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工信部、商務部權威解讀關於加快我國包裝產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6年12月19日,工業和資訊化部和商務部以工信部聯消費[2016]397號檔發佈了《關於加快我國包裝產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既是包裝產業的戰略部署,也是包裝行業的行動指南。

如何深刻理解

《意見》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

推動我國包裝產業

供給側改革、發展提質增效?

近日,兩部委對《意見》進行瞭解讀。

Q

兩部委出臺這個《意見》,主要基於什麼樣的考慮?

答:包裝產業是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的服務型製造業,在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帶動我國消費市場不斷擴大,對包裝產品的需求大幅增加,包裝業發展迅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時也累積了很多問題,比如產能嚴重過剩、高消耗與高能耗、區域發展失衡、自主創新能力較弱、核心競爭力不強,等等,這些影響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必須通過轉型發展來解決。《意見》的出臺,主要基於三個方面的考慮:一是在包裝領域落實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補”精神。
二是通過轉型發展,積極服務於“中國製造2025”重大戰略。三是堅持問題導向,解決大而不強的問題。《意見》站在建設“包裝強國”的高度,科學規劃並引導包裝產業健康發展。

Q

《意見》是我國政府在包裝工業史上出臺的第一個系統性指導檔,其重大意義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如果用一句話來表述,

就是“對包裝產業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影響”。具體來說,一是《意見》從總體要求、主要任務、保障措施等方面明確了轉型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技術路徑,奠定和提升了包裝產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二是《意見》首次明確將包裝產業定位為“服務型製造業”,確立了包裝產業在中國製造體系中的定位,
解決了長期以來產業屬性模糊以及因定位不准導致的方向不明等問題。三是《意見》將“推動生產方式轉變、供給結構優化、過剩產能化解和增長動力培育”作為包裝產業轉型升級的重點,形成了核心競爭力建設的頂層系統設計。

Q

《意見》圍繞轉型發展這個關鍵字進行系統設計和全面引導,其路徑選擇是什麼?

答:轉型升級,是爬坡過坎關鍵時期包裝產業發展的迫切需求和必然選擇。

《意見》從對接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落實國家迴圈發展引領計畫、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和明確指引,其路徑選擇可以用“一二三四”來概括:

一條主線

按照服務型製造業的產業定位,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以有效解決制約包裝產業發展的突出問題、關鍵技術與應用瓶頸為重點,全面推動產業的轉型發展與提質增效。

兩個目標

一是圍繞綠色包裝、安全包裝、智慧包裝、標準包裝,構建產業技術創新體系。二是圍繞清潔生產和綠色發展,形成覆蓋包裝全生命週期的綠色生產體系。

三個轉變

推動包裝產業由被動適應向主動服務轉變,由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由傳統生產向綠色生產轉變。

四個提升

一是產業的標準化和綠色發展水準,二是產業的智慧製造水準,三是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四是產業的國際競爭能力。

“一二三四”的總體思路和戰略思維,具有很強的系統性、目標性和引領性,從根本上確立了產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思想和主體目標,清晰給出了轉型升級的明確方向和立足重點,解決了為什麼要轉型、向哪裡轉型的問題。

Q

立足“三個轉變”,《意見》在發展目標中明確了六個方面的具體指標,這些指標設計重點在於解決包裝產業的哪些問題?

答:《意見》在六個方面的指標既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也就是說,既明確了方向,又明確了目標。其中,“產業規模”目標重在確保產業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同時提升集聚發展能力和品牌培育能力;“自主創新”目標重在加大研發投入,提升關鍵技術的自主突破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兩化融合”目標重在適應“互聯網+”要求,提高產業的資訊化、自動化和智慧化水準;“節能減排”目標重在擺脫包裝產業的高消耗與高能耗,建立和形成綠色生產體系;“軍民融合”目標重在引領軍民融合包裝技術核心能力聚集,提升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防護包裝保障水準;“標準建設”目標重在優化產業標準體系,以包裝標準化帶動物流供應鏈的標準化,增強標準管理水準和國際對標率。

Q

《意見》確定了產業發展的七大任務,這七大任務能否有效補齊填平目前包裝產業發展的主要短板?

答:應該說,《意見》的任務設置具有十分明確的指向性和針對性,指向的是“包裝強國”建設的迫切需求,針對的是包裝產業的突出問題,具體來說:

任務一

實施“三品”戰略,集聚產業發展優勢。針對的是我國包裝產業存在的主導產品優勢不明顯、產品整體品質亟待快速提升、品牌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不強等問題,旨在解決好如何適應多樣需求、強化品質保障、培育國際品牌三大核心問題。

任務二

加強技術創新,增強核心競爭能力。針對的是行業重大科技創新投入嚴重不足,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欠缺,高新技術難以實現重大突破,先進裝備和關鍵技術進口依賴性強等關鍵問題。旨在通過構建創新體系、突破關鍵技術、強化示範應用,切實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任務三

推動兩化融合,提升智慧製造水準。針對的是製造過程自動化、資訊化、智慧化水準亟待提高,基於互聯網技術促進產業變革和企業創新的能力不強等問題,旨在通過構建包裝電子商務、工業雲和大資料等平臺,推廣集協同製造、虛擬製造及網路化製造等為一體的先進製造模式,大力發展新型生產服務模式和智慧工廠、智慧裝備與智慧產品。

任務四

加強標準建設,推動國際對標管理。針對的是標準體系不完整、標準互相矛盾、標準水準滯後、可操作性不強等突出問題,旨在完善包裝標準體系和標準推廣應用機制,以包裝標準化帶動物流供應鏈的標準化,提高國際標準的采標率和轉化率。

任務五

優化產業結構,形成協調發展格局。針對的是產業區域發展不協調,中小微企業的成長支援體系不健全,低檔次、同質化產品生產企業重複建設現象突出,產能嚴重過剩等問題,旨在通過引導產能轉移、集群發展和海外佈局等方式,優化市場配置,調整產業格局。

任務六

培育新型業態,拓展產業發展空間。針對的是上下游產業之間、產業鏈之間合作發展意識不強,跨界融合能力較弱,軍民融合發展基礎薄弱等問題,旨在拓展產業領域,延伸產業鏈條,增強跨界融合能力和協同發展水準。

任務七

開展綠色生產,構建迴圈發展體系。針對的是產業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生產模式較為普遍,綠色化生產方式與體系尚未有效形成,環境友好程度不高等問題,旨在通過倡行綠色理念、發展綠色材料、推廣綠色技術、強化綠色評價,全力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迴圈利用、持續發展的新型產業格局,實現包裝產業的綠色轉型。

Q

面對七大任務,包裝企業應該如何有效推動任務的實施?

答:包裝企業是實施《意見》的責任主體,也是《意見》的受益主體,因此,必須認清趨勢、找准定位、有所作為,通過“三個對接”有效推動意見的落地實施。

一是對接三大發展方向。《意見》全面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明確將綠色包裝、安全包裝、智慧包裝和標準包裝,作為包裝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不僅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加快發展先進包裝裝備、包裝新材料和高端包裝製品”定位的全面升級,更是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推動產業全球對接、回應民生共同期待的一種戰略選擇,包裝行業和企業必須在新的目標中適應新要求,培育新動力,厚植新優勢,作出新貢獻。

二是對接五大發展領域。《意見》圍繞包裝材料、包裝製品、包裝裝備三大類產品和紙包裝、塑膠包裝、金屬包裝、玻璃包裝、竹木包裝五大子行業,從產品升級、技術創新、重點突破、品牌培育等幾個關鍵點上分別確定了發展線路圖。特別是根據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著重從包裝產業各細分行業如何增加產品品種、提升產品品質、培育產品品牌提出了明確要求,給出了明確方向;根據包裝產業長期存在的技術短板和國際前沿技術發展方向,梳理了各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重點,通過實施“包裝產業創新能力提升計畫”,形成了轉型發展的技術路線圖。包裝企業要依據自身在產業鏈中的定位,主動強化轉型理念,落實轉型要求,遵循轉型路線,提升轉型能力。

三是對接六大發展工程。《意見》提出,在“十三五”期間,全面實施“包裝材料綠色化工程”、“食品藥品包裝安全化工程”、“包裝製品高端化工程”、“包裝印刷數位化工程”、“包裝產業資訊化工程”和“包裝裝備智慧化工程”,並著重要求推動先進技術和重大成果的應用示範。這六大工程是確保實現產業發展能力和發展水準全面提升的重要基石,也是確保《意見》確定的政府各項產業扶持政策有效落地的重要載體。包裝企業要做六大工程的參與者、力行者和推動者,在工程實施過程中主動作為、創新爭先、引領示範。

Q

目前,網上購物的盛行導致產生大量快遞包裝,《意見》是否對快遞包裝有新要求?

答:《意見》對包裝產業的轉型發展要求具有普適性,快遞包裝也不例外。比如《意見》中明確了推廣包裝基本模數(600×400mm),構建包裝廢棄物逆向物流體系,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行簡約化、減量化、複用化及精細化包裝設計技術,等等,這些都將對快遞包裝提出新的要求,引導向標準化、資訊化、綠色化及迴圈共用發展。

Q

電子商務是互聯網時代迅速發展的全新服務模式,包裝企業如何適應電商模式,形成新的發展空間?

答:儘管包裝產業的整體資訊化程度不是很高,但近年來,電商包裝發展可謂是“快馬揚鞭”。適應電商模式,拓展發展空間,包裝企業要把握兩個重點:一是要大力發展基於互聯網的資料驅動、網路化協同製造、個性化定制、服務型製造、眾包設計、雲製造等包裝生產服務模式,推動形成基於消費需求動態感知的產業經營方式。二是要利用現代資訊網路技術,重構與用戶、市場之間的關係,對接上下游產業與終端需求,實現由傳統包裝製造商向包裝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由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的轉型。

Q

包裝物的回收利用關乎民生與環境,這個問題一直得不到有效解決。《意見》在促進包裝物的回收利用上有什麼新的舉措?

答:包裝物的回收利用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主要基於兩個原因:一是回收責任不明,二是強制約束缺失。我們注意到,《意見》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三個方面的解決辦法:一是大力推行減量和生態設計,支持應用生產品質品質高、資源能源消耗低、對人體健康和環境影響小、便於回收利用的綠色包裝材料,重點開發和推廣廢紙(金屬、塑膠等)自動識別、分揀、脫墨等包裝廢棄物迴圈利用技術。二是促進設計、生產及使用者在包裝全生命週期主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從原材料來源、生產、廢棄物回收處理等全生命週期的資源消耗、能耗、排放等方面開展對包裝品的環保綜合評估,選擇合適品種率先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三是研究制定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促進政策,依託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利用互聯網、大資料和雲計算等現代資訊技術和手段,優化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產業鏈。這三大舉措,從設計要求、材料選用、技術研發、評估手段、責任延伸、政策體系等多個維度打出了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的“組合拳”,有望取得較好效果。

Q

在《意見》的保障措施中,最值得關注的有哪些?

答: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推進以“節能減排,環境友好”為核心的綠色包裝制度與法規建設,制定《包裝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開展包裝企業清潔生產水準的系統評價,推行包裝綠色評估和綠色認證制度。二是加大對取得綠色包裝認證的企業、創新型企業以及低成本、低能耗、近零排汙包裝工藝與設備研發的政策扶持力度,強化對核心技術的支援和品牌產品的推廣,提高包裝迴圈利用率。為什麼值得關注呢?因為這兩條分別從制度建設上和政策手段上明確了實現包裝產業綠色轉型的強力保障與支撐,是剛性措施和柔性手段的有機結合,對包裝產業、行業和企業來說,既是一種強制約束,又是一種有效激勵。

兩個目標

一是圍繞綠色包裝、安全包裝、智慧包裝、標準包裝,構建產業技術創新體系。二是圍繞清潔生產和綠色發展,形成覆蓋包裝全生命週期的綠色生產體系。

三個轉變

推動包裝產業由被動適應向主動服務轉變,由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由傳統生產向綠色生產轉變。

四個提升

一是產業的標準化和綠色發展水準,二是產業的智慧製造水準,三是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四是產業的國際競爭能力。

“一二三四”的總體思路和戰略思維,具有很強的系統性、目標性和引領性,從根本上確立了產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思想和主體目標,清晰給出了轉型升級的明確方向和立足重點,解決了為什麼要轉型、向哪裡轉型的問題。

Q

立足“三個轉變”,《意見》在發展目標中明確了六個方面的具體指標,這些指標設計重點在於解決包裝產業的哪些問題?

答:《意見》在六個方面的指標既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也就是說,既明確了方向,又明確了目標。其中,“產業規模”目標重在確保產業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同時提升集聚發展能力和品牌培育能力;“自主創新”目標重在加大研發投入,提升關鍵技術的自主突破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兩化融合”目標重在適應“互聯網+”要求,提高產業的資訊化、自動化和智慧化水準;“節能減排”目標重在擺脫包裝產業的高消耗與高能耗,建立和形成綠色生產體系;“軍民融合”目標重在引領軍民融合包裝技術核心能力聚集,提升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防護包裝保障水準;“標準建設”目標重在優化產業標準體系,以包裝標準化帶動物流供應鏈的標準化,增強標準管理水準和國際對標率。

Q

《意見》確定了產業發展的七大任務,這七大任務能否有效補齊填平目前包裝產業發展的主要短板?

答:應該說,《意見》的任務設置具有十分明確的指向性和針對性,指向的是“包裝強國”建設的迫切需求,針對的是包裝產業的突出問題,具體來說:

任務一

實施“三品”戰略,集聚產業發展優勢。針對的是我國包裝產業存在的主導產品優勢不明顯、產品整體品質亟待快速提升、品牌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不強等問題,旨在解決好如何適應多樣需求、強化品質保障、培育國際品牌三大核心問題。

任務二

加強技術創新,增強核心競爭能力。針對的是行業重大科技創新投入嚴重不足,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欠缺,高新技術難以實現重大突破,先進裝備和關鍵技術進口依賴性強等關鍵問題。旨在通過構建創新體系、突破關鍵技術、強化示範應用,切實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任務三

推動兩化融合,提升智慧製造水準。針對的是製造過程自動化、資訊化、智慧化水準亟待提高,基於互聯網技術促進產業變革和企業創新的能力不強等問題,旨在通過構建包裝電子商務、工業雲和大資料等平臺,推廣集協同製造、虛擬製造及網路化製造等為一體的先進製造模式,大力發展新型生產服務模式和智慧工廠、智慧裝備與智慧產品。

任務四

加強標準建設,推動國際對標管理。針對的是標準體系不完整、標準互相矛盾、標準水準滯後、可操作性不強等突出問題,旨在完善包裝標準體系和標準推廣應用機制,以包裝標準化帶動物流供應鏈的標準化,提高國際標準的采標率和轉化率。

任務五

優化產業結構,形成協調發展格局。針對的是產業區域發展不協調,中小微企業的成長支援體系不健全,低檔次、同質化產品生產企業重複建設現象突出,產能嚴重過剩等問題,旨在通過引導產能轉移、集群發展和海外佈局等方式,優化市場配置,調整產業格局。

任務六

培育新型業態,拓展產業發展空間。針對的是上下游產業之間、產業鏈之間合作發展意識不強,跨界融合能力較弱,軍民融合發展基礎薄弱等問題,旨在拓展產業領域,延伸產業鏈條,增強跨界融合能力和協同發展水準。

任務七

開展綠色生產,構建迴圈發展體系。針對的是產業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生產模式較為普遍,綠色化生產方式與體系尚未有效形成,環境友好程度不高等問題,旨在通過倡行綠色理念、發展綠色材料、推廣綠色技術、強化綠色評價,全力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迴圈利用、持續發展的新型產業格局,實現包裝產業的綠色轉型。

Q

面對七大任務,包裝企業應該如何有效推動任務的實施?

答:包裝企業是實施《意見》的責任主體,也是《意見》的受益主體,因此,必須認清趨勢、找准定位、有所作為,通過“三個對接”有效推動意見的落地實施。

一是對接三大發展方向。《意見》全面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明確將綠色包裝、安全包裝、智慧包裝和標準包裝,作為包裝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不僅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加快發展先進包裝裝備、包裝新材料和高端包裝製品”定位的全面升級,更是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推動產業全球對接、回應民生共同期待的一種戰略選擇,包裝行業和企業必須在新的目標中適應新要求,培育新動力,厚植新優勢,作出新貢獻。

二是對接五大發展領域。《意見》圍繞包裝材料、包裝製品、包裝裝備三大類產品和紙包裝、塑膠包裝、金屬包裝、玻璃包裝、竹木包裝五大子行業,從產品升級、技術創新、重點突破、品牌培育等幾個關鍵點上分別確定了發展線路圖。特別是根據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著重從包裝產業各細分行業如何增加產品品種、提升產品品質、培育產品品牌提出了明確要求,給出了明確方向;根據包裝產業長期存在的技術短板和國際前沿技術發展方向,梳理了各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重點,通過實施“包裝產業創新能力提升計畫”,形成了轉型發展的技術路線圖。包裝企業要依據自身在產業鏈中的定位,主動強化轉型理念,落實轉型要求,遵循轉型路線,提升轉型能力。

三是對接六大發展工程。《意見》提出,在“十三五”期間,全面實施“包裝材料綠色化工程”、“食品藥品包裝安全化工程”、“包裝製品高端化工程”、“包裝印刷數位化工程”、“包裝產業資訊化工程”和“包裝裝備智慧化工程”,並著重要求推動先進技術和重大成果的應用示範。這六大工程是確保實現產業發展能力和發展水準全面提升的重要基石,也是確保《意見》確定的政府各項產業扶持政策有效落地的重要載體。包裝企業要做六大工程的參與者、力行者和推動者,在工程實施過程中主動作為、創新爭先、引領示範。

Q

目前,網上購物的盛行導致產生大量快遞包裝,《意見》是否對快遞包裝有新要求?

答:《意見》對包裝產業的轉型發展要求具有普適性,快遞包裝也不例外。比如《意見》中明確了推廣包裝基本模數(600×400mm),構建包裝廢棄物逆向物流體系,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行簡約化、減量化、複用化及精細化包裝設計技術,等等,這些都將對快遞包裝提出新的要求,引導向標準化、資訊化、綠色化及迴圈共用發展。

Q

電子商務是互聯網時代迅速發展的全新服務模式,包裝企業如何適應電商模式,形成新的發展空間?

答:儘管包裝產業的整體資訊化程度不是很高,但近年來,電商包裝發展可謂是“快馬揚鞭”。適應電商模式,拓展發展空間,包裝企業要把握兩個重點:一是要大力發展基於互聯網的資料驅動、網路化協同製造、個性化定制、服務型製造、眾包設計、雲製造等包裝生產服務模式,推動形成基於消費需求動態感知的產業經營方式。二是要利用現代資訊網路技術,重構與用戶、市場之間的關係,對接上下游產業與終端需求,實現由傳統包裝製造商向包裝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由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的轉型。

Q

包裝物的回收利用關乎民生與環境,這個問題一直得不到有效解決。《意見》在促進包裝物的回收利用上有什麼新的舉措?

答:包裝物的回收利用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主要基於兩個原因:一是回收責任不明,二是強制約束缺失。我們注意到,《意見》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三個方面的解決辦法:一是大力推行減量和生態設計,支持應用生產品質品質高、資源能源消耗低、對人體健康和環境影響小、便於回收利用的綠色包裝材料,重點開發和推廣廢紙(金屬、塑膠等)自動識別、分揀、脫墨等包裝廢棄物迴圈利用技術。二是促進設計、生產及使用者在包裝全生命週期主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從原材料來源、生產、廢棄物回收處理等全生命週期的資源消耗、能耗、排放等方面開展對包裝品的環保綜合評估,選擇合適品種率先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三是研究制定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促進政策,依託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利用互聯網、大資料和雲計算等現代資訊技術和手段,優化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產業鏈。這三大舉措,從設計要求、材料選用、技術研發、評估手段、責任延伸、政策體系等多個維度打出了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的“組合拳”,有望取得較好效果。

Q

在《意見》的保障措施中,最值得關注的有哪些?

答: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推進以“節能減排,環境友好”為核心的綠色包裝制度與法規建設,制定《包裝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開展包裝企業清潔生產水準的系統評價,推行包裝綠色評估和綠色認證制度。二是加大對取得綠色包裝認證的企業、創新型企業以及低成本、低能耗、近零排汙包裝工藝與設備研發的政策扶持力度,強化對核心技術的支援和品牌產品的推廣,提高包裝迴圈利用率。為什麼值得關注呢?因為這兩條分別從制度建設上和政策手段上明確了實現包裝產業綠色轉型的強力保障與支撐,是剛性措施和柔性手段的有機結合,對包裝產業、行業和企業來說,既是一種強制約束,又是一種有效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