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胃病種類及治療方法,總有一個適合你

一、萎縮性胃炎

症狀:胃部隱痛、脹氣、灼熱,口幹、口苦、消化不良

中醫解釋:胃陰不足,肺虛,肝熱

方藥:懷山藥130克,北沙參、焦山楂各30g克,石斛、桑寄生、玉竹各20克,青黛、白芍、浙貝各10克

功效:養陰建中,

理氣降逆

二、胃潰瘍伴黏膜萎縮

症狀:胃酸量少,消化緩慢,胃脘隱痛,煩渴咽幹,早飽,便秘。

中醫解釋:胃陰虛,津液不足,肝胃不和

方藥:北沙參、丹參、炒白芍、大麥冬、 金釵石斛、生麥芽各10克,烏梅肉、炙內金、炙甘草、玫瑰花各3克

功效:滋養胃陰,舒肝柔肝

三、多年慢性胃炎

症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動力不足,神疲乏力

中醫解釋:脾不建運、元氣不足

方藥:麥芽、穀芽各30克,內金、山藥各15克,黨參10克,甘草5克。

功效:健脾和胃,複元益氣,增進食欲,消除炎症

四、淺表性胃炎、膽汁反流、反流性食道炎

症狀:反酸、燒心、灼痛、噁心、嘔吐、愛腐吞酸。

中醫解釋:寒熱錯雜,胃氣上逆

方藥:黨參、丹參、蒲公英、白芍各15克,制半夏10克,炙甘草6克,黃連、甘薑3克。

功效:益氣健胃,和中開痞,辛開苦降

五、脹痛為主的慢性胃炎

症狀:胃脹痛、噯氣、打嗝、消化不良。

中醫解釋:脾胃不和,胃氣不通

方藥:大腹皮、香櫞皮、枳殼各10克,蘇梗、香附、陳皮、畢澄茄、佛手各6克。

功效:理氣、和胃、通降

六、功能性胃炎、膽反、胃動力差

症狀:噯氣、反酸、脹滿、口苦、食欲不振

中醫解釋:肝胃不和,脾胃兩虛

方藥:柴胡、蘇梗、六曲各6克,炒黃芩、炒白術、香扁豆、炒白芍、制香附、炙延胡各9克, 炙甘草3克,八月紮15克,香穀芽12克。

功效:調肝和胃,健脾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