吸的狹小空間,還是眾人對於阿東的歧視都讓我有些欲哭無淚。

導演將鏡頭對準了香港底層的生活,以一個家庭的不幸,描繪出整個城市對於精神病患者的漠視與不理解。

其實每一個人都知道情緒病治療的過程有多艱難,可當我們真正面對“精神病人”時,又會下意識選擇恐懼和逃避。

隨著各類影視作品和社會新聞的刻畫,“精神病人”似乎已被汙名化。他們見人就罵、來人就打,就連殺人都不用負刑事責任。變成了大多數人印象中的社會高危人群。

然而事實證明,真正的情緒病患者並不一定會這樣,會做這些的大多是假精神病人。

影片中面對咄咄逼人的街坊鄰居,黃大海說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會生病。可一個人病了一時,並不代表著他會病一世。

所以除了積極有效的治療與藥物控制,身邊人的“同理心”或許同樣重要。一定程度上,比起醫生開據的權威診斷書,周遭人毫無理由的負面標籤才更讓他們絕望。

隨著社會節奏的不斷加快,生存壓力的不斷增加,患有精神心理疾病的人數與日俱增,稍有不慎甚至問題也會出現在我們自己身上。

如若真的有一天,我們自己也成了萬千“精神病”中的一員,又會希望別人如何看待我們?

我想,到那時我不會奢望所有人理解,只期盼別有人落井下石吧。

如果你想調戲小殺姐姐

如果你想跟我討論電影

如果你有信商務合作

xiaoshajiejie1222

如果你想投稿

投稿郵箱是:

dljyjh@limac.cn

我在等著你哦

隨時開撩

所以,到底是什麼成就了它呢?

當“偶像”撞上“笑星”

影片的男主角是“潮男代表”余文樂。在這部電影之前,提起余文樂我第一個想到的電影人物大概就是“張志明”了。

雖然一心一意談戀愛的《春嬌與志明》系列獲得了不錯的口碑,但說到演技,我只能用“中規中矩”來形容劇中的兩位主演。

這些年“6叔”余文樂也曾嘗試過接一些“硬漢角色”,但始終都走不出“偶像派”的陰影。但還好他遇到了《一念無明》——

電影中余文樂飾演了一位患有“躁鬱症”的“精神病”兒子。因為這個設定,余文樂在片中不得不時而極度亢奮,時而又無比抑鬱。

對於此類人物形象的表現,演員一不小心便會“用力過猛”。可這點在余文樂的身上並沒有明顯的體現,一張一弛,他的表現都可算恰到好處,並不突兀。在這裡我們的六叔終於成了名符其實的實力派。

除此之外,曾志偉老師也在片中扮演了父親黃大海一角。近些年他一直活躍在各大綜藝節目和喜劇電影裡,漸漸變成了賀歲檔影片的標誌性人物之一。

就當我感慨又一位好演員即將淪陷在“爛片市場”裡時,曾老師一記回馬槍殺回主戰場,出演了一位小心翼翼呵護雙向障礙兒子的父親,並憑此拿下諸多獎項。

對此我只想說“最佳就是他想演,想演就能演”!

“同理心”

看完這部電影,我只想用“喪”這個字兒來形容它。無論是劇中擁擠到幾乎無法呼吸的狹小空間,還是眾人對於阿東的歧視都讓我有些欲哭無淚。

導演將鏡頭對準了香港底層的生活,以一個家庭的不幸,描繪出整個城市對於精神病患者的漠視與不理解。

其實每一個人都知道情緒病治療的過程有多艱難,可當我們真正面對“精神病人”時,又會下意識選擇恐懼和逃避。

隨著各類影視作品和社會新聞的刻畫,“精神病人”似乎已被汙名化。他們見人就罵、來人就打,就連殺人都不用負刑事責任。變成了大多數人印象中的社會高危人群。

然而事實證明,真正的情緒病患者並不一定會這樣,會做這些的大多是假精神病人。

影片中面對咄咄逼人的街坊鄰居,黃大海說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會生病。可一個人病了一時,並不代表著他會病一世。

所以除了積極有效的治療與藥物控制,身邊人的“同理心”或許同樣重要。一定程度上,比起醫生開據的權威診斷書,周遭人毫無理由的負面標籤才更讓他們絕望。

隨著社會節奏的不斷加快,生存壓力的不斷增加,患有精神心理疾病的人數與日俱增,稍有不慎甚至問題也會出現在我們自己身上。

如若真的有一天,我們自己也成了萬千“精神病”中的一員,又會希望別人如何看待我們?

我想,到那時我不會奢望所有人理解,只期盼別有人落井下石吧。

如果你想調戲小殺姐姐

如果你想跟我討論電影

如果你有信商務合作

xiaoshajiejie1222

如果你想投稿

投稿郵箱是:

dljyjh@limac.cn

我在等著你哦

隨時開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