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理財討論:P2P網貸到底是如何變味的?

最近的P2P行業風平浪靜,監管也有條不紊,一切都看似都很正常,不過網貸大咖都有一雙火眼金睛,早就看出這平靜的背後暗潮湧動,有黑雲壓城之勢。這些勢頭的出現很有可能是因為P2P變味了。

至於是如何變味的,先看看下面的再說。

一、定位跑偏

P2P的定位是資訊仲介,很簡單,就是你把錢借給一個有借款需求的人,他出利息,你得收益。互聯網金融,雖然重點在於金融,但因為其帶了互聯網的基因,一直都走在創新的路上。不過,

不知怎地,走著走著突然就被帶入歧路了,有些項目都看不到借款人,也不清楚資金流向……都說說,這還是資訊仲介嗎?P2P最初的模樣就是個人對個人的借貸,平臺只是一個資訊仲介。就像婚戀網站,把對方(借款人)的資訊,都給你羅列出來,你看對眼了就勾搭,平臺只收取一些資訊費用。但是慢慢的,出現很多騙子。他們在網站上的照片P得“高富帥白瘦”,而實際上一見面都是“醜窮矬黑胖”;甚至還有人通過網站認識後,
被騙婚…P2P的定位都跑偏了,當然得失去了“純真”了。

二、出現“暗箱”操作

P2P的進入門檻確實挺低的,於是這些線下的小貸公司、擔保公司……租台伺服器,買套軟體就開始運營了。這網站一運營起來就感受到了互聯網的魅力,流量才是王道啊!這又開始披上各種普惠金融的外衣行走江湖,嗯,各種坑蒙拐騙也拉了不少用戶,資金到位了,於是就把民間借貸的那一套又搬到線上,

形成一個投資人看不到內部操作的黑匣子。

三、平臺頻繁跑路

以上是不正經做生意的P2P平臺,當然,也有正經做生意的,可是遇到的借款人資質卻不好。因此,出現一兩個逾期壞賬倒也不稀奇,平臺為了不讓投資人失望,只能自己掏腰包。可是總有一天身體會被掏空啊!這時候有的平臺就出個清盤公告,退出市場。有的不甘心,以新還舊,玩著玩著就把自己玩進去了,

然後收拾收拾家當,就連夜出發了。

四、所謂的做大、做強

自從有了互聯網的基因,這些平臺和他的小夥伴們都開心到原地爆炸。終於不用受傳統企業的拘束一步一步的爬,只要做點流量,就可以成功融到A輪、B輪、CD輪,一輪一輪又一輪。融到資了,繼續砸錢做流量,或者補上玩砸了的窟窿。照這樣下去,平臺當然能做大做強,但這樣又大又強的平臺你真的放心投嗎?我們需要的是房易貸這樣借款人不打馬賽克、資金流向公開透明並且接管銀行存管的平臺,

並不是那些花裡胡哨都是虛頭的平臺。

P2P網貸就是這樣一步步變味的,原本實實在在的理財平臺也都是這樣脫離原來的軌道的。監管期限臨近,在這個關鍵時期,我們難道不應該奮力為網貸拼一把嗎?P2P越來越渾濁,最終傷害的只有我們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