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此人文武雙全,對司馬懿評價很高,因觸怒曹操被殺,後代名人輩出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曹操的人格魅力有的,提倡“唯才是舉”,不拘一格降人才,吸收了一大批文臣武將,為其一統北方奠定了基礎,然而曹操性格忌刻,凡是他所不能容忍的人,如魯國人孔融、南陽人許攸、婁圭,

都被殺了,而此人文武雙全,對司馬懿評價很高,因說了幾句話,觸怒曹操被冤殺,最被世人所痛惜,其後人名人輩出。

此人是誰?這個叫崔琰,字季珪,東漢末年名士,相貌俊美,很有威望,年少時性格樸實,言辭遲鈍,喜好擊劍,崇尚武功。

後來,研讀《論語》、《韓詩》,更是拜鄭玄門下求學,(鄭玄,東漢末年儒家學者、經學大師),成為一位文武雙全的名士。早期是袁紹的部下,擔任騎都尉,袁紹死後,他的兩個兒子互相爭鬥,爭著想得到崔琰。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打敗袁氏後,兼任冀州牧,徵召崔琰任別駕從事,

從此崔琰就成了曹操帳下謀士。崔琰體態雄偉,聲音洪亮,眉目疏朗,須長四尺,很有威重的儀態,朝廷中人很是敬仰,而曹操對他也有幾分敬畏。其人,也曾司馬懿評價很高。《晉書》中記載,崔琰對司馬懿的評價很高:“聰亮明允,剛斷英特”。聰,就是聰明,有智慧;亮,就是誠信,守信用;明,就是高明,處事有技巧;允,就是公正不偏私。剛,就是剛毅堅強;斷,就是果斷不優柔;英,就是卓越超群;特,
就是獨特無與倫比。可以不無誇張地說,司馬懿是基於各種優秀品質於一身的。崔琰是曹操的謀士,深得曹操敬畏,他對司馬懿的高度評價自然引起曹操的注意。此話不表。

崔琰曾經推薦過巨鹿人楊訓,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作魏王,楊訓上表稱讚曹操的功績,

誇述曹操的盛德。當時有人譏笑楊訓虛偽地迎合權勢,認為崔琰薦人不當。崔琰給楊訓的信中寫道:“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崔琰本意譏諷那些批評楊訓的人不合情理,有人告發崔琰說那些話傲世怨恨誹謗的人,曹操大怒罰崔琰為徒隸。之後派人去看他,崔琰言談表情一點也沒有屈服的意思。曹操的令文說:“崔琰雖然受刑,卻與賓客來往,門庭若市,接待賓客時鬍鬚捲曲,
雙目直視,好像有所怨忿。”於是賜令崔琰死。崔琰就這樣因文字獄被冤殺。

崔琰雖死,但是其從弟崔林做到曹魏的司空之位,其家族即著名北方大族“清河崔氏”,南北朝時講究士族門第,在北方後魏把崔氏被列為一等大姓王崔盧李鄭。至唐代開國有五姓七望之說崔氏仍立其中。其中傑出的代表南北朝時期的崔浩曆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參與軍國大計,對促進北魏統一北方起了積極作用。後人稱頌為“南北朝第一流軍事謀略家”。唐代崔氏仍然顯赫,有23人做過宰相。

至唐代開國有五姓七望之說崔氏仍立其中。其中傑出的代表南北朝時期的崔浩曆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參與軍國大計,對促進北魏統一北方起了積極作用。後人稱頌為“南北朝第一流軍事謀略家”。唐代崔氏仍然顯赫,有23人做過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