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三農:在廣西農村,這些傳統美食看得人流口水

三農:在廣西農村,這些傳統美食看得人流口水

在廣西農村,每年臘月,每個鄉村都洋溢著濃濃的年味,家家戶戶歡歡喜喜殺年豬,殺豬的總少不了要做“活血”。殺豬時取新鮮血,

加入適量食鹽,攪拌一段時間後靜置。待配料做好後,取溫水將血與配料一同稀釋(要攪拌一下),待血凝固後加入配料即可食用。

剩下的豬血,可以做成豬血腸,而在豬血腸在百色德保,已經成為當地一種著名的傳統小吃菜肴。

為了利於保存,長期食用,農民都會將大部分的豬肉製成臘肉跟臘腸,臘肉因在臘月醃制而得名,將準備好的豬肉經調料醃泡三至四天,然後將肉取出,掛在火坑或火灶上慢慢烘乾,以肉乾色黃即可。各農戶醃制的臘肉可供半年甚至一年的食用,臘肉不但是一種上乘佳餚,

又是傳統的食肉儲存的一種妙法,它對於邊遠山區、居住分散、遠離圩場的農戶帶來極大的方便。因此,每年臘月,家家戶戶都醃制臘肉,多則幾百斤,少則幾十斤,用於過節、待客、送禮和自食。

百色那坡還有一道美食——酸肉,主要原料有豬肉、玉米粉、食用鹽,

醃制出來的酸豬肉色澤鮮明,皮呈黃色,肥肉呈乳白色,瘦肉呈暗紅色;每片肉上略帶些發酵了的玉米粉,味清香,食之皮脆,肉鮮,酸得適中,香氣四溢,清爽上口,無油膩感,或蒸或炒都美味十足。

糍粑,是中國的一種民間傳統食品,南北方都有,但做法各異,

中國南方一些地區則更青睞于艾草糍粑或鼠曲草糍粑,艾葉糍粑口感柔軟、爽滑,同時艾葉具有保健作用。在古代時,由於生活貧困,糧食大大不夠食用,所以便將艾草等植物跟糯米粉混合製成糍粑,既補充糧食又達到保健作用。

百色及南寧特色小吃——捲筒粉,

口感爽滑,通常用來當早餐,或者在下午茶時食用,很多人讀書或者上街都可以吃到。

打油茶亦稱“吃豆茶”。是廣西侗族傳統待客食品。用油炸糯米花、炒花生或浸泡的黃豆、玉米、炒米和新茶配製成。有的還加蔥花、菠菜、獵肝、粉腸。侗族在不同的場合吃不同的豆茶。

油炸糯米花,是多數壯族人家過年必做的一種小吃,跟打茶油有大同小異。原料也是“陰米”。陰米都預先備制,制法是:將糯米拌油或粗糠後蒸熟、陰乾,再用碓臼舂成扁狀,去掉粗糠。

老友粉是廣西南寧的本土美食,於2007年入選南寧公佈的首批26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與柳州的螺螄粉、桂林的桂林米粉同為廣西“三大米粉”。南寧人認為酸辣可口的老友粉夏天吃著開胃,冬天吃著驅寒。老友粉是當地沒有階層分化的小吃代表,非常具有民生氣質。這種粉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把酸和辣巧妙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南寧小吃的獨特風味之一。

螺螄粉是廣西柳州市最出名也最受大眾歡迎的小吃米粉,具有辣、爽、鮮、酸、燙的獨特風味。螺螄粉的味美還因為它有著獨特的湯料。湯料由螺螄肉、三奈、八角、肉桂、丁香、辣椒、生薑、等13種天然香料和味素、蔗糖等配製而成。

桂林米粉以其獨特的風味遠近聞名。其做工考究,先將上好大米磨成漿,裝袋濾幹,揣成粉團煮熟後壓榨成圓根或片狀即成。圓的稱米粉,片狀的稱切粉,通稱米粉,其特點是潔白、細嫩、軟滑、爽口。其吃法多樣。最講究鹵水的製作,其工藝各家有異,大致以豬、牛骨、羅漢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濃郁。鹵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風味也不同。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鮮粉、原湯粉、鹵菜粉、酸辣粉、馬肉米粉、擔子米粉等。

廣西人吃得最多的美食應該是米粉了,早餐可以吃,中餐可以吃,晚餐如果不是為了跟家人朋友在一起,湊合著也可以用碗米粉來填飽肚子。走在廣西的大街小巷,看到最多的美食店應該就是米粉店了。廣西一共有24種米粉,就不一一為大家接受了,就介紹幾種特別好吃的吧。

1、南寧老友粉

南寧老友粉的來源是老友面。關於老友面的來歷有一個典故:上世紀三十年代,一位老翁每天都光顧周記茶館喝茶,有幾天因感冒沒有去,周記老闆十分掛念,便將精製麵條佐以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酸筍、牛肉末、胡椒粉等煮成熱麵條一碗,送與這位老友吃。熱辣酸香的面頓時使老翁食欲大增,他發了一身大汗,感冒也好了。事後老翁感激不盡,書贈“老友常臨”的牌匾送給周老闆,“老友面”由此得名並漸漸名揚八桂。老友粉食之開胃驅寒,深受食客歡迎而經久不衰。如今它已經成為南寧的標誌性特色小吃,無論是本地市民還是外地遊客都紛紛品嘗。 老友粉是到南寧必吃的美食之一,由百年名小吃老友面演化而來,是南寧小吃的金字招牌,口味鮮辣,湯料香濃,開胃驅寒,深受食客歡迎而經久不衰。在南寧各處都可品嘗到正宗的老友粉,街邊的老友粉價錢都在6元上下,物美價廉,常常讓人吃的汗流浹背,辣的痛快而欲罷不能。知名的老友粉店有舒記、複記、天福香等。

2、柳州螺螄粉

柳州螺螄粉,就是米粉配上螺湯的一種風味食品。柳州螺螄粉主要以圓條線粉為主,用的是乾粉,在煮之前需要浸泡。關於柳州螺螄粉的起源有一種說法是,柳州人一直喜歡吃螺螄,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當時的柳州螺螄攤檔的食材是石螺,湯水鮮甜可口,不像田螺湯有腥味,所以螺螄湯是螺螄攤檔的重要銷售品種,售價為每碗人民幣5分。由於當時的經濟條件限制,當時的螺螄湯比螺螄更加暢銷。柳州人在家經常煮螺螄,米粉也是柳州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物,兩者混合,就是螺螄粉。因此,在1983年以前,螺螄粉這個米粉的品種已經出現在柳州人的家裡。之後,在解放南路、青雲菜市、穀埠街三處柳州當時的重要小吃市場慢慢興起螺螄粉,其中以解放南路的螺螄攤檔最多。愛民螺螄粉、五角星螺螄粉都是知名的螺螄粉店。

3、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以其獨特的風味遠近聞名。其做工考究,先將上好大米磨成漿,裝袋濾幹,揣成粉團煮熟後壓榨成圓根或片狀即成。圓的稱米粉,片狀的稱切粉,通稱米粉,其特點是潔白、細嫩、軟滑、爽口。其吃法多樣。最講究鹵水的製作,其工藝各家有異,大致以豬、牛骨、羅漢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濃郁。鹵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風味也不同。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鮮粉、原湯粉、鹵菜粉、酸辣粉、馬肉米粉、擔子米粉等。桂林米粉的起源傳說:桂林米粉的傳說講了好多年,誰也不清楚,也沒有幾個人去考證它。傳說秦始皇派史祿率民工開鑿靈渠,靈渠修通了,秦始皇由丞相李斯陪同,微服遊覽桂林山水。秦始皇有個嗜好,愛用鯉魚須、魚肚來下酒。來到灕江一看,哇,灕江裡的鯉魚用手就可以撈到,於是秦始皇叫船家趕快弄來了很多魚,又給了很多錢。一餐不知道要用多少條鯉魚才炒得出一碗,秦始皇在灕江上游了半個月,殺了成千上萬條鯉魚。急得灕江裡的鯉魚王亂跳,發誓要把秦始皇的遊船拱翻,讓他葬身魚腹!河伯知道了警告說,“帝王之事亂來不得,你趕緊另想辦法吧“。鯉魚王急中生智,用大米磨漿製成了魚須(米粉)、魚肚(切粉)。秦始皇吃了,拍案叫絕,從此桂林米粉就問世了。桂林米粉店幾乎遍佈全中國,形成了類似沙縣小吃的存在。當然,要吃到正宗的桂林米粉,還得到桂林市的尋常街巷去。像烏魚青蒜米粉、馬肉米粉、醋水米粉、鹵菜粉其實都是用桂林米粉的傳統方式來製作,加入的配料不一樣而已。

4、蒲廟和武鳴的生榨粉

生榨米粉又稱生榨粉,最傳統的生榨米粉來自南寧蒲廟鎮,生榨米粉以軟、滑、香,還有與眾不同的微酸而聞名。據說,這種微酸的形成並非加入食用酸醋,而是加工米粉過程中由於產生了一種能助食物消化的酵母菌的作用後自然形成的,是米粉本身的味道。“吃生榨米粉就要吃這種‘餿味’,那才正宗。”生榨米粉是壯族地區的一種傳統食物,其中又以廣西的最為出名,總體來說有很多地方會做並且有很長的歷史了:上林、武鳴、蒲廟、馬山、都安、南寧、扶綏、崇左、百色、平果等等。生榨米粉在壯話裡稱為“粉拉餿”。蒲廟的生榨米粉配料也有一大特色。多年未變的傳統老三樣“豆腐乾、頭菜碎、豬肉沫”均為生料。當然,現在也有很多店鋪為了方便快捷,這三樣都煮熟後放一旁備用。

5、賓陽酸粉

廣西賓陽酸粉作為爽口消暑的夏日食品,以其特有的嫩滑、酸甜可口、香脆誘人而聞名遐邇。說到賓陽的小吃,那要數家喻戶曉,馳名廣西的傳統特色小吃,最正宗的是廣西南寧市賓陽縣賓陽南街天后宮十八顏的酸粉。賓陽酸粉,屬於涼拌粉,把濃香的醬汁和酸甜的酸醋拌到蒸粉托裡,配以叉燒肉、燒腸、炸波肉、炸肉排、臘牛肉巴、酸黃瓜(有時是酸蘿蔔等)、花生米(或者油炸黃豆)、蒜末(香菜等)、生辣椒(生蒜米)等佐料,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酸粉。在賓陽有著一句話:夏天吃酸粉,病貓東(普通話譯:都)精神。講哦正是雲隊哦(普通話譯:說的正是我們的)賓陽酸粉。在賓陽最正宗的酸粉是在:賓陽南街天后宮十八顏的是最正宗的賓陽酸粉,分店在賓陽縣城中心地帶工會(第三馬路)也有,招牌名字也是南街天后宮十八顏酸粉。在賓陽蘆圩或者新賓(注釋:現在改名為:賓州鎮,不懂新賓和蘆圩的話來賓陽你就坐等被坑好了)即使不是吃天后宮的,味道也是挺正宗的,不比天后宮的差,在當地大多數人不去天后宮吃,原因是人多,排隊都得半天了,加上座位問題,所以當地人選擇些另外的南街酸粉來吃,味道上並無什麼區別。

6、羅秀米粉

羅秀米粉因產于桂平市羅秀鎮一帶而得名。是桂平最著名的特產之一,被譽為“中國一絕”。羅秀米粉的主產地為桂平市羅秀鎮,現有21個村共120多個粉坊,年產量超過100多萬公斤,產品供不應求,並遠銷廣州、深圳等區內外以及港澳地區、東南亞一帶。羅秀米粉以條細勻稱,外觀潔白、油亮,質地柔韌,耐煮,細膩,潤滑,食之爽脆而聞名遐邇。有人做過試驗:將曬好的米粉摺成一卷,用力向牆壁猛擲20次而不碎;用剛切好的粉絲150根(重約200克)掛在橫木上,能將70公斤重的小夥子吊起並在上面蕩秋千。1985年,中央電視臺、深圳都樂影視公司以《奇特的米粉》為題,將羅秀米粉攝入大型電視系列片《中國一絕》後,知名度更高。羅秀米粉具有悠久的歷史,清末民國初期就已成名。其手工製作工藝獨特,以其山區特有的水質,配以當地所產的優質白米精製而成。整個生產流程包括選米、浸米、磨漿、蒸粉、曬粉、以及摺粉皮、切粉絲、曬粉絲、紮米粉等。羅秀米粉可煮可炒,可根據不同口味烹製成肉湯粉、老友粉、螺絲粉、涼拌粉和炒粉等。

廣西的美食,你們覺得怎麼樣。有沒有一種流口水的衝動。

三農:在廣西農村,這些傳統美食看得人流口水

油炸糯米花,是多數壯族人家過年必做的一種小吃,跟打茶油有大同小異。原料也是“陰米”。陰米都預先備制,制法是:將糯米拌油或粗糠後蒸熟、陰乾,再用碓臼舂成扁狀,去掉粗糠。

老友粉是廣西南寧的本土美食,於2007年入選南寧公佈的首批26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與柳州的螺螄粉、桂林的桂林米粉同為廣西“三大米粉”。南寧人認為酸辣可口的老友粉夏天吃著開胃,冬天吃著驅寒。老友粉是當地沒有階層分化的小吃代表,非常具有民生氣質。這種粉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把酸和辣巧妙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南寧小吃的獨特風味之一。

螺螄粉是廣西柳州市最出名也最受大眾歡迎的小吃米粉,具有辣、爽、鮮、酸、燙的獨特風味。螺螄粉的味美還因為它有著獨特的湯料。湯料由螺螄肉、三奈、八角、肉桂、丁香、辣椒、生薑、等13種天然香料和味素、蔗糖等配製而成。

桂林米粉以其獨特的風味遠近聞名。其做工考究,先將上好大米磨成漿,裝袋濾幹,揣成粉團煮熟後壓榨成圓根或片狀即成。圓的稱米粉,片狀的稱切粉,通稱米粉,其特點是潔白、細嫩、軟滑、爽口。其吃法多樣。最講究鹵水的製作,其工藝各家有異,大致以豬、牛骨、羅漢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濃郁。鹵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風味也不同。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鮮粉、原湯粉、鹵菜粉、酸辣粉、馬肉米粉、擔子米粉等。

廣西人吃得最多的美食應該是米粉了,早餐可以吃,中餐可以吃,晚餐如果不是為了跟家人朋友在一起,湊合著也可以用碗米粉來填飽肚子。走在廣西的大街小巷,看到最多的美食店應該就是米粉店了。廣西一共有24種米粉,就不一一為大家接受了,就介紹幾種特別好吃的吧。

1、南寧老友粉

南寧老友粉的來源是老友面。關於老友面的來歷有一個典故:上世紀三十年代,一位老翁每天都光顧周記茶館喝茶,有幾天因感冒沒有去,周記老闆十分掛念,便將精製麵條佐以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酸筍、牛肉末、胡椒粉等煮成熱麵條一碗,送與這位老友吃。熱辣酸香的面頓時使老翁食欲大增,他發了一身大汗,感冒也好了。事後老翁感激不盡,書贈“老友常臨”的牌匾送給周老闆,“老友面”由此得名並漸漸名揚八桂。老友粉食之開胃驅寒,深受食客歡迎而經久不衰。如今它已經成為南寧的標誌性特色小吃,無論是本地市民還是外地遊客都紛紛品嘗。 老友粉是到南寧必吃的美食之一,由百年名小吃老友面演化而來,是南寧小吃的金字招牌,口味鮮辣,湯料香濃,開胃驅寒,深受食客歡迎而經久不衰。在南寧各處都可品嘗到正宗的老友粉,街邊的老友粉價錢都在6元上下,物美價廉,常常讓人吃的汗流浹背,辣的痛快而欲罷不能。知名的老友粉店有舒記、複記、天福香等。

2、柳州螺螄粉

柳州螺螄粉,就是米粉配上螺湯的一種風味食品。柳州螺螄粉主要以圓條線粉為主,用的是乾粉,在煮之前需要浸泡。關於柳州螺螄粉的起源有一種說法是,柳州人一直喜歡吃螺螄,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當時的柳州螺螄攤檔的食材是石螺,湯水鮮甜可口,不像田螺湯有腥味,所以螺螄湯是螺螄攤檔的重要銷售品種,售價為每碗人民幣5分。由於當時的經濟條件限制,當時的螺螄湯比螺螄更加暢銷。柳州人在家經常煮螺螄,米粉也是柳州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物,兩者混合,就是螺螄粉。因此,在1983年以前,螺螄粉這個米粉的品種已經出現在柳州人的家裡。之後,在解放南路、青雲菜市、穀埠街三處柳州當時的重要小吃市場慢慢興起螺螄粉,其中以解放南路的螺螄攤檔最多。愛民螺螄粉、五角星螺螄粉都是知名的螺螄粉店。

3、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以其獨特的風味遠近聞名。其做工考究,先將上好大米磨成漿,裝袋濾幹,揣成粉團煮熟後壓榨成圓根或片狀即成。圓的稱米粉,片狀的稱切粉,通稱米粉,其特點是潔白、細嫩、軟滑、爽口。其吃法多樣。最講究鹵水的製作,其工藝各家有異,大致以豬、牛骨、羅漢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濃郁。鹵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風味也不同。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鮮粉、原湯粉、鹵菜粉、酸辣粉、馬肉米粉、擔子米粉等。桂林米粉的起源傳說:桂林米粉的傳說講了好多年,誰也不清楚,也沒有幾個人去考證它。傳說秦始皇派史祿率民工開鑿靈渠,靈渠修通了,秦始皇由丞相李斯陪同,微服遊覽桂林山水。秦始皇有個嗜好,愛用鯉魚須、魚肚來下酒。來到灕江一看,哇,灕江裡的鯉魚用手就可以撈到,於是秦始皇叫船家趕快弄來了很多魚,又給了很多錢。一餐不知道要用多少條鯉魚才炒得出一碗,秦始皇在灕江上游了半個月,殺了成千上萬條鯉魚。急得灕江裡的鯉魚王亂跳,發誓要把秦始皇的遊船拱翻,讓他葬身魚腹!河伯知道了警告說,“帝王之事亂來不得,你趕緊另想辦法吧“。鯉魚王急中生智,用大米磨漿製成了魚須(米粉)、魚肚(切粉)。秦始皇吃了,拍案叫絕,從此桂林米粉就問世了。桂林米粉店幾乎遍佈全中國,形成了類似沙縣小吃的存在。當然,要吃到正宗的桂林米粉,還得到桂林市的尋常街巷去。像烏魚青蒜米粉、馬肉米粉、醋水米粉、鹵菜粉其實都是用桂林米粉的傳統方式來製作,加入的配料不一樣而已。

4、蒲廟和武鳴的生榨粉

生榨米粉又稱生榨粉,最傳統的生榨米粉來自南寧蒲廟鎮,生榨米粉以軟、滑、香,還有與眾不同的微酸而聞名。據說,這種微酸的形成並非加入食用酸醋,而是加工米粉過程中由於產生了一種能助食物消化的酵母菌的作用後自然形成的,是米粉本身的味道。“吃生榨米粉就要吃這種‘餿味’,那才正宗。”生榨米粉是壯族地區的一種傳統食物,其中又以廣西的最為出名,總體來說有很多地方會做並且有很長的歷史了:上林、武鳴、蒲廟、馬山、都安、南寧、扶綏、崇左、百色、平果等等。生榨米粉在壯話裡稱為“粉拉餿”。蒲廟的生榨米粉配料也有一大特色。多年未變的傳統老三樣“豆腐乾、頭菜碎、豬肉沫”均為生料。當然,現在也有很多店鋪為了方便快捷,這三樣都煮熟後放一旁備用。

5、賓陽酸粉

廣西賓陽酸粉作為爽口消暑的夏日食品,以其特有的嫩滑、酸甜可口、香脆誘人而聞名遐邇。說到賓陽的小吃,那要數家喻戶曉,馳名廣西的傳統特色小吃,最正宗的是廣西南寧市賓陽縣賓陽南街天后宮十八顏的酸粉。賓陽酸粉,屬於涼拌粉,把濃香的醬汁和酸甜的酸醋拌到蒸粉托裡,配以叉燒肉、燒腸、炸波肉、炸肉排、臘牛肉巴、酸黃瓜(有時是酸蘿蔔等)、花生米(或者油炸黃豆)、蒜末(香菜等)、生辣椒(生蒜米)等佐料,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酸粉。在賓陽有著一句話:夏天吃酸粉,病貓東(普通話譯:都)精神。講哦正是雲隊哦(普通話譯:說的正是我們的)賓陽酸粉。在賓陽最正宗的酸粉是在:賓陽南街天后宮十八顏的是最正宗的賓陽酸粉,分店在賓陽縣城中心地帶工會(第三馬路)也有,招牌名字也是南街天后宮十八顏酸粉。在賓陽蘆圩或者新賓(注釋:現在改名為:賓州鎮,不懂新賓和蘆圩的話來賓陽你就坐等被坑好了)即使不是吃天后宮的,味道也是挺正宗的,不比天后宮的差,在當地大多數人不去天后宮吃,原因是人多,排隊都得半天了,加上座位問題,所以當地人選擇些另外的南街酸粉來吃,味道上並無什麼區別。

6、羅秀米粉

羅秀米粉因產于桂平市羅秀鎮一帶而得名。是桂平最著名的特產之一,被譽為“中國一絕”。羅秀米粉的主產地為桂平市羅秀鎮,現有21個村共120多個粉坊,年產量超過100多萬公斤,產品供不應求,並遠銷廣州、深圳等區內外以及港澳地區、東南亞一帶。羅秀米粉以條細勻稱,外觀潔白、油亮,質地柔韌,耐煮,細膩,潤滑,食之爽脆而聞名遐邇。有人做過試驗:將曬好的米粉摺成一卷,用力向牆壁猛擲20次而不碎;用剛切好的粉絲150根(重約200克)掛在橫木上,能將70公斤重的小夥子吊起並在上面蕩秋千。1985年,中央電視臺、深圳都樂影視公司以《奇特的米粉》為題,將羅秀米粉攝入大型電視系列片《中國一絕》後,知名度更高。羅秀米粉具有悠久的歷史,清末民國初期就已成名。其手工製作工藝獨特,以其山區特有的水質,配以當地所產的優質白米精製而成。整個生產流程包括選米、浸米、磨漿、蒸粉、曬粉、以及摺粉皮、切粉絲、曬粉絲、紮米粉等。羅秀米粉可煮可炒,可根據不同口味烹製成肉湯粉、老友粉、螺絲粉、涼拌粉和炒粉等。

廣西的美食,你們覺得怎麼樣。有沒有一種流口水的衝動。

三農:在廣西農村,這些傳統美食看得人流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