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重溫4.19講話 互聯網讓人民生活更幸福更美好

作者:攀龍附鳳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互聯網事業快速發展,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扎實推進,取得顯著進步和成績。2016年4月19日,習總書記在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

要讓億萬人民在共用互聯網發展上有更多獲得感覺,通過推動我國網信事業發展,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人民。

互聯網改變了人民以往的生活方式

我國13億人口,線民7億。習總說這是了不起的數字,同時也是了不起的成就。我國接入國際互聯網只有20多年,

雖然是後來者,經過正確處理安全和發展、開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務的關係,互聯網發展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呈現了後來者居上的良好局面。現在,互聯網越來越成為人們學習、工作、生活的新空間,越來越成為獲取公共服務的新平臺。

21世紀的資訊化時代,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聯網在現實生活中應用很廣泛,在互聯網上我們可以用來多媒體學習,

玩遊戲,看電視,看新聞,查找資料也可以通過互聯網相互交流,相互溝通,是一個相互參與的互動平臺;人們可以與遠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相互發送郵件、共同完成一項工作、共同娛樂。如我們現在經常使用的電子郵件、新聞、搜尋引擎、網頁流覽、線上音樂、即時消息、BBS、線上影視等;在互聯網上可以在數位知識庫裡尋找自己學業上、事業上的所需,從而幫助我們的工作與學習;更為重要的是在互聯網上還可以進行廣告宣傳和購物,
讓大家減少時間、精力、人力還能實現省錢,互聯網給我們的現實生活帶來很大的方便。

“互聯網+扶貧”讓貧困人口富裕起來

古人說:“隨時以舉事,因資而立功,用萬物之能而獲利其上。”隨著資訊化、互聯網的發展,精准扶貧工作以來,全國各地充分發揮互聯網在助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讓更多困難群眾用上互聯網,

讓農產品通過“互聯網+”走出鄉村,賣上好價錢。使互聯網成為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脫貧致富的重要管道。推進精准扶貧、精准脫貧。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實施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分類扶持貧困家庭,探索對貧困人口實行資產收益扶持制度,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人關愛服務體系”。在互聯網時代,扶貧工作要樹立互聯網思維,推動“互聯網+扶貧”發展,

建立“制度+技術”的扶貧工作新模式。

互聯網讓人民住的安全吃的放心

通過互聯網治理國家、社會、人居環境和公共服務水準。要以資訊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統籌發展電子政務,構建一體化線上服務平臺,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打通資訊壁壘,構建全國資訊資源分享體系,更好用資訊化手段感知社會態勢、暢通溝通管道、輔助科學決策。將互聯網數位化,運用到社會治理上,能夠實現處處有監督,有電子眼,有安全保障。

食品安全問題在我國是一件大事,不僅是人民關切,而且關係到每一個家庭的幸福和民族的健康問題,黨和國家對這個問題非常重視。近年來,為了保障人民“舌尖上的飲食安全”,延安地區積極推行“明廚亮灶”, 通過採用透明玻璃幕牆、隔斷矮牆或參觀視窗以及視頻顯示、網路展示等方式,公開展示進貨查驗、後廚加工、涼菜製作、清洗消毒等重點區域、重要環節,實現陽光操作,主動接受公眾監督,打造餐飲透明公開化。明廚亮灶工程主要通過透明廚房、視頻廚房和網路廚房三種形式展現。讓餐飲服務單位的“後廚”成為消費者可視、可感、可知的“陽光廚房”。

將互聯網數位化,運用到社會治理上,能夠實現處處有監督,有電子眼,有安全保障。

食品安全問題在我國是一件大事,不僅是人民關切,而且關係到每一個家庭的幸福和民族的健康問題,黨和國家對這個問題非常重視。近年來,為了保障人民“舌尖上的飲食安全”,延安地區積極推行“明廚亮灶”, 通過採用透明玻璃幕牆、隔斷矮牆或參觀視窗以及視頻顯示、網路展示等方式,公開展示進貨查驗、後廚加工、涼菜製作、清洗消毒等重點區域、重要環節,實現陽光操作,主動接受公眾監督,打造餐飲透明公開化。明廚亮灶工程主要通過透明廚房、視頻廚房和網路廚房三種形式展現。讓餐飲服務單位的“後廚”成為消費者可視、可感、可知的“陽光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