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代理了瓊瑤訴於正案,為《如懿傳》《琅琊榜》團隊提供法律服務

(本文為“壹娛觀察”獨家首發,有需要開通白名單轉載的公號請後臺留言聯繫)

文/陳昌業

對於中國影視行業來說,王軍律師絕對稱的上是赫赫有名,在中國影視律師圈子裡,他是屈指可數的“大律師”。全球著名律師評級機構錢伯斯(Chambers and Partners)2013至2017連續五年的《錢伯斯亞太指南》中,王軍均是該評級機構推薦的亞太地區科技傳媒與影視文化(TMT)律師,此外還有LEGALBAND推薦的中國體育娛樂領域的領先律師(2014-2016)、湯森路透ALB推薦的中國15佳訴訟律師(2015)、中國15佳智慧財產權律師(2016)等多項國際、亞洲的業界榮譽。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王軍和他的團隊也是國內幾場非常著名甚至可以說是載入中國影視產業法務史冊的案例的主要參與者——代理瓊瑤訴于正《宮鎖連城》侵犯《梅花烙》著作權維權案;代理開心麻花影業、新麗傳媒及主創就電影《夏洛特煩惱》訴影評人“文白”名譽權侵權案;代理陸川、中影應訴電影《九層妖塔》署名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糾紛案;代理南派三叔《盜墓筆記》電影改編權合同糾紛案;作為專家律師成員參與中國政府應對美國在WTO提起的文化產業爭端案並為中國文化部提供專項法律支援;代理湖南電廣傳媒與獅門影業電影項目長期投資合作(涉及50部影片,

交易金額15億美元)……

法務實踐對於仍是成長階段的中國影視業來說就像是開荒般地在完成遊戲規則從無到有的建立過程,無論是類似於《中國電影產業促進法》這樣的將過去的行政規範升級為一部法律的立法實踐,

還是開創性地在中國版權訴訟中引入專家輔助人機制的瓊瑤訴于正《宮鎖連城》侵權案這樣的司法個案,都在為司法審判者、律師、影視企業、創作者提供經驗積累、總結、歸納、認知,不斷完善中國影視產業的遊戲規則。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國外的製片人、製片公司驚喜地發現中國市場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市場,

這是一座毫無疑問的金礦;與此同時,中國的製片人、製片公司們同樣驚喜地發現我們已經有資本實力去海外開疆拓土,包括通過並購、投資、拍攝等等方式去嘗試征戰包括好萊塢在內的海外市場。但無論是想進來掘金的,還是想出去淘金的,都在面臨相似的一個難題——不同國度、地域,陌生的法務環境、市場環境有可能令機會變成大坑。

“2018年以後,

相信中國電影會從世界電影市場的大蛋糕裡切走更多份額,但只要有競爭就一定會有糾紛,未來幾年,電影製作的法律糾紛肯定會直線上升,成立IESP(國際影視服務平臺)就是(為客戶)防範于未然,解決電影未來可能會潛在的法律糾紛問題。”這是王軍的合作夥伴,也是王軍律師近日牽頭成立的CATHAY IESP的CEO Rupert Varnai先生在上週六接受壹娛觀察專訪時預見的中國市場機會與挑戰。

王軍在15日CATHAY IESP國際影視服務平臺發佈會現場

中國公司合同簽約的時候便是改合同的開始,這正是制約中國電影走出去的重要原因

無論是海外覬覦中國,還是中國遙望海外,一旦要在國外市場展開商業活動,法律環境、財稅環境、商務文化等等本土的“壁壘”是無法回避和忽視的——這些絕不是外事不決問穀歌、內事不決問百度可以快速自學成才的,這也是為什麼好萊塢會發展成全球最大的電影產業,其產業內的法務、財務、商務的專業機構豐富到近乎繁複,但也正是如此,他們才能把一個文化貿易做到全球。

王軍給壹娛觀察舉了一個例子,商務文化的差別和合同契約意識的差距正在“制約中國電影走出去”,並影響著中國電影投資商、從業者的國際形象。對於很多好萊塢公司而言,中國公司簽署合同之時就是改合同的開始,不論是會議室裡談妥的還是飯局上答應的,都會常常在隨後開始改合同。在中國人自己的環境裡相互習慣、默認倒也相安無事,即便是各自雙方後續不斷給彼此添麻煩大家也是習以為常,但中外之間的合作用這樣的“規矩”是可能攪黃掉項目、影響口碑與信譽的。

“在中國合拍的協議或在中國的設置的協議,10頁是比較正常的頁數,超過20頁的很少。在中國的市場達到30頁的非常罕見,不是合同有問題就是合同不是本土貨。對比好萊塢和歐洲合同正本四五十頁,附件一百多頁。(這也是為什麼)中國電影合拍計畫有很多,但真正履行協議拍出來的非常少。”王軍進一步告訴壹娛觀察,“(中國公司習慣)簽署合同時就是大家改合同的開始,合同簽署時大家對合同裡的很多條款理解不一致,很多的想法也不一樣。合同變得無法履行,有語言溝通交流造成的障礙,也有市場環境造成的障礙,也有彼此合作模式和專案未來市場定位和市場預期不確定性造成的障礙。但這些問題如果在有影視專業經驗的律師團隊或者有中西方製片經驗的團隊來看,這不應該是問題,應該提前有所預判,防患於未然。而事實上,這樣的問題每年都在發生,這是制約中國電影走出去、制約中國生產出成功取得全球票房的國際合拍片的一個重要原因,IESP國際影視服務平臺的搭建就是要在專業層面解決這樣的問題。”

左起:Rupert Varnai/IESP CEO,王軍/IESP 主席,Pascal Demko/IESP 全球管理合夥人

《宮鎖連城》如果在前期就有專業法務和劇本評估,何至於落得永久禁播的下場

對於中國影視人、影視公司乃至整個中國影視產業而言,投入非項目創作直接成本之外的法務、財務、商務服務成本,其收益究竟在哪兒呢?有時候,就像買保險一樣,這些額外的支出看上去不過是避免了小概率發生的風險,換句話說,中國人的生意經裡常常會寧可去賭不會發生小概率而甘冒風險。這其實也是為什麼中國的影視公司們更喜歡常常簽完合同之後改合同。因為簽合同的時候就沒有認真對待,也沒有詳細、盡可能窮盡地預見/防範可能的風險、問題和矛盾,這背後也凸顯了中國律師常常被雇主看作是出了問題再打電話求助的救火隊員而不是軍師。

“如果我們說鑲嵌在(影視產業)寶鼎上的明珠是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那麼商務、法務、財務的作用便是‘三足鼎立’的支撐價值,為作品保駕護航。對企業而言,聘請法律顧問的成本比它如若面臨訴訟被告侵權時的損失小很多。可以這樣說,全球大的項目裡一定會有一定數額的法務成本作為製片成本,很多項目的投資過億人民幣甚至過億美金,列支50萬人民幣以上的法務成本是非常常見的。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大專案開始請我們做專項法律顧問。”

據王軍介紹,《如懿傳》、《琅邪榜》都有王軍律師團隊貼身提供非訴訟專項法律顧問服務,為專案智慧財產權管理、風險防控提供保障,而這種專業法務保障能力對項目本身以及未來市場競爭來說都是非常加分的。

王軍近期最著名的訴訟案例之一便是代理了瓊瑤訴于正《宮鎖連城》侵權案,並勝訴,這一案例已經成為國內版權訴訟的一個里程碑。王軍在接受壹娛觀察專訪時,從被告方的角度來舉例說明了法務成本投入的必要性,“如果《宮鎖連城》項目中有專業法務提前介入,做專業的版權與劇本評估,這部劇不至於被下架並永遠禁播。這樣的侵權後果對於影視項目的影響可想而知,而且項目風險面臨的不僅是單純的法律風險,因為一旦法律風險產生,它對項目未來投資、製作、發行都會產生連鎖的致命影響。越是高端的專案,越是有規模的專案,越需要高端的體系化服務或者其它專業服務。”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王軍在15日CATHAY IESP國際影視服務平臺發佈會現場

中國公司合同簽約的時候便是改合同的開始,這正是制約中國電影走出去的重要原因

無論是海外覬覦中國,還是中國遙望海外,一旦要在國外市場展開商業活動,法律環境、財稅環境、商務文化等等本土的“壁壘”是無法回避和忽視的——這些絕不是外事不決問穀歌、內事不決問百度可以快速自學成才的,這也是為什麼好萊塢會發展成全球最大的電影產業,其產業內的法務、財務、商務的專業機構豐富到近乎繁複,但也正是如此,他們才能把一個文化貿易做到全球。

王軍給壹娛觀察舉了一個例子,商務文化的差別和合同契約意識的差距正在“制約中國電影走出去”,並影響著中國電影投資商、從業者的國際形象。對於很多好萊塢公司而言,中國公司簽署合同之時就是改合同的開始,不論是會議室裡談妥的還是飯局上答應的,都會常常在隨後開始改合同。在中國人自己的環境裡相互習慣、默認倒也相安無事,即便是各自雙方後續不斷給彼此添麻煩大家也是習以為常,但中外之間的合作用這樣的“規矩”是可能攪黃掉項目、影響口碑與信譽的。

“在中國合拍的協議或在中國的設置的協議,10頁是比較正常的頁數,超過20頁的很少。在中國的市場達到30頁的非常罕見,不是合同有問題就是合同不是本土貨。對比好萊塢和歐洲合同正本四五十頁,附件一百多頁。(這也是為什麼)中國電影合拍計畫有很多,但真正履行協議拍出來的非常少。”王軍進一步告訴壹娛觀察,“(中國公司習慣)簽署合同時就是大家改合同的開始,合同簽署時大家對合同裡的很多條款理解不一致,很多的想法也不一樣。合同變得無法履行,有語言溝通交流造成的障礙,也有市場環境造成的障礙,也有彼此合作模式和專案未來市場定位和市場預期不確定性造成的障礙。但這些問題如果在有影視專業經驗的律師團隊或者有中西方製片經驗的團隊來看,這不應該是問題,應該提前有所預判,防患於未然。而事實上,這樣的問題每年都在發生,這是制約中國電影走出去、制約中國生產出成功取得全球票房的國際合拍片的一個重要原因,IESP國際影視服務平臺的搭建就是要在專業層面解決這樣的問題。”

左起:Rupert Varnai/IESP CEO,王軍/IESP 主席,Pascal Demko/IESP 全球管理合夥人

《宮鎖連城》如果在前期就有專業法務和劇本評估,何至於落得永久禁播的下場

對於中國影視人、影視公司乃至整個中國影視產業而言,投入非項目創作直接成本之外的法務、財務、商務服務成本,其收益究竟在哪兒呢?有時候,就像買保險一樣,這些額外的支出看上去不過是避免了小概率發生的風險,換句話說,中國人的生意經裡常常會寧可去賭不會發生小概率而甘冒風險。這其實也是為什麼中國的影視公司們更喜歡常常簽完合同之後改合同。因為簽合同的時候就沒有認真對待,也沒有詳細、盡可能窮盡地預見/防範可能的風險、問題和矛盾,這背後也凸顯了中國律師常常被雇主看作是出了問題再打電話求助的救火隊員而不是軍師。

“如果我們說鑲嵌在(影視產業)寶鼎上的明珠是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那麼商務、法務、財務的作用便是‘三足鼎立’的支撐價值,為作品保駕護航。對企業而言,聘請法律顧問的成本比它如若面臨訴訟被告侵權時的損失小很多。可以這樣說,全球大的項目裡一定會有一定數額的法務成本作為製片成本,很多項目的投資過億人民幣甚至過億美金,列支50萬人民幣以上的法務成本是非常常見的。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大專案開始請我們做專項法律顧問。”

據王軍介紹,《如懿傳》、《琅邪榜》都有王軍律師團隊貼身提供非訴訟專項法律顧問服務,為專案智慧財產權管理、風險防控提供保障,而這種專業法務保障能力對項目本身以及未來市場競爭來說都是非常加分的。

王軍近期最著名的訴訟案例之一便是代理了瓊瑤訴于正《宮鎖連城》侵權案,並勝訴,這一案例已經成為國內版權訴訟的一個里程碑。王軍在接受壹娛觀察專訪時,從被告方的角度來舉例說明了法務成本投入的必要性,“如果《宮鎖連城》項目中有專業法務提前介入,做專業的版權與劇本評估,這部劇不至於被下架並永遠禁播。這樣的侵權後果對於影視項目的影響可想而知,而且項目風險面臨的不僅是單純的法律風險,因為一旦法律風險產生,它對項目未來投資、製作、發行都會產生連鎖的致命影響。越是高端的專案,越是有規模的專案,越需要高端的體系化服務或者其它專業服務。”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