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美大學生活的區別到底有多大?最後知道真相的我…

沒出國前,總會嚮往著美國校園生活的自由和開放。到了之後會發現的確在有些地方相對于國內的大學這裡會更加完善,但也認識到有很多美好的東西是國外的校園生活無法給予我們的。

很多同時體驗過國內大學生活和美國大學生活的同學,發現了這些區別。

食堂篇

國內

食堂的飯再難吃,可你也吃不到了。

每每畢業時,除了睡過無數次覺的 教室、 衛生堪憂的 寢室、 考試前才會跑去占座的 圖書館, 還有一個地方也給很多人留下了不少念想,

那就是 食堂, 這個直接牽動你體重的地方。

國內很多大學食堂都會有自己統一的 飯卡, 這和美國大學裡的 學生卡 沒差,只是國內大學的飯卡可以隨時充值。一些國內的大學食堂也可以使用 現金。

食堂裡還有一群人總會讓我們無限懷念,那就是 食堂大媽 (也有妹子)。

要知道,在國內讀大學除了教授外,食堂大媽也吃罪不起。因為她們的 一顰一笑、一舉一動 直接關係到這頓飯你是 飽了、撐了、沒吃飽 或者是這一勺子是 菜多肉少 還是 肉多菜少。

天天獻上蒙娜麗莎 (孫子般) 的微笑,保證她從 抖勺 改 甩勺。 不信,你再回去試試。

記得上學那會,還有不少人總結了 打飯秘笈。 基本上總結起來就是: 面帶微笑、禮貌用語、點菜時壓住節奏,

千萬別一口氣說完你要打的菜, 萬一大媽跟不上你這節奏,每樣菜 差個小半勺 可虧大了。

還要掐好時間,

基本上 一下課就往食堂跑 的肯定不會太足量,趕上 掃尾階段 算是你撿著了。但也別太晚,要是啥都不剩了,笑得再甜你也不能 讓大媽給你單獨煮碗面。

好在,現在大學食堂除了打飯的視窗外,還有各式的 私營檔口, 五湖四海的菜色和各式小吃基本都有,且營業時間沒那麼固定。

說到大學食堂的菜色,當然是 幾家歡喜幾家愁。 有些食堂不好吃也就算了,一些 創新菜式 聽上去還有點嚇人。

不管怎樣,這個被我們吐槽、嫌棄了四年的大學食堂隨著 畢業就註銷 的飯卡一起就這樣和我們告別了。

再難吃,你也有點捨不得了。

國外

胃,你好嗎?

相比于國內大學食堂的 “生活接地氣” ,國外大學則是 “自由散漫” 的典型代表。

絕大多數大學新生來到美國校園後,都會依賴一種叫 Meal Plan 的東西。許多學校會提供不同檔次的Meal Plan,一般會在開學前和學費、住宿費一同支付。 和國內食堂“吃完再充”的模式相比,美國大學則推行“綁定式行銷”。

部分加入 “豪華午餐”的美國大學食堂主力軍是各類自助餐 ,可以說裡面應有盡有。從披薩薯條漢堡,到沙拉烤肉靚湯;前有水果打底,後有甜品收尾,穿插各類飲料咖啡霜淇淋。 “取之無盡,食之無竭”,對於每個大胃王來說都是天堂。

但同樣煩惱也來了,這種“自助飲食”的模式也會帶來 “飽腹的煩惱” 。一不小心胃口大開收不住,便會在學期結束迎來傳說中的 “Freshman 15” 。 (即新生第一學期會長胖15磅)

當然有些學校的食堂則顯得“荒涼”得多。 一個走性冷淡風的沙拉吧台 ,零星幾家美式速食食物攤位,偶爾會有 幾家串味兒的“中餐” 已是萬幸了。

除了校內食堂, 美國校外飲食和國內相比中間也差了好幾個黃燜雞。 如果不是在紐約、芝加哥、洛杉磯等大都市,村裡的娃想吃上一頓像樣的美食可能要在玉米地裡開幾個小時。國內 沙縣小吃、蘭州拉麵、擼串幹鍋麻辣燙 的模樣又出現在小編腦海裡:“來咿呀,放縱啊~”

可能也是因為美國校園飲食整體水準的不穩定,廣大留學生們也 學會了一生受益的技能:做飯 。從黑暗料理王到中華小當家, 成功有時候就差一個再也吃不下去的絕望,但誰讓我長了個中國胃呢?

生活篇

國內

美國有從不熄燈的寢室,我們有熄燈後的臥談

緣分 就是很奇妙的東西,讓 4個 或 6個 來自五湖四海、在最開始只知道彼此性別的人愣是在一起睡了4年。

相遇是緣分,處得來是幸運。

國內的大學寢室分得很隨機、床鋪分得也很隨機。報到時,床鋪分配因大學而異,有的是 先到先得, 有的是 抽籤決定。

當你大包小裹推開寢室門的那一瞬間,你就要準備好在這個不足25平米的房間裡和一幫不認識的人同眠4年,而你的室友註定會成為你大學回憶裡 最飽滿的一部分。

國內大學宿舍通常分 4人間 或6人間,通常大部分南方的大學寢室內會配備 衛生間,能洗澡、能洗漱, 而北方的大學通常是一層樓有2-4個共用的盥洗室。

各個大學也都會有 公共浴室,同性間赤裸相見的尷尬 那是來了美國之後的事。。

於是我們開始懷念三三兩兩的好友拿著洗澡筐奔赴澡堂的日子。

這才是國內大學的集體生活,在美國讀本科的你應該體會不到大家 拿著臉盆排隊洗漱 的盛況;也體會不到拿著暖瓶去 打熱水 的艱辛。 (現在越來越多的高校已經開始關閉開水房,而在寢室樓內安裝更高級的大熱水箱,這也標誌著結束了一代人的記憶。)

我們不止一次地埋怨過學校內甚至是周邊超市 暖水瓶 的樣式單一、品質差,不是怕難看,而是容易拿錯;不是怕不保溫,而是容易 炸。

那些年,為了防止水壺被偷,我們想出的奇招。

當然,這些也都源於你沒有一個 能幫你天天打開水 或是 用打開水的方式追你 的男票。

和美國一樣,國內大學宿舍也都會配備一些洗衣機,但單衣和小件衣物多數人還是會選擇手洗,洗完了掛在陽臺,遠遠看上去跟 聯合國總部 似的。

找個晴好的天,大家一起去曬被子。

國內大學晚上10點-11點會準時 熄燈、斷網 。

熄燈了,不代表你的一天結束了,對一些寢室來說,這一天 真正的高☆禁☆潮才剛剛開始。 國外讀本科的你肯定不知道有個集體活動叫 臥談。

話題不定、尺度無限、主人公多以自己愛豆和校園的風雲人物 為主,可分小組也可全寢室集體進行。各式的 娛樂八卦、校園趣聞、恐怖故事 都從這裡開始,也都從這裡結束。這是 增進室友感情 也是 曲線接觸瞭解異性 的一種方式。

和美國大學不同的是,國內的宿舍是男女生分開的。你想不分開也不行,因為在這棟樓裡還住著一位大神, 宿管大媽(大爺)。

和食堂大媽完全不是一個級別,食堂大媽好歹是服務類行業,基本的態度還是有的。作為監管類行業的宿管大媽可不行,食堂大媽一向手抖,可你見過宿管大媽管你、攔你時 手抖肝顫 過嗎。

想 帶異性進樓、夜不歸宿、甚至寢室封門後晚歸, 在她看來那就是個美麗的 扯! 和大媽相比,男寢的宿管大爺倒是更好通融一些, 一瓶酒、一盒煙 換個晚歸,麻煩大爺行個方便開個門也不是不可能的。

國內宿舍規矩多,很多人有同感。 我就不信你沒有過 夜不歸寢 讓室友幫你瞞的時候;也不信你沒 藏過掖過違章電器。

充電小檯燈可以有。

用違章電器被抓住,你試試!

我們抱怨過水房的定時熱水給的時間太短、嫌棄過公共衛生間的條件太差,抱怨過沒有空調的夏天燥熱難眠,甚至因為和室友拌嘴覺得尷尬。

可如今回想起來,我們再也住不進去了。

那時候大學 一年的住宿費 都抵不上 北上廣深半個月的房租。 出了國才發現,寢室樓不見得分男女,室友不見得是朋友,不熄燈但也沒 臥談, 睜開眼看到的不再是 掛滿衣服的陽臺 和 抓起臉盆奔向洗漱室 的緊迫。

國外

和奇葩室友鬥智鬥勇

由於美國校園對於大一後住宿沒有強制性(甚至有學校宿舍只提供給大一新生),很多同學都選擇校外租房。整體上校外住宿 獨立性更強、選擇項更多、並且價位更優惠 。

相對於國內常常6人一間、上下鋪的情況,美國住宿狀況則是好了很多。

國內住宿電鍋、吹風機等簡直是上綱上線的違禁物,而美國校內住宿整體上限制較少。 只要你和舍友討論協商OK,你想怎麼造就怎麼造。

當然啦,造上天了也是有有懲罰的。國外大學宿舍雖然沒有宿管大媽,但也有 宿管 (Resisdent Assistant,一般都是學生兼職) 。此外如果熊孩子炒菜做飯太雞凍了,還有 無處不在的火警 讓你知道“過火”的下場。

不知道有沒有童鞋也有過大冬天因為火警不得不被轟到外面的經歷

校外住宿更是自由得多。很多留學生公寓內冰箱空調洗衣機一應具有,社區內還配備健身房、學習室,檔次再高點還有燒烤區、游泳池。週末放假還可以約小夥伴們來家裡開個派對。 國內小夥伴、尤其是宿舍夏天沒有空調的聽到這兒肯定羡慕嫉妒恨了!

但實際上生活也有很多煩心事。 校外租房的日子更像是提前進入社會、獨立生活 ,你需要自己打理一切。從一開始斟酌房源,辦理水電網雜費,有時候還要和房東物業據理力爭,美好的生活下也有許多心酸。

無論是在校住宿還是校外租房,美國大學期間的住宿生活和國內集體住宿 少了一份“枕邊夜話”的熟悉感 。

但是留學小夥伴們也不遺憾,因為他們也有室友啊!有時候室友可以成為你校園玩伴、一生摯友。不過也存在著不少 與奇葩室友鬥智鬥勇的經歷 ,回想起來也是啼笑皆非。

出 國後,才真正得感謝室友的不殺之恩。

學習&文化篇

這次我們先說說國外:

國外

due要趕、課要搶、有事就找advisor

美國大學的 開學儀式 (Orientation)盛大且直接。你可以通過Orientation進一步瞭解學校、熟悉校園、學習章程以及結交朋友等。

有學妹學弟的地方,就總有 “親切善良”的學長學姐 ,國內國外都這樣。美國大學裡的學長學姐眼看著一大批“鮮肉們”前仆後繼,便分分鐘切換成老司機模式。 接機、搬家、開車帶去超市 ,都是他們服務內容。

除了相同的學長學姐這一環節,大部分美國大學開學儀式少了 新生聯誼、軍訓、迎新晚會 等趣味花絮。因此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 臥槽,這就開學了?!

開學前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 選課 了,哦不,更恰當的是 “搶”課 。國內國外的小夥伴都一樣,到了選課當天都是一片兵荒馬亂。

電腦,網速,課表,統統到位;掐表,刷新,按確定! 同志們,我們搶的不是課,而是繩命!!!

在這個時候,一個靠譜的學長學姐的作用體現出來了。他們可以幫你Hold的搶手的課,同時也能告訴你 該選什麼課、該避什麼雷。

留學生們選課一般都找Advisor。 Advisor可是個神奇的存在 ,中文卻沒有個準確的翻譯。顧問?諮詢?好像都差了那麼個意思。選課學術找他,國際生Immigration Issues可以找他,甚至求職考研也能問問他。

美國大學開設的課程繁多,並且機制靈活變通。

美國大學要求學生選修很多並不與專業直接聯繫的課程,譬如人文歷史社會等。它 強調的通識教育 可以幫助學生們對這個世界形成更深刻的認識,也更好地找到自己的擇業觀和人生觀。

國內

上課睡覺蹺課的你是怎麼畢業的?

美國入學前有orientation,國內有 新生教育, 順帶還要全校 載歌載舞 一番,開個 迎新晚會。 讓你從頭到腳裡裡外外感受到學校對你的熱情,基本上晚會的主題離不開 “青春”、“啟航” 以及 “夢開始的地方”。

上了大學,但咱先別說學習,因為 第一關 不是這個,而是叫苦不迭的 軍訓。

來來來,敢不敢在後臺曬曬 軍訓時的照片。

國內大學也有各式各樣的社團,也會有學生會和團委組織。平時系裡、學校搞個運動會、舉辦個 元旦新年晚會 啥的,都少不了他們的助力。

除了這個,很多學校會在早上要求 集體跑操, 缺席、遲到的還要點名批評。

國內大學選課的自主性沒有美國那麼強,多數課程基本上都是學校已經選好的。馬列毛鄧是必修課,有人選擇認真聽講、有人寫高數作業、也有人睡覺或者根本不出現,苦的是幫你喊“到”的人。

國內大學的體育課也是必修課,最難的倒不是這個,而是每學期期末的體育達標。 男生的1500米 和 女生的800米, 總感覺那一刻的自己在用生命奔跑...

國內大學沒有美國的advisor,有事情找輔導員。大多數擔任輔導員的人都很年輕,管的事情比較雜, 查出勤、調糾紛、查寢室、解心結... 這些都歸Ta管。

開Party和酗酒在中國大學並不常見,但你也別覺得國內大學生不能喝酒。請記得我們有個叫 畢業季 的東西,基本上會持續1-2周。班與班、系與系,想說的話 全在酒裡了。

到那一刻,所有的 糾紛、矛盾、誤會、不快 全都能一一化解。往往酒過三巡,便會有人敞開心扉,或是開懷大笑或是抱頭痛哭。

是啊,我們總說畢業遙遙無期,轉眼卻各奔東西。

如果你曾分別體驗過 國內、國外 大學的兩種生活,那只能說你真的很幸運。無論是 國外大學注重的個人精彩 還是 國內大學營造的集體回憶, 你都能感同身受。

如果你已經畢業,請記得帶著回憶向前;如果你仍在學校,請務必珍惜當下。因為 眼下,都是未來開始的地方。

編輯:阿哲

且營業時間沒那麼固定。

說到大學食堂的菜色,當然是 幾家歡喜幾家愁。 有些食堂不好吃也就算了,一些 創新菜式 聽上去還有點嚇人。

不管怎樣,這個被我們吐槽、嫌棄了四年的大學食堂隨著 畢業就註銷 的飯卡一起就這樣和我們告別了。

再難吃,你也有點捨不得了。

國外

胃,你好嗎?

相比于國內大學食堂的 “生活接地氣” ,國外大學則是 “自由散漫” 的典型代表。

絕大多數大學新生來到美國校園後,都會依賴一種叫 Meal Plan 的東西。許多學校會提供不同檔次的Meal Plan,一般會在開學前和學費、住宿費一同支付。 和國內食堂“吃完再充”的模式相比,美國大學則推行“綁定式行銷”。

部分加入 “豪華午餐”的美國大學食堂主力軍是各類自助餐 ,可以說裡面應有盡有。從披薩薯條漢堡,到沙拉烤肉靚湯;前有水果打底,後有甜品收尾,穿插各類飲料咖啡霜淇淋。 “取之無盡,食之無竭”,對於每個大胃王來說都是天堂。

但同樣煩惱也來了,這種“自助飲食”的模式也會帶來 “飽腹的煩惱” 。一不小心胃口大開收不住,便會在學期結束迎來傳說中的 “Freshman 15” 。 (即新生第一學期會長胖15磅)

當然有些學校的食堂則顯得“荒涼”得多。 一個走性冷淡風的沙拉吧台 ,零星幾家美式速食食物攤位,偶爾會有 幾家串味兒的“中餐” 已是萬幸了。

除了校內食堂, 美國校外飲食和國內相比中間也差了好幾個黃燜雞。 如果不是在紐約、芝加哥、洛杉磯等大都市,村裡的娃想吃上一頓像樣的美食可能要在玉米地裡開幾個小時。國內 沙縣小吃、蘭州拉麵、擼串幹鍋麻辣燙 的模樣又出現在小編腦海裡:“來咿呀,放縱啊~”

可能也是因為美國校園飲食整體水準的不穩定,廣大留學生們也 學會了一生受益的技能:做飯 。從黑暗料理王到中華小當家, 成功有時候就差一個再也吃不下去的絕望,但誰讓我長了個中國胃呢?

生活篇

國內

美國有從不熄燈的寢室,我們有熄燈後的臥談

緣分 就是很奇妙的東西,讓 4個 或 6個 來自五湖四海、在最開始只知道彼此性別的人愣是在一起睡了4年。

相遇是緣分,處得來是幸運。

國內的大學寢室分得很隨機、床鋪分得也很隨機。報到時,床鋪分配因大學而異,有的是 先到先得, 有的是 抽籤決定。

當你大包小裹推開寢室門的那一瞬間,你就要準備好在這個不足25平米的房間裡和一幫不認識的人同眠4年,而你的室友註定會成為你大學回憶裡 最飽滿的一部分。

國內大學宿舍通常分 4人間 或6人間,通常大部分南方的大學寢室內會配備 衛生間,能洗澡、能洗漱, 而北方的大學通常是一層樓有2-4個共用的盥洗室。

各個大學也都會有 公共浴室,同性間赤裸相見的尷尬 那是來了美國之後的事。。

於是我們開始懷念三三兩兩的好友拿著洗澡筐奔赴澡堂的日子。

這才是國內大學的集體生活,在美國讀本科的你應該體會不到大家 拿著臉盆排隊洗漱 的盛況;也體會不到拿著暖瓶去 打熱水 的艱辛。 (現在越來越多的高校已經開始關閉開水房,而在寢室樓內安裝更高級的大熱水箱,這也標誌著結束了一代人的記憶。)

我們不止一次地埋怨過學校內甚至是周邊超市 暖水瓶 的樣式單一、品質差,不是怕難看,而是容易拿錯;不是怕不保溫,而是容易 炸。

那些年,為了防止水壺被偷,我們想出的奇招。

當然,這些也都源於你沒有一個 能幫你天天打開水 或是 用打開水的方式追你 的男票。

和美國一樣,國內大學宿舍也都會配備一些洗衣機,但單衣和小件衣物多數人還是會選擇手洗,洗完了掛在陽臺,遠遠看上去跟 聯合國總部 似的。

找個晴好的天,大家一起去曬被子。

國內大學晚上10點-11點會準時 熄燈、斷網 。

熄燈了,不代表你的一天結束了,對一些寢室來說,這一天 真正的高☆禁☆潮才剛剛開始。 國外讀本科的你肯定不知道有個集體活動叫 臥談。

話題不定、尺度無限、主人公多以自己愛豆和校園的風雲人物 為主,可分小組也可全寢室集體進行。各式的 娛樂八卦、校園趣聞、恐怖故事 都從這裡開始,也都從這裡結束。這是 增進室友感情 也是 曲線接觸瞭解異性 的一種方式。

和美國大學不同的是,國內的宿舍是男女生分開的。你想不分開也不行,因為在這棟樓裡還住著一位大神, 宿管大媽(大爺)。

和食堂大媽完全不是一個級別,食堂大媽好歹是服務類行業,基本的態度還是有的。作為監管類行業的宿管大媽可不行,食堂大媽一向手抖,可你見過宿管大媽管你、攔你時 手抖肝顫 過嗎。

想 帶異性進樓、夜不歸宿、甚至寢室封門後晚歸, 在她看來那就是個美麗的 扯! 和大媽相比,男寢的宿管大爺倒是更好通融一些, 一瓶酒、一盒煙 換個晚歸,麻煩大爺行個方便開個門也不是不可能的。

國內宿舍規矩多,很多人有同感。 我就不信你沒有過 夜不歸寢 讓室友幫你瞞的時候;也不信你沒 藏過掖過違章電器。

充電小檯燈可以有。

用違章電器被抓住,你試試!

我們抱怨過水房的定時熱水給的時間太短、嫌棄過公共衛生間的條件太差,抱怨過沒有空調的夏天燥熱難眠,甚至因為和室友拌嘴覺得尷尬。

可如今回想起來,我們再也住不進去了。

那時候大學 一年的住宿費 都抵不上 北上廣深半個月的房租。 出了國才發現,寢室樓不見得分男女,室友不見得是朋友,不熄燈但也沒 臥談, 睜開眼看到的不再是 掛滿衣服的陽臺 和 抓起臉盆奔向洗漱室 的緊迫。

國外

和奇葩室友鬥智鬥勇

由於美國校園對於大一後住宿沒有強制性(甚至有學校宿舍只提供給大一新生),很多同學都選擇校外租房。整體上校外住宿 獨立性更強、選擇項更多、並且價位更優惠 。

相對於國內常常6人一間、上下鋪的情況,美國住宿狀況則是好了很多。

國內住宿電鍋、吹風機等簡直是上綱上線的違禁物,而美國校內住宿整體上限制較少。 只要你和舍友討論協商OK,你想怎麼造就怎麼造。

當然啦,造上天了也是有有懲罰的。國外大學宿舍雖然沒有宿管大媽,但也有 宿管 (Resisdent Assistant,一般都是學生兼職) 。此外如果熊孩子炒菜做飯太雞凍了,還有 無處不在的火警 讓你知道“過火”的下場。

不知道有沒有童鞋也有過大冬天因為火警不得不被轟到外面的經歷

校外住宿更是自由得多。很多留學生公寓內冰箱空調洗衣機一應具有,社區內還配備健身房、學習室,檔次再高點還有燒烤區、游泳池。週末放假還可以約小夥伴們來家裡開個派對。 國內小夥伴、尤其是宿舍夏天沒有空調的聽到這兒肯定羡慕嫉妒恨了!

但實際上生活也有很多煩心事。 校外租房的日子更像是提前進入社會、獨立生活 ,你需要自己打理一切。從一開始斟酌房源,辦理水電網雜費,有時候還要和房東物業據理力爭,美好的生活下也有許多心酸。

無論是在校住宿還是校外租房,美國大學期間的住宿生活和國內集體住宿 少了一份“枕邊夜話”的熟悉感 。

但是留學小夥伴們也不遺憾,因為他們也有室友啊!有時候室友可以成為你校園玩伴、一生摯友。不過也存在著不少 與奇葩室友鬥智鬥勇的經歷 ,回想起來也是啼笑皆非。

出 國後,才真正得感謝室友的不殺之恩。

學習&文化篇

這次我們先說說國外:

國外

due要趕、課要搶、有事就找advisor

美國大學的 開學儀式 (Orientation)盛大且直接。你可以通過Orientation進一步瞭解學校、熟悉校園、學習章程以及結交朋友等。

有學妹學弟的地方,就總有 “親切善良”的學長學姐 ,國內國外都這樣。美國大學裡的學長學姐眼看著一大批“鮮肉們”前仆後繼,便分分鐘切換成老司機模式。 接機、搬家、開車帶去超市 ,都是他們服務內容。

除了相同的學長學姐這一環節,大部分美國大學開學儀式少了 新生聯誼、軍訓、迎新晚會 等趣味花絮。因此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 臥槽,這就開學了?!

開學前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 選課 了,哦不,更恰當的是 “搶”課 。國內國外的小夥伴都一樣,到了選課當天都是一片兵荒馬亂。

電腦,網速,課表,統統到位;掐表,刷新,按確定! 同志們,我們搶的不是課,而是繩命!!!

在這個時候,一個靠譜的學長學姐的作用體現出來了。他們可以幫你Hold的搶手的課,同時也能告訴你 該選什麼課、該避什麼雷。

留學生們選課一般都找Advisor。 Advisor可是個神奇的存在 ,中文卻沒有個準確的翻譯。顧問?諮詢?好像都差了那麼個意思。選課學術找他,國際生Immigration Issues可以找他,甚至求職考研也能問問他。

美國大學開設的課程繁多,並且機制靈活變通。

美國大學要求學生選修很多並不與專業直接聯繫的課程,譬如人文歷史社會等。它 強調的通識教育 可以幫助學生們對這個世界形成更深刻的認識,也更好地找到自己的擇業觀和人生觀。

國內

上課睡覺蹺課的你是怎麼畢業的?

美國入學前有orientation,國內有 新生教育, 順帶還要全校 載歌載舞 一番,開個 迎新晚會。 讓你從頭到腳裡裡外外感受到學校對你的熱情,基本上晚會的主題離不開 “青春”、“啟航” 以及 “夢開始的地方”。

上了大學,但咱先別說學習,因為 第一關 不是這個,而是叫苦不迭的 軍訓。

來來來,敢不敢在後臺曬曬 軍訓時的照片。

國內大學也有各式各樣的社團,也會有學生會和團委組織。平時系裡、學校搞個運動會、舉辦個 元旦新年晚會 啥的,都少不了他們的助力。

除了這個,很多學校會在早上要求 集體跑操, 缺席、遲到的還要點名批評。

國內大學選課的自主性沒有美國那麼強,多數課程基本上都是學校已經選好的。馬列毛鄧是必修課,有人選擇認真聽講、有人寫高數作業、也有人睡覺或者根本不出現,苦的是幫你喊“到”的人。

國內大學的體育課也是必修課,最難的倒不是這個,而是每學期期末的體育達標。 男生的1500米 和 女生的800米, 總感覺那一刻的自己在用生命奔跑...

國內大學沒有美國的advisor,有事情找輔導員。大多數擔任輔導員的人都很年輕,管的事情比較雜, 查出勤、調糾紛、查寢室、解心結... 這些都歸Ta管。

開Party和酗酒在中國大學並不常見,但你也別覺得國內大學生不能喝酒。請記得我們有個叫 畢業季 的東西,基本上會持續1-2周。班與班、系與系,想說的話 全在酒裡了。

到那一刻,所有的 糾紛、矛盾、誤會、不快 全都能一一化解。往往酒過三巡,便會有人敞開心扉,或是開懷大笑或是抱頭痛哭。

是啊,我們總說畢業遙遙無期,轉眼卻各奔東西。

如果你曾分別體驗過 國內、國外 大學的兩種生活,那只能說你真的很幸運。無論是 國外大學注重的個人精彩 還是 國內大學營造的集體回憶, 你都能感同身受。

如果你已經畢業,請記得帶著回憶向前;如果你仍在學校,請務必珍惜當下。因為 眼下,都是未來開始的地方。

編輯:阿哲