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有你嗎?1500卷紙!“廁所革命”到底有多尷尬?

“村頭的廁所沒紙了”原本是趙本山和宋丹丹表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2》中的一句臺詞。當時只是覺得十分好笑,不過現在看到這樣的問題,好像就不再那麼好笑了。今年4月1日,

一場旨在改善城市公共服務體驗的“廁所革命”在成都拉開序幕,根據目標,所有景區都將在5月1日前配備廁紙和洗手液。

要是這樣的話?廁所都估計飛了

但是半月過去了,非但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與此同時還創下了一個尷尬的“紀錄”——園區創下了7天消耗1500卷廁紙。

4月8日,人民園區128個蹲位元已全部安裝廁紙盒並免費提供廁紙,但昨天東門女廁18個蹲位內的手紙盒,卻有一半都是空的。園區做過試驗,30個蹲位新裝上的廁紙盒,在1個半小時後全空了。

要這麼多紙幹嗎?回家燒嗎?

“剛裝上去,回頭就沒了”,“有時聽到門裡,廁紙捲筒的聲音刷刷地響,不曉得扯了好多紙。”廁所保潔大姐遇上把紙往兜裡揣的,上前提醒,但通常,都只會遭到遊客的白眼。

蹲位附近的廢紙簍,以往是3小時倒一次,自從提供免費廁紙以來,1個小時就得清理一次。更多時候,廁紙盒裡的廁紙是“不翼而飛”,剛放上去的廁紙就沒了,這種情況就是有人把廁紙順走了。

其實,我挺好奇的,你的屁股有那麼大?得用這麼多的紙!我才用四五格紙。帶回家的我也想問你,你家是缺錢?還是你家缺燒紙了?人著急去廁所的時候挺尷尬的,但是最尷尬的是“擦屁沒有紙”。

你解決好了,方便了,給後來的人留點紙好不好?將心比心,換作是你的話,你想用手嗎?

尷尬不?

公廁就不該免費提供紙巾,甚至收費才好

公廁能讓你免費上廁所就不錯了,還要拿什麼紙巾。真是不知足!一旦沒有了收費限制,人就容易變本加厲地貪得無厭。

愛貪圖小便宜的人在心理上都有較強烈的佔有欲望,這種佔有欲望在每得到一次小便宜的時候便會產生相應的滿足感,這種感覺就叫做沾沾自喜。就是這樣小小的滿足感,卻是一個不小的問題。

我倒是覺得公廁應該不提供免費紙巾,甚至更應該收費才好。小便五毛,大便一塊。我相信到時候連去廁所的人都少了,寧願忍著也不會花這個五毛、一塊的,

心裡面還會暗暗地詛咒,“虧得這還是公廁呢?上個廁所還收費,那你還叫什麼‘公廁’?”一個免費,一個收費就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免費的時候這樣肆無忌憚地貪婪,收費的時候卻會叫苦連天地埋怨,難道我們必須用那五毛一塊來約束自己那拿不上檯面的滿足感嗎?

素質總是經不起共用的考驗

所謂的素質在共用面前就像是一個經不住棒棒糖誘惑的小孩。共用單車的痛苦遭遇我們就不用再說了,現在就連一個免費廁紙都不放過······我想不管是什麼東西,只要冠上以“共用”的名義,最終它都會莫名其妙地消失不見或者被損壞,儘管這些事物對我們是好的。

不禁要問,單車可以共用,廁紙可以共用,那人的素質也可以共用嗎?共用更像一面“照妖鏡”一樣,將人性的最深處的也最想隱瞞的“那一抹嬌羞”曝光地一覽無餘。凡人為善,不自譽而人譽之,為惡,不自毀而人毀之。我想人的素質也是可以共用的,莎士比亞有一名言:“城市即人”。你一個人壞的品質,一個城市的人“被分享”;你一個人好的品質,則是一個城市的名片。我們要讓後面的人知道上一個人的素質如何。別人的“鍋”,我們不背;當然,我們也不要“甩鍋”給別人。這或許就是素質共用的意義。

我們的人性並不那麼完美

ATM機壞了,取5塊錢吐出了5萬,在西方,這個人就被認為無罪,在中國就是惡。因為西方的法律,並不假定要人去克服人性的弱點,比如貪婪,西方建立這樣的法律的前提就是也充分尊重的人性的惡,不將完美道德人格設定為前提。

但是,我們是在中國,我們的傳統思想就是在孔孟教義之下,“人之初,性本善”。甚至是我們的佛教道教都主張我們克服自己的欲望,擺脫世俗紛擾。但是人從本性上來說是動物,都是具有自利性質的。道德是在人類社會的建立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非制度化規範,本是促進社會良性發展的。狀況好的時候,在社會壓力下這些規範會自動執行,但是在利益之下,就不會那麼主動了。制度制約遠遠比自我約束更可靠。

趙雷的一首《成都》,讓我想你“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但是我相信趙雷歌聲中的成都,絕對不會是這樣成都。我也相信,全國不僅只有一個這樣的“成都”。我甚至覺得這會是再常見不過的了。很多人都建議模仿北京天壇公園的的做法:人臉識別廁紙機通過螢幕識別人臉,隨後機器下部會自動出紙,出紙長度約60釐米,同一個人每隔9分鐘才能取一次紙。我可不想有一天我去成都,廁所沒紙了。

財富談:致力於為大眾服務,適合各類人群的投資、理財生活學習的交流社區。

:caifu26 回復“6”還有福利驚喜哦!

素質總是經不起共用的考驗

所謂的素質在共用面前就像是一個經不住棒棒糖誘惑的小孩。共用單車的痛苦遭遇我們就不用再說了,現在就連一個免費廁紙都不放過······我想不管是什麼東西,只要冠上以“共用”的名義,最終它都會莫名其妙地消失不見或者被損壞,儘管這些事物對我們是好的。

不禁要問,單車可以共用,廁紙可以共用,那人的素質也可以共用嗎?共用更像一面“照妖鏡”一樣,將人性的最深處的也最想隱瞞的“那一抹嬌羞”曝光地一覽無餘。凡人為善,不自譽而人譽之,為惡,不自毀而人毀之。我想人的素質也是可以共用的,莎士比亞有一名言:“城市即人”。你一個人壞的品質,一個城市的人“被分享”;你一個人好的品質,則是一個城市的名片。我們要讓後面的人知道上一個人的素質如何。別人的“鍋”,我們不背;當然,我們也不要“甩鍋”給別人。這或許就是素質共用的意義。

我們的人性並不那麼完美

ATM機壞了,取5塊錢吐出了5萬,在西方,這個人就被認為無罪,在中國就是惡。因為西方的法律,並不假定要人去克服人性的弱點,比如貪婪,西方建立這樣的法律的前提就是也充分尊重的人性的惡,不將完美道德人格設定為前提。

但是,我們是在中國,我們的傳統思想就是在孔孟教義之下,“人之初,性本善”。甚至是我們的佛教道教都主張我們克服自己的欲望,擺脫世俗紛擾。但是人從本性上來說是動物,都是具有自利性質的。道德是在人類社會的建立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非制度化規範,本是促進社會良性發展的。狀況好的時候,在社會壓力下這些規範會自動執行,但是在利益之下,就不會那麼主動了。制度制約遠遠比自我約束更可靠。

趙雷的一首《成都》,讓我想你“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但是我相信趙雷歌聲中的成都,絕對不會是這樣成都。我也相信,全國不僅只有一個這樣的“成都”。我甚至覺得這會是再常見不過的了。很多人都建議模仿北京天壇公園的的做法:人臉識別廁紙機通過螢幕識別人臉,隨後機器下部會自動出紙,出紙長度約60釐米,同一個人每隔9分鐘才能取一次紙。我可不想有一天我去成都,廁所沒紙了。

財富談:致力於為大眾服務,適合各類人群的投資、理財生活學習的交流社區。

:caifu26 回復“6”還有福利驚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