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房奴”可不是中國特色,很多國家都有!外國房奴過得怎麼樣?

有學者說,房地產在中國十多年的急速發展時期,恰又是處在國家、人們觀念的一個過渡轉變期, 沒有更多的生活樂趣,只有單一的金錢崇拜,沒有安全感和歸屬感,而“家”與“房子”結合的傳統觀念仍然十分頑固,

這些都導致了人們對於房子的瘋狂追求。有意思的是,學者總結,對一個城市、一個區域,人們的歸屬感越差,就會越瘋狂地買房子——這也許是中國一線城市的人們對房子產生執念的部分真相吧。

當然,“房奴”現象可不是中國特色,

全世界很多國家都有,那麼,其他國家的”房奴“日子過得怎麼樣呢?我們挑選了9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國家,下面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Korea韓國“男人有房,什麼缺點都可以原諒”

李成俊,34歲,韓國人,公務員,居住于首爾

據說韓國婚齡女孩中流行一句話:“男人有房,

什麼缺點都可以原諒。”李成俊倒也不怪女孩們勢利:“實在因為首爾的房價太貴了。

在首爾一般的區,最普通的公寓樓一平方米普遍在三四萬元人民幣以上,如果是常常出現的富人區江南,那麼這個數字要換成10W,我的朋友在京畿道某處山上居住,買地加上蓋房子大約兩三百萬元;但這樣的房子如果搬到首爾,動輒需要耗費千萬以上,只有富人才住得起。中間階層的人更願意住公寓。

在首爾,一般大學生剛畢業時收入在8000至13000元左右,像李成俊這樣到了結婚年齡,月收入接近兩萬元,但買房子依然不輕鬆:“我打算在40歲左右買房。現在韓國的年輕人想法都和我差不多,即使結了婚,七八成都會選擇租房,過八九年存夠了 錢,就一次性把100平方米左右的房錢付清,就算貸款也幾年內就能還清。”韓國還有一種租房方式很流行,就是將四五十萬元至100萬元左右交給房東,

就可以免費租住房子,租約到期時這筆錢會全額返還。

Japan日本“蝸居”都設計很精緻

姚遠,29歲,日本東京,形象設計師

在日本,“高房價”與“買房難”的問題同樣糾結著老百姓,和國內情況一樣,在高樓林立寸土寸金的都市里,買一套房、安一個家,

是很多人窮一生之力才夠得著的事。不過,姚遠說“遠遠沒有國內那麼恐慌”。

房子並未給日本民眾帶來太多焦慮和壓力,日本年輕人很少有為了結婚而購房的想法,多是租房居住,購房的大部分是30多歲到40多歲有家有口有穩定工作的中年人。在日本很多人一輩子就買一套房子,所以會非常慎重,有人甚至看房子看了好幾年還無法定下來。

房 子的設計則是非常的“實用”,在姚遠租的36平方米的房子裡,廚房和餐廳都是開放式的,和小得可憐的客廳由一個日式的推拉門相隔,臥室則是“榻榻米”,就在這個小小的蝸居裡,廁所、洗臉池、澡房都是分開的,早晨起來全家都趕時間的時候,三個空間各自派上用場,可見日本人為蝸居設計煞費苦心。

Singapore新加坡求婚語通常是“我們一起申請組屋吧”

馬冬霞,35歲,新加坡中學國文教師

馬冬霞是2004年結的婚,丈夫是新加坡人,婚後很自然地隨夫家落戶新加坡。到現在她還很慶倖夫妻兩個人第二年在新加坡買了間二手組屋,雖然要180萬元,但是居住在120平方米的高層,而且對著河景、森林以及生活設施非常完備的環境,現在看來一 切都很值得,而且房子在今年年初已經升值到300多萬了。

其實當年他們夫妻還有另外的一個選擇,就是排隊購買一手組屋。她還記得當年的一手組屋非常便宜,77萬左右就有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但前提條件是必須等候政府的開發和建設。

在很多外國人的眼中,新加坡人早就實現了“居者有其屋”的社會訴求, 有80%的新加坡人現在還居住在組屋裡。“不少人以為組屋像國內的廉租房或者限價房,但其實不是的,組屋跟商品房沒太大區別,環境不錯,設施方便,有的還臨近地鐵和購物中心,可以說是政府為保障中低收入市民生活的一項民心工程。”

由於購買一手組屋有很多限制條件以及需要排隊輪候,因此二手組屋市場也非常火爆。馬冬霞說她買房子那時剛碰上移民潮和賭場建設時期,整個房市開始活躍起來,為打擊投機風潮,新加坡政府出臺了很多政策使樓市降溫,所以雖然很多新加坡人想有自己的物業,但是不一定能實現。

例如那時候實行新加坡人單身的話只有超過35歲才能申請組屋;超過22歲的已婚人士可以憑藉結婚證去申請組屋,因此很多新加坡年輕男生在求婚時都不會說“嫁給我好嗎”,而是說“我們一起申請組屋吧”來求婚,“嫁給房子”在新加坡不是一個偽命題。

此外,購買一手組屋的限制還有很多,例如夫妻月收入不得超過8000元新幣(約4萬人民幣);必須其中一方是新加坡人;購入5年才能進行轉讓等,這些措施非常嚴格地執行,因此樓市也沒有經歷過大起大落的過程。

Canada加拿大在蒙特利爾買三層花園洋房花了270萬

張瀾,34歲,加拿大蒙特利爾,從事外貿

張瀾用40萬加幣(約人民幣270萬)在蒙特利爾買了棟約300平方米的3層帶花園樓房,還是離市中心較近的西人區。相比她在北京的住房,花費少了幾十萬,面積卻多了3倍,而且房子的舒適度和周邊環境都還遠甚於北京;另外房子是按揭的,據說在加拿大買房即便是很有錢也不會一次付清,因為這與所需繳納的稅額、福利等都息息相關,在銀行考察信用額度通過後,首付25%,剩餘的可以在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間慢慢還清,這對於張瀾而言實在不是負擔。

張瀾說加拿大房產交易市場的規範有序讓她買房省了不少心,和國內情況很不一樣,房主只能委託一 家仲介公司,價格、酬勞都事先商定好,在合約期房子的銷售問題就由這家仲介全權代理了,這樣購房者不用像國內一樣還要多方奔走以瞭解最低報價,也不會遇到仲介公司極力推銷或是巧妙抬價以賺取更多的仲介費的情況。

張瀾就是先在房產網上查看資料,鎖定了幾棟符合自己要求的房子,然後就直接聯繫相應的仲介公司去看房的,“整個過程都很順利,前後只花了一個月不到的時間。”(這一點與國內差別還真是挺大的)

事實上,按照加拿大的國情,只要工作穩定買房是比較容易的事情。不過還是有非常多的人選擇租房,尤其是年輕人,他們過著“月光”的生活,講究享受和自由,完全不會因為房子而困擾,沒有買房才能結婚的文化風俗,也不存在“丈母娘的硬性要求”。(這一點與國內情況也不一樣)

另一方面,很多房主也願意出租房子,因為租金高,而且房子出租出去是可以算折舊費、維修費去抵稅的。張瀾將房子的頂層出租出去,每個月可以收到5000多元。

South Africa南非在約堡買地便宜,但現成公寓貴

李虎,32歲,設計師,南非約堡生活四年

李虎在約堡的生活算是中等水準,每月的收入在4.5萬蘭特左右,折合人民幣也是4萬元以上。“在這裡,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地主。因為這裡土地可以私有。比如我買了一塊地,我可以空著、自己蓋房子,也可以把地留給孩子,所以在這裡買地比買房子更有成就感。”

“其實開發商都很精明,你不要以為自己買地就是占了便宜。南非空地多,蓋房子的成本要遠高於賣地的成本,很多南非人都不想買現成的公寓,因為他們完全可以用多出來的錢再買一塊地。”李虎計畫明年加入“房奴”行列,原因是他看中了約堡唐人街附近一套 翻新的公寓,價格在50萬蘭特左右,“雖然暫時沒當上地主,但是我正在往那個方向努力。”

England英國更多英國人喜歡“漂泊”的生活

張磊,25歲,居英國倫敦12年,從事保險業

英國人對於國內人耗費數月請仲介帶去全市各大樓盤一個個考察表示費解。 在他們看來房子只不過是個暫時居所,考慮就是幾秒鐘的事情。今天買了,明天不喜歡就可以賣掉換套新的,就好比買新衣服絕不會貨比三家,看著合適就會出手。

旅居倫敦多年的張磊表示,“倫敦市中心的一室一廳公寓均價在35萬英鎊(約368萬元人民幣),而白領的年收入在2萬英鎊(約21萬元人民幣),如果能夠提供全面詳細的財產報告,只要交5%的首付,這套房子就可以隨時入住。”

張磊再三強調,“英國人崇尚享受,拼命賺錢的目的是為了可以拼命地旅遊、度假,不會把錢吊死在一套房子上。一般的中產階級會選擇貸款最長50年期限的。政府政策非常優厚,甚至可以只交貸款利息,不交房錢,這房子都能住個十幾、二十年。”

在倫敦當地,遍佈世界各地的溫州炒房團不見蹤影,得力于本地房市實在是穩如泰山,對於房子人們沒有投機取巧的消費觀念。張磊解釋,“在公司裡,年薪上百萬的高管都開個小破車,住個一般的公寓,他們從來不攀比這個。當然也不是說Gossip Girl的劇情全是胡編亂造,可電視劇裡皆大財閥,他們真的是吃飽了撐的才會給子女購置豪宅。”

更多的英國人喜歡“漂泊”的生活,他們今天在這個城市居住,明天可能會奔向別的城市,買房對他們來說是個累贅,在英國生活這麼多年,張磊表示自己的觀念也受此影響,多年來他根據上班、讀書的便利程度租過不少住所,“過兩年我就會回國照顧雙親,即便有那個錢,我也不會隨隨便便就一次性把錢都交了,留著孝敬父母帶他們周遊世界。”張磊表示這是他一人之見,周圍的華人同學工作一兩年後基本都在倫敦購置了100平方米的公寓,首付50%,需繳納35萬英鎊,大部分同學的父母會贊助一大筆首付,基本白領都可以支付得起每個月的月供,再不濟就生個小孩,政府替你養並且還有補貼,買房綽綽有餘了。

Australia澳大利亞平均10年左右房價才會翻一番

Amanda,29歲,留學移民顧問,居住于澳大利亞悉尼

移民澳洲以後,自打有了買房子的想法,我和老公就一直尋找著dream house(獨棟別墅),有塊地是屬於自己的,兩三層的獨棟房子前有個充滿陽光和鮮花的小院子,孩子就在院子裡玩耍,當然有大海做背景就更妙了……

你以為澳洲人人都可以住海邊別墅,當然不可能!看了兩個月下來,我們徹底失敗了。在比較好的區比如北邊,一套house售價80-150萬澳幣左右(折合成人民 幣約525萬-985萬元),海邊的就更貴了,根本不是我們目前能負擔得了的。

好吧,那就退一步尋找dream apartment(公寓)或者dream Unit(單元房)好了,在中等的區一套兩房一廳大約40-50萬澳幣能買到。可惜要麼環境不太好,要麼房子太舊,要不然就房價太高,反正這個 “dream”硬是沒辦法實現。

怎麼辦?最後我們商量,乾脆暫時放棄“dream”,買一套房子來投資。很快,我們就在悉尼西區找到了一套apartment,西區整體環境雖然不怎麼樣,但勝在交通、購物都很方便。它加車庫有大概130多平方米,當時售價35萬澳幣,相當於人民幣200多萬元,比悉尼整體房價都要低,簡直比深圳還便宜!

而且當時還處在經濟危機中,政府為了刺激經濟實行房屋補貼政策,也就是說第一次購房的人可以獲得2萬4澳幣的首次置業津貼(現在降至7000澳幣),並且省掉印花稅,這對我們來說真是不小的一筆錢。所以就在和這套公寓相遇的當天,我們就拍板買了下來。

後來我們家人來澳洲, 對這套房子很喜歡,附近有好幾個公園,有華人超市,也有大型購物中心,都在步行5分鐘之內,他們每天吃完飯就拉著我去公園遛彎……而跟我們差不多同時間看房子的一對同事夫妻,一直夢想著買dream house,結果預算從40萬澳幣漲到70萬還是沒買到,而我們已經住新房快兩年了!

因為澳洲貸款的門檻比較低,一般人首付兩成就行,現在貸款利息是6.5%,好像比國內高,我們現在每個月的貸款占夫妻收入的大約三分之一,壓力倒還在能承受範圍內。我們計畫過兩三年,就換一套house住;然後再過些年,應該就能買到dream house了。

我聽過一種說法,澳洲工薪階層一輩子可以買3套房。雖然誇張,但的確反映了一些現狀吧。據說因為國內房價飆升太快,很多中國人乾脆來澳洲買 房。雖然悉尼房價是澳洲最高的,不過上升的幅度算是平穩更迭,平均10年左右才會翻一番,這樣相對國內那些被莫名其妙炒高的樓價,是不是有保障多了?

America美國大學剛畢業就買房?不可能!

陳宇熙,22歲,美籍華人,剛來深圳

我在美國西部出生,在洛杉磯和三藩市都生活過。剛剛畢業的年輕人想要在美國買房?簡直是不可能的事!因為銀行根本不會貸款給你,除非你的家庭足夠富裕幫你支付大筆的費用。

在美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在顧問公司做事,年薪10萬美金,已經是相當高的水準了,大部分大學生的薪水也只是停留在每個月2000到4000美金。即使你房貸是每個月還3000美金,銀行還是不會給一個剛剛畢業的學生輕易貸款,因為美國的銀行規定非常嚴格,你月供的金額,最多不能超過你月薪的二分之一。

1995年,我們家在三藩市高科技企業比較集中的地區買了房子,這是美國人所說的HOUSE, 就是獨立洋房,有很大的庭院,院子感覺比房子還要大,有車庫,兩層樓,我也說不清楚房子的面積是多少,總之有4間臥室、2個客廳、3個衛生間這樣的規模。當時家裡一共花了55萬美金,並且房價在這麼多年裡一直有勻速上漲,但是不是像中國這樣的暴漲,現在的價格至少100萬美金。

你看,15年左右,美國的房價也不過翻了一倍,還算是比較正常的速度吧。美國也有防止地產投機的政策,譬如規定,如果你買了個房子,沒有住滿兩年就賣掉,那麼你要交40%至45%左右的“收入稅”,這是非常高的稅,實際上是控制了短線投機炒房的人。

當然,美國有0.11%房地產稅,就是說你住房每月必須繳納你購買房價的0.11%的稅,拿一個50萬美金的房子來說,我買完房子第一年,每月就要交550美金的稅。這個稅率是每年上浮的2%的,也就是說,第二年需要交550美金乘以1.02%的稅/月。以此類推。

美國非常鼓勵你長期保留房子,因為這是非常有好處的,譬如我奶奶的房子是1980年在美國買的,當時房價相當低,它的房產稅也是按照1980年那個房價來定的,非常優惠。假如這個房子再賣,房產稅自然就會高很多。

美國的年輕人很多出來工作,前兩三年的收入都是用來還上學時的學費貸款的。就我的經驗,美國年輕人30歲之前,根本不會考慮買房,他們更願意租房。沒有房子,絲毫不會影響你在美國談戀愛,因為大家都是如此,習以為常。年輕人都習慣結婚幾年後,存些錢再來買房供房。以加州為例,一個中等的HOUSE,價格60至70萬美金,兩個人存款15萬至20萬美金後,就可以支付首付,供房子不辛苦,所以感覺不存在房奴的說法。

約旦崇尚享樂,沒人當房奴

Marco,33歲,IT工程師,常年外派在約旦

約旦這個國家對中國人來說很神秘,他們對待房子的態度太讓中國人驚訝了。這麼說吧,約旦沒人做房奴。

富人階層買房壓根用不著貸款;普通人壓根不考慮買房——政府修建了大量的公租屋,一套公寓的租金大約在1000-1500元人民幣之間,而這個數字往往只占家庭收入的5%!於是呢,他們就有大把的錢拿去揮霍,誰叫這是個崇尚娛樂的國度呢?

至於中國人熱衷且擅長的“炒樓炒地”,約旦人似乎也沒這個意識,本來嘛,房價單價在海灣戰爭以前大概折合6000元人民幣,現在也才12000元左右,花了20年房價才翻了一番,還有什麼投資潛力呢?

在姚遠租的36平方米的房子裡,廚房和餐廳都是開放式的,和小得可憐的客廳由一個日式的推拉門相隔,臥室則是“榻榻米”,就在這個小小的蝸居裡,廁所、洗臉池、澡房都是分開的,早晨起來全家都趕時間的時候,三個空間各自派上用場,可見日本人為蝸居設計煞費苦心。

Singapore新加坡求婚語通常是“我們一起申請組屋吧”

馬冬霞,35歲,新加坡中學國文教師

馬冬霞是2004年結的婚,丈夫是新加坡人,婚後很自然地隨夫家落戶新加坡。到現在她還很慶倖夫妻兩個人第二年在新加坡買了間二手組屋,雖然要180萬元,但是居住在120平方米的高層,而且對著河景、森林以及生活設施非常完備的環境,現在看來一 切都很值得,而且房子在今年年初已經升值到300多萬了。

其實當年他們夫妻還有另外的一個選擇,就是排隊購買一手組屋。她還記得當年的一手組屋非常便宜,77萬左右就有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但前提條件是必須等候政府的開發和建設。

在很多外國人的眼中,新加坡人早就實現了“居者有其屋”的社會訴求, 有80%的新加坡人現在還居住在組屋裡。“不少人以為組屋像國內的廉租房或者限價房,但其實不是的,組屋跟商品房沒太大區別,環境不錯,設施方便,有的還臨近地鐵和購物中心,可以說是政府為保障中低收入市民生活的一項民心工程。”

由於購買一手組屋有很多限制條件以及需要排隊輪候,因此二手組屋市場也非常火爆。馬冬霞說她買房子那時剛碰上移民潮和賭場建設時期,整個房市開始活躍起來,為打擊投機風潮,新加坡政府出臺了很多政策使樓市降溫,所以雖然很多新加坡人想有自己的物業,但是不一定能實現。

例如那時候實行新加坡人單身的話只有超過35歲才能申請組屋;超過22歲的已婚人士可以憑藉結婚證去申請組屋,因此很多新加坡年輕男生在求婚時都不會說“嫁給我好嗎”,而是說“我們一起申請組屋吧”來求婚,“嫁給房子”在新加坡不是一個偽命題。

此外,購買一手組屋的限制還有很多,例如夫妻月收入不得超過8000元新幣(約4萬人民幣);必須其中一方是新加坡人;購入5年才能進行轉讓等,這些措施非常嚴格地執行,因此樓市也沒有經歷過大起大落的過程。

Canada加拿大在蒙特利爾買三層花園洋房花了270萬

張瀾,34歲,加拿大蒙特利爾,從事外貿

張瀾用40萬加幣(約人民幣270萬)在蒙特利爾買了棟約300平方米的3層帶花園樓房,還是離市中心較近的西人區。相比她在北京的住房,花費少了幾十萬,面積卻多了3倍,而且房子的舒適度和周邊環境都還遠甚於北京;另外房子是按揭的,據說在加拿大買房即便是很有錢也不會一次付清,因為這與所需繳納的稅額、福利等都息息相關,在銀行考察信用額度通過後,首付25%,剩餘的可以在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間慢慢還清,這對於張瀾而言實在不是負擔。

張瀾說加拿大房產交易市場的規範有序讓她買房省了不少心,和國內情況很不一樣,房主只能委託一 家仲介公司,價格、酬勞都事先商定好,在合約期房子的銷售問題就由這家仲介全權代理了,這樣購房者不用像國內一樣還要多方奔走以瞭解最低報價,也不會遇到仲介公司極力推銷或是巧妙抬價以賺取更多的仲介費的情況。

張瀾就是先在房產網上查看資料,鎖定了幾棟符合自己要求的房子,然後就直接聯繫相應的仲介公司去看房的,“整個過程都很順利,前後只花了一個月不到的時間。”(這一點與國內差別還真是挺大的)

事實上,按照加拿大的國情,只要工作穩定買房是比較容易的事情。不過還是有非常多的人選擇租房,尤其是年輕人,他們過著“月光”的生活,講究享受和自由,完全不會因為房子而困擾,沒有買房才能結婚的文化風俗,也不存在“丈母娘的硬性要求”。(這一點與國內情況也不一樣)

另一方面,很多房主也願意出租房子,因為租金高,而且房子出租出去是可以算折舊費、維修費去抵稅的。張瀾將房子的頂層出租出去,每個月可以收到5000多元。

South Africa南非在約堡買地便宜,但現成公寓貴

李虎,32歲,設計師,南非約堡生活四年

李虎在約堡的生活算是中等水準,每月的收入在4.5萬蘭特左右,折合人民幣也是4萬元以上。“在這裡,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地主。因為這裡土地可以私有。比如我買了一塊地,我可以空著、自己蓋房子,也可以把地留給孩子,所以在這裡買地比買房子更有成就感。”

“其實開發商都很精明,你不要以為自己買地就是占了便宜。南非空地多,蓋房子的成本要遠高於賣地的成本,很多南非人都不想買現成的公寓,因為他們完全可以用多出來的錢再買一塊地。”李虎計畫明年加入“房奴”行列,原因是他看中了約堡唐人街附近一套 翻新的公寓,價格在50萬蘭特左右,“雖然暫時沒當上地主,但是我正在往那個方向努力。”

England英國更多英國人喜歡“漂泊”的生活

張磊,25歲,居英國倫敦12年,從事保險業

英國人對於國內人耗費數月請仲介帶去全市各大樓盤一個個考察表示費解。 在他們看來房子只不過是個暫時居所,考慮就是幾秒鐘的事情。今天買了,明天不喜歡就可以賣掉換套新的,就好比買新衣服絕不會貨比三家,看著合適就會出手。

旅居倫敦多年的張磊表示,“倫敦市中心的一室一廳公寓均價在35萬英鎊(約368萬元人民幣),而白領的年收入在2萬英鎊(約21萬元人民幣),如果能夠提供全面詳細的財產報告,只要交5%的首付,這套房子就可以隨時入住。”

張磊再三強調,“英國人崇尚享受,拼命賺錢的目的是為了可以拼命地旅遊、度假,不會把錢吊死在一套房子上。一般的中產階級會選擇貸款最長50年期限的。政府政策非常優厚,甚至可以只交貸款利息,不交房錢,這房子都能住個十幾、二十年。”

在倫敦當地,遍佈世界各地的溫州炒房團不見蹤影,得力于本地房市實在是穩如泰山,對於房子人們沒有投機取巧的消費觀念。張磊解釋,“在公司裡,年薪上百萬的高管都開個小破車,住個一般的公寓,他們從來不攀比這個。當然也不是說Gossip Girl的劇情全是胡編亂造,可電視劇裡皆大財閥,他們真的是吃飽了撐的才會給子女購置豪宅。”

更多的英國人喜歡“漂泊”的生活,他們今天在這個城市居住,明天可能會奔向別的城市,買房對他們來說是個累贅,在英國生活這麼多年,張磊表示自己的觀念也受此影響,多年來他根據上班、讀書的便利程度租過不少住所,“過兩年我就會回國照顧雙親,即便有那個錢,我也不會隨隨便便就一次性把錢都交了,留著孝敬父母帶他們周遊世界。”張磊表示這是他一人之見,周圍的華人同學工作一兩年後基本都在倫敦購置了100平方米的公寓,首付50%,需繳納35萬英鎊,大部分同學的父母會贊助一大筆首付,基本白領都可以支付得起每個月的月供,再不濟就生個小孩,政府替你養並且還有補貼,買房綽綽有餘了。

Australia澳大利亞平均10年左右房價才會翻一番

Amanda,29歲,留學移民顧問,居住于澳大利亞悉尼

移民澳洲以後,自打有了買房子的想法,我和老公就一直尋找著dream house(獨棟別墅),有塊地是屬於自己的,兩三層的獨棟房子前有個充滿陽光和鮮花的小院子,孩子就在院子裡玩耍,當然有大海做背景就更妙了……

你以為澳洲人人都可以住海邊別墅,當然不可能!看了兩個月下來,我們徹底失敗了。在比較好的區比如北邊,一套house售價80-150萬澳幣左右(折合成人民 幣約525萬-985萬元),海邊的就更貴了,根本不是我們目前能負擔得了的。

好吧,那就退一步尋找dream apartment(公寓)或者dream Unit(單元房)好了,在中等的區一套兩房一廳大約40-50萬澳幣能買到。可惜要麼環境不太好,要麼房子太舊,要不然就房價太高,反正這個 “dream”硬是沒辦法實現。

怎麼辦?最後我們商量,乾脆暫時放棄“dream”,買一套房子來投資。很快,我們就在悉尼西區找到了一套apartment,西區整體環境雖然不怎麼樣,但勝在交通、購物都很方便。它加車庫有大概130多平方米,當時售價35萬澳幣,相當於人民幣200多萬元,比悉尼整體房價都要低,簡直比深圳還便宜!

而且當時還處在經濟危機中,政府為了刺激經濟實行房屋補貼政策,也就是說第一次購房的人可以獲得2萬4澳幣的首次置業津貼(現在降至7000澳幣),並且省掉印花稅,這對我們來說真是不小的一筆錢。所以就在和這套公寓相遇的當天,我們就拍板買了下來。

後來我們家人來澳洲, 對這套房子很喜歡,附近有好幾個公園,有華人超市,也有大型購物中心,都在步行5分鐘之內,他們每天吃完飯就拉著我去公園遛彎……而跟我們差不多同時間看房子的一對同事夫妻,一直夢想著買dream house,結果預算從40萬澳幣漲到70萬還是沒買到,而我們已經住新房快兩年了!

因為澳洲貸款的門檻比較低,一般人首付兩成就行,現在貸款利息是6.5%,好像比國內高,我們現在每個月的貸款占夫妻收入的大約三分之一,壓力倒還在能承受範圍內。我們計畫過兩三年,就換一套house住;然後再過些年,應該就能買到dream house了。

我聽過一種說法,澳洲工薪階層一輩子可以買3套房。雖然誇張,但的確反映了一些現狀吧。據說因為國內房價飆升太快,很多中國人乾脆來澳洲買 房。雖然悉尼房價是澳洲最高的,不過上升的幅度算是平穩更迭,平均10年左右才會翻一番,這樣相對國內那些被莫名其妙炒高的樓價,是不是有保障多了?

America美國大學剛畢業就買房?不可能!

陳宇熙,22歲,美籍華人,剛來深圳

我在美國西部出生,在洛杉磯和三藩市都生活過。剛剛畢業的年輕人想要在美國買房?簡直是不可能的事!因為銀行根本不會貸款給你,除非你的家庭足夠富裕幫你支付大筆的費用。

在美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在顧問公司做事,年薪10萬美金,已經是相當高的水準了,大部分大學生的薪水也只是停留在每個月2000到4000美金。即使你房貸是每個月還3000美金,銀行還是不會給一個剛剛畢業的學生輕易貸款,因為美國的銀行規定非常嚴格,你月供的金額,最多不能超過你月薪的二分之一。

1995年,我們家在三藩市高科技企業比較集中的地區買了房子,這是美國人所說的HOUSE, 就是獨立洋房,有很大的庭院,院子感覺比房子還要大,有車庫,兩層樓,我也說不清楚房子的面積是多少,總之有4間臥室、2個客廳、3個衛生間這樣的規模。當時家裡一共花了55萬美金,並且房價在這麼多年裡一直有勻速上漲,但是不是像中國這樣的暴漲,現在的價格至少100萬美金。

你看,15年左右,美國的房價也不過翻了一倍,還算是比較正常的速度吧。美國也有防止地產投機的政策,譬如規定,如果你買了個房子,沒有住滿兩年就賣掉,那麼你要交40%至45%左右的“收入稅”,這是非常高的稅,實際上是控制了短線投機炒房的人。

當然,美國有0.11%房地產稅,就是說你住房每月必須繳納你購買房價的0.11%的稅,拿一個50萬美金的房子來說,我買完房子第一年,每月就要交550美金的稅。這個稅率是每年上浮的2%的,也就是說,第二年需要交550美金乘以1.02%的稅/月。以此類推。

美國非常鼓勵你長期保留房子,因為這是非常有好處的,譬如我奶奶的房子是1980年在美國買的,當時房價相當低,它的房產稅也是按照1980年那個房價來定的,非常優惠。假如這個房子再賣,房產稅自然就會高很多。

美國的年輕人很多出來工作,前兩三年的收入都是用來還上學時的學費貸款的。就我的經驗,美國年輕人30歲之前,根本不會考慮買房,他們更願意租房。沒有房子,絲毫不會影響你在美國談戀愛,因為大家都是如此,習以為常。年輕人都習慣結婚幾年後,存些錢再來買房供房。以加州為例,一個中等的HOUSE,價格60至70萬美金,兩個人存款15萬至20萬美金後,就可以支付首付,供房子不辛苦,所以感覺不存在房奴的說法。

約旦崇尚享樂,沒人當房奴

Marco,33歲,IT工程師,常年外派在約旦

約旦這個國家對中國人來說很神秘,他們對待房子的態度太讓中國人驚訝了。這麼說吧,約旦沒人做房奴。

富人階層買房壓根用不著貸款;普通人壓根不考慮買房——政府修建了大量的公租屋,一套公寓的租金大約在1000-1500元人民幣之間,而這個數字往往只占家庭收入的5%!於是呢,他們就有大把的錢拿去揮霍,誰叫這是個崇尚娛樂的國度呢?

至於中國人熱衷且擅長的“炒樓炒地”,約旦人似乎也沒這個意識,本來嘛,房價單價在海灣戰爭以前大概折合6000元人民幣,現在也才12000元左右,花了20年房價才翻了一番,還有什麼投資潛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