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琴道神韻”二胡專場音樂會在浙江音樂學院成功舉辦

4月15日晚,由浙江音樂學院二胡藝術研究中心舉辦的“琴道神韻”系列——中國傳統、戲曲、地方風格二胡專場音樂會在浙江音樂學院音樂廳上演。這場音樂會以“傳統、戲曲和地方風格”為核心,

囊括了不同時期、不同地域和民族風格的15首二胡經典作品,並將當代頂尖的二胡演奏家彙聚一堂共同完成了這場二胡藝術的盛宴。

回歸傳統 展現特色

本場音樂會緊緊抓住“傳統”這一關鍵字,通過多元紛呈的曲目展示了二胡豐富多樣的地方特色,

帶領聽眾經歷了一場尋根之旅。

近代二胡的“傳統”圍繞兩條線索展開,一條是以劉天華為代表的專業音樂傳統;另一條是以阿炳、孫文明為代表的民間音樂傳統,在音樂會上,劉天華的《月夜》和孫文明的《彈樂》再次奏響。1924年定稿的《月夜》是劉天華十大名曲中意境最為典雅、格調最為清新的作品,在著名二胡演奏家周維的演奏中,嫺熟的運弓、恰到好處的速度和強弱處理營造出了月白風輕、繁星點點的深遠意境。

《彈樂》意在模擬江南絲竹和評彈中琵琶、三弦的音型和音韻,不用千斤是該曲最為獨到之處,這首作品由演奏家汝藝和浙江音樂學院青年教師張詠音合作完成,通過大量切分音和跨小節連弓、彈弓的使用,將顆粒性單音和優美的旋律線進行了完美結合。

多樣的“地方風格”是本場音樂會回歸傳統的重要體現,曲目涵蓋了不同地域風格的作品,

如河南地方韻味的《豫鄉行》、潮州箏樂移植曲《寒鴉戲水》、秦地風格《秦風》、海南風格《椰島風情》、山東風格《山村小景》、江南風情《梁祝》與《揚州小調》。吸收越劇曲調創作而成的《梁祝》可謂家喻戶曉,由江蘇民歌《拔根蘆柴花》和《茉莉花》改編的《揚州小調》也是極其親切,當演奏家朱昌耀細膩地將裝飾音內斂於旋律中,奏出這段熟悉的曲調時,觀眾共鳴分外強烈,這真切體現出傳統、經典和地方風格的魅力。
除了不同地域風格的作品,音樂會還囊括了不同民族風格的佳作,《阿美族舞曲》、《葡萄熟了》和《塞外情思》分別帶領聽眾感受了臺灣阿美人、維吾爾族和蒙古族風格。

“戲曲”風格是本場音樂會的突出亮點。《秦腔主題隨想曲》以秦腔曲牌為素材創作,

被譽為秦派音樂的代表作。《寶玉哭靈》則是對浙江最有代表性的戲曲劇種越劇音樂的移植,《寶玉哭靈》這段唱腔集中了越劇徐派小生最富特色的哭頭、甩腔和拖腔,在許奕的演奏中深度滑音、哭腔等演奏技法的運用形象體現了語言所無法傳遞的內心情感,尤其是寶玉和紫鵑的問答充滿了生旦音色對比、流派唱腔特色以及二人複雜的內心情緒,這些極為細膩的戲劇情節都在許奕的演奏中得到了新的呈現,使聽眾領略到了“問紫鵑”這一生動的戲劇場景,《寶玉哭靈》的演奏也直接體現了浙江音樂學院二胡藝術回歸傳統、傳承特色的思想路徑。

名家薈萃 原汁原味

整場音樂會彙聚了來自東西南北的眾多二胡演奏家,而且不少作品是由作曲家親自進行本真演繹,可謂真正的原汁原味。演出中浙江音樂學院的三位元青年教師分外引人注目,張詠音、何娜和汪淼在開場激情的演奏《豫鄉行》和《阿美族舞曲》,帶領聽眾進入了今晚美妙的二胡世界。浙江音樂學院著名二胡演奏家許奕的《寶玉哭靈》用二胡來表達充滿戲劇張力的內心情感,充分體現了二胡藝術聲腔化、戲劇化的探索。當代二胡演奏家陳耀星、劉長福、朱昌耀、周偉、金偉、陳軍親自演奏自己的成名作品,實屬難得一見的盛景。音樂會在陳耀星和陳軍父子激情四射的《戰馬奔騰》中結束,全場沸騰一片。

本場音樂會以精彩的演奏彰顯了二胡藝術的傳統回歸、地方特色和原汁原味,在聽眾掌聲雷動的要求下,“二胡藝術研究中心”有意選取極富浙江地方音樂特色的《採茶舞曲》作為加演曲目,這首作品由周大風根據越劇音樂素材創作並在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亞太地區風格的優秀教材”,當十一位演奏家齊奏出柔美婉轉的《採茶舞曲》時,觀眾反響分外強烈,《採茶舞曲》的加演更加體現了浙江音樂學院“二胡藝術研究中心”立足于浙江地方傳統音樂特色,回歸和發揚地方音樂風格的尋根之旅。整場音樂會在歡騰熱烈的《賽馬》齊奏聲中推向最高☆禁☆潮,完美落幕。

作為全國音樂學院中為數不多的二胡研究藝術品牌,“浙江音樂學院二胡藝術研究中心”長期以來以超前的眼光發掘中國二胡藝術亮點,歷經一年耕耘,使演出市場中原本“叫好不叫座”的二胡演奏室內樂日漸受到高度關注和廣泛熱議。

2017年4月15日—18日,“浙江音樂學院二胡藝術研究中心”將推出“琴道神韻”系列——中國傳統、戲曲、地方風格二胡專場音樂會,學術研討會和學術講座等系列活動。

4月15日 19:30

“琴道神韻”系列——中國傳統、戲曲、地方風格二胡專場音樂會

地點:浙江音樂學院 · 標準音樂廳

4月16日 8:30--12:00

學術研討會

地點:浙江音樂學院行政樓304

4月16日 下午至 18日

學術講座

地點:浙江音樂學院AB樓學術報告廳

這些極為細膩的戲劇情節都在許奕的演奏中得到了新的呈現,使聽眾領略到了“問紫鵑”這一生動的戲劇場景,《寶玉哭靈》的演奏也直接體現了浙江音樂學院二胡藝術回歸傳統、傳承特色的思想路徑。

名家薈萃 原汁原味

整場音樂會彙聚了來自東西南北的眾多二胡演奏家,而且不少作品是由作曲家親自進行本真演繹,可謂真正的原汁原味。演出中浙江音樂學院的三位元青年教師分外引人注目,張詠音、何娜和汪淼在開場激情的演奏《豫鄉行》和《阿美族舞曲》,帶領聽眾進入了今晚美妙的二胡世界。浙江音樂學院著名二胡演奏家許奕的《寶玉哭靈》用二胡來表達充滿戲劇張力的內心情感,充分體現了二胡藝術聲腔化、戲劇化的探索。當代二胡演奏家陳耀星、劉長福、朱昌耀、周偉、金偉、陳軍親自演奏自己的成名作品,實屬難得一見的盛景。音樂會在陳耀星和陳軍父子激情四射的《戰馬奔騰》中結束,全場沸騰一片。

本場音樂會以精彩的演奏彰顯了二胡藝術的傳統回歸、地方特色和原汁原味,在聽眾掌聲雷動的要求下,“二胡藝術研究中心”有意選取極富浙江地方音樂特色的《採茶舞曲》作為加演曲目,這首作品由周大風根據越劇音樂素材創作並在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亞太地區風格的優秀教材”,當十一位演奏家齊奏出柔美婉轉的《採茶舞曲》時,觀眾反響分外強烈,《採茶舞曲》的加演更加體現了浙江音樂學院“二胡藝術研究中心”立足于浙江地方傳統音樂特色,回歸和發揚地方音樂風格的尋根之旅。整場音樂會在歡騰熱烈的《賽馬》齊奏聲中推向最高☆禁☆潮,完美落幕。

作為全國音樂學院中為數不多的二胡研究藝術品牌,“浙江音樂學院二胡藝術研究中心”長期以來以超前的眼光發掘中國二胡藝術亮點,歷經一年耕耘,使演出市場中原本“叫好不叫座”的二胡演奏室內樂日漸受到高度關注和廣泛熱議。

2017年4月15日—18日,“浙江音樂學院二胡藝術研究中心”將推出“琴道神韻”系列——中國傳統、戲曲、地方風格二胡專場音樂會,學術研討會和學術講座等系列活動。

4月15日 19:30

“琴道神韻”系列——中國傳統、戲曲、地方風格二胡專場音樂會

地點:浙江音樂學院 · 標準音樂廳

4月16日 8:30--12:00

學術研討會

地點:浙江音樂學院行政樓304

4月16日 下午至 18日

學術講座

地點:浙江音樂學院AB樓學術報告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