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喜訊!惠農網榮獲2017中國大宗商品電商百強,農產品類十強

圖:會場現場

4月15-16日,由工業和資訊化部電子第一研究所指導、中國兩化融合服務聯盟鼎力支援、大宗商品電商圈和B2B內參聯合主辦的2017第二屆全國大宗商品電商峰會在北京舉行。

在峰會上,惠農網被評為2017年中國大宗商品電商百強企業,農產品類十強的榮譽稱號。上千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宗商品電商精英共同參與見證了這場年度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影響力最廣的大宗商品電商行業盛會。

近年來,B2B大宗商品電商迎來了爆發式發展,大宗商品電商平臺解決了傳統產業很多痛點,有著廣闊市場發展前景。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各行各業的轉型升級帶來了機遇,農業遇上升級新的契機,農業電商可謂是一片新的藍海。農村電商的競爭也越演越烈,而在這當中,脫穎而出的並不是電商巨頭,

而是後起之秀——惠農網。

圖:惠農網辦公地

農業是典型的傳統行業,具有地域性強、季節性強、產品的標準化程度低、生產者分散且素質較低等特點。如今農業與互聯網的結合對促進現代農業發展起到了不可小覷的作用。

抓住供銷痛點 打開市場

近年來,由於資訊不對稱導致的農產品滯銷現象屢見不鮮,城市居民想買好產品,卻沒地方能買到,還有一系列的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惠農網的出現解決了買賣雙方的痛點,為農民與批發商之間搭建起溝通橋樑,通過該平臺賣家將自家的農產品放線上上店鋪,採購批發商可在平臺上購買自己想要的貨品。

根據惠農網後臺的資料顯示,來自山東省沂水縣廣營果蔬購銷處客戶孫廣營在西瓜銷售旺季的7月,

成交數筆訂單,銷售了80000多斤;其中還不乏跨國農產品交易,湖南有個味食品有限公司成交了一筆價值154萬的滷味食品,這是遼寧丹東一家外貿公司通過平臺與朝鮮客戶達成的生意。

與此同時,惠農網以電商精准扶貧為出發點,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逐步形成生產的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產業化。2016年惠農網聯合靖州縣政府搭建了網上楊梅節平臺,

聯合京東、淘寶、蘇甯易購,結合“中國創翼大賽”等線下活動,幫助百家農戶銷售楊梅40余萬斤。讓農民更富裕,讓居民更健康是公司的願景。

進軍農業電商的同時還不忘培養新農人,為促進農業電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惠農網與湖南商學院開展戰略合作,成立了以“互聯網+農產品”電子商務人才培訓為主的惠農商學院,並被阿裡巴巴授權為全國部分區域農村淘寶的協力廠商培訓服務商。針對大學生村官、返鄉創業青年、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種養大戶等進行電子商務知識培訓,學員覆蓋1600多個行政村,有效緩解了農村電商人才奇缺問題。截至目前,已主辦各類農業電子商務培訓班90多期,培訓人數5000多人次,與省人社廳、省農委等聯合組織創新創業培訓,培訓人數近5000人。

沉澱三年厚積薄發 聚焦移動端資料飛速增長

經歷了前三年的積累,平臺交易額數據實現高速增長,用戶的回饋和意見成了平臺功能升級及全面移動化的重要依據。2016年全面實施移動化戰略以來,短短半年來時間,移動端APP手機惠農各項主要指標資料增長5—10倍的可喜成績。

當下互聯網+農業還處在初級階段,供銷問題、農業使用者資訊化、農業技術、擔保交易等難題,惠農網解決了供銷問題的痛點,接下來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未來三年,將繼續深耕以惠農網為基礎的平臺打造,聚集大量農業領域的買賣家使用者資料,摸索一套有價值執行力高效的行業體系;其次,注重交易額,以買家需求為導向,服務於買家根據買家需求研發新的產品,並將業務品類擴張,涉足農資農機板塊為使用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務。最後,成為一家基於農業生態體系的互聯網公司,旨在改變中國農業現狀的生態體。

圖:惠農網創始人 姜仕

創始人大格局下的“三農”情懷

“做農業電商,要特別有農業情懷,不能急功近利。”惠農網的創始人姜仕這麼認為。他為人樸實、心地善良,曾為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傳奇創業者。從事與農業電商也跟薑仕的經歷有關:他出身于邵陽一個貧寒家庭,從小便歷盡人生坎坷。他養過蜜蜂,開過大貨車,做過服裝生意,還辦過冶煉廠、煤礦等。從農村走出來的薑仕,深知農民的艱辛,為了不讓農產品滯銷而爛在地裡,讓農民能夠增產增收,他盡其所能協助政府為地方經濟的發展排憂解難。

薑仕對公司員工也是關愛有加,他是個心胸寬廣且樂於分享的人。他非常重視人才引進,從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吸納了大批如IBM、阿裡巴巴、京東、百度等知名互聯網企業的高端技術和管理人才。通過搭建惠農網這個廣闊的舞臺讓他們充分發揮自主權,盡其所能的讓他們在各個崗位上發光發熱,在他看來農業電商未來發展的重任都在這些年輕人的身上。

作為中國農業互聯網B2B平臺的先行者,惠農網希望通過互聯網科技技術推動農業產業升級,使“互聯網+農業”真正落地。

買賣農產品,上手機惠農

針對大學生村官、返鄉創業青年、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種養大戶等進行電子商務知識培訓,學員覆蓋1600多個行政村,有效緩解了農村電商人才奇缺問題。截至目前,已主辦各類農業電子商務培訓班90多期,培訓人數5000多人次,與省人社廳、省農委等聯合組織創新創業培訓,培訓人數近5000人。

沉澱三年厚積薄發 聚焦移動端資料飛速增長

經歷了前三年的積累,平臺交易額數據實現高速增長,用戶的回饋和意見成了平臺功能升級及全面移動化的重要依據。2016年全面實施移動化戰略以來,短短半年來時間,移動端APP手機惠農各項主要指標資料增長5—10倍的可喜成績。

當下互聯網+農業還處在初級階段,供銷問題、農業使用者資訊化、農業技術、擔保交易等難題,惠農網解決了供銷問題的痛點,接下來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未來三年,將繼續深耕以惠農網為基礎的平臺打造,聚集大量農業領域的買賣家使用者資料,摸索一套有價值執行力高效的行業體系;其次,注重交易額,以買家需求為導向,服務於買家根據買家需求研發新的產品,並將業務品類擴張,涉足農資農機板塊為使用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務。最後,成為一家基於農業生態體系的互聯網公司,旨在改變中國農業現狀的生態體。

圖:惠農網創始人 姜仕

創始人大格局下的“三農”情懷

“做農業電商,要特別有農業情懷,不能急功近利。”惠農網的創始人姜仕這麼認為。他為人樸實、心地善良,曾為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傳奇創業者。從事與農業電商也跟薑仕的經歷有關:他出身于邵陽一個貧寒家庭,從小便歷盡人生坎坷。他養過蜜蜂,開過大貨車,做過服裝生意,還辦過冶煉廠、煤礦等。從農村走出來的薑仕,深知農民的艱辛,為了不讓農產品滯銷而爛在地裡,讓農民能夠增產增收,他盡其所能協助政府為地方經濟的發展排憂解難。

薑仕對公司員工也是關愛有加,他是個心胸寬廣且樂於分享的人。他非常重視人才引進,從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吸納了大批如IBM、阿裡巴巴、京東、百度等知名互聯網企業的高端技術和管理人才。通過搭建惠農網這個廣闊的舞臺讓他們充分發揮自主權,盡其所能的讓他們在各個崗位上發光發熱,在他看來農業電商未來發展的重任都在這些年輕人的身上。

作為中國農業互聯網B2B平臺的先行者,惠農網希望通過互聯網科技技術推動農業產業升級,使“互聯網+農業”真正落地。

買賣農產品,上手機惠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