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百科詞條也有假?互動百科虛假廣告引深思!

身處網路時代,我們不僅嘗到了購物便利的甜頭,對身邊事物的認知也更為方便快捷,其中百科類網站就為傳播知識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剛剛結束的央視 315晚會上,

號稱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網站,領先的社會化知識媒體平臺——互動百科卻被“點名批評”...

“客觀、專業、權威”的背後盡是貓膩?

一年一度的央視315晚會如期舉行,對於人民來說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晚會,對央視公佈的違法違規企業日後自然會多留個心眼;對企業來說,

在315晚會上被點名無異於晴天霹靂,或許連互動百科也沒想到,看似“有益無害”的自己也成為了被點名對象。

此次央視曝光了互動百科的詞條編輯和審核流程,根據記者的介紹,原本因為“名稱不符合規範”凍結的詞條“茯苓鹽藻膏”,在繳納了4800元開通了一個名為“百科詞條認領”的服務後被成功創建,

後面帶著一個“已認領”的標誌,成為了互動百科千萬個詞條中的一員。甚至互動百科還推出買一贈一服務,顧名思義使用者可以免費創建另一個詞條,於是記者虛構的另一個產品“肉桂地龍蛋白素”的詞條也很快出現在了互動百科上。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儘管不少提交的產品詞條沒有嚴謹的科學考證,也沒有相關的企業資質,

但只要付費就可以成功創建,如果創建的詞條與保健品有關,那麼互動百科在相應位置會給予“本品是保健食品”的提示,事實上作為用戶和消費者,為了避免上當受騙,這樣的提示是遠遠不夠的。

打開互動百科的首頁,可以在頁面上方看到“客觀、專業、權威”三個描述,

不用猜也知道,詞條要想成功創建必須經過一系列審核保證其真實性和可靠性,然而央視的曝光讓這個看似可以免去查閱者後顧之憂的承諾被徹底擊碎。節目播出後不到半小時,北京海澱分局稽查大隊已雷霆出擊對這次事件進行調查,執法人員介紹,現場發現的技術服務合同能反映出一些企業是通過付費形式對自身宣傳。

無廣告不百科!?

看到這裡想必大家心中都會有疑問,互動百科究竟是怎麼盈利的呢,僅僅是通過付費創建詞條?我想這應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剛在新三板掛牌不久的互動百科其最主要的盈利模式是廣告,根據以往的財務報告顯示,2014年互動百科淨利潤接近600萬,2015 年的淨利也在千萬級別。

在互動百科的主頁中我們不難發現,除了詞條之外還有各種自媒體投放的文章,文章內容的真實性姑且不談,互動百科此時扮演的無疑就是一個為其他網站導量和宣傳的角色。有意思的是,在互動百科的官方公告中,各種週末任務和月度任務從未間斷,通過獎勵購物卡的方式來鼓勵使用者創建詞條,活動僅要求創建者提供權威性網站作為參考即可。

透過這些行為,可以看出互動百科希望能夠在短時間內收錄更多更廣泛的詞條,畢竟在它的面前還有一個實力強大的競爭對手——百度百科,而快速擴展詞條數量的根本目的在於,為互動百科吸引更多的流量,進而促進廣告業務的發展。

百科詞條淪為行銷推廣工具

相比之下百度百科似乎就顯得可靠一些,按照官方的說法,百度百科到目前為止都沒有盈利的計畫。在審核流程上,百度百科要求創建者提供“可觀事實”、“來源可查證”的資訊,同樣百度百科也有“完善詞條”這類任務,完成之後可以獲得相應的財富值進而兌換手機、日用品等獎品,對於不差錢的百度來說,詞條的擴展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網站粘度,從而拓展更多的潛在用戶。當然了,也不排除百度百科未來會有廣告投放的可能,只不過在看到互動百科被央視點名之後,我想百度百科暫時也不會有太多想法了。

有一點不得不說的是,儘管百度百科聲稱沒有盈利計畫,但是這不代表百科詞條無法給創建者帶來經濟效益。如今我們可以很輕鬆的在網上搜索出各種“百度百科行銷攻略”、“百科行銷技巧”之類的文章,這些文章基本上都提到這樣一個技巧:百科每個目錄要寫的盡可能詳細,但不要總在內容裡面提你公司的名字或產品的名字,提一下就好了,提的太多明顯帶有廣告性質,還是矜持一些好。可見百度百科也好,互動百科也罷,百科類網站如今已經成為了企業或是個人的一種重要的SEO推廣手段,其目的就是為了提升企業和產品的曝光度。

做真正意義上的“百科全書”

談到百科類網站,早在 2001 年成立的維琪百科(Wikipedia)就有必要拿出來說一說,維琪百科是一個基於維琪技術的全球性多語言百科全書協作計畫,同時也是一部用多種語言編成的網路百科全書,其目標及宗旨是為全人類提供自由的百科全書,由Bomis網站的總裁吉米·威爾士發起,國內百科類網站無疑都是“借鑒”了維琪百科的理念。

2002 年8月,在吉米·威爾士宣佈他將不會在維琪百科上刊登商業廣告,在審核方面,大部分的內容由一般的維琪人討論、修改,可以說是一種民主的,非商業化的運作方式,此外維琪百科由資深的維琪人擔當管理員,負責清除破壞及封鎖惡意破壞者的帳戶。

既然維琪百科選擇不刊登商業廣告,那麼意味著它需要通過另一種方式來獲得資金,維持網站的運轉。這方面主要由非營利組織——維琪媒體基金會負責託管與資助,而維琪媒體基金會的資金主要來源於公眾或企業的捐贈和補助,捐贈者包括巴菲特、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佐斯、Craigslist創始人克雷格·紐馬克,美國第39任總統吉米·卡特等,從這一點來說,維琪百科帶有相當濃厚的社會公益性質,人人參與,人人都是建設者和監督者,我想這才是國內百科類網站應該學習的地方,但願這次在曝光互動百科付費虛假詞條之後,該行業能夠重新審視自身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和使命。

在互動百科的主頁中我們不難發現,除了詞條之外還有各種自媒體投放的文章,文章內容的真實性姑且不談,互動百科此時扮演的無疑就是一個為其他網站導量和宣傳的角色。有意思的是,在互動百科的官方公告中,各種週末任務和月度任務從未間斷,通過獎勵購物卡的方式來鼓勵使用者創建詞條,活動僅要求創建者提供權威性網站作為參考即可。

透過這些行為,可以看出互動百科希望能夠在短時間內收錄更多更廣泛的詞條,畢竟在它的面前還有一個實力強大的競爭對手——百度百科,而快速擴展詞條數量的根本目的在於,為互動百科吸引更多的流量,進而促進廣告業務的發展。

百科詞條淪為行銷推廣工具

相比之下百度百科似乎就顯得可靠一些,按照官方的說法,百度百科到目前為止都沒有盈利的計畫。在審核流程上,百度百科要求創建者提供“可觀事實”、“來源可查證”的資訊,同樣百度百科也有“完善詞條”這類任務,完成之後可以獲得相應的財富值進而兌換手機、日用品等獎品,對於不差錢的百度來說,詞條的擴展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網站粘度,從而拓展更多的潛在用戶。當然了,也不排除百度百科未來會有廣告投放的可能,只不過在看到互動百科被央視點名之後,我想百度百科暫時也不會有太多想法了。

有一點不得不說的是,儘管百度百科聲稱沒有盈利計畫,但是這不代表百科詞條無法給創建者帶來經濟效益。如今我們可以很輕鬆的在網上搜索出各種“百度百科行銷攻略”、“百科行銷技巧”之類的文章,這些文章基本上都提到這樣一個技巧:百科每個目錄要寫的盡可能詳細,但不要總在內容裡面提你公司的名字或產品的名字,提一下就好了,提的太多明顯帶有廣告性質,還是矜持一些好。可見百度百科也好,互動百科也罷,百科類網站如今已經成為了企業或是個人的一種重要的SEO推廣手段,其目的就是為了提升企業和產品的曝光度。

做真正意義上的“百科全書”

談到百科類網站,早在 2001 年成立的維琪百科(Wikipedia)就有必要拿出來說一說,維琪百科是一個基於維琪技術的全球性多語言百科全書協作計畫,同時也是一部用多種語言編成的網路百科全書,其目標及宗旨是為全人類提供自由的百科全書,由Bomis網站的總裁吉米·威爾士發起,國內百科類網站無疑都是“借鑒”了維琪百科的理念。

2002 年8月,在吉米·威爾士宣佈他將不會在維琪百科上刊登商業廣告,在審核方面,大部分的內容由一般的維琪人討論、修改,可以說是一種民主的,非商業化的運作方式,此外維琪百科由資深的維琪人擔當管理員,負責清除破壞及封鎖惡意破壞者的帳戶。

既然維琪百科選擇不刊登商業廣告,那麼意味著它需要通過另一種方式來獲得資金,維持網站的運轉。這方面主要由非營利組織——維琪媒體基金會負責託管與資助,而維琪媒體基金會的資金主要來源於公眾或企業的捐贈和補助,捐贈者包括巴菲特、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佐斯、Craigslist創始人克雷格·紐馬克,美國第39任總統吉米·卡特等,從這一點來說,維琪百科帶有相當濃厚的社會公益性質,人人參與,人人都是建設者和監督者,我想這才是國內百科類網站應該學習的地方,但願這次在曝光互動百科付費虛假詞條之後,該行業能夠重新審視自身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